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數十萬只家用攝像頭“淪陷”成“偷窺器”,暴露防控缺失

通過APP破解工具對數十萬只家用攝像頭進行非法控制,再將這些攝像頭的賬號密碼、破解工具或拍攝的私密視頻經網絡售賣——近日,浙江溫州警方破獲一起非法控制家用攝像頭案,在全國二十餘地抓獲犯罪嫌疑人32名。

這夥不法分子遍及各地,利用APP破解工具對他人的攝像頭進行掃描、控制數十萬只家用攝像頭,而部分內容甚至涉及男女私生活,而當事人卻並不知道自己被人偷拍錄製。如此大規模對家用攝像頭進行非法控制的犯罪行為,讓人細思恐極。

人們安裝家用攝像頭,本是為了通過對家中實行監控來保護家庭安全,卻不曾想,變成了不法分子覬覦的對象,成了不法分子的獲取不法得利的工具。在這種情況下,不法分子可以利用控制智能家庭攝像頭,達到竊取商業秘密、通過偷窺方式獲得他人隱私照片與視頻等不法目的。這讓不少人的家庭隱私暴露無遺,家庭隱私還可能在網絡上廣為傳播,給受害者的生活帶來惡劣影響,還可能由此威脅受害者人身財產安全。

這起非法控制家用攝像頭案破獲,讓人看到家庭智能攝像頭很多時候可能並非是“家庭保護神”,反倒可能讓家庭變得更不安全。這也暴露了家用攝像頭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此前360攻防實驗室對國內市場上銷售的近百個品牌的家庭智能攝像頭進行安全評估測試發現,近八成產品存在用戶信息洩露、數據傳輸未加密、APP未安全加固等安全缺陷。這些問題的存在,讓家用攝像頭能夠被不法分子輕易地進行非法控制。而此前也曾發生過非法控制家用攝像頭案、城市攝像頭的拍攝畫面被洩露事件。

數十萬只的家用攝像頭“集體淪陷”,家用攝像頭容易被不法分子非法控制,這暴露嚴重的防控漏洞、“防控缺失”。比如目前國內沒有針對家用智能攝像頭的安全信息標準,很多小廠家在生產攝像頭時,未設置密碼,有的攝像頭被設置了默認口令或較為簡單的密碼,這些都造成攝像頭容易被不法分子所控制。沒有安全信息標準,也造成監管部門無法對智能攝像頭的安全方面信息進行監管。而近年來家庭智能攝像頭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讓商家看到有利可圖,從而也造成製售智能攝像頭的商家越來越多,這也就容易出現泥沙俱下的局面。

要讓家用攝像頭不再遭受不法分子的“入侵”,讓人們的生活不再因此受到嚴重干擾與侵犯,一方面需要建立家用攝像頭的安全信息標準,要對家用攝像頭的生產與銷售過程形成全過程監管。另一方面,還要加大對非法控制家用攝像頭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對於將髒手伸向公眾家庭生活的犯罪分子,要能零容忍。家用攝像頭不能成了隱私“直播機”,不能成了任由不法分子擺佈的“偷窺器”,亟待相關各方能夠亡羊補牢,為家用攝像頭設置牢固的防火牆,讓公眾能夠做到“我的攝像頭我做主”“我的生活我做主”。(戴先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