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靜氣,才是一個人真正的貴氣,真正成大事的人都有這種品質


01、浮沉得大氣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來歸。

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浮躁的社會,我們需要讓心安靜下來,養養自己的靜氣,長長自己的貴氣。

古人云:“凡心靜則神悅,神悅則福生。”靜心可使一個人的精神自在愉悅,精神愉悅自然就會有福氣降臨。

靜氣,才是一個人真正的貴氣,真正成大事的人都有這種品質

寧靜,是一種恆久的力量。

翁同龢曾寫過這樣一句話: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自古以來有成就者,越是遇到大事,越是心靜如水,處亂不驚。

當一個人尋尋覓覓,歷經滄桑風雨,最終你會發現:一切都將消失,一切都是浮雲變幻,唯有寧靜的力量可以帶你穿越塵世的那段歲月,光芒永存。

寧靜,是一種精神的境界。

寧靜,不僅僅是人存活於世的一種態度,更是一個人在面對種種變遷後,心性的昇華與境界所在。

王維說: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氣定方能神閒,人生需要經歷,經歷滄桑,才養得出靜氣。

人生走到山窮水盡時,不妨坐下來看看天空,看那雲捲雲舒,看那水變成雲,雲化作雨,雨又落在山間匯成溪流,在豁達超脫中覺醒。

靜氣,才是一個人真正的貴氣,真正成大事的人都有這種品質

寧靜,是一種人生的覺醒。

蘇軾說: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經歷過高峰,遭遇過低谷,人生起起落落中,心胸得以開闊,精神得以平靜。無論人生多麼艱難,外在的境遇怎麼改變,內心都和這份悟得的喜悅在一起,如如不動,隨緣自在。

有人帶了兩幅名為《寧靜》的畫,請禪師指點。

其中一幅畫的是一個平靜的湖,湖面如鏡,群山倒映,藍天白雲點綴其間。

另一幅畫都是崎嶇和光禿的山,上面是憤怒的天空,下著大雨,雷電交加,山邊翻騰著瀑布,看來一點都不平靜。靠近看時,看到瀑布後有一樹叢,上有一鳥巢,雌鳥安坐巢裡。

靜氣,才是一個人真正的貴氣,真正成大事的人都有這種品質

禪師選擇了後者,並解釋道:“寧靜並不等於一個完全沒有困難和辛勞的地方,而是在那一切的紛亂中間,心中仍然寧靜,這才是寧靜的真正意義。”

月有圓缺花有開落,人生豈能全如意。豐子愷也說: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淨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

順與逆不過是是人生的正反面,浮與沉都只是生命的一部分。人生懂得放下,才能在有限的生命裡活得充實、飽滿、豐盛,氣場才能強大圓融。

世上只有一樣東西,能始終經受住生活的衝擊,那便是一顆有靜氣的心。氣靜,精神自然通透明亮,意念亦可遼闊久遠。

把心柔軟下來,明瞭自己的人生價值,昇華自己的生命格局,靜氣便會內化到自己的身心裡,流動在自己的血液與神經中。

靜氣,才是一個人真正的貴氣,真正成大事的人都有這種品質

02、光明生靜氣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曾國藩說:“心靜則體察精,克治亦省力。”

意思是心靜能夠體察事物的本質,發覺事物的精微,處理事情也能夠省力,即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靜中觀心,真妄畢見。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自己獨自靜靜坐著,觀察自己的內心,才會發現自己的妄心全消而真心流露,這時候,就會覺得精神舒暢、明朗。

“每個人在骨子裡,其實都需要一個留白的空間,一個停頓,就像一段音樂正是有了休止符才能讓人產生共鳴。”

皮克·耶爾在《安靜的力量》一書中極力倡導安靜的生活方式。每週抽出一點時間,關掉電腦、拋開手機、逃離都市喧囂,通過靜坐,透過冥想進入內心世界。

靜氣,才是一個人真正的貴氣,真正成大事的人都有這種品質

人生如夢亦如幻,朝如晨露暮如霞。在這喧鬧的凡塵,心安之處便是故鄉。

一個人最難能可貴的是面對自己,享受孤獨。周圍一切的喧囂和嘈雜,只會讓我們的靈魂變得浮躁,焦慮。生命中真正的喜悅,都是源於獨處時內心深處的充實和寧靜。享受孤獨的人,才能領悟到生活的深邃。

追求靈魂安靜的人深諳斷舍離之真義,明瞭人生苦短的真相,懂得刪繁就簡,去偽存真,一心一意選專注於自己真正想從事的精神活動,從而使自己的靈魂得到純粹與祥和。

靈魂的自我安靜不是一種單純的歡愉形式,是一種高級的精神享受與精神境界。積極開闊、從容明朗、平靜祥和,是超越了人生利害而達到的內在幸福與歡喜,是精神的至簡境界。

靜氣,才是一個人真正的貴氣,真正成大事的人都有這種品質

內心安靜,才能迴歸身心的靈明與通透。內心豐富,才能直指精神天地的蓬勃與蔥蘢。在內心修籬種菊,通透自己的心靈,保持方寸靈臺的淡泊寧靜,這何嘗不是一場人生的豐盛。

周國平說: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

真正的安靜,是靈魂的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