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看不清他們的樣子 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看不清他們的樣子 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看不清他們的樣子 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李國峰(左)與王舟(中)為患者做支氣管鏡

這裡是與新冠病毒的決戰之地,是白衣勇士殺敵的戰場。

在明知危險的時候,他們依然勇往直前,並肩作戰,築牢生命的防線。

那麼,“他們”都是誰?白衣戰服下,又有著哪些我們不知道的秘密?

我們帶你走進大慶市第二醫院——大慶市新冠肺炎疫情定點醫院救治中心,一起認識一下“他們”。

看不清他們的樣子 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1“我們不怕累,就是想孩子!”白衣戰服下的“秘密”

“難熬的日子總會過去,因為我們一直都在努力。ICU團隊的戰友們,都好好保重身體!”2月15日,市第二醫院ICU負責人李國峰在微信群裡發了這樣一條留言。

疫情發生後,市第二醫院立即組建ICU病房,李國峰臨危受命。此後,他便像一臺機器一樣運轉起來,不曾停下。“要協調的事情太多了,這一個多月來,我沒睡過一個踏實覺。晚上即使睡了,也總有電話打進來,工作群裡的消息不斷。”今年44歲的李國峰,頭上的白髮又多了不少。除了協調ICU病房的繁雜事物,當遇到一些高風險的操作,他還會衝到“戰友”前面親自上陣。

“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會取得這場戰役的勝利。”李國峰感動於“衝鋒”時刻戰友們的勇往直前。疫情面前,全院上下沒有一個人退縮。

今年27歲的朱勃睿,是市第二醫院ICU裡的一名男護士,工作中總是主動要求照護重患。“我是男生,體力上有優勢。”在病房裡,監測患者生命體徵,為患者吸痰、採血、餵飯、清理大小便,都是朱勃睿的工作。因為長時間戴著口罩,朱勃睿的耳朵後面生了壓瘡;穿著隔離服不方便喝水,朱勃睿的咽炎復發了,一邊和記者說話一邊咳嗽。雖然已經值了兩輪共16天的班,但是朱勃睿說並不覺得苦,能夠與大家攜手為挽救患者生命而戰,是他選擇從醫的初衷。

“我不怕危險,更不怕辛苦,通過這段時間的工作,我積累了很多防護經驗,希望領導批准我繼續在隔離區工作,不用輪轉。”市第二醫院護理部幹事李冬花在完成第一輪值守任務後,向醫院提出申請。

“等你休息好,再接著戰鬥!”李冬花的申請未獲批准。

李冬花的工作是協助護士長管理隔離區感控等事宜,進到汙染區統計儀器設備、查找並解決問題。為了方便醫護人員及時展開救治,她在病房備了3個醫用櫃、7臺搶救車,把相應藥品器具歸類擺放到位。

“我雖然不參與救治病人,但是穿著密不透風的隔離服工作幾個小時,也會感到頭暈得厲害,持續高強度工作的醫護人員就更不用說了。”提起同事們的工作狀態,李冬花流淚了,“有一天,宋姐(宋薇薇)累得頭暈、噁心,大家勸她下來休息,可她換了個口罩又進隔離病房了。”

33歲的李冬花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她對記者說:“我和姐妹們都不怕累,就是特別想孩子。在宿舍裡,誰要是和孩子視頻連線,整個宿舍都哭成一片。”

疫情發生後,市第二醫院已有200餘名醫護人員衝到防疫最前線。

看不清他們的樣子 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雖然不知道你是誰,但是知道你為了誰

這僅僅是該院ICU醫務人員的名單:總值班王淑豔、張興華、李海泉、李國峰;值班醫生侯靜、夏棟、李春蘭、何秀巖、陳晨、梁晶、劉相波、任衝、安亮、張春蕾、孫笑塵、徐曉磊……;護士李玉傑、朱勃睿、牟丹丹、李雪楠、周楊、宋薇薇、宋冬琦、姜苗苗、溫丹彤、李冬花……

