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112萬前秦精銳灰飛煙滅!東晉謝安一戰封神,前秦苻堅痛失好局

東晉太元元年,孝武帝司馬矅開始執掌東晉朝廷權柄,而東晉名相謝安則總覽朝政,這就使得原本日薄西山的東晉朝廷開始漸漸煥發出新的生機。然而就在同一年,北方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前秦國主苻堅統一了淮河以北,自稱為“大秦天王”。華夏大地自此進入到了一個南北對峙的“二元朝廷”時代。

此時此刻,東晉君臣們赫然發現,如今橫亙在北方的已經不再是一個匈奴、鮮卑、羯、羌、氐等少數民族部落割據的紛亂局面,而是一個軍事上遠超東晉的統一的、強大帝國,一個即將大舉南下的戰爭機器!

112萬前秦精銳灰飛煙滅!東晉謝安一戰封神,前秦苻堅痛失好局


一、時間孕育著超大規模的南北戰爭

一是前秦苻堅方面。苻堅之所以能夠統一北方,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重用了漢人王猛。而王猛在去世之前向苻堅指出了當前前秦內部存在的致命弱點:那就是單純實現了軍事上的統一,而政治與文化還處於一種彼此隔絕分裂的狀態。王猛還特別強調,讓苻堅不要在短時間內嘗試討伐東晉!

正是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苻堅把主要精力放在調和國內矛盾,倡導儒學教育,整頓國內軍隊,加強中央集權等層面。正是在他的有效治理之下,前秦國內百姓安居樂業,中原大地百廢俱興,國力蒸蒸日上!隨著國力日漸強盛,苻堅內心那壓抑已久的征服慾望也開始蠢蠢欲動起來。

二是東晉司馬矅層面。孝武帝任用謝安為吏部尚書、中護軍,總覽國政。謝安掌權之後努力協調謝氏與中樞各大世家門閥之間的關係,同時又竭力化解與荊襄實力派恆衝一族的關係,從而使得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得到有效緩和。

正是國內的政治清明,使得東晉君臣能夠把注意力投向北方的前秦。對於強大的前秦即將進犯江南已經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預期。為此,孝武帝開始在江南地區募集青壯,並挑選將領開始編練新軍。而名將謝玄、劉牢之等人便是在這個時候被挑選進入行伍之中,成為了東晉精銳“北府軍”的骨幹將領。

112萬前秦精銳灰飛煙滅!東晉謝安一戰封神,前秦苻堅痛失好局


二、大打出手前的“熱身賽”——荊襄淮南之戰

太元三年,苻堅終於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開始對東晉動手了。當然這還不是真正的全面戰爭,僅僅只是全面開打之前的預熱。

苻堅出兵17萬分兵三路出擊,其中徵南大將軍苻丕直接攻襄陽,京兆尹慕容垂出南鄉,領軍將軍苟池、右將軍毛當出武當,三路人馬形成一套“三叉戟”式的鉗形攻勢,而最終的目的便在於奪取襄陽,佔據這個長江上游的關鍵性據點。東晉梁州刺史朱序在苦撐了近一年多的時間,終究還是獨木難支兵敗被俘,進而造成襄陽失守。

接下來苻堅又命彭超圍攻彭城,意圖進取淮南打破東晉長江防線的戰略縱深。不過這一次彭超遭遇到的卻是名將謝玄率領的5萬北府精銳,謝玄連戰連捷最終全殲彭超所部,從而拱衛了淮南的安全。

大戰之前的“熱身賽”雙方一勝一負平分秋色,同時彼此之間也在摸清對方底細之後開始醞釀真正的全面戰爭!

