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別小看這4個非智力因素,對學習成績影響最大,常被很多父母忽視


別小看這4個非智力因素,對學習成績影響最大,常被很多父母忽視

長期以來,在我們的觀念中,一般都認為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是受天賦和腦袋聰不聰明的影響。

因此,有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更聰明,不輸在起跑線上,就把孩子提前送到了各大補習班。那麼,現在一個棘手的問題來了,聰明、有天賦等智力因素,真的是一個人成才的必要條件嗎?到底是哪一種因素在決定著孩子的未來?

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嘉納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一個人最後在社會上佔據什麼位置,絕大部分取決於非智力因素。”

在上個世紀30年代,心理學家首次提出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此後,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關注非智力因素對個人成長的影響。這裡所說的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對人的學習發展有影響的心理因素。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也顯示:一個人獲得成功、成就、深淺等的原因,85%取決於這個人的非智力因素,15%是由這個人的專業技術來決定的。

我國一項以小學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為被測試對象的研究發現,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高達59%,比智力因素的影響高37%。這是一個怎麼樣的概念呢?在這裡打個比方,如果是100分的成績,其中59分是由非智力因素所決定的,顯而易見,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比例。

但我們要看到一個現實問題,很多父母是按照他們的思維方式,只看到智力因素的重要,卻將孩子的的非智力因素拋之腦後。

我們所說的學困生,從智力上來講,同學優生相比其實並不存在著多大的差異性,根本原因在於他們的非智力因素跟不上。

別小看這4個非智力因素,對學習成績影響最大,常被很多父母忽視

到底有哪些非智力因素在影響著孩子的學習成績呢?

非智力因素所包含的因素非常的廣泛和豐富,如性格、信心、意志、習慣、興趣、好奇心、情緒、情感、抗挫折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對孩子學習成績的影響要比智力因素大得多。

下面從學習動機、學習習慣、學業情緒、生活習慣等非智力因素入手,研究這些因素是如何對孩子的學習成績產生影響。

01 學習動機因素對孩子學習成績的影響

學習動機是激發並讓孩子堅持學習活動的一種內在動力,能夠推動孩子學習活動的發展。簡單來說,學習動機就是孩子努力學習的目的和動力源。

宋代理學大家朱熹說過:“百學須先立志。”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在學習上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只有明確了學習目的,學習上有了強大的動力,最終學習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想想看,不少孩子就是因為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而對學習不上心,很多家長沒有看到這一點,所以,就很難理解為什麼孩子上了那麼多補習班、輔導班,而學習成績依舊是不理想,家長們在尋思是不是自家的孩子腦瓜子不靈,可能不是讀書的料。其實,這本不該由孩子的智力因素來背鍋,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缺乏學習動機。

有研究表明,學習動機是學習最關鍵的因素之一,對學習成績的影響最大。

  • 學習動機越強的孩子,他的學習目標也就越明確,就越能推動孩子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學習。
  • 學習動機還會影響學習效果,能讓孩子更專注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更積極、主動地使用學習方法。

作為父母,首要考慮的不是如何讓孩子多上幾個輔導班,而是不讓孩子討厭學習。當孩子從學習過程中嚐到了樂趣,就會對學習產生自信心,然後開始進入喜歡學習直至自主學習的最佳境地,這才是一個正常的培養孩子良好學習動機的途徑。

別小看這4個非智力因素,對學習成績影響最大,常被很多父母忽視

當然,孩子的學習動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可變化、可培養的,而且有效的培養還能對孩子的學習動機產生持久性的正面影響。

根據學習動力來源的不同,學習動機可分為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兩大類。

外部學習動機是指“要我學”的觀念,學習的動力來源於外部,它包括附屬性動機和威信性動機。

其中附屬性動機主要是孩子為了獲得來自權威人士的讚許或認可而努力學習的動力。學習目標主要指向學習成績。例如,為了得到父母的表揚而學習,等等。

而威信性動機,主要是孩子為了贏得名次、自尊和地位而進行學習的動力。例如為了獲得好成績、好名次而學習,等等。

內部學習動機則是指“我要學”的觀念,學習的動力來源於自己,它包括認知性動機和成就性動機。

其中認知性動機,主要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只是信息,滿足掌握知識和解決問題的需要。例如為了學習更多的知識、充實自己而學習,等等。

而成就性動機,主要是為了完成有難度、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希望參與競爭並超越他人而努力學習。例如,為了獲得解決難題的成就感而學習,等等。

