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T2商業聯賽,孫穎莎為何能再勝伊藤美誠?看完這兩點你就知道了

前天(11月24日)晚上,2019年T2商業聯賽(國際乒聯鑽石聯賽)新加坡站女單決賽:孫穎莎與伊藤美誠的比賽開打。

T2商業聯賽,孫穎莎為何能再勝伊藤美誠?看完這兩點你就知道了

這又是一場萬眾矚目的比賽!

這是繼11月11日女子團體世界盃,孫穎莎逆轉戰勝伊藤美誠13天后,兩人在決賽中的又一次交手,作為中日兩國女子乒乓最耀眼的兩顆新星,她們二人之間有太多的故事可講,所以,每一次交手必將成為關注熱點。

自上次二人交手上演了“過山車”之後,相信大多數球迷也都提前做好了準備,準備再次迎接這臺新的“過山車”。

但是,儘管如此,二人本次的表演還是遠遠超出了不少球迷的心理承受力,這次,二人玩的已不是“心跳”,而是“心爆”~讓不少人的心臟都快爆炸了。

T2商業聯賽,孫穎莎為何能再勝伊藤美誠?看完這兩點你就知道了

對二人這次的交手,只能用“極限過山車”這個詞來形容,也就是說:這部“過山車”,在“速度、強度、驚險度、刺激度”等方面已經到了極限,實在不能再加了,再加就受不了了。

在T2聯賽這種驚險而又刺激的賽制中,兩個喜歡冒險的年輕人,將這個遊戲玩到了極致,七局比賽,二人結結實實地打滿了七局,並一點不落地打滿了5分制的“關鍵局和關鍵分”,最終才一分之差分出勝負,可謂是乘興而來、盡興而歸~這個刺激感沒法提了!

二人“打遊戲”已經到了忘我的境界,可把觀眾給急壞了,估計不少人直到最後一顆子塵埃落定,心裡還是“噗忒噗忒”地直跳。

T2商業聯賽,孫穎莎為何能再勝伊藤美誠?看完這兩點你就知道了

上次比賽的逆轉,讓孫穎莎浴火重生;這次的絕殺,應該能讓她脫胎換骨,從此更上一層樓~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

贏一次,你可以說是運氣;贏兩次,你也可以說是偶然;那麼,贏三次呢?又該怎麼講?——經此一戰,二人五次交手,孫穎莎已是四勝一負,佔絕對上風。

對於這場贏球,可能不少人又只是“從表面上直觀判斷”、一口咬定又是“贏在了運氣和僥倖”~這也未免太武斷,如果競技體育是那麼簡單,那麼,人人都能玩出花來。

如果我們揭開表層面紗、深入探索這場比賽的真相,又是如何呢?

個人認為,如果從“深層”來講的話,這場比賽主要是贏在以下兩個方面

1)硬實力

2)搏殺性

接下來,分別對這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如下(純屬個人觀點):

T2商業聯賽,孫穎莎為何能再勝伊藤美誠?看完這兩點你就知道了


贏球原因一:硬實力。

說一千道一萬,贏下比賽還得要靠實力,沒有實力哪來的勝利?

而在一個人的實力之中,“硬實力”則是核心,是一切實力的基礎,只有具備了足夠的“硬實力”,你才擁有了擊敗對手的可能,否則,就是空想。

那麼,什麼才叫“硬實力”呢?

可能有些人對這個概念還是很模糊,只知道有這麼個概念,自己也會說,可是,具體什麼才是“硬實力”,可能就搞不清了。

T2商業聯賽,孫穎莎為何能再勝伊藤美誠?看完這兩點你就知道了

所謂“硬實力”,就是雙方硬碰硬時,你所擁有的實力大小。

打個比方吧:

兩個人打架,一個人身強力壯、人高馬大;另一個人身材瘦小、單薄纖弱,這樣,兩個人強弱分明,硬碰硬打起架來、身體弱的那個肯定吃虧——這就是“硬實力”不足,硬碰硬肯定是不行的,如果想打敗他,還要想其它方法。

T2商業聯賽,孫穎莎為何能再勝伊藤美誠?看完這兩點你就知道了

明白了“硬實力”的概念之後,我們再來看一下,對於乒乓球球員來說,衡量球員硬實力的標準是什麼?

