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硅谷十年:從拖拉機工程師到全球科技股捕手

硅谷十年:從拖拉機工程師到全球科技股捕手

湯立曾經在加州大農村研究拖拉機通訊,也曾經在英特爾最核心的芯片部門擔任財務分析師,他經歷過在臺灣與工廠老闆KTV的投行分析師調研日常,也享受過私人飛機慈善晚宴的硅谷精英光華。他如今管理5000萬美元規模的私募基金,專注投資科技公司。投資是刀頭舔血的日子,這其中的成就感和快樂讓湯立欲罷不能。



1

2008年9月9日那天發生的一切,湯立至今難忘。當時30出頭的他,在美國西海岸一家管理80億美元的共同基金擔任分析師,負責跟蹤通訊和科技行業。就在幾天前,他陪白人老闆從洛杉磯乘坐私人飛機到中國臺灣,與客戶和投資者見面。白天的工作忙完,湯立和老闆一起到臺北101樓上的夜店坐下,準備喝喝酒放鬆下。

兩人坐下不久,老闆還對湯立一陣教訓,“他說你別坐我旁邊,你坐我旁邊等會兒妞進來了坐哪兒。”湯立趕緊挪到一邊。過了一會兒,兩人就掏出手機看美股開盤,結果市場開始狂跌。當天雷曼兄弟的股價跌了45%,到7.79美元,而S&P500當天也跌去了3.4%的市值。道瓊斯當天損失300點。眼見市場跌到自己不認識,湯立和老闆都傻眼了,逛夜店的盎然興致也一掃而空。

不到一週後,這家全美第四大,在全球擁有超過2萬名僱員的投行就宣佈申請破產保護。

基於這場危機改編的《大空頭》《Too Big to Fail》等紀實文學和電影中,華爾街的貪婪和失控,2008年的金融風暴的跌宕起伏被一一揭示。在過去的採訪中,交易門主角袁駿、陸挺、陳韻等也曾從不同的角度回顧了自己在風暴中受到的衝擊。

和許多當時身處於暴風眼中的華爾街金領一樣,湯立對這場危機來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狠完全不曾料到。這也讓他本來舒暢的生活亂了節奏。


2

2008年由次貸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湯立從某投行進入買方工作剛剛兩年。他順利完成了這個許多賣方分析師夢寐以求的過渡。這家80億美金規模的基金,管理規模在華爾街不算出眾,但每年有旱澇保收的0.7%的管理費。那可是5600萬美金。公司一共20個人,核心人員也就10個,大家日子過得相當好。

湯立的薪水比之前當賣方分析師時翻了一番。在他生活的Portland,他的收入至少是前1%的水平,幾乎和在美國社會最上層的外科醫生收入持平。基金公司的老闆還買了一架私人飛機,湯立跟著老闆坐私人飛機,到美國各個城市和中國開會。

之前湯立在一家小有名氣的科技投行當賣方分析師,出差最高級的待遇也就是坐商務艙,他已經感覺不好意思了。私人飛機?見都沒見過。

硅谷十年:從拖拉機工程師到全球科技股捕手

湯立加入新基金後“待遇”也上了一個臺階

更重要的改變是食物鏈上的進化。和之前在投行做賣方分析師“耍嘴炮”不同,買方基金是真金白銀去買入,而不僅僅是坐在看臺上給建議。現在不僅湯立專門關注的公司會巴結他,賣方也會為了賺更多的交易佣金討好他。

那時到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中不乏百度、攜程、分眾傳媒等佼佼者。雖然上市前投行給的目標價比較低,但它們上市後都大漲。這批中國公司的優良表現引起華爾街的關注。中國公司的IPO份額熱門起來,湯立回憶起那陣子,“中國上市公司就跟不要錢似的,都是搶”。而作為一名中國籍的分析師,湯立參加中國公司的路演,與管理層溝通比外國人順暢,總能爭取到更多的IPO份額,他感覺自己成了“香餑餑”。