孩子的內部學習動機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發展的,而外部學習動機正好相反,隨著孩子長大而逐漸下降。而且,內部學習動機對孩子的學習影響更加持久。

作為家長,可根據上述各種類型學習動機的主要特徵,通過觀察孩子的日常表現,瞭解孩子的學習動機,並注意給予及時的引導和培養。

02 學習習慣因素對孩子學習成績的影響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我們的孩子一旦養成某個習慣,他們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如果所養成的習慣是好的,那就會終身受益;如果養成的習慣是不好的,那未來的發展肯定會受到限制。而兒童時期是培養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優秀名人,比如曾國藩、埃隆馬斯克、巴菲特等名人,他們都有一套非常自律的學習習慣。

各項研究表明,學習習慣對孩子的成績有著重要的影響。學習習慣越好的孩子,其學習成績越理想。

別小看這4個非智力因素,對學習成績影響最大,常被很多父母忽視

在小學低年級,學習內容對孩子的挑戰較小,學生之間的成績差異較小,學習習慣的好壞對學習成績的影響不是特別大。而進入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習分化期後,隨著學習內容難度的增加,學生學習習慣的差異對學習成績的影響逐漸增加。比如,不認真審題、計算粗心大意、書寫不規範,等等,都會對孩子的學習成績造成不好的影響。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讓孩子從小學一年級起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件比學什麼都更加重要的事情。

大腦在同一時間內注意到的範圍是有限的,而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於孩子屏蔽外界的各種干擾,更專注於當前的學習任務,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

當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一旦養成,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能比較容易進入學習和思考的狀態。因此,家長應當重視起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

03 學業情緒因素對孩子學習成績的影響

情緒對人的影響是蠻大的,和孩子的學習有較大關聯的無疑是學業情緒。

所謂學業情緒,簡單來說,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緒體驗,這是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一種非智力因素。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具有豐富的學業情緒,包括積極學業情緒和消極學業情緒,等等。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業情緒對孩子的學習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這是因為,擁有積極學業情緒的孩子有著更高的學習興趣,能在學習方面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能積極探索更合適的學習方法,有較高的專注力,學習自主性更強,學習成績自然也更好。

而假若孩子是帶著消極情緒去學習,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對學習越來越不感興趣,不願意為學習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稍有困難就容易放棄學習,學習專注力不夠,不會主動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經常要依賴他人的提醒,等等。

事實上,不僅是學業情緒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廣泛意義上的情緒也會對孩子的學習成績產生影響。研究發現,持續的消極情緒會對參與學習和記憶的腦區海馬造成嚴重損害。比如,孩子經常因為被家長批評而感到焦慮,等等。這些負面情緒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疏導,將會影響孩子在學習時的記憶效果,導致學習效率下降,等等。

別小看這4個非智力因素,對學習成績影響最大,常被很多父母忽視

就像我的一位親戚一家子,媽媽很疼愛女兒,女兒也很愛媽媽。但媽媽對女兒的學習要求很嚴格,經常因為學習上的事情而批評女兒,導致原先很喜歡學習的女兒,後來發展到只要一接觸到書本就感到莫名的緊張和焦慮,她很害怕因為沒學好而惹得媽媽不高興,失去媽媽的愛。這種不良的學業情緒一直壓在這位小女孩的心頭上,一年的時間過去了,小女孩從曾經的班上前三名,跌到了班上的中游,更可怕的是,小女孩開始討厭起學習 ,這結果可不是媽媽想要的……

因此,家長在平時的教育中,不能忽略了孩子的良好學業情緒的經營。

04 生活習慣因素對孩子學習成績的影響

所謂生活習慣,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比較穩定、持久的行為傾向。這種日常行為傾向對孩子的學習成績的影響不可低估。

生活習慣非智力因素主要是從以下兩個方面影響著孩子的學習成績:

1、生活習慣與學習習慣相輔相成

學習習慣在一定程度上依附於生活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助於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孩子在學前階段的生活習慣越好,在小學階段越容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早期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增加良好學習習慣建立的難度。如果孩子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就容易養成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習慣。

2、良好的生活習慣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這裡以吃早餐為例,各種調查研究都證實,吃早餐對孩子的學業成績帶來極大的好處。因為一頓好的、營養充足的早餐,可以讓孩子舒服、愉悅地迎接新的一天的學習活動,孩子的精力更加充沛,大腦工作狀態更佳。所以說,要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要從讓孩子吃好早餐開始。

總之,非智力因素要比智力因素更能影響孩子的學業和未來的發展,父母一定要注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