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留學家長必讀:透過“哈佛女孩”,看美國留學申請真相

留學家長必讀:透過“哈佛女孩”,看美國留學申請真相


留學家長必讀:透過“哈佛女孩”,看美國留學申請真相


在《哈佛女孩劉亦婷》這本書的開篇,有一個很顯眼的題目———哈佛為什麼選中了她,劉亦婷的家長認為,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已經對這個問題作了最直接、最準確、最全面的回答。

親愛的劉小姐:

我很高興地通知你,哈佛大學招生與經濟資助委員會已經投票,贊成在2003年級為你提供一個名額。對你的這一傑出成就,請接受我個人的祝賀。今年,有18000名以上的學生申請我校的1650個名額。面對眾多富有才華、素質極高的申請者和相對較少的名額,哈佛招生委員會極為仔細地選擇了那些表現出非凡的學業、課外活動和個人的實力的候選人。委員會相信,由於你不尋常的優秀素質和綜合能力,你將會在就讀哈佛期間和畢業後做出重要的貢獻。

我極其希望,你能到劍橋(注:哈佛大學所在地)加入到我們之中。

真誠的 威廉菲茨西蒙斯

招生與經濟資助辦公室主任

看著這份錄取通知書,我不由想起另一位被美國大學激烈搶奪的“天才”。這個“天才”是國內一所著名大學物理系的本科生,他在大二至大四兩年時間裡發表了10篇學術論文,其中8篇是SCI論文(注:SCI中文名為“科學引文索引”,是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獻檢索工具,所收錄的文獻能全面覆蓋全世界最重要的研究成果)。

接下來的事情不難想象,這個“天才”接連收到來自斯坦福、普林斯頓、康奈爾、賓夕法尼亞等美國名校的錄取通知書……


留學家長必讀:透過“哈佛女孩”,看美國留學申請真相


斯坦福、普林斯頓是與哈佛齊名的美國名校,我猜想在他們的錄取通知書上,也一定不會缺少諸如“優秀”、“實力非凡”、“素質全面”這樣的評語。不過眼下,讓我浮想聯翩的不僅僅是這些評語,而是隨後發生的一些事情。

這個“天才”一出現便引起了著名學術打假人士方舟子的注意。因為學界人士都知道,在短短兩年內完成8篇SCI論文,不要說對於一個本科生,就是對一個大學教授來說也是了不起的成就。更何況,這位“天才”在學校一沒導師、二沒實驗室,他的辦公室就是簡陋的學生宿舍……

方舟子在查證了有關資料後指出:這個“天才”的導師就是他的父親、北京某著名大學物理系的教授。檢索到的6篇由這個“天才”署名的SCI論文,通訊作者全是他的父親。按照學界慣例,學術論文的通訊作者就是“首要研究者”,也就是課題領導人。而“天才”在申請美國的大學時,並沒有說明其論文通訊作者就是他父親。因此方舟子認定其中必有什麼“見不得人的地方”。

對這場爭執究竟誰是誰非我興趣不大,我所關心的是美國大學招生委員會在這個問題上呈現出的愚蠢的失誤。


留學家長必讀:透過“哈佛女孩”,看美國留學申請真相


這件事其實並不複雜,只有兩種可能的情況,第一種可能是,“天才”的父親為他親自捉刀發表論文,使他有足夠的研究背景打動美國大學的招生委員會;第二種可能是,他自己寫作了這些論文,他確實是天才。

方舟子的思考方法其實已並不複雜,就是對那些驚人的說法、“特異的現象”不輕信,要看是否有確鑿的證據,以理性對待之。而美國大學招生委員會的失誤就在於,他們對第一種可能性根本就不加質疑,亦不做任何調查———即便是舉手之勞的調查,而是草率地認可了第二種可能性,忙不迭地給“天才”送來了錄取通知書和高額獎學金。

