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保定安國12大美食小吃,你都吃過嗎


馬蹄燒餅 因其外形像馬蹄而名。相傳清乾隆年間祁州城裡小街子張家“復順昌燒餅鋪”已專門製作馬蹄燒餅。馬蹄燒餅經常被藥商帶往京城和其他地方,聲名遠譽。

麵筋湯 煮麵筋加幹蒜薹、金針、木耳、胡椒粉、豬肉丁、花生碎、醋、醬油等,最後撒鹽、雞精,澱粉勾芡,淋香油即成。是安國城鄉居民常食湯類。河北美食文化網

滷煮雞 清代乾隆年間,全國藥商雲集安國,帶來各地不同製作燒雞方法。善做藥膳的祁州城裡“宴賓樓”廚師吸收各地做雞優長,做出的滷煮雞形美豐滿,軟而不爛,骨脆透香。另有“張家雞店”也繼承了安國滷煮雞製作工藝,後被列入保定市級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家菜 相傳清道光初西佛落村家境貧困的邢姓人家,用紅薯澱粉加葷湯製作成即不是肉又不像蔬菜的菜食,取名“假菜”。“假菜”香而不膩,很受鄉親們的歡迎,名字也逐漸雅化為“家菜”。

涼粉 安國用紅薯澱粉、綠豆澱粉做成的涼粉獨具風格。澱粉加水稀釋成糊後倒入開水鍋中攪拌至熟,冷凝成塊而成。

蘇籽炸糕 清光緒年間,祁州(安國)城裡奶奶廟衚衕一炸糕店製做多種口味的炸糕,其中做的蘇籽炸糕最受歡迎。河北美食文化網

安國香腸 據傳,清乾隆年間,祁州城裡“祁香齋”肉食鋪做的香腸很受各地藥商喜愛。到民國時,安國製作的香腸享譽周圍各縣,人們將其冠以“安國香腸”名號。

安國酵面饅頭 酵面饅頭是饅頭的一種,起源於域內八方村,主要成分有小麥麵粉、鹼,輔料有小米麵(或黍子米麵)、酒麴。安國人喜歡涼著吃,饅頭切開卷臘肉片、雞蛋片、香腸,香而不膩,回味無窮。

小漿鹹食 相傳民國初年大旱,糧食絕收,域內百姓村邊挖草根時發現製作紅薯澱粉後遺棄的小漿(紅薯磨碎濾出澱粉後的下腳料),調成麵糊狀,熬粥或攤成鹹食、餅折,經不斷改進“小漿鹹食”成為安國民間美食。

手抻空心面 安國手抻空心面是傳統麵食,據傳始於唐朝,一直流傳下來,西寇村尚有製作。2004年,西寇村為其註冊“祁州”牌商標。

安國藥膳 明末清初,域內萬春堂用天冬、麥冬製作的“二冬糕”,用人參、百合、黃芪、枸杞熬製的“四君粥”;永和堂用香附、白朮、綠豆、黑豆、牛乳、麥芽等製成的“清寧糕”等,為域內藥膳特產。

長壽湯 長壽湯是安國特有的健身湯、養生湯,其主要成分火麻仁是藥食兩用藥材。火麻籽去皮留仁打漿,用豬棒骨、老鴨、黃油雞、金華火腿、乾貝等喂制24小時成特級上湯,鍋中放入特級上湯、火麻仁漿及各種輔料,小火燒開喂熟。河北美食文化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