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家長陪寫作業時情緒暴躁,孩子成績受影響,如何陪寫作業減負?

9eN7y_sky


既然孩子的成績受影響,就說明家長陪寫作業的效果不好,為什麼還要陪呢?其實孩子需要家長無情緒,無期待的陪伴,你只是讓孩子感覺到你在,你和她在一起就好,你可以做你的事,沒必要非盯著孩子。這裡面我認為真正影響孩子成績的是家長的暴躁情緒,孩子做作業是孩子的事情,家長要做的是給孩子足夠的愛,信任,支持,理解,引領就可以了,孩子不用管,全靠德行感,家長把自己事弄明白了,給孩子做表率,樹榜樣。

這個問題中我讀到了兩個信息都是指向家長的:第一,家長的暴躁情緒,作為一個心理工作者,我可能更看重的是家長的內心狀態,因為一個痛苦的家長養不出幸福的孩子的。所以,家長要先學習怎麼管理情緒這一課;第二,是問題“如何陪寫作業減負?”如果家長本人把陪孩子當成一種負擔的話,怎麼陪都會給孩子增加負擔,要想孩子輕鬆,首先家長要輕鬆,家長不輕鬆,孩子不成功。不是還在不優秀,而是父母太落後!

 


愛有聲教育王玉霞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當時為了帶先寶,我應聘到一家培訓機構做輔導老師,工作一段時間後,深深感覺到,輔導孩子寫作業,可是一門技術活兒啊,並不是說作業有多難,或是孩子有多麼的不聽話,而是那個過程啊,一言難盡,相信現在陪孩子寫作業的家長都能體會那種感覺,那麼,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當時工作時如何有效的引導孩子做作業的!

1、保持良好的心態!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家長可以給孩子規定一個時間,例如幾點做完語文作業,幾點做完數學作業,只有規定了時間 ,孩子心裡才有一個標準,才曉得積極地去做作業,而家長,不要一直一動不動的盯著孩子,這樣不僅家長覺得累,孩子無形之中也會有壓迫感和緊張感。並且你一直盯著他,看到孩子做錯了,就會立刻指出,這樣中途打斷,會亂了孩子的思路!規定了時間後,就讓孩子自己獨立寫作業,家長可以自己看看書什麼的,千萬不要玩手機或是看電視,那樣會對孩子造成干擾!

2、不打罵孩子!孩子遇到做不到的問題,總會去問家長,有的家長一看到題目,劈頭蓋臉的就會罵孩子:這麼簡單的問題,你都不會,是不是上課沒有認真聽講啊!很顯然,孩子瞬間蒙圈了,本來就不會做,被家長一罵,也不敢接著往下說了,不會的題目還是搞不懂!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正是因為不懂才問你啊,不要訓斥孩子,正確的給孩子講解和引導,這樣孩子才能把不懂的知識點在家長的講解下搞清楚!

3、引導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裡的學習習慣,指的是上課認真聽講,做作業要有時間規劃,作業做完了後,要學會自己檢查,不要等著家長來檢查,這些學習習慣一旦孩子習慣成自然後,不僅對於做作業,在平時的學習,也會讓孩子事半功倍!

所以說,其實陪伴孩子寫作業一點都不難,只要家長保持好自己的心態,正確的引導孩子,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家長們都會輕鬆很多!手工碼字,你的每一次點贊,每一個轉發,每一次收藏,都是我不斷成長的動力!歡迎大家和我一起探討分享育兒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先媽育兒


和很多家長一樣,我們也為自家的孩子不愛學習而著急。小孫子今年念二年級,各方面都好,好奇心很強,一有機會便拉著奶奶去工地大門口看施工機械,研究它們的工作原理。男孩心裡崇拜英雄,喜歡槍炮坦克戰艦之類,別人考試忙答題,他考試畫他心中的航空母艦。用老師的話說,他不知道為何而學習,學習就象別人家的事。我批評他學習倒數第一,他倒一本正經地說"你們不用急呀!我後面還有一個人呢”。著急是肯定的,我和他談了學習的用途“你不是喜歡做坦克嗎?那可是個很費錢的事,國家絕不會用一個學習不好的人去做………。”道理講通了,也完全明白了,可拿起筆來還是願意畫槍炮,就是不愛寫字。沒辦法,胡蘿蔔加大棒,美國人那學來的。表現好了大人就高興就表揚就氣氛樣和,更多時候還要順順毛還有物質獎勵。表現不好氣氛就緊張,就氣憤,男孩皮糙肉厚,有時小本棍之類也往身上召呼。其實每個孩子都願意做父母眼中的乖寶寶。就看怎麼引導了。現在學習是好了,老師也很高興,家長也暫時不焦慮了,可是,這樣強行掐斷孩子的興趣真的好嗎?我不知道。心裡很茫然。