這件事情提醒我們,美國大學的招生制度存在著顯而易見的漏洞。

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為,寫在哈佛等美國大學錄取通知書上的“不尋常的優秀素質和綜合能力”等等溢美之辭完全有可能是一種常規性的套話。我認為用這些常規性的套話作為證據來斷定劉亦婷具有了“不尋常的優秀素質和綜合能力”是非常不嚴肅的態度,是非科學的思維,是容易給讀者帶來誤導的。

可是,我能想像出,劉亦婷的家長在“哈佛”這兩個字面前已經喪失了理性。在他們心目中,這張錄取通知書堪比皇帝頒發的聖旨。而寫在這張錄取通知書上的幾句溢美之辭便有如聖上的金口玉言,是絕對真理。


留學家長必讀:透過“哈佛女孩”,看美國留學申請真相


可實際上呢,根據我對美國大學招生制度的瞭解,我認為哈佛大學招生委員會根本就不是什麼金口玉言的皇上,僅是一些有點權力的辦事員而已。他們也會如尋常的官僚那樣犯粗心大意、翫忽職守的錯誤,因此,他們給劉亦婷這個有一定能力和才華平凡的學生戴上“具有不尋常的優秀素質和綜合能力”的高帽也就不難理解了。

不過令人感到遺憾的是,我們國家的眾多讀者包括許多教育工作者,跟劉亦婷的家長一樣,看到“哈佛”這兩個金燦燦的大字便喪失了理性判斷的能力,不僅對錄取通知書上的溢美之辭不加懷疑的照單全收,而且也將“劉亦婷”這3個字,鑲上了耀眼的金邊。劉亦婷就此成了為國人所津津樂道的具有“不尋常的優秀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完美典型。

正當婷兒為究竟選擇哪所大學而四處徵求意見的時候,社會上的人們卻在反覆琢磨,哈佛大學看重的“不尋常的優秀素質和綜合能力”究竟指的是什麼?劉亦婷身上的“優秀素質和綜合能力”又是怎樣培養出來的?

《成都商報》為劉亦婷開通的4部熱線一下午就接到了近千個電話,望子成龍的家長們,渴望從劉亦婷和我們這兒取得教子成才的“真經”。

讀者來信也從全國各地雪片似的飛來。

(引自《哈佛女孩劉亦婷》增訂本第9頁)


留學家長必讀:透過“哈佛女孩”,看美國留學申請真相


可以看出,國人對於哈佛的崇拜已經到了迷信的程度。而對哈佛的這種迷信又轉移到了劉亦婷以及劉亦婷的父母身上。

當年,我也是眾多迷信者中的一員。哈佛大學曾經是我的一個夢,在我心目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這所名校在美國200餘年的歷史中,培養出7位總統,而與哈佛有關的諾貝爾獎得主亦有41位之多。在這樣炫目的光環之下,相信沒有幾個人會保持清醒的頭腦。然而,隨著我對美國大學及其錄取制度瞭解的深入,一切仰慕、崇拜、迷信都隨之煙消雲散。

近幾年,由於研究教育並撰寫留學考試書籍的緣故,我結識了不下百位被美國大學錄取的留學生。他們中間便有許多就讀於諸如哈佛、MIT、普林斯頓、耶魯這樣的常春藤名校。在與這些留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我對美國大學的各種錄取規則有了詳盡的瞭解,亦發現了很多先前根本無從想像,也無從發現的東西。

當一切水落石出,我對哈佛的迷信與崇拜逐漸消失,而與此同時,劉亦婷身上的五彩光環也逐漸消散,呈現在我面前的,是一個更加真實的劉亦婷。


留學家長必讀:透過“哈佛女孩”,看美國留學申請真相


留學家長必讀:透過“哈佛女孩”,看美國留學申請真相

哈佛有句名言:哈佛的學生在哈佛學到的知識80%來自於他們的同學。除了哈佛,美國很多大學都推崇多元化。他們希望通過多元化的學生構成,促成同學間互相學習,開闊視界。關於多元化,哈佛前校長陸登庭講過這樣一段話:“哈佛很重視學生的多元化,因此在錄取時也會考慮到學生背景的多元性,比如他們是來自美國、非洲國家或中國等,哈佛希望學生能夠從他們的同學身上學習不同的文化。正是這種地域的多元化,為哈佛的學生培養提供了不同的經驗。而且這些學生吃、住均在學校,相互間有一個較深的接觸機會,實際上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正是這種措施,吸引了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生來到哈佛學習。”

