11.24 不體罰學生,你知道美國老師是怎麼管理學生的嗎?

其實,在美國很多個州沒有明確的法律禁止老師體罰學生,有的州甚至還提倡老師給予必要的、最小限度的體罰,但是為什麼體罰學生在美國仍然是一個禁區呢?

不體罰學生,你知道美國老師是怎麼管理學生的嗎?

不體罰學生,美國老師怎麼管理學生?

首先,美國有嚴格的《兒童保護法》。美國的孩子,不屬於或者不僅僅屬於父母,而屬於國家,父母和監管人沒有權利對兒童進行任何身體上或者情感上的“虐待、迫害、忽視”。電影《刮痧》給講述了這樣一個移民美國家庭的故事:孩子得了感冒,爺爺給孫子刮痧治療,造成孫子背部的“傷痕”,被學校發現,學校誤以為是孩子在家裡遭受的虐待,報告給了當局,當局立馬立案,首先剝奪了父母對孩子的監護權,不管孩子願不願意(孩子太小,孩子的意見不會被考慮),孩子被送往寄養家庭,並且還以刑事犯罪起訴父母虐待孩子。既然父母都不能體罰孩子,更何況與父母隔上一層的學校呢?

其次,即使有些州允許甚至是鼓勵“體罰孩子”,但是如何去把握“度”,是一個很微妙的問題,即使可以,那也要有嚴格的程序。搞不好,老師會因此丟了飯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為了別人的孩子的成長,惹自己一身騷,何必呢?而且,心理學和教育學研究也表明:以暴制暴,可能會帶來更多暴力。

眾所周知,小孩子是最擅長於模仿的,越小的孩子越擅長於模仿,通過模仿,他們逐漸形成自己的性格和習慣,所以我們經常會感嘆:“某某真像他/她爸媽”。如果大人(不僅僅是父母)選擇通過暴力的手段來解決問題,那麼小孩子也會學著通過暴力來解決問題。

不體罰學生,你知道美國老師是怎麼管理學生的嗎?

不體罰學生,美國老師怎麼管理學生?

由此可見:學校是否可以體罰學生,可以在什麼情況下體罰學生,能在多大程度上體罰學生,以什麼樣的方式體罰學生,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允許懲罰吧,怕極個別敗類老師濫用權力,傷害兒童;不允許老師適當體罰學生吧,又怕老師選擇明哲保身,對學生放任自流,隱患更大。

美國老師如何處理學生的違紀行為呢?

第一級別:跟中國老師一樣,對於課堂內不守紀律的學生老師會採取暗示、點名批評、罰站、隔離、告訴家長、課後談心等措施來糾正學生在課堂內的不良行為。

第二級別:責令其離開教室。通常的操作是打電話給學校辦公室要求學校安保人員把該生帶走,以免影響別的同學正常學習,通常美國學校有專人負責此事。

第三級別:

放學後留堂(可以是教師個人的,也可以是學校專人負責的)。

第四級別:校內停課。對於屢教不改的或者犯有嚴重錯誤的學生,學生會被要求全天候在另外一個教室自學。老師會把相關的學習資料送到該教室,學生在此期間不可以交頭接耳或者講話,必須保持安靜。每次校內停課時間一般不超過3天。

第五級別:剝奪學生的某項權力:如不許參加校運動隊的訓練、不許參加校內大型的活動等(美國學生對此類活動的重視程度絕不亞於對自己學業的重視程度,而且也是進大學的必備指標之一。)

第六級別:校外停課。每次時間長短不限。在校外停課期間,學生不得進入學校範圍,家長必須在家看管、教育孩子。

第七級別:開除或者隔離(一般針對9-12年級學生),常常是在校園區域另闢一處區域,派專人看管負責,學生每天花一定時間來學校領取作業等。開除學生必須要進行聽證會,由學區教育委員會執行。(學區教育委員會是該地區的最高教育行政部門,委員會委員由該區所有的家長投票選出,三到五年一選,學區教育委員會是純公益組織,成員不領取工資。)

所有以上處罰必須登記到學生的電子檔案,該生的各科老師都有進入、編輯該生電子檔案的權限。另外:如果學生缺席、逃課等行為出現,學校有義務在第一時間通知學生家長(注意僅僅是通知)。而且,如果學生無故缺課達到一定的時長,家長會被學校起訴,追究責任,家長會被要求完成一定時長的社區義務勞動,甚至是罰款。教育孩子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還是家長、社會共同的責任。

不讓學生進課堂,採取停課、甚至是開除的方式教育學生會否影響學生的學習?