逸泉212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大寶今年五年級。去年下半年開始,大寶寫作業的速度和質量都很差,我經常生氣也感覺心很累。孩子的問題並不能全部怪他,比如我們家寫作業的環境都不好,先生看視頻吵,弟弟也吵,所以大寶作業慢質量並也不能全怪他。我最近一直在學習親子課程,學習如何和孩子更好的相處,為什麼要陪孩子寫作業。

家長為什麼要陪孩子寫作業

做為家長,愛孩子沒有錯,陪孩子也沒有錯,可是我們不可能陪他們一輩子,愛孩子是以分離為目的。陪孩子寫作業也是不對的。不過你能提出這個問題,說明你也不想和孩子的情況這麼糟糕。孩子寫作業其實不用陪,像這樣越陪越嚴重的,還不如放手讓孩子自己寫作業。寫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你先放手不用強行陪孩子寫作業。

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情緒暴躁?

我一般陪孩子寫作業,他寫自己的作業,我在邊上練字或者看書,大家很是愉快。我們不開心的地方是他寫完我要簽名,有時候看到錯題感謝太離譜,就會忍不住發火。孩子作業的時間切記我們不要嘮叨,不要指來指去,那樣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思路。

如何做合格的家長

我感覺帶孩子有點像照鏡子,你笑他也會笑,你哭他也會哭。孩子有問題,父母一定要先反省,多尊重孩子,多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多相信和鼓勵孩子,多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多引導孩子,多輸入正能量給孩子。家長還要多學習親子課程,給孩子做了榜樣。

陪孩子寫作業的目的?

為什麼要陪孩子寫作業?怕孩子不會寫?還是嫌孩子寫的太慢?還是孩子不願意寫?我們家長要多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他有做好每一件事的能力。關於作業,我們只要確認他們寫完沒有,簽上自己的名字就行。

放手也是一種愛,孩子早晚都要長大,讓他們自己安排時間,我們不要過度的嘮叨,只要正面引導和引導孩子處理問題。這才是父母的正確做法。

我是王書霞,陽光愛學習的全職寶媽,頭條育兒作者,如有別字,多多包容。育兒是一項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們要不停的學習和成長。碼字不易,歡迎關注、點贊和轉發,有免費實用的親子課程,有需要的請關注

書霞育兒說


家長陪寫作業,我有過,家長的情緒來源是看到孩子把我們看似簡單的作業做錯了,覺得這孩子怎麼啦?這麼容易的題目也不對啊!心裡著急,於是河東獅吼。這就是一種焦慮症。怎麼減少家長的壞情緒?需要了解一下以下知識。

1,孩子的大腦發育期在0-3歲是快速發展期,2歲左右達到成人的四分之三,如果這個時間我們注意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和開發他的其他智力,就是贏在起跑線上。

2,孩子上學時間:女孩至少達到6歲半比較合適。男孩一定要達到6歲9個月或者7歲比較好,這樣孩子做作業時,用家長陪的時間就會少好多,省心得多,而且在班裡他們有一種優越感,因為老師講完後他們基本不用老師再強調就懂了,有些在班裡還可以當班幹部,不當班乾的也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和注意。如此良性循環,孩子每次作業時,身心是愉悅的,不用家長擔心,他們在家也會處理好作業和玩的事情。

3,既然孩子已經上學了,那就要考慮到孩子的智力問題,智力從認知結構看包括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思維力,創造力等方面。家長要注意的是,孩子的觀察力和思維力需要一個過程,著急不得,他們和成年人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所以大人們必須有耐心去引導孩子,多看到孩子積極向上的一面:表揚好的,委婉指出錯誤的。以後孩子有什麼事情就喜歡和大人商量,他們也就越來越自信,做事情會有自己的計劃而不用家長操心。



72號渡老師深院探遠秋


先明確一點:寫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主導在孩子,家長只是旁觀。不能本末倒置。解決了這個問題,再進行下一步。

