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傳說中的“絕對防禦”基金


傳說中的“絕對防禦”基金

不得不說這年頭的理財投資環境是越來越惡劣了:

當年紅極一時的網貸行業隨著國家的強力清退基本已經宣告了這個行業的覆滅,所以別說以前那種動輒10%以上的年化收益率了,現在不管是什麼收益率的網貸,咱也不敢投,咱也不敢問。

銀行理財產品的境遇也沒好到哪去,資管新規之下眼看著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在直線下跌,我早上剛看到一個新聞標題是這樣的:銀行理財收益率創4周新高,平均收益率為4.01%。什麼時候4%的收益率竟然都算高收益了。

以餘額寶為代表的貨幣基金更是沒法看,2.x%的年化你敢多看一眼我就敬你是條女漢子。

據說這些從各個“穩健投資”渠道被逼出來的錢可以去股市或者買基金,又據說今年大家的收益似乎也都不錯,不過好像更多的還是在填去年的坑:以去年滬深300接近24%的跌幅,今年不漲個32%是沒法回本的。何況這中間的顛簸很多人是受不了的,因為一點都不穩健啊。

所以就引出了今天的話題,號稱“絕對防禦”的絕對收益基金

,以期能適當替代需求量顯然很大的穩健型理財需求。

廣義上來看,絕對收益基金大致可以分成這麼幾大類:

常規而言,純固收類都可以算是絕對收益類的基金

不過同是固收類也有區別,按照風險從低到高(同時預期收益率也從低到高)排列的話分別是貨幣基金(比如南方天天利B),短債基金(比如嘉實超短債,中歐短債,以及嘉合磐石這種專門在用CD/CP策略的短債增強基金),以及中長債基金(比如招商產業債)。

第二類是可以部分投資股票的二級債基,比如工銀雙利債和易方達穩健收益債,以及號稱最強二級債的博時信用債和易方達安心回報債。

第三類是以絕對收益為目標的靈活配置型基金

,比如廣發趨勢優選,安信穩健增值和長安鑫益增強混合。

第四類是量化對沖類的基金,比如海富通阿爾法對沖和匯添富絕對收益。

以上羅列的這些基金幾乎都是同類裡面的最佳基金,大部分我都講過,有的甚至講了不止八百遍了,所以今天我也沒打算全部講。

從理財替代的角度來講,第一類大多防禦過度而收益略不足,第二類則大多收益不錯但防禦略不足,反倒是第三類和第四類似乎能徘徊在牛A和牛C之間,不過因為這兩類基金我很久以前就專門寫過文章,並且我知道可能很多人已經都在投了,所以我今天打算從一些別的角度來講一下這兩類基金中的佼佼者。

先看第一個的長安鑫益增強(002146/002147),今年以來收益率11.48%,年內最大回撤僅為-0.15%。

這隻基金去年業績彪炳,於是今年開始大火,其收益率曲線真正是太好看了,那種只漲不跌的撩人架勢,估計任是誰都很難抵擋得住,有圖為證:

傳說中的“絕對防禦”基金

這是一隻明確把自己定位為“絕對收益”目標的基金,從上圖中可以明顯看出,變化基本就是從杜振業管理這個基金開始。傲人的業績還使得這個基金的規模激增,先是從2018年一季度的100萬瞬間飆升到2019年1季度的30多億,截至2019年3季度更是直接飆升到70多億(A類+C類)。

我事先申明我持有這個基金,倉位也不小,最早的一筆買入也近一年了,然後我來講幾個投資注意點:
其一,這個基金隨著規模的增大收益率是有所放緩的。

從半年報中可以看到,這個以絕對收益為目標的基金在固收的基礎上幾乎用上了各種能增加收益的策略:

傳說中的“絕對防禦”基金

但是不得不說任何增強策略都是有一定的資金容量的,隨著規模的變大有些策略的效果可能就會減弱。

另外我看到有些自媒體在宣傳這個基金的時候會講這個基金從杜振業管理以來的年化收益率高達13%+(並且幾乎不回撤),但是我們必須要注意到,這個13%+的收益率事實上可以分成兩段(圖中箭頭所示):

第一段從2018年4月到2019年2月左右其收益率曲線幾乎呈45°角,期間年化高達17.88%;但是第二段從2019年2月至今的收益率曲線的角度下降到只有15°左右,期間年化已經迴歸到相對比較正常的7.62%了。

如前所述我認為這種放緩很有可能是基金的規模大增所導致的,不過目前的收益率我認為依然可以接受,但如果後續繼續放緩可能就需要注意了。

另外這個基金的回撤控制能力幾乎是同樣收益的基金裡面做得最頂尖的,這方面甚至可能還能挖些潛力,比如基金經理或許可以適當放大一些些回撤來提高收益率。


其二,這個基金基本上都是散戶在投資(99.83%),幾乎沒有機構的身影(0.17%)。

雖然機構投資者比例不是一個投資的硬性指標,但是可以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這個基金機構投資者佔比過低我認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個基金的良好表現持續的時間還太短,截至目前也就是一年多,從年限上來看可能連機構的基金池都不一定進得去。

另外很有意思的一點是,散戶投資者投資這個基金基本都是投的C類份額,圖中的58.56億元就是這個基金C類份額的規模,佔了總規模的八成以上。

杜振業管理的另一個基金長安裕騰混合的情況和這個長安鑫益很類似,我就不贅述了。

再看第二個的廣發趨勢優選(000215),今年以來收益率10.03%,年內最大回撤為-0.83%。

傳說中的“絕對防禦”基金

這個基金就是我講過八百遍的基金,兩個字:好基。

別的也不多講了,只就著圖簡單談幾點:

首先這也是一個明確以“絕對收益”為目標的基金,最關鍵的是這個基金已經有點“歷史悠久”了,從譚昌傑開始管理以來基金歷時4年半左右,並且還做到了每年都是正收益——這才是真正的絕對收益!

