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董其昌書法多用偏鋒,甚至全篇如此,其理論根據是什麼?

璞瑜書


董其昌書法多用偏鋒,甚至全篇如此,其理論根據是什麼?

中鋒與偏鋒的辨別並不難,看筆畫的兩個邊緣,兩也墨色均勻,就是中鋒運筆所呈現的形態。不論是枯還是潤,墨色分佈都差不多。偏鋒所呈現出來的痕跡,則是一個邊緣潤澤光滑,另外一個邊緣飛白枯澀。在上圖中,只有一個筆畫是偏鋒,就是第二列第一個“後”字的最後一筆。

這個筆畫是從右運行至左折筆調鋒回右的筆畫,可以說,這個筆畫形態十分優美。其它的筆畫,基本上都是中鋒。不知道題主是從什麼方面上得出董其昌書法整篇全用偏鋒的結論。或許,是把筆畫的形態來進行判斷中鋒與否的方法。

下圖第二列第一個字“蹉”,足字旁(草書足字旁寫法為訁)最後提起來的這個形態,很明顯,從形態上來看是一個側偏的形態,但這個筆畫卻是以中鋒書寫而成的,只是到了末梢,筆鋒才稍稍偏向了左側,這是因為後面的一點筆鋒要從另外的方向起筆而進行的調整。這是董其昌的草書作品《放歌行》。在這篇作品中,基本上用的是中鋒,偶爾有偏鋒的應用。在他的其他作品中,用筆基本如此。

中鋒取勢,側鋒取妍。中鋒是書法的主杆,側鋒便是枝葉。如果沒有枝葉的襯托,光禿禿的主杆便無姿容。偏鋒並非是不能用,只要把握好使用的度,會讓作品增色添彩。應用不但,則滿紙虛疏,枝葉飄零。

董其昌乃明代旗幟性的代表人物。在用筆上,遵循的是二王書法風格的用筆,他還能不知偏與正的應用?如果他的用筆有問題,還會把當時趙孟頫、文徵明佔據的書風擠掉?他不會中鋒,難不成整個最崇尚中鋒用筆的清代人都沒有發現,原來他們推崇的偶像,竟然不是中鋒用筆?

這個玩笑開大了!


子衿書法


此標題有誤!


馨泉丁毅書法工作室


董的中鋒偏多吧,有顏又有二王,楷行極好,草書都有點兒滑了,不是很喜歡。


喵喵131887882


董其昌的書法,吸收古人書法的精華,但不在筆跡上刻意模仿,兼有“顏骨趙姿”之美。

董其昌的書法成就也很高,董的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他對自己的楷書,特別是小楷也相當自負。董其昌雖處於趙孟頫、文徵明書法盛行的時代,但他的書法並沒有一味受這兩位書法大師的左右。

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其書風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筆畫園勁秀逸,平淡古樸。用筆精到,始終保持正鋒,少有偃筆、拙滯之筆;在章法上,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分行佈局,疏朗勻稱,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溼濃淡,盡得其妙。

書法至董其昌,可以說是集古法之大成,“六體”和“八法”在他手下無所不精,在當時已“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佈人間,爭購寶之。”(《明史·文苑傳》)。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書為宗法,備加推崇、偏愛,甚而親臨手摹董書,常列於座右,晨夕觀賞。

擴展資料:

簡介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號思白、思翁,別號香光居士,直隸華亭縣(今上海松江區)人。明朝政治人物,書畫藝術家。萬曆己丑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與邢侗、張瑞圖、米萬鍾合稱晚明四家。

作品

其山水畫如《關山雪霽圖》、《秋興八景冊》、《江干三樹圖》、《山川出雲圖》、《山居圖》屬明朝的巔峰之作。傳世書法作品以行書最多,代表作品有小楷書《月賦》,繼祝枝山、文徵明後對後世極有影響。

評價

董其昌才藝雖高,但人品低劣,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冬天受命出任湖廣提學副使,將“明日不考文”當作了考試題,以愚弄學生為樂。

董其昌與其子董祖常豢養陳明、施心旭、吳龍、朱觀等惡痞,放債霸產、誘姦民女,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九月陸兆芳家的使女綠英被董其昌姦淫得逞,藏嬌於白龍潭“護珠閣”。綠英乘隙逃回泖口,其昌唆使其子祖權帶領家奴一百多人前往陸家莊,劫走綠英,地方官府不敢辦案。

有華亭縣學學生範昶將其惡行編撰《黑白傳》,有“白公子夜襲陸家莊,黑秀才怒斥龍門裡”的書目(陸秀才膚色較黑,董其昌別號思白),說書人錢二到處說唱,結果範昶被痛毆,不日暴死。董氏又對範氏家屬加以凌逼,終於激起民憤。

萬曆四十四年三月十五爆發“民抄董宦”一案,兒童婦女競相傳播“若要柴米強(強,方言,指廉價),先殺董其昌”的民謠,當地鄉民以至上海、青浦、金山等處的報怨者將董家200餘間畫棟雕樑、朱欄曲檻燒成灰燼,董其昌蒐集的古今珍貴書畫篆刻收藏,全付之一炬。


藝術李澤念


中鋒概念由篆書而起,線條圓渾力感強,但以後在理論上出現八面鋒,包括了側鋒,而實際上側鋒運用也是最頻繁的,只要用的的何必拘泥於中鋒,董其昌引領明清二代足見其合理性,符合他的秀健書風,但無法什麼鋒力感必須呈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