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地鐵為媒,城西重鎮加速擁抱新時代

高橋姚江畔景色

地铁为媒,城西重镇加速拥抱新时代

高橋商會大廈

地铁为媒,城西重镇加速拥抱新时代

高橋鎮區面貌

地铁为媒,城西重镇加速拥抱新时代

U-park商業公園開業

地铁为媒,城西重镇加速拥抱新时代

地鐵1號線梁祝站。 (陳朝霞 攝)

地铁为媒,城西重镇加速拥抱新时代

長樂村文化禮堂一角。 (陳朝霞 攝)

掃碼看更多報道

記者 陳朝霞 海曙區委報道組 尤文軍 通訊員 徐靜

2014年5月30日,隨著軌道交通1號線的開通,寧波進入“地鐵新時代”。地鐵不僅緩解了城市交通擁堵,提高了市民出行質量,而且改變了城市格局,一些近郊農村因為地鐵的穿越而接軌中心城區,大大加快了城鄉融合的進程。

位於姚江南岸的城西重鎮高橋就是一個典型。

高橋鎮作為寧波三江六岸的延伸,是城西發展的重點板塊之一。地鐵1號線的5個站點將高橋與市中心連通,穿境而過的通途西路、中山西路、望童路、聯豐西路四條東西向主幹道,廣澤路、甬金連接線、學院路三條南北向主幹道,杭甬、繞城兩條高速路,與地鐵一道,為高橋構築了一個由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組成的立體化交通網絡。

初冬時節走進高橋,U—park商業公園開業,印象城商業綜合體、文體中心、市民廣場建設正酣,“高芯”產業園招商勢頭迅猛,梁祝文化產業園業態多元化發展……高橋已成一片加速發展的熱土。

好風憑藉力,揚帆正當時。一座地鐵,讓毗鄰城市的高橋鎮延伸著城市格局,更激發了發展動力,實現了產、城、人的無縫對接。

借力虹吸效應,重塑經濟格局

1平方公里的秀豐工業區曾是高橋鎮聚集著三四十家傳統企業的區域,發展後勁不足讓這些企業留下了大量空置老廠房。如今,秀豐工業區正華麗轉身為“高芯”產業園的核心組成部分,一年多來吸引了14個高端人才領銜的高科技項目相繼入駐,涵蓋集成電路、半導體芯片等填補國內空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全球領先的生產高精度金屬掩膜板的龍頭企業——寰採星科技(寧波)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高精度金屬掩膜板是有機發光半導體(OLED)的重要技術板塊,主要應用於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等終端消費產品,決定了電子產品顯示器的屏幕分辨率與屏幕尺寸大小。

“中國在OLED產業有約5000億元的巨大投入,而作為其核心技術的高精度金屬掩膜板卻幾乎被日本某製造商壟斷,它佔領了全球90%的市場份額。”“寰採星”總經理特助陳宗輝介紹,“寰採星”要做的就是打破日本技術和市場壟斷,為中國OLED產業“爭臉面”,“我們的團隊匯聚了全球領先的高精度金屬掩膜板核心技術團隊,碩士以上人才超過一半。總投資額12億元,滿產年產值35億元,年稅收4億元,將佔中國市場份額的40%。企業畝產稅收400萬元以上,研發經費投入佔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

“寰採星”目前正進行廠房無塵車間改造,後續經過設備安裝調試、試生產、量產等階段後,明年9月將開始創收。陳宗輝感慨道,該公司落戶高橋是在全國各地遴選後深思熟慮的結果,“高橋有企業發展所需的廠房、配套和產業等資源,後續企業的發展還需要和全世界各地對接,而這裡30分鐘內可抵達機場,乘地鐵15分鐘可抵達市中心,是非常理想的工作生活之地。”

地鐵站猶如一塊磁鐵,吸引著如“寰採星”一樣的高端項目、技術和人才的集聚,推動高橋鎮逐步邁向高端引領、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如今,以兩年前新落成的城西首個百米高樓、高橋鎮商會大廈為中心,3平方公里的數字經濟產業集聚區正在形成。“過去秀豐工業區土地利用率不高、畝產效益低,在不改變土地性質、不大拆大建的前提下,通過廠房擴容、外立面改造,導入新興產業,盤活了資源,對上下游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也凸顯。”高橋鎮副鎮長徐輝說。

