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內向者都有被忽略的職場逆襲特質

內向者都有被忽略的職場逆襲特質

內向者都有被忽略的職場逆襲特質

文|李瑩

如果比起和同事聚餐,你更願意呆在家裡;

如果和一群人閒聊時,顯得笨拙或者冷漠;

如果你總是在想清楚後才願意發表自己的觀點……

那麼,你可能會認為這都是內向性格所導致的。

內外向性格是由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所提出的。

外傾型的人重視外在世界,愛社交、活躍、開朗、容易適應環境變化;而內傾型的人重視主觀世界,好沉思、善內省,較難適應環境的變化。 內向者和外向者的區別,不知道看了下面這張圖會不會更有體會。

內向者都有被忽略的職場逆襲特質

榮格認為,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純粹的內向者或者外向者,所以把自己簡單的歸屬一類並因此來定義自己的做法並不妥當。

Susan Cain在TED演講中說,天賦最大化的關鍵在於找到自己的激勵區域,而我們所處的學校、單位等組織大部分是由外向者設計,並有著適合他們的激勵制度。

對於那些認為自己是內向者的職場人來說,在職場中會面臨怎樣的困境?又該如何實現職業成功呢?

內向者都有被忽略的職場逆襲特質

內向者的陷阱

小迪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在一家大型醫療機構做會計人員,她工作認真上進,領導對她的工作也很滿意。

但過了幾周後,狀況開始發生變化。大家都覺得小迪能幹,於是一個項目又一個項目甩過來,小迪覺得自己剛入職,又擔心別人誤以為她不好合作,於是就都接了下來,但她的領導卻對此並不知情。

內向者在工作上總是很拼命,但他們的付出卻不一定會得到認可,漸漸成為職場隱形人。

悶、不愛說話、孤僻、傲慢、不合群、反應慢、社恐…..這些都是內向者經常被貼的標籤。

很多內向者自己也苦惱於此,開始尋求變得外向,以便在外向的世界中生存。人畢竟是社會性動物,在一個環境中,尤其是在無所適從的時刻,人就會下意識地對其他人的行為進行學習模仿。

一些媽媽也會跟我反饋這樣的情況,當他們的孩子表現出不願參加集體活動,而是獨自安靜的呆在一個角落時,她們便有不同程度的焦慮,開始詢問諮詢師的建議等。

我們的社會環境似乎一直在向我們傳遞一個訊息:每個人都應該具有外向的特質。

在這種意識的傳導下,我遇到一些職業諮詢的來訪者,他們會選擇並不適合自己的行業或崗位,因為在他們的心裡,這些更適合外向特質的人的工作才是成功的和被社會認可的。

事實上,超過四成的商業領袖都是內向型人格,其中不乏巴菲特這樣的精英,那麼內向者是如何實現職業成功的呢?

內向者都有被忽略的職場逆襲特質

內向者都有被忽略的職場逆襲特質

內向性格隱藏的優勢

《奇葩說》中的顏如晶是典型的內向性格,她從小就有點兒自閉,連與人交流都有問題。她自己說:“如果沒有辯論,我會去當警察,因為不用說太多話”。

和其他辯手相比,顏如晶沉靜,以邏輯思維強著稱,每一次辯論她呈現出的狀態都非常專注,認真的很可愛,同為辯手的肖驍說:

“對辯論這件事情可以一直堅持,非常執著,這都是我不相信的,我不相信單純,不相信執著,在她身上,我相信了這種東西”。

內向者專注,更容易在自己的專業上取得成績。榮格本人向來把內向者視為“教育家和文化的推動者”,他認為內向者所展現的是“我們的文明傳統中迫切需要的內在品格”的價值。

內向者也是很好的傾聽者,人們喜歡向內向者傾訴和打開心扉,因為內向者不太可能去挑戰他們或批判他們。

而作為領導者,善於傾聽是最重要的特質之一。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亞當·格蘭特的研究顯示,內向領導者總是會生產更大的效益。當他們管理員工時,更能讓員工自由發揮。

李開復曾在一次演講中透露,他在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選修國際關係專業時,曾和奧巴馬同班。

“我清楚地記得,奧巴馬坐最後一排的右邊,我坐最後一排的左邊。我是班上第二靦腆的學生,他是班上第一靦腆的學生。”