大多數家長在陪寫作業的過程中一般都要經歷三個過程,先是溫聲細語,後是河東獅吼,最後訴諸暴力。有用嗎?沒用。低年級的時候,可能還會對孩子起到震懾作用,高年級後,就不起任何作用了。噢。對,還有作用,是反作用。孩子越來越不聽你叨叨,各種磨蹭拖延,甚至頂風而上。當我們看到孩子的這種情況時,估計沒法歲月靜好了。更多的是暴風驟雨——不是過多幹預,就是情緒化的批評指責,再或者喋喋不休地嘮叨。所以,陪寫作業第一步,閉上嘴,先把無用的嘮叨收起來。第二步,動動腦。動腦想一下,孩子為什麼不愛寫作業,或是寫不好作業?是當天的課程沒學會?還是時間安排不合理?前者是技術問題,後者是方法問題。找到原因才能有針對性的想辦法幫助孩子。正所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找到原因,想到方法,就訴諸實踐。這個方法不行,就換另一個方法。總之是方法總比問題多。心理學家李中瑩老師在《親子關係全面技巧》中指出,凡事至少都有三個以上的解決辦法。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一定要保持自己的耐心。沒有人不犯錯,尤其是孩子。關鍵是犯錯之後,我們不要盯著錯誤本身不放,最應該做的是分析錯誤背後的原因,應該怎麼對待,儘量下一次不要犯同一樣的錯。只有不斷犯錯,不斷改正,才能進步。

以下是寫作業的一個基本流程,也是學習習慣養成的流程。簡單說一下,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家孩子的情況靈活機動的運用。

第一步,桌子清空,只留書本及作業。寫前讓孩子上廁所,解決喝水吃東西等瑣碎小事。

第二步,深呼吸,保持安靜 。

第三步,拿出一張紙。回憶白天所學的課程。把重點列在紙上。

第四步,預計作業時間並規劃一下,先寫哪個,後寫哪個。

第五步,記錄開始作業時間,並正式開始寫作業。這個過程,家長一定不要打擾。孩子有不會的,可以先空著。等寫完後統一解決。

第六步,記錄作業結束時間。並檢查作業,這個,是讓孩子自己檢查,而不是家長代替他檢查。家長只負責看看完沒完成的簽名。

第七步,預習第二天的課程。這一步很重要。

一直堅持這樣的流程,孩子就會養成規律的作業習慣。尤其是在低年級的時候,這個習慣的養成很重要。等高年級時再進行學習習慣的養成,要比低年級還要付出更多努力和辛苦。


麥子媽媽說育兒


這個問題很有討論的價值,值得每個家長關注。我是翼翔老師,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給您分析和指導。

1、杏仁核:控制情緒和記憶的大腦看門人

杏仁核在大腦中的佔比很小,但是它卻掌控著情緒的產生。當一個人遇到危險的時候,杏仁核馬上做出反應,它啟動了人腦的自動反應系統,幾乎會斷絕掉左腦的思考,使人失去理性的分析能力。

所以,一旦一個人處於情緒當中的時候,ta是很難理性思考的。對於學習而言,情緒會讓人失去思考能力,自然無法有效解決問題。

杏仁核還能加深記憶,當孩子感覺到您的情緒時,ta加深的是什麼記憶呢?ta能夠記住一些知識的碎片,但是無法理解思考的過程。同時,孩子也會記住一個更深的感覺:我沒有做好!我做不到!


父母在輔導孩子時發怒不會促進孩子思考,相反地,這會讓孩子失去思考能力。在訓練士兵時,軍官嚴厲的訓練手段,可以讓士兵無條件地執行命令。但是我們在孩子的學習上面,儘量不要使用激發孩子恐懼情緒的手段。


恐懼使得杏仁核關閉左腦,啟動右腦的應激反應機制,這對於需要左腦來分析思考的學習任務來說,無疑是非常不利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太過嚴厲的老師,儘管學生記憶的知識很不錯,但是這些學生往往獨立思考能力很差,遇到問題無法獨立解決。

一個讓孩子感到安全的環境有利於孩子的思考,這值得家長特別注意。


2、父母的情緒會讓孩子產生極其不利的負面認知

很多成年人長大之後,都在極力地想擺脫父母早期給自己帶來的負面認知。你之所以對孩子發怒,是因為你覺得孩子做不好。但是很多時候,孩子實際上已經很盡力了,此時如果家長依然否定孩子,那麼孩子就會給自己打上標籤:我做不到,我做不好。