這個問題,我們在前面的文章中也有講過,有興趣的可以翻閱。

——在乒乓球比賽中,你的“主動進攻得分能力”越強,“主動失誤”越低,硬實力就越強。

在一場比賽中,對於以上這兩個指標,要通過以下三個階段來進行衡量:

1)總的主動進攻得分率和總失誤率;

2)關鍵局的主動進攻得分率和失誤率;

3)關鍵分的主動進攻得分率和失誤率。

——得分率越高,失誤率越低,硬實力就越強。

T2商業聯賽,孫穎莎為何能再勝伊藤美誠?看完這兩點你就知道了

接下來,我們分別看一下,本場比賽,孫穎莎與伊藤美誠在以上三個階段的指標對比情況。

(一)雙方的總主動進攻得分率和總失誤率對比。

1)孫穎莎:

總主動進攻得分:30分;總失誤:26分。

A.總主動進攻得分率:30/56=53.6%;

B.總失誤率:26/56=46.4%。

2)伊藤美誠:

總主動進攻得分:17分;總失誤:14分。

A.總主動進攻得分率:17/31=54.8%;

B.總失誤率:14/31=45.2%。

T2商業聯賽,孫穎莎為何能再勝伊藤美誠?看完這兩點你就知道了

從以上兩個總指標的對比可以看出:

1)孫穎莎本場比賽的“搏殺性”要比伊藤美誠更強,得分多、失誤也多,總得分和總失誤都將近是伊藤美誠的一倍,是通過高失誤換來的高得分。

——這場比賽兩人反過來了,伊藤美誠的進攻變得保守了,但失誤也減少了~她則是通過低得分換來的低失誤。

2)雖然伊藤美誠總得分不高,但由於失誤也少,在總主動進攻得分率和總失誤率方面,伊藤美誠反而都佔優,分別領先孫穎莎1.2%個百分點。

——也就是說:本場比賽,在這項“總指標”的比較上,孫穎莎是稍稍落後的,雖然得分更高,但這項指標卻不及伊藤美誠。

——接下來,再看第二階段指標對比。

T2商業聯賽,孫穎莎為何能再勝伊藤美誠?看完這兩點你就知道了

(二)雙方關鍵局的主動進攻得分率和失誤率對比。

本場比賽,第七局是關鍵局。

1)孫穎莎:

本局主動進攻得分:3分;本局失誤:4分。

A.關鍵局主動進攻得分率:3/7=42.9%;

B.關鍵局失誤率:4/7=57.1%。

2)伊藤美誠:

本局主動進攻得分:0分;本局失誤:2分。

A.關鍵局主動進攻得分率:0/2=0%;

B.關鍵局失誤率:2/2=100%。

從以上兩個關鍵局的指標對比可以看出:

孫穎莎全面勝出:得分率更高,失誤率更低。

——這一階段指標,孫穎莎完勝。

——接下來,再看第三階段指標的對比。

T2商業聯賽,孫穎莎為何能再勝伊藤美誠?看完這兩點你就知道了

(三)關鍵分的主動進攻得分率與失誤率。

5分制的比賽,第七局的關鍵分從比分2:3開始算起。

1)孫穎莎:

關鍵分主動進攻得分:1分;失誤:2分。

A.關鍵分主動進攻得分率:1/3=33.3%;

B.關鍵分失誤率:2/3=66.7%。

2)伊藤美誠:

關鍵分主動進攻得分:0分;失誤:2分。

A.關鍵分主動進攻得分率:0/2=0%;

B.關鍵分失誤率:2/2=100%。

從以上兩個關鍵分的指標對比可以看出:

孫穎莎全面勝出:得分率更高,失誤率更低。

——這一階段指標也是完勝。

T2商業聯賽,孫穎莎為何能再勝伊藤美誠?看完這兩點你就知道了

(四)雙方硬實力總對比:總結論+贏球主因。

這樣,通過三個階段指標的對比,可以得出:

1)三個階段指標,孫穎莎有兩個階段是完勝,一個階段是小負~所以,硬實力要遠強於伊藤美誠,贏球不是運氣,全憑實力。

2)在三個階段指標中,孫穎莎輸在“總指標”,卻贏在“關鍵局和關鍵分”,這說明:

雖然由於自己搏殺性強,造成失誤過多,從而總指標略輸於伊藤;但是,在關鍵局和關鍵分的把握上,孫穎莎遠在伊藤美誠之上,贏球理所當然。

T2商業聯賽,孫穎莎為何能再勝伊藤美誠?看完這兩點你就知道了


贏球原因二:搏殺性。

孫穎莎能戰勝伊藤美誠的第二個原因,則是源於她的“搏殺型”打法。

伊藤美誠本身就是一個“搏殺型”打法的球員,她之所以讓我們很多的球員不適應,交手時經常會敗在她手下,原因也在於此。

伊藤美誠的搏殺型打法,可能是日本乒乓軍團為破解中國乒乓打法、而專門推出的一種技戰術實驗,他們的這種靈感可能是來源於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柳承敏戰勝王皓這一經典案例而來。

T2商業聯賽,孫穎莎為何能再勝伊藤美誠?看完這兩點你就知道了

因為,對於日本乒乓來說,中國隊是橫亙在他們面前的一座大山,他們如果想奪冠,就必須戰勝中國隊。

可是,由於中國乒乓軍團過於強大,已經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技戰術體系,如果日本乒乓還是按部就班、一板一眼地與中國隊進行較量,可能一輩子也打不過。

於是,他們不得不另闢蹊徑,尋找其它更有效的破解方法~而柳承敏所使用過的這種“搏殺型打法”,則可能被他們看作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於是,他們就分別推出了“伊藤美誠”和“張本智和”這兩個“實驗品”、來看看此打法效果如何,一旦有效,可能就會大量複製。

T2商業聯賽,孫穎莎為何能再勝伊藤美誠?看完這兩點你就知道了

伊藤美誠的“搏殺型”打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發球的搏殺性。

她的這種搏殺性首先是體現在發球上,賭博心很重,並且確實也下了一番功夫。

她的發球異常詭異,除了在“線路、旋轉、速度、變化、以及突然性”等方面讓你極不適應之外,還在有意無意地在“遮掩和非遮掩”之間打擦邊球,能蒙就蒙,不能蒙就自認倒黴,帶有極強的賭博心理。

她將這些所有的招式混合在一起,真真假假,讓你難以分辨~所以,我們的球員如弄不清楚就會吃發球。

T2商業聯賽,孫穎莎為何能再勝伊藤美誠?看完這兩點你就知道了

2)進攻的搏殺性。

在進攻方面,伊藤美誠的搏殺性最為明顯,在她的眼裡,永遠只有“主動進攻”這個字眼。她慣用反手技術、主打臺內球,只要一有機會就會立馬上手、主動進攻、大力搏殺,能在三板內解決問題的,就決不用第四板。

因為她明白:近臺是她的優勢,中遠臺是她的短板,只要她能在前三板內率先打出速度和力量、解決問題,就不會給你將她調到中遠臺的機會~這樣,就是她佔上風;否則,一旦到了中遠臺,她就輸了。

她的這種搏殺型主動進攻方式,也是賭博性很強,很容易得分、但也很容易失誤,是一把雙刃劍,搞不好就會傷到自己。

T2商業聯賽,孫穎莎為何能再勝伊藤美誠?看完這兩點你就知道了

3)吊球的搏殺性。

吊球是伊藤美誠的第三種搏殺方式,她利用自己嫻熟靈活的反手技術,在臺內來靈活調動你。

這種吊球方式,主要是打你的兩個大角,經常是“吊左打右”或“打右吊左”,讓你猝不及防、往返奔跑、疲於應對,在慌亂中吊球得分,屬於一種亂中取勝的方法。

她的這種吊球打法,非常適合慢節奏的球,如果對方的打法偏軟、球速偏慢,她這種打法就會用的得心應手,讓你很難受,效果奇好;但是,一旦對方打法很硬朗,速度快、力量大,她的這種打法就輕易使不出來了。