正是在多元化的辦學思路下,哈佛等大學每年都會給中國內地一定的獎學金名額,以鼓勵內地的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雖然給本科生的獎學金名額少之又少,但基本能夠保證每年給一到兩個。根據最近幾年的情況,一些美國名校在中國內地每年給高中生髮放獎學金的數目如下:


留學家長必讀:透過“哈佛女孩”,看美國留學申請真相


Harvard(哈佛):1-2個

Princeton(普林斯頓):1-2個

Yale(耶魯):8個

Dartmouth(達特茅茨):1-2個

Duke(杜克):4個

Cornell(康奈爾):1個

Columbia(哥倫比亞):1-2個

(數據來源:www.cuus.org)

所以說,跟劉亦婷競爭的絕非那些“早就在摩拳擦掌的美國優秀中學生”,而是多數還處在懵懂無知狀態下的中國內地的中學生。說他們懵懂無知是因為,1998年的時候,國內高中生到海外留學剛剛興起,但他們大多是自費就讀於英聯邦國家,拿獎學金到美國讀書這種事大家想都沒有想過。而劉亦婷卻在從事美中教育交流的拉瑞先生口中先於他人瞭解到了這個至關重要的信息,並在拉瑞先生的指引下在高中時便走上了留學之路。這正是劉亦婷的機遇或者說運氣所在,劉亦婷要做的,就是要把這個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抓住。

不過劉亦婷的家長似乎“不知道”這個事實,在《哈佛女孩劉亦婷》這本書中,劉亦婷的家長不無自豪地寫道:“拉瑞只推薦婷兒申請名牌大學,而名牌大學即使在美國,也是供不應求的。競爭的主要對手將是那些早就在摩拳擦掌的美國優秀中學生。”


留學家長必讀:透過“哈佛女孩”,看美國留學申請真相


既然劉亦婷僅僅是與中國學生競爭,且許多優秀中國學生還處在矇昧狀態,那麼在中國當時的應試教育背景下,劉亦婷的脫穎而出便有“蜀中無大將,亦婷當先鋒”的味道了。不過,她的直線思維的家長卻並不認為自己孩子的成功來自幸運與偶然,他們認為自己的女兒就如同成都起飛的波音747,會按照精心設計的航線,精確而準時地降落在美國。

可是我知道,劉亦婷降落美國,不過是一出頗具黑色幽默色彩的好戲而已。


留學家長必讀:透過“哈佛女孩”,看美國留學申請真相


美國大學招生制度的漏洞和潛規則

為了把劉亦婷如何進入哈佛這件事給大家講明白,我先來介紹一下美國大學的招生制度。說實話,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完美的大學招生制度。比如看似公正、高效的美國大學招生制度,實際上也是漏洞百出,只要你有耐心、恆心,加上精心策劃和包裝,即使是頂級“廢物”,也有機會堂而皇之地走入哈佛之類的大學。一些熟悉這些規則的人對此可謂心知肚明。新東方學校的徐小平教師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說過這樣一番話:

我們每年把很多人送到海外留學,不僅有哈佛的,還有耶魯、普林斯頓,這說明什麼,只能說明我們的留學申請做得成功。前一段時間,一個家長找我,他的兒子根本沒有希望考上國內的大學,在高中的學習成績也很差,素質教育完全談不上,因為這個學生的家長太忙於自己的事業,根本無暇顧及兒子的教育。我讓他把孩子找來,在很短的時間內把英語補習好,現在也拿到獎學金,到一所世界名校讀本科去了。

(引自2004年6月3日《中國青年報》:《“教育模特”給誰施了魔法》)