為了保護自己,孩子必須依賴大人,或者逃避這件事情,又或者是和家長進行交換來換取內心的安寧。

第一種情況:孩子無法獨立完成一個新的任務。ta太害怕自己出錯了,因為每次嘗試去做一個新的問題的時候,孩子都會得到一個結果:做不好,比如理解力薄弱、粗心、計算能力差等。通常的情況是,大人要孩子去寫作業,孩子磨蹭著不願意寫。好不容易到了書桌旁,孩子經常發呆走神。為什麼?因為ta遇到難題了,儘管這個題在你眼中覺得和例題幾乎一樣。

孩子就在那呆呆地等你來幫ta解決,這種依賴性一旦養成,就會進入一個循環,不斷地提醒孩子:我做不好,需要大人給我解釋。


第二種情況:逃避學習。孩子在學習上遇到了太多的恐懼,這些恐懼深深地印入腦海,一旦面對學習,只要沒有特別深的印象的問題,孩子大腦中的杏仁核立刻啟動。這些痛苦的印象讓孩子很難受,ta的大腦會選擇逃離來減輕自己的壓力。典型的就是走神和發呆,這些注意力不是主動被分散的,而是被動分散的。大腦在尋找一些能夠讓自己輕鬆一些的事情,所以注意力很容易被一些細微的事情牽引。

你也會經常看到孩子做一些無意識的動作:比如玩鉛筆、橡皮、摳指甲等。

第三種情況:交換。學習給孩子的大腦帶來痛苦,但是ta的大腦採取了平衡策略,用另外的東西來彌補自己。可以交換的東西往往是孩子內心比較強的一個慾望!注意這裡是慾望,不是願望。因為孩子用來交換的條件一般都是感官方面的,很少是精神方面的。這種條件幾乎都是物質!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ta對交換的要求會越來越高,非常容易出現無法妥協的局面。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孩子上了初高中之後,經常為了條件無法達成而放棄學習甚至傷害自己。

為了避免這種問題的產生,家長應該在陪孩子學習的時候儘可能地不要讓孩子產生恐懼。恐懼可以暫時的控制住孩子,但是一旦長期處於恐懼狀態,孩子的學習力就無法增強。最後ta就會越發地放棄學習,結果就是進入我們上面所說的幾種學習狀態之中。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做,以怎樣的方式來陪伴孩子學習呢?

1、承擔責任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如果孩子暫時跟不上,那一定不僅僅是孩子的錯。在小學階段,更多的是家長沒有做好。你認清楚這一點,就不會輕易朝孩子發火了。優秀的孩子絕大多是培養出來的,天生的沒有幾個。

當你想衝孩子發火的時候,先自己內心說三遍:主要是我的錯!主要是我的錯!主要是我的錯!

當你冷靜下來之後,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


2、接納孩子,也就是接納自己

上面我們說了,實際上孩子的早期表現,主要是父母的影響。你的孩子的現狀,很大程度上是拜你所賜喲!所以,要讓自己能夠控制情緒,首先就得接納孩子的現狀。接納了孩子,才能接納自己。平靜下來,大腦才更易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從現在開始,穩步改進

盲目地對比容易讓我們焦躁不安,失去自己的節奏。孩子現在是什麼樣子,我們能讓孩子立刻改變嗎?家長必須要保持平常心,能夠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接受孩子一段時間的不如意。

每天從微小的改變開始,給孩子制定規則,有進步就及時肯定ta。

最簡單地做法就是每天找到3件孩子做得好的事情表揚ta。你會驚奇地發現這麼做了之後,原來讓你折騰不止、痛苦不堪的孩子,慢慢變得可愛起來,你和孩子的親密感也在逐漸加深。


這是一個經過很多家長實踐證實有效的做法!

一段時間只給孩子提一兩個要求,別一次要求過多。當孩子做到之後,及時肯定ta。我最近在家長群中給大家介紹了運動的好處,結果有不少家長就行動起來了!

昨天一位家長跟我說:“翼翔老師,我這幾天帶著孩子早起運動,結果ta這星期的考試得了100分。這難道是巧合嗎?”

這位家長一直覺得孩子不夠自信,做事情不夠細心,不願意思考問題。但是當自己放下這些看法,帶著孩子一起去挑戰,去堅持的時候,孩子的內心發生了改變,成績也不自覺地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孩子更相信自己了,也和大人更加的親密!