那時湯立三十五六歲,在全球金融危機襲來以前,覺得自己到了人生巔峰,“爽得不得了”。


3

和許多美國的中國留學生一樣,湯立進入金融行業充滿偶然。他1996年從北京理工大學畢業,為了節約申請費,只申請了兩所美國大學:西海岸的加州理工和東海岸的新澤西理工大學。學校是從北京圖書館裡一本厚厚的美國高校介紹裡選出來的。最後東海岸的新澤西理工大學給了他Offer。

到了學校,他一看,一半都是印度和中國學生。學校針對國際學生還有個“自助餐”政策,就是每學期學生最低要修4門課,最高几門不限,但學費總數不變。“咱中國學生還怕上課嗎?”有了省錢的動力,湯立一學期就修了10門課。一年就拿下了碩士學位。

1997年,他取得電子工程學的碩士,正好遇到美國通訊業蓬勃發展期。那時全球最知名的電信公司,摩托羅拉、諾基亞、愛立信、朗訊等都求賢似渴。湯立開玩笑說“畢業生只要會拼寫Telecommunications,就能拿到電信公司的Offer。”

湯立從東海岸來到陽光明媚的加州。不久後他加入了全球最大的拖拉機公司John Deere,負責無人農業項目裡拖拉機之間的本地通訊的研發。無人農業的精度要求非常高。美國非軍用衛星定位不可能提供這麼高的定位精度,湯立需要用自己的技術做本地校正,提高精度到釐米之內。和團隊努力幾年後,他們雖然沒有實現全自動耕種,但是可以實現一人開一臺拖拉機,後面能夠跟著兩臺的半自動耕種,極大節省了人力。

在John Deere工作時,湯立就住在加州理工大學附近。他結識了一幫加州理工大學的中國學生,經常一起聚會打牌。這群打牌的朋友告訴湯立,要掙大錢,還是要去華爾街。

雖然對華爾街沒概念,賺錢湯立還是很有興趣的。純理工科背景的他,怎麼打進金融行業呢?他申請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MBA項目。一邊工作,一邊學習MBA的課程。畢業後,他憑著工程背景在一群金融背景的畢業生中脫穎而出,被英特爾相中招聘為戰略金融分析師。在英特爾,湯立的小組負責做CPU研發的金融預測,這讓他對整個芯片生產的工藝流程和技術細節相當熟悉。

兩年後,湯立從英特爾離職,加入西海岸一家科技投行做分析師,跟蹤美國的半導體行業。當時換工作,薪水不但沒有增加還下降了。但湯立並不太在乎。如果真正要進入最核心的金融圈,他知道這一步必須要走出去。進入科技投行,湯立的身份是賣方,需要給買方提供投資建議。他在芯片和半導體行業的多年積累,特別是在老東家英特爾的工作經歷很快就顯示出了優勢。

英特爾是許多華爾街買方關注的投資標的,特別是英特爾每個季度的業績,各家都盯得死死的。“你說準了,人家大把錢付你。說錯一兩次,可能人家再也不用你了。”怎樣獲取準確的信息呢?

湯立發現電腦主板和英特爾的芯片銷售緊密相關。每賣出一個CPU,一定要賣出一個主板。而當時全球主板最大的五家生產商全部都在臺灣。臺灣公司每個月都會公佈一次自己的業績。這就成為了湯立重要的參考信息。他幾乎每個季度都飛一趟臺北,找工廠老闆調研,蒐集信息。

調研工作大部分是在KTV和飯桌上進行。和臺灣老闆混熟了之後,他們嘴一鬆,他總能拿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硅谷十年:從拖拉機工程師到全球科技股捕手

湯立在投行去亞洲做調研

2005年年底,湯立帶著投研部的老闆專門去了一趟中國內地和臺灣,提議自己來跟蹤大中華地區的電信和半導體公司。在中國親自感受到了市場潛力後,老闆支持湯立的提議。他開始密切跟蹤中國公司,從最開始的幾家慢慢增加到10多家,包括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上海展訊、臺積電等。