中德合資企業“威斯巴特科技”公司擁有世界領先的半導體傳感器核心技術,該企業入駐“高芯”產業園後,正建設世界一流的高端智能製造生產線,還與高橋轄區多家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其中“金氏實業”和“八方集團”分別為“威斯巴特科技”產品生產模具和定製外包裝。

地鐵的虹吸效應日顯。2018年,高橋鎮高新企業數位居海曙區第一,全鎮實現GDP70.84億元,企業研發經費投入2.42億元,佔GDP比重超過3%,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在2018年海曙區對鄉鎮、街道的考核中,高橋鎮的科技爭投、城鄉爭優、人才工作、招商引資等12項指標位列海曙區第一。今年1月至10月,高橋鎮實現稅收近15億元。

聚攏人流物流,帶來商機無限

地鐵為高橋創新驅動帶來動力,推動工業向智能化、數字化、高端化、綠色化轉變,而其帶來的人流物流,則促進高橋形成商圈經濟、總部經濟和創意經濟等,進一步推動產城深度融合。

11月中旬,在華緣集團5萬平方米的老廠區舊址上,寧波首個公園型商業綜合體U-Park商業公園開業,這裡到地鐵1號線蘆港站步行約5分鐘,集中了60餘家大小商鋪,集美食街區、文創集市、教育培訓、超市餐飲、互動休閒等為一體,開業前三天吸引了3萬人次前來“打卡”。

U-Park商業公園項目負責人雷靜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在她看來,高橋片區因地鐵而融入城市,帶來了人流物流,也帶來了商機。“U-Park商業公園周邊有數十個成熟的中高端小區,一公里半徑內有3萬多住宅家庭,一路之隔是有2萬多學生的寧波財經學院,商圈輻射範圍內常住人口20多萬。”雷靜分析,未來,寧波西洪大橋建成後,將打通高橋和奧體板塊,全面提升周邊發展速度,這些因素足以支撐“U-Park”項目做大做強。

實現產城深度融合的還有寧波梁祝文化產業園,該產業園以梁祝愛情文化為基礎,業態多元化發展,被評為寧波市級(培育)文創園區、寧波市技能創業孵化基地。目前產業園區內梁祝愛情主題文化公園、梁祝天地愛情文化商業街區初現規模,有超過50家企業進駐,年產值超億元。

以文創為載體,寧波梁祝文化產業園成為寧波獨有的愛情元素城市名片,也成就著高橋的創意經濟。如今,梁祝文化產業園內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首個梁祝愛情文化主題公園,每年吸引各地遊客近40萬人次;有寧波首傢俬人婚禮會所——寧波薇拉宮邸,年拍攝新人達3萬對;還有中國第一名模劉雯的私人工作室、第一家進入寧波的日式碳酸溫泉。

總部經濟在高橋也風生水起。在高橋鎮商會大廈內,已有浙江亞太酒店物業服務有限公司、浙江艾聯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寧波海王星辰健康藥房有限公司等30多家總部型、科技型企業入駐。

同時,栽好梧桐樹,引來鳳凰棲。高橋鎮傳統企業“林泰工貿”近2萬平方米的廠房經過裝修改造以後,計劃打造為海曙區人力資源產業園,吸引一批人才中介企業、獵頭公司集聚入駐,為實體企業提供專業服務。

“二產結構優化、三產比重提高,高橋這一老牌工業強鎮商機無限,正煥發著青春的活力。”高橋鎮副鎮長徐輝表示。

由鎮向城轉變,開啟便捷生活

從地鐵1號線徐家漕長樂站出來,走300米就到了長樂村。51歲的村民倪惠萍每週兩次,乘上地鐵15分鐘就到了市中心的鼓樓,參加專業老師提供的時裝走秀培訓。在村文化禮堂,每週她還參加市甬劇團退休老師上門開展的戲曲培訓,生活忙碌充實、充滿樂趣。

地鐵延伸到哪裡,生活空間就拓展到哪裡。一條地鐵,不僅成為區域經濟活力的引擎,更為周邊群眾提供全新的生活空間,豐富著大家文化娛樂休閒生活,讓城鎮居民的生活實現了向都市生活的華麗轉身。

隨著地鐵建設,長樂村村委會搬到了現在的位置,兩層樓的文化禮堂也拔地而起,海曙區文聯結對共建的專業老師每週會上門為村民培訓,60多位村民分別組建了舞蹈、戲曲、腰鼓等文藝團隊,每逢春節、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自編自導自演文藝晚會,將村民文化生活渲染得有聲有色。

