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大學生既不入社團又非班幹部,到底會怎樣?輔導員說出這個真相

其實,大學當不當班幹部、進不進學生會、參不參加活動等都不能用來評判一個學生在大學期間是否優秀。總的來說,不管你在大學做什麼,只要是是適合自己的,有價值有意義的就是值得做的。因為每個人能力不同、性格不同、擅長的領域不同,要根據自己的能力把時間合理分配在值得的事上。

也就是自己覺得做什麼合適,做什麼順手就做什麼,當然打遊戲睡覺除外。

對於參加學生活動的學生

這類人一般性格積極活潑,適合也喜歡投身到學生活動中。他們在學生活動中會很有成就感、榮譽感。(相反,性格內斂,喜歡安靜看書的學生就不適合參加學生活動,適合鑽研學術)

大學生既不入社團又非班幹部,到底會怎樣?輔導員說出這個真相

大學生既不入社團又非班幹部,到底會怎樣?輔導員說出這個真相

在班上爭當班幹部、輔導員助理,經常為同學做事,在老師面前也混得了眼熟。在有獎助學金名額、保研名額、名企實習機會時,輔導員自然會傾向於這類學生。對此,一些學生可能會說這不公平,但是從來沒想過班幹部在為班級做事時自己在哪裡。對班級對老師貢獻大的學生獲得更多的機會是理所應當的。

也有人會說這種學生就知道在老師面前拍馬屁、混臉熟,其實這叫社交能力強、情商高。社交能力也是自身能力的一種。在有好機會時,輔導員肯定會考慮經常在自己面前露面的同學。對於整天窩在寢室,四年都不曾見過的學生,老師憑什麼把機會給他?你是輔導員你也不會這樣做啊

對於不參加學生活動的學生

分為兩類。

1、一類是什麼活動都不參加,在大學裡就知道睡覺、打遊戲、吃外賣,渾渾噩噩渡過四年。不參加學生活動不是因為有其他重要的事,而是因為想留出更多時間虛度光陰。

大學生既不入社團又非班幹部,到底會怎樣?輔導員說出這個真相

2、還有一類學生,雖然不參加這些活動,但是有更有意義的事做。

比如有些有能力的學生,在大學期間就半讀書半走向社會,去做很多與專業相關的兼職,提升自己。或者創業,在學校成為小有成就的“富豪”。

或者忙於學習、專業深造。在sci等頂級學術平臺發表論文,在各種國家級競賽中獲獎,在實驗室鑽研。在考研時,學校更看重學生的專業成績、科研能力,這種權威論文、國家級獎項很有含金量,社團活動的獎項基本不佔優勢。

大學生既不入社團又非班幹部,到底會怎樣?輔導員說出這個真相

可見,誰說大學一定要參加學生會、當班委?不做這些,有其他清晰目標和追求的學生一樣活得很精彩。

所以參不參加社團活動,不僅要看學生個人適不適合,也看學生的追求和個人選擇。如果想以後考研、留學深造,就要致力於專業相關的事情;如果畢業就工作,又有空閒時間,那麼多參加社團活動並沒有壞處。

各位家長們,你家孩子屬於哪一種類型的學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