留學家長必讀:透過“哈佛女孩”,看美國留學申請真相


他的話並不誇張,我經常看到一些素質很差的中學生跑到美國名校去讀書了。前一陣子有個話題特別火,就是關於“留學垃圾”的。在美國許多常春藤名校裡,便不乏這樣的“留學垃圾”。很多中國內地去的留學生反映,這些“留學垃圾”生活奢靡,素質低劣,給中國留學生的形象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一些“留學專家”眼中,看似嚴謹、高效的美國大學招生制度,漏洞簡直比篩子孔還多。舉一個最極端的例子吧。一般人以為,能夠拿到美國大學獎學金的都是一些高素質的精英分子,可“留學專家”們對這個說法只能置之一笑。因為他們可以輕鬆地為這個學生操作一份獎學金。比如,讓這個學生拿出一筆錢來,在美國大學捐一個獎學金,然後這個獎學金指定交給這個學生,他就可以堂而皇之拿著這筆獎學金騙過簽證官到美國讀書去了。

我們總說中國的高考制度有多少不足之處,可實際上,如果把美國那套錄取制度搬到中國來,就目前來講,非常不合時宜。因為中國目前的國情決定了,這些洋玩意兒一到中國就會立刻失效。

美國大學錄取制度跟中國區別很大,下面以研究生錄取制度為例概要介紹一下。


留學家長必讀:透過“哈佛女孩”,看美國留學申請真相


進入美國大學,要有一些必要的申請材料。主要有以下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標準化考試。讀一般的研究生院要考GRE,讀MBA要考GMAT,讀法學院要考LSAT,除此之外,還有考查你語言熟練程度的TOEFL。

第二部分:兩三封與你有密切關係的推薦人的推薦信。

第三部分:本科時的學習成績,有一個量化的標準,簡稱為GPA。

第四部分:個人陳述,談你的研究興趣和申請大學的目的等等。

第五部分:研究背景,包括論文、工作經驗、研究經驗等等。

接下來我們就按照這些申請要求來詳解一下,美國大學招生制度究竟有那些不足之處。

GRE、TOEFL考試

GRE考試是中國學生拿到獎學金的重要條件之一。但這個考試存在著許多不足。很多人戲稱GRE考試就是個體力活,並不能考查出一個人的實際智力水平和研究能力。這兩年,ETS(注:ETS是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的簡稱,建立於1947年。它的主要工作大體上有三類:出題、測試和評分。由ETS主編的試題包括美國大學入學的學習能力測試SAT、管理專業研究生錄取的GMAT測試、研究生資格考試GRE和作為外語的英語測試TOEFL等。)對GRE考試做了較大規模的改革,比如廢除了原來的邏輯測試而改為邏輯寫作。這使GRE的權威性有所提升。

與GRE考試比起來,TOEFL考試更是一個可笑的東西。它能考查你的多種能力———記憶力,耐力,考試技巧,但就是考查不出你的語言交際能力來。


留學家長必讀:透過“哈佛女孩”,看美國留學申請真相


關於TOEFL,中國人已經研究出了汗牛充棟的技巧,花一到兩個月的時間考個630、640的分數已經見怪不怪。

雖然這些考生的成績高得令人咋舌,可到了美國後其語言交際能力卻鮮有人能過關,還要花大氣力補課。很多美國教授就覺得不理解,“你那麼好的TOEFL和GRE,怎麼說也說不了,寫也寫不了?”這樣的情況多了,他們就懷疑成績的真實性,懷疑寫推薦信的教授的信譽,進而懷疑所有的中國學生,包括那些非常優秀的學生。實際上,一些院系在招生時已經把中國學生單獨列出來,在錄取時拿中國學生與中國學生相比。