如果不是深入瞭解,我們不會知道:張春蕾每天都會在隔離服上寫上“考拉媽媽”,為自己加油打氣。孩子在家沒人照料,在油田總醫院工作的丈夫值班時只能把孩子帶到單位。領導幾次勸她回去,她卻堅持守在一線。

如果不是深入瞭解,我們不會知道:任衝女兒剛滿週歲,父親一個月前做了心臟支架手術;李春蘭爭著值早8點那一班,因為那個時間專家會診多、醫囑多,是ICU病房最忙碌的時間;安亮的肛腸疾病癒來愈重,但是怕耽誤工作,一直沒手術;劉相波、續麗維夫妻共同奮戰在最前線……

如果不是深入瞭解,我們更不會知道:結核二科主任王淑豔,一個24小時班值下來眼睛都腫了;結核三科責任副主任醫師張興華,這些天一直吃住在醫院,沒有回過家;結核一科主任李海泉,夜裡值班隨時關注監控屏幕上患者的動態,發現情況及時處理。五十幾歲的韓志偉、王毅放吃著降壓藥往一線衝,劉成山值一個班下來雙手泡腫了,王文彥準備好紙尿褲後向醫院請戰,吳明豔戴著老花鏡也要上一線,患了帶狀皰疹的孫宇在醫院下了強制令後才肯休息,還有負責麻醉後勤保障的郭巖,工作時總是一路小跑……

2“疫情不退,我們怎麼能退?”守望相助的力量

“疫情不退,我們怎麼能退?”這是龍南醫院ICU醫生高亞楠完成首次值守任務,再次回到市第二醫院上崗時說的話,也是所有戰“疫”一線白衣戰士的心聲。

“昨晚真是驚險——一名患者呼吸衰竭進行性加重,高流量吸氧已經不能滿足氧合需要,必須氣管插管。雖然我戴著N95口罩和護目鏡,但是與患者近距離接觸,仍存在痰液噴濺和氣溶膠傳染的風險,我不得不又戴上面屏保護。麻醉、鎮靜、肌松,護士張雪動作乾淨利落。我隨後為患者置入喉鏡片,挑起會厭、暴露聲門、氣管插管順利插入。史曉菁馬上幫我固定口咽通氣管、連接呼吸機。我們是配合了多年的老搭檔,在這個分秒必爭的時刻,感謝她們都在我身邊。”這是高亞楠戰“疫”日記中的一部分。

在重症病房工作,是在與生命賽跑,是一場爭分奪秒的接力戰。在與病魔交鋒最激烈的戰區,油田總醫院、龍南醫院、市人民醫院、市第四醫院先後派駐60餘名醫護人員“上戰場”,與市第二醫院醫護人員攜手抗擊疫情。在這個分秒必爭的時刻,全市的白衣戰士們並肩作戰。

還記得那個“竹竿醫生”——油田總醫院ICU副主任醫師金鑫嗎?因為防護設備一度緊缺,防護服不能“因人而異”,身高1.84米的金鑫,只能“縮”在比自己小一圈的防護服裡。每次走出隔離病房,他的腰都僵硬得像一根竹竿,彎不下來。