4

2013年,湯立走出了職業生涯更重要的一步。他離開之前任職的80億美元的基金,成為一家更小規模基金公司的合夥人。從華爾街打工仔,到自己做投資決定,他一共花了10年時間。

2017年,隨著基金兩位合夥人退休,湯立開始全年接管投研。他發出了自己的第一支基金。他聚焦美國科技公司,用量化篩選 + 基礎研究的原則投資,目前規模5000萬美元,基金自2017年成立以來上漲超過100%。

硅谷十年:從拖拉機工程師到全球科技股捕手

湯立和合夥人及同事

雖然按照華爾街的標準,5000萬美元是很小的盤子,但是基金達到了機構投資人可以投資的最低要求。湯立在基金運營一年後就收到耶魯基金會的調研電話。雖然最終沒有投他,但對他是積極的肯定。

2017年新基金開始,湯立選了ServiceNow(NOW)這隻股票作為第一重倉股。當時用任何傳統股價分析方法,這都是一隻昂貴的股票。但湯立用自己的量化價值分析框架,從公司成長,現金流,可預見性等各個維度,判斷這隻股票“很便宜”。他在NOW股價位於70美元左右買入,三年過去後, NOW現在320美元左右,是當年他買入價的4倍。

硅谷十年:從拖拉機工程師到全球科技股捕手

雖然和普通散戶比,職業基金經理能找到好股票的概率更高。但湯立認為職業經理人往往好股票捏不久。因為基金經理有各種藉口去調倉,一個散戶可能買了特斯拉認準它要走到7000塊死握著不放。湯立從2017年1月基金時重倉了5只股票,三隻被收購,兩隻都大幅上漲。他承認自己也並沒有全部握到現在。

“往往是一個公司有一段時間漲的會比較過一點,你理性價格分析肯定覺得它過貴,就會賣掉。之後它跌,你就會覺得還沒跌到我當時賣的價錢,但其實那時候已經時過境遷了。”他說。

2020年2月底我採訪湯立的前一天,正好趕上美股大跌,湯立對此卻並不緊張。“美國科技股板塊受中國冠狀病毒影響不大,而且軟件互聯網等行業還有間接受益。在通貨膨脹不明顯的前提下,各國央行繼續維持寬鬆政策。我對2020美國股市繼續保持謹慎樂觀。”

做投資需要保持清醒和謙卑的頭腦。只有賺小錢的本事,不可能在投資這個行業活下去。除了創造收益,還要控制回撤,要不然投資人不會滿意。湯立知道這是一條很難的路,而自己才剛剛開始。雖然整天是“刀頭舔血”的日子,偶爾也會患得患失,但他的長期目標是堅持下去,把基金做到10億美元規模。他說“自己選的路,跪著也要走完。”


歡迎大家加入

交易門非公開社群和湯立切磋交流

(評論區獲取聯繫方式)

湯立還將於3月14日

與交易門讀者線上分享美國科技股投資

購買交易門深度精粹,即可加入交易門非公開交流群

與湯立、周翔、老孫等交易門主角親自切磋

還可以直接免費參加本週日

交易門主角:華爾街老孫線上分享:美股自營交易系統實例

並可以獲得上週六活動分享視頻

周翔:波動率交易及風險管理


目前已加入非公開社群的嘉賓

周翔

年賺6億美元的期權交易員

《背叛劍橋祖師爺做交易,年賺6億美元的期權交易員》

柯南

美股基金經理

《刷B站吃火鍋打王者:投資“真探”柯南》

Amy

攜程國際火車票CEO

《那個做出“歐洲12306”的中國團隊怎麼樣了?》

YY

職業牌手、資深基金經理

《這個“賭徒”不太冷:職業牌手YY的價值投資路》

Alex

二級市場母基金和一級市場股權投資

《萬字長文 | 正確理解中美博弈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更多嘉賓,敬請期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