影響肯定是有影響的,所以停課等措施是在所有的辦法都採取以後不得不採取的辦法。首先,停課給學生一定的時間來冷靜,再加之有效的心理疏導,學生說不定就會幡然醒悟。其次,對於嚴重違紀、屢教屢犯的學生估計即使人坐在課堂內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再者,如果這些學生嚴重違反課堂紀律,那麼就損害了別人接受教育的權利,而義務教育是要保證所有人受教育的機會。

試想一下:作為家長,如果有某個學生一而再,再而三的擾亂課堂紀律,屢教不改,搞得你自己的小孩上課都無法好好學習,作為家長,你心不心疼?

  • 在美國,學校的義務是給你上學的機會,至於要不要學習成才,那更多的是個人和家庭的責任。學校更多的是去啟迪、引導、激勵學生學習,對於想學習的學生提供全方面的資源和支持,較少的去逼迫、命令、強制學生學習。而在中國,學校承擔了更多的教育孩子成才的責任和壓力,無論是自古以來授予教師的各種各樣的頭銜(如“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等),還是各項考核和要求,都使得學校在教書育人方面一定會不遺餘力,甚至是用力過猛。學校的壓力一定會傳導給老師,老師的壓力會傳導給學生,就可能會造成師生關係的緊張。
  • 在美國,學生喜歡“測驗”老師,挑戰老師的權威。老師需要加強自身不斷的修養,不斷精進教育教學才能,對學生付出真誠的愛心來贏得學生的尊重。尊重是老師自己贏來的。學生挑戰權威,一方面可能會使得學生形成我行我素、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而硬幣的另一面是:它培養了學生的“非奴性”,不盲從。如果學生在學校裡養成了“順從”的性格,那怎麼希望他們能夠在成年以後爭取自己的正當權利,謀求平等和尊嚴!
不體罰學生,你知道美國老師是怎麼管理學生的嗎?

不體罰學生,美國老師怎麼管理學生?

然體罰學生不見得是最好的選擇,那怎麼樣做既能保護學生和老師,又能使老師從兩難的處境中走出來呢?

首先,要制定切實可行的,不要空頭口號的學生行為規則,以及相應的違紀後果,並且“和善而堅定”地執行下去。注意是“後果”,而非“懲罰”,因為“後果”是自造的,而“懲罰”是別人強加的。

讓學生明白自己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往小處說,可以維護學校、班級的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往大了說,是培養學生的責任感,使他們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學生可以挑戰權威,但不可以蔑視規則。學生可以不敬畏老師,但是不可以不敬畏規則。如果學生在學校裡沒有學會遵守校紀校規,走向社會後何來遵紀守法!明確的權力和義務、操作性強的實施細則保護的是師生雙方的利益,在一個沒有規則,或者規則模稜兩可的框架裡,施教者和受教者都可能會成為受害者。

其次,建立師生支持系統。小到學校對學生違紀處理的程序,師生心理疏導幫助大到制度、法規的解釋,避免“和稀泥式的,運動式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因為一旦師生之間有衝突,老師一定是承擔絕大部分或者全部責任的那個,是弱勢群體,因為“老師是成人,學生還是小孩子,成人怎麼能跟小孩子一般見識!”在求穩定保和諧的前提下,老師只能夠忍氣吞聲,自認倒黴。老師也是普通人,並不是“聖人”,聖人都可能犯錯,聖人都有情緒失控的時候,更何況普通老師! “多管多錯,少管少錯,不管沒錯”的潛規則下,再次碰到問題學生,老師可能會選擇放任自流,明哲保身,最終受到傷害的還是學生及整個社會。

當然支持老師,不是要支持老師體罰學生,而是給老師執行“後果”的智慧和手段,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讓老師用教育學、心理學、法律的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爭取把學生的管理難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同時,老師也要自己加強自身的人文修養,多與學生和家長共情,學會排解自己的消極情緒,輕鬆面對工作。

最後,嚴懲老師中的極個別敗類,還全體老師一片清白。大家閱讀完本文覺得培訓通的觀點怎麼樣,如果認可的話請點贊轉發多多支持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