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傳奇的永樂大帝---朱棣

朱棣是誰,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兒子,卻是明朝的第三代皇帝,朱棣是紫禁城的元老建造者,北京今天能有有四九城,今天的北京旅遊業如此發達,感謝的當屬明成祖朱棣啦!

朱棣是朱元璋的親兒

傳奇的永樂大帝---朱棣

朱棣畫像

子,卻並沒有直接從朱元璋手中接到皇權,而是採用武力手段奪取了自己親侄子的皇權,他的親侄子就是朱元璋的大孫子朱允炆,即朱標的兒子。

朱棣於1360年5月2日出生於應天府(今天的南京),因出生於元末戰爭年間,爹爹朱元璋忙於戰事,無心給自己的兒子起名,所以到了朱棣7歲(1367年)的時候才有了屬於自己的名字。當然不是朱元璋對朱棣有偏見,因為1367年的時候朱元璋已經有了7個兒子了,都沒有時間起名。朱元璋把自己渡江後生了7個兒子歸功於祖上的陰德:仰承先德,自舉兵以來,渡江生七子,命其名曰標、爽(帶木子旁)、棣、楓……

在洪武三年(1370年),十歲的朱棣被封為燕王。十歲至十七歲期間一直在南京應天府習字讀書,快要成年之際,朱元璋打算送朱棣出地方當藩王時,朱棣和他的兄弟們一起有機會毀了一樣位於安徽的鳳陽老家,這裡朱元璋的老根所在地,葬著他們的祖祖輩輩,還有老爹的奮鬥史。在農村老家生活三四年,民間疾苦盛會對朱棣影響很大,因為朱棣是個有心人,所謂“民間細事,無不究知”。因為又了基層生活的認知,為日後南征北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到了1380年,20歲的朱棣就任北京燕王,多次參與北方軍事活動,兩次親率出師北征,降服了野蠻的蒙古族,在北方軍隊中威望甚高。朱元璋晚年,由於朱棣的三個哥哥先後因故去世,作為老四的他無論是在軍事實力上還是家族尊序上,都是“諸王之首”。此時的朱棣心裡很有把握,覺得老爹會把自己的皇位親手傳給自己,況且朱棣也有帝王實力、氣勢、野心等,豈能容忍皇權落入他人之手。

朱元璋在晚年痛心失去愛子朱標,在朱元璋心中寬厚仁慈穩重的朱標才是他最合心意的繼承人,然後不幸的是朱標在出差回來的路上生病去世,這給朱元璋的晚年生活帶來沉重的一擊。朱元璋不是聖人也是普通人,在後期,為了禦侮防患、鞏固手中政權,對曾經一起打過天下的功臣全部誅殺殆盡(朱元璋出身布衣,少年時艱苦卓絕,經百戰而得天下,從奴隸登上皇位,這江山來的實屬不易,加上對皇位的珍視和迷戀,唯恐天下被別人搶走。既然放牛娃都能做皇帝,那些文臣武將豈能有自安寂寞的道理);另一方面怕自己眾多皇子背叛自己爭奪皇位,將皇子都封地方藩王,並各自擁有重兵,互相制約。

朱元璋在獲知自己不久將離開人世,召集所有地方藩王回應天府開會,並將自己的皇位傳給了嫡皇孫朱允炆。這一舉措深深的刺激到了朱棣,原本覺得自己最有可能繼承皇位,結果只因朱標去世,變把皇位直接傳給了朱標的兒子,子輩直接忽略了!

憤怒不會有任何改變,朱棣只能帶著失落的心情回來了自己的屬地。朱允炆繼位後,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實行削藩,而且動作過大、操之過急。在所有諸王中,以燕王的勢力最大最不好惹,所以朱允炆就從其他藩王下手。周王、代王、岷王、齊王先後被削,被貶為庶人,湘王自己放火燒死了自己。所有藩王都倒下了,就剩下燕王朱棣了!為了捕殺朱棣,朱允炆沒少費心思。朱允炆命令手下在北京布政使、調檢燕府護衛軍士,加兵防範燕軍。朱允炆故意在南京審訊燕府的官員,好讓朱棣出手相救,並在北京與南京的路上設下埋伏,等著朱棣出軍為由逮捕朱棣。可是,朱允炆手下有個叫張信的官員曾經是朱棣的部下,並秘密投靠朱棣。朱棣是個聰明人,絕對不會坐以待斃,即刻發兵南下,打著“清君側、靖國難”即清除君主身邊的親信、壞人為由,發動了戰爭,史稱“靖難之役”。

真定之戰是靖難之役的第一仗。朱允炆知道朱棣開始造反後大為震怒,下旨剝奪燕王爵位、貶為庶人、誓師討賊並昭告全國。不幸的是,朱元璋在位期間謀殺太多有能力的武將,以至於朱允炆選不出主帥來,最終派年過七十的耿炳文出征!就在出徵前,善良慈悲的朱允炆慰問送行說到,兩軍交戰,切勿損傷燕王,不要讓朕有殺叔的壞名聲。真定之戰燕王以失敗告終倉皇逃回北京。朱允炆和朱棣的第二次交鋒是北平之戰,此次戰爭燕軍大獲全勝。到了1400年建文二年,東昌大捷和濟南保衛戰是中央軍擊敗燕軍的兩次難得的勝利,這兩次勝利足以證明朱允炆完全可以憑藉天子的地位以及知人善用,是可以戰勝燕王的。然而朱允炆的婦道之仁白白喪失了滅燕的良機,最後直接金陵淪陷。1402年,姚廣孝為朱棣出謀劃策,發動燕軍全部兵力沿途共戰城鎮,絕不分兵把守,直搗金陵。