還記得那個給自己加藥的陳慧妍嗎?市人民醫院ICU副主任陳慧妍患有甲亢,壓力大時身體就會發出預警。不想在關鍵時刻“掉鏈子”的她,偷偷給自己加大了藥量。

還記得那個做夢都會夢見患者的雷琴嗎?龍南醫院神經內科一病區護士雷琴,知道自己照護過的一名患者由重症轉為輕症,最終出院,她在夢裡笑出了聲……

即便他們中一些人的照片見諸報端,但我們也很難看清他們的容顏。就像進入隔離區後,如果不在隔離服上寫上名字,他們也認不出彼此一樣。

雖然看不清他們的樣子,但是請記住他們的名字:趙鴻雁、金鑫、曹雪嬌、顧航、李芳桐、魏爽、高亞楠、高長奎、張雪、史曉菁、曹露、王瑩、仇會會、陳慧研、周秀芳、郭靖、李曉玉、王海英、張麗、劉怡敏、張帆、王穎、劉曉鑫、孫靜、牛麗、張紅、雷琴、侯瑩瑩、劉鑫、王金子、宿鵬飛、王子良、李曉偉、丁雪、高悅、宋夢佳、邊寧寧、鄧鎖琴、黃鑫、蘇善道、徐勇、宋宏杉、王麗麗、王天宇、索傳濤、劉俊英、董憲坤、侯悅、歷超、李春雨、周德香、趙越、馬超然、姜柏明、方群華、孫輝、張佳佳、王珮珮、王丹婷……

看不清他們的樣子 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3“讓氣溶膠多飛一會兒吧!”他們是“指揮”,也是“前鋒”

在這場戰役裡,還有一群人,他們是“指揮”,也是“前鋒”。

ICU一名老年重症患者,由於痰液多且粘稠,幾次面臨窒息危險。“患者應該是深部痰栓阻塞,總這樣下去不行,必須將痰清理乾淨。”王舟和專家組成員交流後,決定用支氣管鏡深部吸痰清理呼吸道。

如果把隔離病房比做戰場,那麼給患者做支氣管鏡,就是一場衝鋒,危險等級五顆星!深度開放患者氣道,病毒極易飄浮在空中形成氣溶膠傳播,相當於氣溶膠“滿天飛”。

“這種活兒,你們都讓讓,我來吧!”從醫的人都知道這種操作的危險係數,這時候王舟下的不是醫囑,而是命令。

王舟,58歲,大慶油田總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黑龍江省危重症搶救專家組成員,我市新冠肺炎疫情定點醫院救治中心重症醫學科主任、新冠肺炎重症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從大年三十那天起,王舟就一直工作在一線,被戰友稱為“生命之舟”。

可是,支氣管鏡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誰能配合?市第二醫院ICU負責人李國峰主動請纓。

兩個人進入了重症病房,嚴密操作,歷時半個多小時,幫患者將痰一點一點吸出來。

“讓氣溶膠多飛一會兒吧!”脫下防護服,渾身已被汗水浸透的他們,用調侃來緩解緊張的氣氛。這樣危險的處置,他們已經為老人做了3次。目前,老人呼吸道通暢,病情趨於穩定。

對此,王舟說:“我們不是英雄,只是一群盡責完成工作的人。”

市第二醫院是核心戰區,全市所有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都在這裡救治,專家組每一個人不計付出,不計生死。

現任市人民醫院副院長的蘇鳳榮,是市新冠肺炎疫情定點醫院救治中心副總指揮、醫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負責隔離區工作。在短短5天時間裡,她牽頭制定了大慶市新冠病毒救治中心架構圖和中心職責、隔離病房各項制度、會診制度、入院流程、治療規範及出院標準和流程等制度職責10餘項。

市新冠肺炎疫情定點醫院救治中心隔離病房主任、油田總醫院呼吸內科45病區主任顧國忠,是隔離病房的“指揮員”。這名60後呼吸科專家,根據每一名患者的病情,制定了“一人一案”的治療方案,“24小時+12小時”是他常有的超常態工作狀態。

奮戰在一線的市第二醫院院長李永剛,作為市新冠肺炎疫情定點醫院救治中心總指揮、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他拖著患病的雙腿與病毒賽跑,與死神競速。身為專家,他衝在前面,進隔離病房面對面接觸確診病例,參與每次會診;身為黨員,他踐行宗旨,每一個病人他都參與救治。

“我沒有時間慢慢走,必須走得更快甚至跑起來,這樣才能搶救回更多條生命。”這是李永剛說過的話,也是工作在新冠肺炎救治一線的白衣戰士真實的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