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三民”活動|市供銷社:聚焦主責主業 推進綜合改革 促進我市供銷社各項工作率先走在前列

2019年,市供銷系統銷售總額165億元、同比增長9%,利潤1.6億元、同比增長14%。我市連續多年在全國總社、山東省社綜合考核中獲得一等獎。

一、牢記為農宗旨,發力“三大攻勢”

(一)加快“雙招雙引”,實現一批項目落地投產。先後引進投資50億元的“中國供銷北方國際智慧物流港”、投資20億元的“中國供銷青島平度農產品物流園”,使青島成為全國供銷系統同時建有兩處大型批發市場的唯一城市、成為區域性農產品物流中心城市。投產運營“中央廚房”“高鐵配餐”“鄉村智慧頤養工程”等一批惠農項目。

(二)助力“平度萊西”,促進農業產業轉型發展。加強銀企合作,為平度萊西惠農項目提供融資支持,爭取中央扶持資金1.14億元。規劃投資5億元建設“萊西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園”,輻射帶動當地農業集約發展。

(三)助推“鄉村振興”,促進農業繁榮農民增收。培育壯大“沽河兩岸”“即供”“澤青”等15個優質農產品品牌,示範帶動標準化基地80萬畝。積極支持鄉村振興工作隊、“第一書記”聯鎮幫村,利用各方扶貧資金5000餘萬元。

二、發揮供銷優勢,搭建惠農平臺

(一)培育為農主體平臺。領辦創辦專業合作社及聯合社108個;創建“三位一體”新型農村服務體系,共建村莊132個、“前廳+後院”為農服務中心34處,形成綜合性、規模化、可持續的為農服務體系。

(二)建設民生服務平臺。大力開展“精菜進社區”民生工程,架起從田間地頭到廚房餐桌的橋樑,建成“放心農產品社區店”21家、進社區終端80處、惠民早餐點100處。建成11處居家養老服務中心、2處養老服務驛站。

(三)搭建網絡技術平臺。助企搭上總社“供銷e家”、“益農信息社網”互聯網快車,培育“農村電商服務站”100餘個。加強新型職業農民、進城務工人員技能培訓,開展“農民大講堂”,已有6000餘人獲得人社部頒發的各類職業證書。

三、聚焦主責主業,發展龍頭企業

(一)農資化肥市場佔有率穩定在70%以上。推廣“水肥一體化”等新型農業生產技術,參與低毒低殘留及生物農藥批發零售,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全年銷售化肥52萬噸。聯合開展“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專項行動”,連續15年實現零投訴。

(二)日用品連鎖企業銷售總額近百億元。我市商業零售標杆企業永旺佳世客先後在青島、煙臺、濟寧建成7處大型購物中心,全年銷售總額25億元。利客來集團築牢城市陣地、延伸城郊市場,自營店發展到39處,全年銷售總額70億元,穩居我市日用品銷售前列。

(三)農產品銷售企業銷售總額突破6億元。青島青鮮美公司開拓北京、上海市場,全年銷售農產品4億元,青島特色農產品深受當地市民青睞。青島薈澤農產品公司圍繞“新六產”模式,通過建立採購基地、保護價收購,全年銷售額2.5億元,增加了青島廣大菜農收入。

四、突出典型示範,推進綜合改革

(一)推廣青島廣大果蔬專業合作社先進發展模式。該社採取“商超+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模式,開拓省內外合作基地30萬畝,與北京、天津、杭州等城市幾百家商超合作,帶動我市各類農產品種植戶近萬戶,實現“買全國賣全國”,多次在中央電視臺及省市新聞媒體報道宣傳。

(二)推廣青島薈澤果蔬專業合作社先進服務模式。該社採用源頭直採的方式,加快土地流轉,實現產加銷一條龍、農貿商一體化,經營加工600多個品類,破解了我市農產品供需不平衡、土地流轉與同步返貧的難題。

(三)推廣西海岸新區供銷社的綜合改革發展模式。西海岸供銷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全產業鏈經營新格局”經驗在全國推廣。承接召開“中國國際棉花會議”“中國農資經銷商年會”“全國供銷社改革發展論壇”等會議,接待國家和省市區考察調研近100批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