112萬前秦精銳灰飛煙滅!東晉謝安一戰封神,前秦苻堅痛失好局


三、震驚華夏的淝水決戰

太元八年,經過了七年時間的充分準備,苻堅終於覺得征服東晉的時機已經完全成熟,於是大手一揮舉傾國之兵南下,拉開了華夏戰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的序幕。

一是前秦挾泰山壓頂之勢而來。太元八年八月,苻堅發兵長安,率步兵60萬,騎兵27萬南下進攻東晉,此外還有先鋒慕容垂率領的25萬人馬,總兵力達到了驚人的112萬,這可是實際數量,不是號稱……所以苻堅可謂是舉傾國之兵南侵。112萬人是個什麼概念?簡單說,著名的“赤壁之戰”曹操南下的軍隊號稱80萬實際約在20萬左右,也就是說前秦軍隊的規模幾乎達到了曹操的六倍。

我們完全可以想象當時前秦各路人馬旌旗招展、遮天蔽日的盛況。大軍一路向南,所到之處勢如破竹,很快便攻佔了江淮重鎮壽陽。此刻的苻堅可謂是志得意滿,想到大軍馬上就要飲馬長江,苻堅傲慢地笑道:“以吾之眾旅,投鞭於江,足斷其流!”這也就是後來“投鞭斷流”的典故。

二是東晉轉守為攻。面對著來勢洶洶的前秦大軍,謝安坐鎮建康居中協調東晉各路人馬。其中荊州的恆衝一族率軍扼守江漢,一方面防備襄陽方面的前秦軍隊,另一方面則是牽制從蜀中順江而下的前秦水軍。而真正的主力則被部署在東面洛澗一線,由謝玄、謝石和劉牢之駐守。

原本謝玄、謝石等人準備採取穩妥的堅守策略,待前秦軍隊疲敝之後再行反擊,但是前些年在襄陽被前秦俘虜的朱序卻送來情報,告訴謝玄等人前秦雖然勢大,但是112萬人馬參差不齊,大部分尚未到達前線,應趁此機會將敵人逐個擊破。謝玄、劉牢之等採納了朱序的意見,率領北府軍強渡洛澗,全殲了5萬前秦軍隊,並斬殺前秦大將梁成。

112萬前秦精銳灰飛煙滅!東晉謝安一戰封神,前秦苻堅痛失好局


三是改變歷史走向的地點在淝水岸邊。在擊破梁成所部之後,東晉謝玄率領北府軍8萬主力一路西行,隨後在淝水遭遇了苻堅和苻融所率領的15萬前秦精銳主力部隊。兩軍在淝水對峙,東晉謝玄揚言渡河與前秦大軍決戰,苻堅則想要待東晉人馬半渡而擊,於是他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下令全軍後退假意為東晉兵馬讓出一片上岸的空地。

苻堅沒有想到,幾十萬兵馬集體後退會是何等混亂的局面?而此時位於前秦軍隊後方的朱序趁機讓人在軍中四處大喊:“前秦軍敗了!前秦軍敗了!”原本正在後退的前秦軍大多不知道前方戰場的情況,聽見呼喊便信以為真,大家紛紛開始爭相逃命。這就使得原本是有步驟的後退變成了爭先恐後的潰退,幾十萬人馬瞬間亂成一團。

名將謝玄如何會放過如此千載難逢的機會,當即指揮北府軍迅速渡河全力出擊。面對著東晉軍隊的襲擊,亂成一團的前秦軍隊根本組織不起有效的抵抗,一場大決戰頃刻間變成了一邊倒的屠殺……

112萬前秦精銳灰飛煙滅!東晉謝安一戰封神,前秦苻堅痛失好局


四、落幕

淝水之戰,前秦十五萬人馬全歿,在東晉各路人馬後續圍追堵截之下,前秦大軍陣亡、逃散等總體損失近七十萬人。此役之後,整個歷史的走向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原本有機會一統華夏的前秦政權開始逐漸土崩瓦解,北方再一次陷入到四分五裂的戰亂之中。

謝安、謝玄等人雖然在淝水一戰而聞名天下,但是卻終究未能北伐中原恢復漢家河山,華夏文明還將渡過一段漫長的黑暗之後方才能綻放出燦爛的光輝。在這裡,我們就以一首詞做為本文的結尾吧:

誰使神州,百年陸沉,青氈未還。悵晨星殘月,北州豪傑,西風斜日,東帝江山。劉表坐談,深源輕進,機會失之彈指間。傷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風寒。

說和說戰鬥難,算未比江沱堪宴安。嘆封侯心在,鱣鯨失水,平戎策就,虎豹當關。渠自無謀,事猶可做,更剔殘燈抽劍看。麒麟閣,豈中興人物,不畫儒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