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重慶記憶:黃桷坪老街,市井生活中的藝術聖地

像重慶這樣城在山中、山在城裡的城市很少見了,因為山城奇特地貌,才讓重慶有了很多有意思的老街區。而走進這些老街區,才是打開這座城市的正確方法。

在重慶,有一個地方叫做“黃桷坪”,有一條老街叫做“黃桷坪塗鴉藝術街”。它有著濃厚的藝術氣息,承載著無數人的青春與情懷。它以一種靜默的姿勢,保留青春熟悉的味道。

重慶記憶:黃桷坪老街,市井生活中的藝術聖地

黃桷坪老街位於重慶主城西南端,沿著江岸順著山勢,高低錯落逐層鋪展,形成了約五平方公里、錯落有致的街區格局。

元代以前,黃桷坪都是一些無名江灘,因為地處回水坨,水面平靜,漁產豐富。也有居民在此生活。但這裡全都是岩石,普通樹木難以生長。一到夏季,陽光照射地面,酷暑難耐。

重慶記憶:黃桷坪老街,市井生活中的藝術聖地

明永樂年間,一位名叫黃閣的官員卸任回鄉,為了子孫後代的福廕,黃閣拿出積蓄作為盤纏往返福州,把大葉榕樹的樹苗帶回家鄉。半年之後,黃閣風塵僕僕返回老街,和家人一起把樹苗摘種在房前屋後。

為了紀念黃閣,所以把大葉榕樹取名黃桷樹。等到後來政府給街道種上密密麻麻的黃桷樹時,這裡也就變成了如今的黃桷坪。

重慶記憶:黃桷坪老街,市井生活中的藝術聖地

老街暗藏著無數蜿蜒曲折的巷道,低矮的房簷,狹窄的步道,錯亂的電線,被人踩得凹凸有致的石階,這些都成了人們記憶中黃桷坪的歷史符號。

這裡曾有毛澤東赴渝談判著陸的九龍坡機場、九龍坡港埠公司、重慶發電廠,這裡還誕生過《收租院》、《父親》等中國美術史上的經典之作。

隨著重慶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人們開始漸漸淡忘了黃桷坪名字的來歷,淡忘了黃桷樹這種植物,淡忘了黃桷坪煙囪上的飛鳥,但這裡多了一份時光的味道,也有老重慶的影子,逐漸成為文藝青年的打卡地。

重慶記憶:黃桷坪老街,市井生活中的藝術聖地

提到黃桷坪,首先想到的便是川美老校區。

作為最文藝的院校,四川美術學院的每一個角落,都有它獨特的藝術之美。長滿爬山虎的樓、操場邊的林蔭道......“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校園優雅寧靜,老建築、雕塑鱗次櫛比,藝術氣息十足。 即使學院氣息並不濃烈,也無處不瀰漫著青春的味道。

重慶記憶:黃桷坪老街,市井生活中的藝術聖地

是川美讓藝術的基因在黃桷坪深深紮下了根,而坦克倉庫藝術中心、501軍備藝術庫、塗鴉街更是讓藝術家們絡繹不絕地慕名而來,最終讓黃桷坪老街成為了一個超現實的藝術空間,鮮活的塗鴉和破落的街景在這裡實現了完美的融合。

重慶記憶:黃桷坪老街,市井生活中的藝術聖地

當你置身於這片老街區,一排排民居看似並不起眼,但只要爬上梯坎兒走進街巷,濃厚的藝術氣息便會撲面而來。

這就是黃桷坪塗鴉藝術街,全長1.25公里 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由800餘名工人、學生和藝術家參與制作,它打破了空間的規則,將藝術融合到一個開放的原生態生活空間,讓人一不小心就會跌進獨特的藝術氛圍中。

重慶記憶:黃桷坪老街,市井生活中的藝術聖地

鐵路四村,是與火車鐵軌為伴的一條老街。“網紅鐵軌”是時下游客打卡的熱門拍照地。

重慶記憶:黃桷坪老街,市井生活中的藝術聖地

這裡的房子有些已經人去樓空,但身處其中,依舊會感受到是我們曾經生活的地方。在這裡,生活慢了下來。暖暖的陽光灑下,照出這個老街區本來的模樣,老年人端坐在藤椅上擺龍門陣,慵懶的貓和頑皮的狗狗,徜徉其間。

在這裡,時間慢了下來,只有老舊的綠皮火車在這裡停靠。

重慶記憶:黃桷坪老街,市井生活中的藝術聖地

重慶的茶館書都數不清,但是這家位於黃桷坪的交通茶館,應該是知名度最高的茶館之一了!

交通茶館在重慶黃角平的四川美院老校區的旁邊,大門出來往左手邊走上300米左右,來到標註有交通茶館的門匾處,徑直走進去,就到了交通茶館。

重慶記憶:黃桷坪老街,市井生活中的藝術聖地

這個保持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老茶館,原本屬於黃桷坪運輸有限公司的員工食堂,在1987年,改成茶館,對外經營,取名“交通茶館”。

後來經營不善,為留住茶館,一位川美教授默默支付了10年的租金。這裡坐著老茶客,也坐著年輕人,是一個文創基地。木頭架起的房梁掛了幾個大風扇,三五成群的老友下象棋、紙條牌。

重慶記憶:黃桷坪老街,市井生活中的藝術聖地

一代代老街人浸潤在藝術當中,生活得自在、悠然。他們在歲月的浸潤當中打磨自己,也在時代的潮流下潛心向前。

老街是歷史的見證者,在歷史不斷向前的車輪中,越來越多的歷史痕跡被抹去,直到我們自己都忘記那是怎樣的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