大家知道,劉亦婷的TOEFL考了640的高分。但她在美國讀書時還是遇到了語言交流的問題。

劉亦婷坦率地承認,從國內唸完高中的學生直接來到哈佛,英文還是比較困難的。“我是中學才開始學英文的。”她說,“到高中的時候,你可以把英文說得對,但是要說得好,說得自然,用美國人的習慣方式來表達,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劉亦婷所說的用美國人的習慣方式來表達,實際上不僅僅是掌握大量的英文詞彙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熟悉美國的文化背景。如果你不熟悉美國學生喜歡的歌星、球星、影星以及大片和暢銷書中使用的精彩語言,在人家聊得熱火朝天的時候,你只有坐在一邊瞪著眼睛旁聽的份兒了。美國學者將這個階段定義為“文化休克”。

(引自2004年01月28日《羊城晚報》)


留學家長必讀:透過“哈佛女孩”,看美國留學申請真相


留學家長必讀:透過“哈佛女孩”,看美國留學申請真相


GPA

GPA英語全稱是gradepointaverage,意思就是平均學分績點,是一種國際通行的學生學習成績評估體系。美國的GPA滿分是4分,即A=4,B=3,C=2,D=1。

GPA的計算一般是將每門課程的學分乘以學時,加起來以後除以總的學時,得出平均分。中國學校的分數一般是百分制或五分制,具體的摺合方式視不同的美國大學的要求而有所不同,一般來講,百分制中的90分以上可視為4分,80分以上為3分,70分以上為2分,60分以上為1分。但是,也有一些學校有更詳細的算法,比如北大的算法如下:

90-100分=4.0;

85-89分=3.7;

82-84分=3.3;

78-81分=3.0;

75-77分=2.7;

72-74分=2.3;

68-71分=2.0;

64-67分=1.5;

60-63分=1.0

60以下=0。

如果一學期修了三門課,英文3學分(成績4點)、歷史3學分(成績2點)、物理3學分(成績3點)。那麼GPA是(4×3+3×2+3×3)÷9=3.0。

美國大學對於獎學金申請者的GPA一般要求是3.0以上。對於大多數中國大學來說,只有得到平均分80分以上的成績才能使自己的GPA達到3.0以上,這個分數是絕大多數美國名校錄取學生的最低要求。而在申請獎學金的時候,GPA可謂越高越好、越高越有優勢。


留學家長必讀:透過“哈佛女孩”,看美國留學申請真相


如果你善良地認為,美國大學招生委員會得到的GPA成績都是經過公證、無法弄虛作假的話,那你就是大錯特錯了。

彩票能造假,論文能造假,考試有槍手,那麼,對於某些人來說,在這個小小的GPA上做些手腳又有多難呢?最笨拙的手法是自行篡改成績,下面是一個真實的例子:

2003年,一箇中國留學生被揪出來了。他原在印第安納州伯杜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畢業前向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提出了攻讀該校生物醫學和生命科學領域博士學位的申請,並在去年春天被錄取。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招生部門收到一封匿名電子郵件,舉報這名學生提供的成績單和推薦信是偽造的。

經調查證實,該學生所提供的成績單中居然有7門課程根本沒有修過,其中多項成績被篡改,他所提供的3封推薦信中所稱讚的也是他未修過的課程。這起事件立即引起校方的高度重視,立即決定取消該名中國學生的入學資格,同時通知了他就讀的伯杜大學,後者對他做出了嚴厲處罰,立即將他開除。


留學家長必讀:透過“哈佛女孩”,看美國留學申請真相


除了這種笨拙的篡改成績的手法外,另有一些聰明的學生想出了不少小招數,更是讓美國大學難以對付。一個成功進入哈佛的留學生在網上向大家傳授他成功騙過美國大學的小招數:

當然一些小的tip還是可以用的,比如列出一份major的成績單,把一些與專業沾邊的成績又高的課加入,同時刪掉一些無關緊要的非必修課。我的計算機課成績都很爛,由於我申請的是純數學,就把這些都刪掉,這樣majorGPA就趨近於4了。

上面這些招數說起來都算笨拙的。還有一些手段高明的,則是美國人縱有通天本事也無可奈何的了。比如,有些人把管理成績和學籍的老師買通,他的成績想多高就有多高了。

這樣的事情見多了,我便對這樣的消息有了足夠的免疫力,比如某某考進哈佛啦,某某進了耶魯啦,某某拿到哥倫比亞的offer啦等等。尤其是當這種人把錄取通知書上的“不尋常的優秀素質和綜合能力”給我看時,我便會百分之百地保持警惕。