就是這2個內向靦腆的學生,一個在蘋果、SGI、微軟、Google公司擔任要職,而另一個則成為國家領導人。李開復為了突破自己內向性格,在擔任管理者的時候,他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每天中午利用午飯的時間見一名員工,瞭解員工的情況,談談對工作的看法等。

幾乎所有的內向者都曾羨慕那些外向者,希望自己能具備外向者的一些特質。不得不承認,外向者所具備的一些特點比較討喜,也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

因外向者更善於社交,所以社交的氛圍幾乎是由外向者所決定,導致內向者更無法投入其中。

但事實上,內向性格本身並不是痛點,而是身為內向的人企圖用外向者的方式來達到目標,這就違背了一個內向者的本性,不僅達不到目標,還會讓自己受挫。

內向者在溝通方式上,更傾向於一對一的深度溝通,這樣不會消耗太多能量,正如李開復所使用的方式。

內向者都有被忽略的職場逆襲特質

但這種一對一的交流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也需要內向者更加努力。不要覺得自己被迫這樣做,應該認識到,真正的價值在於完成所有這一切,你就會收穫到外向者無法得到的那種更深層的信任。

一次,一位來訪者在諮詢中表示對於內向性格的他來說,做銷售工作比較吃虧,因為他沒有辦法像外向者那樣可以不斷擴大客戶的數量。

但諮詢後才發現,雖然他的客戶數量不是最多的,但是公司裡的高淨值客戶80%都是在他的手裡,也就是說他的客戶質量是很高的,看到這一點,他不再為自己不能表現出外向者的特質而耿耿於懷,而知道該如何利用內向者自身的優勢來實現職場成功。

《當幸福來敲門》中的克里斯無家可歸,穿著破爛的衣服去參加股票經紀人實習工作的面試。因為沒有繳納罰單,他前一晚是在監獄裡度過的,他沒有使用準備好的回答,而是權衡了當時的情況,決定實話實說。

內向者都有被忽略的職場逆襲特質

這個舉動很冒險,卻贏得了面試官的讚賞,並且最終給他帶來了一個機會。

我在進行面試指導的過程中,常常看到內向者不斷學習外向者的表達方式,希望可以給面試官留下好的印象。但他們卻沒有意識到,在你努力走出內向自己的過程中,很有可能會求變心切,超出合適的程度。那些在面試中突出重圍的人,恰恰是知道自己內向性格的特質並將其善加利用。

《穿普拉達的女王》中的女總編米蘭達其實也是一位不擅交際者,她在出席宴會時使用這樣的方法。她的2名助理負責幫他記住所有賓客的名字、長相以及其他細節,並在耳邊小聲提示這些信息。

內向者都有被忽略的職場逆襲特質

內向者職場逆襲的方法

1、 充分的準備是內向者專注當下,更好表現自我的前提。

內向者一般要經過深思熟慮才會發表自己的觀點。充分的準備是內向者在面對挑戰時表現自如的良方,人際交往的互動也並不是“臨場發揮”的結果。

2、 真誠是內向者自我展示最好的法寶。

這種真誠不僅僅是以誠待人,也要真誠地悅納自我的內向性格,那些凡是在某個領域取得成功的內向者,他們從不避諱談及自己的內向性格,當他們這樣做的時候,就會給人以真誠的感覺。在努力偽裝出外向性格和坦誠自己的內向性格之間,後者才是明智的選擇。

3、 設定小目標,走出舒適區。

給自己設定一些不會帶來太大壓力的小目標。例如:要求每次的開會時發言一次,或者像李開復那樣,每天和一個同事深入聊天等,這些可衡量的目標比較容易執行。

4、 刻意訓練是職場成功的必要條件。

我曾經有一位領導,已經在各種大大小小的場合發言無數,但是對於很重要的發言,她都會練習並錄音,請周圍的人給出建議,這是她保證自己每次在臺上游刃有餘的秘訣。

那些我們看起來具有外向特質的人,其實他們更可能是內向者,只是他們找到了讓自己覺得舒服的溝通方式。用Keep的一句廣告詞來總結:“哪有什麼天生如此,只是我們天天堅持。

內向者都有被忽略的職場逆襲特質


▲作者:李瑩 用諮詢陪伴他人 ,用寫作傳播思想。個人公眾號:職業諮詢師李瑩(ID:Leanne-Ying)

停下來 說一說

你在什麼情況下“內向”

在什麼情況下“外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