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中亞地區領導權之爭:哈薩克斯坦交出自己的位置了嗎?

中亞地區領導權之爭:哈薩克斯坦交出自己的位置了嗎?

自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2016年年底上任以來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目前看到一些成效,且未來前景可期。根據一些分析家的預測,在未來幾十年中,哈薩克斯坦可能將“獨聯體第二經濟體”的地位讓給烏茲別克斯坦,特別是最近俄羅斯經濟發展部長奧列什金和獨聯體金融和銀行理事會協調委員會主席卡扎科夫都表達了相同的觀點。

這些言論引起了專家關於中亞地區競爭的新一波討論,於是記者對中亞和中東問題專家亞歷山大•科尼亞澤夫做了專訪。

-與哈薩克斯坦相比,烏茲別克斯坦目前經濟發展實際情況怎麼樣?
烏茲別克斯坦的經濟發展模式與獨聯體的其他任何國家有本質上不同,因為它具有貿易保護主義特徵。例如,在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的經濟資源中,石油收入佔其預算很大一部分,而烏茲別克斯坦主要以紡織工業、食品加工業等為主。
烏茲別克斯坦失去了很多蘇聯遺產(例如航空業),但總體上,他們設法維持了非常多樣化的經濟。儘管我個人並不傾向於將這些成功與米爾濟約耶夫的掌權聯繫起來。實際上,現在以他的名義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前總統卡里莫夫的領導下進行的。從那時起,實際已經開始向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發展模式過渡。


烏茲別克斯坦的汽車工業還沒有達到出口工業水平。是的,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以及其他國家購買了一些,例如,擁有自己的汽車工業的俄羅斯聯邦已允許烏茲別克斯坦的汽車僅在相互配額的框架內進入市場,但這絕不是貿易擴展。
在阿富汗的馬紮裡沙里夫,我親眼看到了一座巨大的建築,上面有烏茲別克斯坦大型裝配汽車製造企業之類的標誌。它是專門重建的,可剪綵後到現在已被廢棄了一半。這是可以理解的,阿富汗不需要烏茲別克斯坦的汽車,因為阿聯酋日韓車型供應機制已經存在數十年。
-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真的是“一山不容二虎”嗎?
是的。潛在的買家(例如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要麼自己生產,要麼從其他製造業成熟的國家購買產品,烏茲別克斯坦進入國外市場的嘗試陷入了激烈的競爭。
我認為,烏茲別克斯坦經濟的一個重要優勢是,即使與中國相比,其大多數產品也有價格優勢,可以打入國外市場。但是,有許多因素阻止了這種突破(例如經常對同一傾銷行為進行嚴厲的懲罰),仍然很難說他們是否能夠利用這一優勢?
我不會談論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之間的任何競爭,這沒有道理。兩國的經濟完全不同。因為它不會造成衝突,這是很好的,但是相反會導致尋求共同點。例如,哈薩克斯坦不是最強大的農業生產國(穀物生產除外),因此繼續大量購買烏茲別克斯坦的農產品將非常方便。烏茲別克斯坦同樣大量需要哈薩克斯坦商品。

從經濟潛力和當今現狀來看,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是該地區的兩個主要國家。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註定要尋求互利的合作形式,即互動形式。因此,鑑於烏茲別克斯坦正在改變其經濟發展模式並取得一定成功,哈薩克斯坦應該找到自己的利益點。在我看來沒有任何無法解決的對立矛盾。
-對自由化的誤解到底體現在什麼方面?
-從上層發起的“自由”,實際上解開了地區、城市掌權者雙手的束縛,在過去的一年中,與大規模(在大多數情況下是非法的)拆除公民擁有的住宅和其他房地產有關的抗議活動使情況嚴重惡化。社會自由化引起的社會政治狀況的變化加劇了地方當局活動中的腐敗成分,導致財產(即土地)的重新分配。這是當地掌權者和當地行政部門的其他領導人與私人開發商合謀的結果。
-我們可以從烏茲別克斯坦經驗中學到什麼教訓?


例如,現在在哈薩克斯坦,民族關係領域的局勢正在惡化,語言問題是尖銳的。
在卡里莫夫和米爾齊約耶夫的領導下,烏茲別克斯坦的族裔間關係一直是自發的。也就是說,沒有人系統地處理它。但是與此同時,仍然有大量的俄語使用者,我認為國家對他們的態度是寬容的。此外,在烏茲別克斯坦,即使在執法機構這樣的敏感地區,許多俄羅斯人、朝鮮人和其他少數民族的代表也可擔任高級職務。


至於語言問題,則更為複雜。如您所知,2003年,烏茲別克斯坦改用拉丁字母,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城市烏茲別克斯坦人繼續使用西裡爾字母。
沒錯,這個過程可能會影響民眾的教育水平。年輕人學習拉丁字母,並不意味著他們只會讀外國文學,在將哈薩克文字拉丁化時不會損害哈薩克斯坦語言。
關於您對“區域領導”的主要問題,我不知道在這方面是否存在任何公認的標準。

總體而言,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不太可能需要進行任何對比,我認為,尋找能夠結合兩國利益,在某些有爭議的問題上相互妥協,並因此向前邁進,將更為有用。
來源:ca-portal新聞網

編譯:肖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