朱棣憑藉著智勇和強壯的軍馬,只用了四年的時間趕走了朱允炆,登上了皇帝的寶座。雖然有很多人唾罵他得國不正,可是他的確成了明朝的第三代皇帝,他的子孫延綿10代傳位十四帝,享國240年。朱元璋的長子朱標、長孫朱允炆這一脈宗祀滅絕了。

朱棣繼位後,顯示了朱棣強大的治國才能。永樂初年,朱棣聽取了徐皇后的建議,採取了重用賢臣、與民休息的政策,並不計前嫌重用了朱允炆時期的舊臣,收攏了人心、恢復了民生。知人善用、賞罰分明,使永樂一朝吏治分明,這正是朱棣的英明之處。

朱棣以武得天下,深知不能在繼位後在讓居民在武力中生活,為此他十分注重文治。他提倡並推崇儒教。他經常閱讀儒家經典,並深入研讀經文。到了1406年(永樂四年),朱棣親自到太學祭祀孔子,其儀式及其恭敬、隆重。因為朱棣,儒家思想成為君臣民的信仰。朱棣十分重視學校的教育,在600年前就曾提出“一世之振興為首舉學校之政”,和今天的提出的“發展教育,強國富民”不謀而合,可以看出朱棣的眼光是多麼的先進!

朱棣在位期間,命其手下編撰《永樂大典》大類圖書,成為了中華民族的珍貴文化遺產,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百科全書,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比十八世界中葉出版的《大英百科全書》和《法國百科全書》要早300年。遺憾的是在清朝末年被英法聯軍掠奪,現在分佈散落在歐美的一些圖書館裡。

朱棣在位期間,還幹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大盛事就是遷都北京。因為朱棣在南京金陵不得民心,而自己的勢力主要集中在燕山一代,所以朱棣說服諸位大臣把首都從南京遷至北京,今天有許多北京市民都非常感激永樂大帝,因為沒有朱棣,就沒有今天的首都北京。北京今天的格局“四九城”就是朱棣建造的。設計北京藍圖的總工程師是精通木工的蒯祥和擅長石工的陸祥,二人長期從事皇家建築,以萬歲山為全城中心,修建京城,全城城牆四十里,共有九門。皇宮修建在以萬歲山為中心的中軸線上,四面有圍牆和護城河,從南到北依次是午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坤寧宮、交泰殿,正殿旁邊有各大大小小的宮殿。據說紫禁城原本打算修建一萬間房間,但是有一晚上朱棣做夢夢見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知道紫禁城居然敢使用一萬間房屋,非常生氣,大為惱怒,嚇得朱棣趕緊通知工程師修建房間數量9999間。皇城西邊是以北海、中海、南海為主的西苑。紫禁城北邊是萬歲山也就是今天的景山公園,是從元代開始挖三海出來的土堆積形成,是皇家禁苑。之後又在城東南建造天壇,作為祭天所用地。在昌平天壽山選址,修建皇陵,也就是今天的十三陵,朱棣的墓修建在長陵。

永樂十九年(1421年),朱棣率領百官正式遷都北京,明朝從此又翻開了新的一頁。遷都北京後,朱棣從政後開啟了很多大事件,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建立了內閣制。朱元璋在位期間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廢除了丞相制度,凡事親力親為,不勝勞碌。朱棣奪取皇權後,設立了首輔、次輔等位置,內閣中有5至7名內閣成員,內閣一制一直延續到明朝末年。在清朝,形成的軍機處,就是模仿明朝的內閣形成的。

朱棣在執政期間,還值得一提的是有“鄭和下西洋”一大事件。雖說很多野史中提到,之所以有“鄭和下西洋”是朱棣派鄭和等人走出中國走向世界尋找朱允炆的一種手段,但是無論怎樣,最終也使得明朝打開國門,與世界相連,促進了明朝時期各國之間的經濟、政治、文化大交流,其意義遠超過尋找朱允炆。

文章最後,不得不提的就是明朝正史中沒有記錄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朱棣活剮宮女3000人。但是這一段歷史卻被記錄在朝鮮歷史中《李朝實錄》。朱棣做了皇帝,國力昌盛,那時候高麗國(現在的朝鮮、韓國一代)經常回進獻高顏值女子供朱棣挑選當妃子。事情的起因是因為有妃子(可能是高麗國來的妃子,也可能是其他妃子)給朱棣帶了一頂綠帽子,有一位朱棣的妃子與宦臣魚氏通姦,之後宦臣魚氏畏罪自殺。朱棣怒火中燒,受到奇恥大辱,馬上命令將妃子以及妃子身邊的婢女全部打入大牢,並嚴加拷打。有些宮女受不了酷刑居然供出了一個更為驚天的大陰謀,竟是要刺殺朱棣。朱棣更為震驚,不斷的抓“同黨”認罪,被抓的人越來越多,在酷刑下都屈打成招,收到誣陷的人也越來越多,最後居然株連3000多人。朱棣最後下令將這3000多人全部以“謀逆”罪處以剮刑,凌遲處死,而且還是朱棣親自監視看著這些柔弱的女子被生生的活活一刀刀剝肉死掉,其殘忍可想而知。

縱觀朱棣一生,前半生逼宮篡位,嗜血殘暴,後半生獲皇權後又發展生產、體恤民生,揚威國外,使得國力發展到巔峰階段,是一位傳奇有爭議的皇帝。

(文中有很多知識點借鑑歷史學家範勝利老師的《大明十六帝》;另外文中如有不正確的地方,懇請讀者前來批評指正,筆者將不勝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