需要特別講下的是這個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我看到很多人按照譚昌傑管理開始算出來的年化大概能有10%(9.73%),但是你們看圖肯定也發現了他剛接手那段時間的規模有個異動,46億在某一剎那瞬間清零,然後業績有個飆升,這個明顯有鉅額贖回的嫌疑了。

如果忽略這一段時間的業績異常飆升的話,廣發趨勢的年化收益率大概在7.61%,和上面的長安鑫益第二階段的7.62%很接近,有所不同的是,廣發趨勢可是被牛熊嚴刑拷打過4年多的,顯然更應該成為我們選擇絕對收益基金的首選,要不蘿蔔組合怎麼會選這個呢。

很奇怪的是這個基金的規模至今僅為4.31億元,儘管其中機構佔比高達64%。

第三個的安信穩健增值(001316/001338)和廣發趨勢有異曲同工之妙,今年以來收益率9.67%,年內最大回撤為-1.54%。

傳說中的“絕對防禦”基金

基金經理張翼飛同樣管理了這個基金4年多,年化收益率7.19%;同樣的,這個基金也是經歷過多年牛熊考驗的,並且同樣被機構所認可,機構持有比例高達67%。

這個基金倒是沒有說過絕對收益這個字眼,但實際上它的“所作所為”基本就是個絕對收益基金,而且這個基金看來已經“暴露”了,因為它最新的總規模已經接近30億元了。

再看第四個的海通阿爾法對沖(519062),今年以來收益率7.28%,年內最大回撤為-1.94%。

傳說中的“絕對防禦”基金

這是一類真正意義上的“絕對收益”基金,你別看他股票倉位高達67%,但這只是它的多頭倉位,它還有股指期貨做空頭倉位做對沖(所以這類基金的名字通常就叫阿爾法對沖基金或者直接叫絕對收益基金),其原理和上面講到的第三大類完全不一樣(具體原理可見文章《對沖基金》,這裡不贅述了)。

我記得我以前講過國內公募做量化對沖的基金不多,僅有的十幾二十只對衝基金業績也非常一般,這個海富通阿爾法對沖算是其中的脫穎而出者。

我以現任基金經理杜曉海管理的這段時期為例(從2018年4月9日開始至今),其年化收益率為8.21%,最大回撤為-2.96%,收益回撤比還是很好的。

雖然同樣時間不長(和長安鑫益類似),但是基金的規模還是在慢慢穩定地增長的,其最新規模為16.89億,並且這個基金還得到了機構的認可,機構佔比也高達64%。

必須要強調的一點是,雖然看上去這個基金的投資收益比可能不如上面講到的第三類的三個絕對收益基金,但是這類絕對收益基金具有極高的資產配置價值,這點做過資產組合的小夥伴可能會理解,因為這類基金和前三類基金的相關性會非常小。

哦對,這一類基金事實上還有個更優質的產品叫做匯添富絕對收益(000762)。

這個基金今年收益率高達13.42%,最大回撤僅為1%。該基金已經運行了將近3年,期間基金經理團隊一直沒換過人,年化收益率更是“高達”9.31%。

不過很可惜的是這個基金是個定開基金,每6個月才開放一次申贖(下一次開放要明年5月底了),流動性方面沒有海富通阿爾法對沖來的好。目前該基金規模近10個億,機構佔比在32%左右。

我同樣放個圖給大家看看,也是可以作為我們的一個備選基金的,畢竟半年封閉期對於理財資金而言也不算什麼對吧。

傳說中的“絕對防禦”基金

講到這裡我今天要講的基金品種就算結束了。

最近我簡單總結一下:

今天的文章目的很明確,就是要用合適的基金去部分甚至全部替代銀行理財產品,最終講到的這4-5個基金產品的歷史年化收益率基本都在6-10%之間,確切一點來說大部分都集中7%以上(這個收益率可以作為這些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並且他們的歷史最大回撤都在5%以內(只在極端年份出現,常規年份的回撤會更小一些,比如今年都是在2%以內的)。

最重要的一點是,如果按自然年來看收益率的話今天講的這幾個基金還滿足年年都是正收益這個非常苛刻的條件(這點經歷過跌宕起伏的2016年和萬馬齊喑的2018年的小夥伴肯定深有體會),我認為這一點是一個基金能替代銀行理財的大前提,簡稱“持有一年不能虧”。

傳說中的“絕對防禦”基金

另一個重要的點是,當我們選擇用這類基金產品替代理財的時候,我們必須要明白這類產品的收益率並不像銀行理財那樣是固定的(甚至還是剛兌的):別看今年好幾個都是10%以上這種很好很強大的收益率,但去年有兩個也出現了2%+和3%+這種很傻很天真的收益率。

話說從剛兌固收到浮動收益(儘管後者長期來看收益率更高)的思想轉變,大概是橫在小白投資者面前的第一道心理障礙,但這道障礙必須要跨越,因為這是成功投資的第一步,叫做對風險的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