你可以跟孩子約定:每天早起跑步20分鐘,如果做到了,表揚ta;

你可以跟孩子約定:每天能按時睡覺,做到了,記得肯定ta;

你也可以在孩子的學習中發現這些小小的進步,記得肯定ta:

計算準確率太高了,速度變快了,字寫得很清晰整潔,作文寫得很有趣.....

甚至,你可以再細緻一些:

這次退位減法都做對了喲!特別是連續退位也做對了!

想不到你能做出這道思考題,媽媽一下都沒想出來呢!

你這個解法很特別喲,我的解法好像有點太“古董”了。


讓我們的陪伴變得更放鬆一些,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孩子只有在安全的情況下,ta才願意自由的伸展自己的羽翼。也只有孩子願意自己去練習飛翔,ta才能真正掌握飛行的能力喲!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有關這個問題,身邊有好多家長也會問我,也會討論!我對於此有自己的觀點!孩子學習必須陪讀,但是陪讀分階段,講方法!

第一階段一到三年級,這時必須陪著寫作業,因為這個階段是培養孩子習慣的關鍵時期!孩子剛從幼兒園到小學,缺乏基本規矩,需要家長陪伴養成好的寫作業的習慣!習慣包括坐姿端正,握筆正確,筆畫準確,書面整潔!

那麼怎麼能陪寫作業不生氣呢?就是寫作業前跟孩子說好自己先寫,不會的劃上,空著,把會的先寫完,不會的集中給她講,孩子寫作業,家長在旁邊看書,暗中觀察,有坐姿握筆等問題,輕輕的去糾正一下就好了,不要全程干預寫作業!如果孩子需要讀題,就用手指著字給他念題,然後他自己做,題的對錯不要在孩子寫作業時糾正,全寫完一起跟孩子改並講解!

第二階段四到六年級,這個時候不用全程陪同,但是要求孩子在規定時間完成作業!比如,每天讓孩子把作業記在本子上,到家後估算寫作業時間,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寫完一項打個對勾,先寫孩子的強項,合理安排時間,到了週末,週五把作業都寫完,不要拖到週六日!最開始時,寫完作業,不要檢查對錯,但是要檢查是不是所有項目都完成了!

陪寫作業過程中要明白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有不會的很正常,如果都會了就不用上學了,所以要放平心態,換位思考,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反而會有好的效果!


冰248429084


家長可不能做河東獅吼啊,情緒暴躁的話,無濟於事,可能還會適得其反。

陪孩子學習,是一個耐心教導、循序漸進的過程,父母的情緒、態度、言行舉止尤為重要,會讓孩子產生恐懼、自卑或者自信等。

一、陪伴的時間階段

陪伴孩子,一般都是小幼兒和小學階段,到了初中階段後就應該獨立了。

1、這個時候的孩子,對於進入學習狀態,很多開始都不會太適應,家長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慮問題,而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也不能想當然的覺得很簡單,也不去考慮孩子的思維問題。

2、想想自己小時候是怎麼樣的學習狀態,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

二、陪伴的方式和技巧性

1、耐心

耐心是前提,這是必須要做到的,為人父母,仁慈和寬容是第一步,尤其是孩子作業做不出來,不理解的時候,情緒更加不能暴躁不能打罵和大夥,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實際是最需要幫助的,會比你更著急,更難受,更想做出來證明給家長和老師、自己看,家長怎麼能夠在這個情況下失去理智呢,這是堅決不能的。

2、那就是鼓勵和引導

不管處於什麼狀態,一定要鼓勵孩子,如以下:

“你能行的”、“要相信自己”、“就差一點了”、“再加把勁”、“我們一起研究下”、“我們比比看誰先解答出來”等鼓勵的話語,用來安撫孩子焦慮的情緒和對學習的不自信。

3、一定的技巧引導

一般當天佈置的作業,都是最近一兩天學習的內容或者一個單元的內容。

這個時候,如果孩子不會做,可以跟孩子一同共同回憶今天課堂老師講了哪些內容,讓孩子能夠講出來,看看到底是不是上課認真聽了,也能便於孩子的記憶強化。

如果孩子對於學習的內容講解到了,那麼可以打斷孩子之下,讓他自己對照題目,去思考,讓他自己動腦子,對上學習的內容,如果不行就讓孩子兩遍三遍的重複講解,然後面對這個題目思考,一般情況下,只要真動腦子了,都能解答出來。