但是,這種相持中的突然大變線打法,對控制球的能力要求很高,很容易造成失誤——所以,這也屬於一種搏殺型打法~能吊上就吊上,吊不上就自認倒黴。

T2商業聯賽,孫穎莎為何能再勝伊藤美誠?看完這兩點你就知道了

以上是對伊藤美誠“搏殺型”打法的一種個人認識,這種“搏殺型”打法與目前中國乒乓軍團的“經典型”打法相比:

中國乒乓的打法更像是“黃埔軍校”,一板一眼,屬於正規軍;而伊藤美誠的這種打法則更像是“野路子”,讓你很難受,不太適應~這也是我們與其交手一直很被動的主因所在。

對付伊藤美誠的這種“搏殺型打法”,只有一種方法,那就是:搏殺對搏殺~你兇,我比你更兇,在“主動性、速度和力量”上壓制她,她基本就沒招了——這種打法,如果你能控制好自己的失誤,勝率就很高。

本場比賽,孫穎莎就是使用的這種方法。

T2商業聯賽,孫穎莎為何能再勝伊藤美誠?看完這兩點你就知道了

孫穎莎之所以能對伊藤美誠勝率很高,就是源於:她的球風也屬於一種搏殺型,並且速度快、力量足、正手使用頻率更高,還特喜歡主動進攻、攻擊慾望很強烈。

這樣,她在“速度、力量、主動性”等方面都不吃虧,甚至還略佔上風,並不懼怕她。所以,她的這種球風有點克伊藤美誠,反而讓伊藤美誠有點不適應,因此,她一直也沒佔到什麼便宜。

本場比賽,孫穎莎的搏殺性特別明顯,甚至遠遠超過了伊藤美誠,用得稍有點過了。

T2商業聯賽,孫穎莎為何能再勝伊藤美誠?看完這兩點你就知道了

在本場比賽中:

1)孫穎莎一共發起主動進攻56次,主動進攻得分30分,失誤26分~高得分,高失誤,屬於典型的“搏殺型打法”。

2)而伊藤美誠呢,一共發起主動進攻31次,主動進攻得分17分,失誤14分~與孫穎莎相比,屬於“低得分、低失誤”,這倒像是一種“防守反擊”打法,靠對方失誤送分。

3)伊藤美誠為何一反常態、突然打起來“防守反擊”了呢?~這可能是由於以下兩個原因:

A.就是她上一次與孫穎莎交手時,搏殺太猛、失誤太多導致輸球,估計,她回去是詳細做了技術統計,認識到了問題所在,這次就有所收斂和改進了——如果是這樣的話,她就很可怕,證明她進步了,更理性成熟了。

B.也有可能是被孫穎莎的“強搏殺性打法”給抑制住了,沒有施展出來。

——至於到底是哪一種原因呢?還要留待後續觀察。

T2商業聯賽,孫穎莎為何能再勝伊藤美誠?看完這兩點你就知道了

4)孫穎莎本場比賽攻得太猛,雖然是壓制住了伊藤美誠,看上去打得很熱鬧,但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失誤太多:得分30分,失誤26分,最後一盤點,淨勝分只有4分。

5)而伊藤美誠呢,雖然進攻少、得分少,但失誤也少:得分17分,失誤14分,最後一盤點,淨勝分也有3分~只比孫穎莎少1個淨勝分而已。

——可是,孫穎莎最終就是靠“這1個淨勝分”在最後5:4贏下比賽的~1分值5萬美金

——可見:本場比賽,孫穎莎還是贏在她的“搏殺型打法”上,雙方拼消耗,最後,孫穎莎只勝出了那麼一點點,然後就贏球了!

所以說:“搏殺性”是孫穎莎本場比賽贏球的第二個原因。

T2商業聯賽,孫穎莎為何能再勝伊藤美誠?看完這兩點你就知道了


綜上所述:

孫穎莎與伊藤美誠之間的又一次焦點大戰結束,孫穎莎又以幾乎同樣的方式再次實現了絕殺,贏得比賽。

有人說是贏在運氣,有人說是贏在僥倖,也有人說是贏在實力,但是,作為一個理性的球迷,更要學會用大腦去思考問題,揭開層層面紗,洞悉勝負背後的真相。

願每一場焦點大戰,都能如此精彩!

加油,中國乒乓!

T2商業聯賽,孫穎莎為何能再勝伊藤美誠?看完這兩點你就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