留學家長必讀:透過“哈佛女孩”,看美國留學申請真相


留學家長必讀:透過“哈佛女孩”,看美國留學申請真相


推薦信

申請美國大學一般要求學生提供兩到三封推薦信。有位成功進入哈佛數學系的留學生給我們講述了關於推薦信的門道:

推薦信這個東西比較有意思,大多數中國老師的推薦信是沒用的,因為國外知道中國老師一般是讓學生自己寫底稿,他簽名,而且是給巨多人籤,這樣的推薦信就是走形式而已。

那什麼是真正的好的推薦信呢?關鍵在於推薦人。最好的是那種跟你申請學校有關係的老師,比如你要申請Berkeley,而這個老師最近剛從Berkeley訪問回來,或者跟Berkeley那邊系裡某個教授關係很好,那他的推薦顯然對方很信任。

我以前打過一個比方,比如非洲學生申請北大,一個莫桑比克的申請者材料裡面吹得天花亂墜,還有他們國家幾位院士的推薦信,但是你的一個朋友跟你說有一個埃塞俄比亞的放牛娃很有潛質,是個人才,那你會選哪個?當然是相信朋友的話了,所以這就是關係。

每個院系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老師,這就靠你自己去打聽了,而且怎樣跟這些老師保持好關係,而不是單純的申請時使用人家,也有很大的學問,呵呵。其次就是找那種還算有名的老師了,比如在國際上有點名氣的教授。不過中國在數學方面這種教授尤其少,像院士之類的在國際上知名的都不多,不過總比那些大眾化的教授效果好一些。我的推薦信是請一位老院士,我的院長,兩位副院長和導師兼前院長寫的,不過事後證明官銜的作用也不大,關鍵還是看推薦人在對方學校那裡熟不熟,有沒有名了。


留學家長必讀:透過“哈佛女孩”,看美國留學申請真相


所以說推薦信這玩意兒,既重要又不重要。如果你能讓非常具有聲望的人來推薦你,不管你其他方面多平庸,也能被生生地塞進美國大學,如果你搞不來牛推薦,那麼這就是幾張廢紙。請注意這位朋友在第三段談到的“關係”,這在美國大學錄取時太重要了。可以說,劉亦婷便是這個潛規則的受益者,我會在後文詳細說明。

我們通常的印象是:美國是個講公平不講人情的社會,美國大學錄取過程非常公正、鐵面。實際上,這些印象都是假象。一個眾所周知的事情便是,在美國大學裡,校友子弟會受到特別優待。有個瞭解內情的留學生對這方面的內幕進行了剖析,茲引如下:

你可能會問,這優待校友子弟的政策,國內也有,與金錢有何干系?要知道,美國的大學,尤其是私立大學,校友捐款是學校儲備基金的主要來源。而儲備基金的收入能佔學校全部開支的1/5左右。校友得罪不起。在常春藤學校,校友子弟的錄取率是正常錄取率的二、三倍。普林斯頓大學的本科生中,12%是校友子弟;雖然學校的正常錄取率是13%,但是“子弟”則高達40%以上。1993-1996年間,達特茅茨的校友子弟錄取率在40%至46%。

另外,如果有誰表示願意捐一個大樓、一個實驗室、幾百萬現金,那他的獨生子或女兒即使是“學術排名”倒數,也可以昂首闊步邁進常春藤的大門。這樣的學生雖然不多(如果多的話,這個學校就會慢慢地垮了),但總讓你覺得苦讀10年,不如別人老爸的一張支票管用,心裡不是滋味。除了有錢人的子女,名人政要的子女也格外受到照顧。這些學生的存在,對學校的知名度會有大幅度的提高,所以,儘管名人的子女不能馬上帶來大筆金錢,從長遠來看,那好處可太大了。

(引自www.gter.net《美國名校錄取新生的詳細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