4、重複練習

等孩子能夠理解了題目,能做出來之後,趁熱打鐵,連續出幾道相關的題目,讓孩子強化練習,讓他真正的搞懂,這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5、速度訓練

培養孩子思考能力和應變能力,更快的適應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等。

可以共同做題,比較誰的快誰對的多等,可以有適當獎勵,也可以適當放水,讓孩子處於優勢狀態中,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活絡思維等。

6、培養獨立

除了以上方法,還有一種方式,就是陪著孩子,各做各的事,也就是人陪事不陪,你不要盯著孩子作業,有的孩子可能會感覺到有壓迫感,反而不能認真學習。而如果你是人陪,不看他作業,而是專注的做自己事,直到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才跟孩子交流和引導。

三、耐心堅持

學習是一個培養習慣的過程,家長必須耐心對待和堅持,通過一個月或者兩個月以上的堅持,孩子自然而然的會形成自己的學習模式和方法等,你會發現,孩子的進步會如此明顯,還會變得更加自覺、自信,對學習感興趣等。

所以,耐心,引導教育,孩子能夠弄懂或者獨立學習,那才是真正的陪伴。


逆流家長


家長陪寫作業時情緒暴躁,對孩子的影響可不止於學習成績,實際上負面影響至少也有這麼幾點:

1.家長暴脾氣,容易造成孩子性格缺陷。一是也變成暴脾氣,沒有忍耐力,一遇事就急躁失控;二是變得很懦弱,畏畏縮縮,遇事往後縮,害怕困難;三是變得很敏感,過分在意別人的情緒變化和感受,容易失去自我。



2.家長暴脾氣,會讓孩子心靈受到傷害。一方面,孩子面對家長感覺不到溫暖和關懷,覺得這個家缺少溫度,ta會在情感上疏遠家長;另一方面,這種暴脾氣的畫面會刻在ta的心底,ta也會逐漸變得孤獨、冷漠,過分包裹自己,造成社交障礙。


3.家長暴脾氣,會讓孩子思考的能力下降。家長性子急,不能給孩子充足的思考問題的時間。只要不在家長認為的時限內完成思考過程,就要捱罵,孩子會緊張害怕,但大腦就是這樣,越緊張越遲緩,直至完全空白,不知道從何想起。

所以說,一時的成績尚在其次,可不能讓孩子背上一輩子的包袱:性格、心理、思維都有隱患!

其實,家長暴脾氣的根本原因不是針對孩子,而是對自己潛意識裡的不滿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壓根兒就是替罪羊。

1.如果孩子不夠聰明,那是家長基因出了問題;

2.如果孩子習慣不好,那是家庭教育出了差池;

3.如果孩子前景堪憂,那是家長當前混得不好,沒辦法給孩子一個無憂的將來。

總之,要麼是家長生得不好,要麼是家長教得不好,要麼是家長沒能力把孩子照顧好。但是,有的家長意識不到這些,或者不願意承認這些。

暴脾氣說到底就是缺少能力但藉助家長的權力來掩飾的一種表現。說句不客氣的話,在家裡對著孩子耍脾氣的家長,在外面往往比小綿羊還要溫順。

怎麼才能戒除這種暴脾氣?

1.將心比心,換位思考。不能用大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你三分鐘能解決的問題,不能也強迫孩子同樣花三分鐘。

2.認清自己,認清孩子。自己也就是個普通人,就別妄想孩子是個神童。自己實現不了的願望,彆強加在孩子身上。可以提高對孩子的期望值,但一定要從自己出發,設定一個合理的區間。比如說,自己是個大專畢業生,孩子能上一本那就很不錯了,非要逼著ta奔清北去,那就太夠嗆了。


3.默默陪伴,懂得放手。不要什麼事都插一槓子,陪寫作業的重心要放在陪上,而不是放在寫上。要容忍孩子出錯,這很正常,天塌不下來。我孩子從小到大,我都只是儘量陪在身邊,但他做作業我從不插嘴,錯了我也不直接指出來,只讓他全部完成後再仔細檢查一遍,他逐漸就有了較強的自學自查能力了。

暴脾氣是家庭教育的大敵,家長朋友,千萬不要掉以輕心,以免貽誤孩子的一生,這真的不是危言聳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