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守護“流動中的安全”


守護“流動中的安全”

測溫機器人正在巡邏作業。南方日報記者 石磊 攝

守護“流動中的安全”

路政工作人員啟用無人機對入粵車輛進行疏導。受訪者供圖


3月1日,潮州粵運為企業點對點跨省接送務工人員的專車從江蘇南通到達潮州磷溪工業園時,黨團員青年戰“疫”突擊隊員們已經提前到達園區的停車點,主動配合企業對返崗工人進行信息登記、測量體溫,併為每人送上一份省交通運輸廳“助力復工復產”嶺南通交通卡,同時詳細解釋交通卡的用途和用法。“一回來就收到禮物,好彩頭!”務工人員小肖開心地說。

連日來,隨著各行各業復工復產穩步推進,鐵路、民航、公路等客流不斷增長,廣東交通部門一方面不斷增加運力,保障返程人員運輸,另一方面繼續做好疫情防控,確保“流動中的安全”。

飛機高鐵運力逐漸增加

為助力各行各業復工復產,白雲機場全力協助航空公司儘早復航,自2月18日至3月2日,白雲機場航班量和旅客量逐步開始恢復,如在西安、成都、重慶、鄭州等返工客流相對集中的航線上恢復和增加班次,北京、上海、南京等方向的航班也陸續增加航班。進出港航班已恢復至平均每日500餘架次,其中3月1日進出港航班量為703架次。

國際航班方面,曼谷、金邊、仰光、萬象等市場陸續恢復並增加頻次。3月2—8日,白雲機場航班計劃每天600—700班,較淡季時期增幅超過100%;南航、東航、國航、九元、深航、海航等主要航空公司計劃環比上週計劃增長超過90%。

鐵路方面,廣鐵集團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不斷增加運力,加快返程人員運輸。2月28日和29日兩天發送旅客70萬人次,客流呈增加趨勢。2月29日和3月1日每日恢復開行100多趟停運列車,並安排100多趟高鐵重聯,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運力支持。

防控不放鬆確保旅途安全

公共交通方面,為降低疫情期間因購票和票務流通等引起的接觸性感染風險,保障務工人員的乘車安全,3月2日,首批400張“助力復工復產”交通卡已由粵運交通公司免費發放完畢。

粵運交通公司目前營運管理的客運站場87個,經營線路2017條,營運車輛超過1萬臺。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該公司每天乘客數近百萬人次,春運期間特別是疫情期間,粵運交通全面落實服務區、客運站場、營運車輛的消毒工作,細化落實各站場、各服務區的聯動防控措施,在所屬站場及服務區設立體溫檢測點。雖受疫情影響,該公司仍日均投入2290輛道路客運車輛(不含公交)保障旅客出行,讓旅客走得及時、走得安全、走得滿意。

白雲機場在積極助力復工復產同時,加大防控工作力度,毫不鬆懈地做好疫情防控和旅客保障工作。3月3日,記者在白雲機場看到,在航站樓入口,防爆檢查由原來用“手拿試紙取樣”改用“夾樣棒取樣”;航站樓內的電梯增配了“電梯按鍵隔離專用紙”,並張貼了溫馨提示;在紅外測溫點、部分服務櫃檯等為旅客提供免洗洗手液……機場還在航班值機、行李託運、安檢驗證、登機全流程均推出了“無接觸”自助出行服務。

開行專列專機助力復工復產

2月28日11:47,G9628次新化南至廣州南的直達高鐵專列從新化南高鐵站準點開出,專列搭載著新化1041名務工人員,其中包括625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前往廣東務工。這是湖南開行的首趟扶貧復工專列。

“以往組織一趟高鐵專列需要20天左右。為幫助貧困地區人員快速外出復工,廣鐵加快調度,僅用了3天就組織開行了這趟扶貧復工專列。”廣鐵集團客運部總工程師胡湘江介紹。

為確保復工專列運輸途中的安全,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和鐵路部門在出發前組織了全員體溫測量;在列車上配備專業醫生和工作人員全程護送,實行分散就座和測溫抽查,並配足酒精洗手液、口罩等防護用品;到站後由政府部門安排專車接送進廠。

包專車、包專列、包飛機……交通部門開闢“綠色通道”,提供“點對點”“一站式”直達服務,確保了復工復產過程流動中的安全。

為幫助珠三角企業迅速復工復產,今年2月開始,廣鐵集團協調配合地方政府和用工企業開行復工專列,讓貧困地區務工人員乘坐專列安全返崗。2月18日開始,每天都有從湖南、雲南、廣西、四川、河南等地開到廣東的扶貧復工專列,到2月底已有30趟專列抵達。按照鐵路部門開行計劃,3月份將達到開行峰值,預計將有湖南、四川、貴州、重慶、廣西等地開出的100多趟專列陸續抵粵。

粵運交通則提供跨省跨市復工復產優質包車服務。截至3月2日,累計組織包車344趟次,運送旅客8085人,切實保障務工人員安全返崗復工。.

引入“黑科技”保駕護航

無人機化身疫情防控“急先鋒”,人臉識別測溫儀成為疫情檢測“監督員”,AI識別成為疫情阻擊“千里眼”……隨著復工帶來的客流增多,廣東交通部門引入多項黑科技,在復工大潮下助陣疫情聯防聯控。

“體溫正常。”3月3日上午,準備到體育中心上班的王小姐踏上廣州263路公交車後,車上的人臉識別測溫儀快速掃描探測溫度,併發出語音提醒。

“以往司機手持測溫槍給乘客測溫,一到上下班高峰期經常要排長龍,現在最快約1秒就完成體溫探測,不僅方便快捷,還降低了人員擁擠帶來的感染風險。”王小姐說。

筆者走訪瞭解到,疫情發生以來,人臉識別測溫儀、紅外快速測溫儀成為廣東加快交通防疫檢測速度的黑科技“監督員”。目前,廣東不斷加強火車站、客運站、機場、港口碼頭“兩站一場一港口”和城市公交、地鐵、出租車等司乘人員的體溫篩檢,先後在港口、機場、火車站、客運站等人流較大的交通場所推出固定式紅外快速測溫儀、人臉識別測溫儀等,代替早期人為體溫槍檢測,提高了群眾的出行效率。

伴隨著“嗡嗡嗡”的響聲,數架無人機分別盤旋在京珠北高速、二廣高速和渝湛高速等重要入省通道的上空,並把拍攝數據利用5G網絡實時接入後臺監控系統。

疫情發生後,廣東交通運輸部門增加了5G和無人機技術應用試點,增設了京珠北高速、二廣高速和渝湛高速3條重要入省高速公路,對入粵車輛進行有效的疏導。同時,無人機能彌補固定視頻監控無法覆蓋的監控盲區,一旦出現突發事件能有針對性地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減少因事故造成的人員聚集,降低疫情傳播風險。

在平興高速,無人機還成為了疫情防控“消毒員”。3月3日,筆者看到裝載著消毒液的無人機正在平興高速平遠服務區進行消毒作業。“相比傳統人工地面噴灑消毒,無人機的消毒面積達10萬平方米,噴灑面積更廣、效率更高。”廣東平興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來源 | 南方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