倪惠萍也從一名對文藝一竅不通的“門外漢”,變成村文藝團隊的主角,她參演的鄉土韻味小品《高橋親家母》,作為寧波代表登上了2018年浙江省農村文化禮堂村晚的舞臺。“以前業餘生活就是打麻將,時間一長肩頸、腰背都出現問題。”倪惠萍對目前的生活非常滿意,現在身體好了,還通過文化走親,到周邊鄉鎮甚至市外演出,擴大了生活半徑,開闊了視野。

開心的還有蒲馨社區海欣佳園的老年居民。10月26日,高橋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試運營,海欣佳園30多位居民立即報名加入家門口的享受助餐隊伍,享受著和城區居民無差別的養老服務。

“一葷兩素一湯的一份中餐,60歲以上老人12元,80歲以上則10元,還能送餐上門。”該中心第三方運營團隊負責人徐燕介紹,中心還提供長者照護、日間託管等服務,書畫室、心理諮詢室、活動室等一應俱全,智能化樓梯升降椅等設備是目前最先進的,“每個月的5日有免費體檢、26日免費為老人舉辦生日宴,平時不定期組織各類活動。”

暢享便捷生活的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創新創業人才。“寰採星”公司市場經理張育誠博士原來在北京工作,來到高橋後,他連連感嘆高橋交通便捷、生活方便,“鎮政府還專門設置了人才公寓,提供舒適宜居的環境,讓我在這裡找到工作和生活之間很好的平衡點,非常舒心。”

張育誠博士所說的高橋鎮人才公寓有500多套房源,正由第三方實施裝修,而高橋鎮已出臺政策,完善人才引培激勵政策,對轄區企業引進的中高端人才發放每月500元至1000元為期兩年的租房補助。

另一方面,地鐵建成至今,高橋鎮已完成5000多戶民生安居項目安置工作,目前,江南村新村、民樂新村C地塊、秀豐村新村、蘆港村新村建設項目正在有條不紊進行中;萬科望廬、中山雋府、綠地觀堂、天逸灣二期等一批地產項目或已竣工驗收,或在加速建設中。

隨著生活配套越來越完善和一系列民生工程的順利推進,高橋鎮群眾生活的品質日益提升,一座“民生幸福之城”正嶄露頭角。

高橋名片

高橋位於寧波城西,南眺櫟社國際機場,西瀕河姆渡古文化遺址,北枕黃金水道姚江,軌道交通1號線與機場路、通途路、中山西路及在建的環城南路高架、西洪大橋共同組成了便捷通暢的寧波西門戶交通樞紐。全鎮鎮域面積53平方公里,人口18萬,外來人口約12萬,轄20個建制村、1個漁業社和4個居民會。

高橋鎮以橋得名。橫跨後塘河的“高橋”,始建於北宋,為“甬上十佳名橋”中最大的單孔高拱石橋。高橋是梁祝愛情故事的發源地,素有“文化之鄉”美譽,梁祝文化、運河文化、民俗文化在這裡交相輝映,先後被授予國家生態鎮、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省級樣板鎮、省教育強鎮、省文明鎮、省旅遊強鎮等稱號。2019年10月,高橋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陳朝霞 整理)

記者手記

地鐵的開通,讓其經過的城鎮在經濟發展、社會生活等方面加速脈動,獲得便捷與財富的雙重收益,開啟了融入城市繁華的新徵程。

高橋鎮這座昔日的城西經濟強鎮,搭乘地鐵“順風車”,以“經濟發展高質量、項目推進高速度、城市管理高要求、社會治理高水平、基層黨建高標準”為目標,調整產業結構佈局,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合理規劃地鐵周邊總體佈局,建設新興商業中心,輔以居住、休閒等配套措施,還出臺人才新政, 加快形成人才集聚效應,使得高橋成為產業創新、配套完善、民生幸福、生態宜居的高品質新城,蛻變出城市的萬千氣象。

可以說,高橋鎮政府抓住時機,主動作為,搭平臺、引項目、納英才,盤活資源促發展,真正讓地鐵充分發揮作用,推動城鎮發展和人民生活安居樂業。

隨著寧波更多地鐵線路的開通,越來越多的沿線近郊只要抓住機會,因地制宜,必將像高橋一樣引發“蝶變效應”。

(陳朝霞)

選題策劃:何英傑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由高橋鎮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