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美國把伊朗一名將軍轟成碎片,又迅速從伊拉克撤僑,或醞釀戰爭?

白宮還是沒能忍住,終於捅了“馬蜂窩”。在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遭到圍攻後,伊朗方面的聲明總結成一句話就是“有種你來打我”,而憋著一口氣的白宮用行動回覆“打就打!”


美國把伊朗一名將軍轟成碎片,又迅速從伊拉克撤僑,或醞釀戰爭?


  當地時間1月3日凌晨,美軍空襲了巴格達機場附近,導致伊朗派出的至少8名軍事人員身亡。德黑蘭方面證實,“聖城旅”指揮官蘇萊馬尼將軍在美軍武裝直升機的突襲中遇難。而據美媒報道稱,伊拉克軍方透露,蘇萊馬尼在轟炸裡變成了碎片,通過他佩戴的戒指才確認他的遺體。

  根據多方消息彙總,可以確認這是美方早有預謀的一次報復性狙殺。當時蘇萊馬尼從敘利亞抵達巴格達機場,可剛剛離開機場,其乘坐的汽車就遭到美軍精確武器的打擊。可見美方早就獲取了相關情報。

  得手之後,五角大樓發表聲明,公開對此負責,並聲稱其目的在於迫使伊朗取消針對美國的襲擊計劃,而蘇萊馬尼則是“恐怖組織”負責人,將其進行肉體清除是為了保護美國在海外人員的安全。美國總統在1月2日批准了這次報復行動。

  美方的邏輯很奇葩:通過刺殺對方一名將軍,來阻止對方可能反動的攻擊。華盛頓方面或許把擁有悠久歷史和帝國傳統的高傲的波斯人當成了某個叢林中未開化的部落,想憑藉機槍的一陣突突就徹底征服這片土地。


美國把伊朗一名將軍轟成碎片,又迅速從伊拉克撤僑,或醞釀戰爭?


  這些言論顯然充滿了對伊朗的蔑視,以一種可以隨意施加“天譴”的上帝視角俯視所有中東國家。看來經過這麼多年,經歷這麼多失敗和挫折,美國人依然認為武力就是答案。這也是令人比較欣慰和放心的一點。

  當然,美方也懂得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公然用一種見不得光的腌臢手段害死一個將軍,而且蘇萊馬尼的死法如此慘烈和血腥,必然會招致“滔天巨浪”。如果伊朗不能報仇,那麼這個國家也就沒法在中東繼續混了。

  似乎預感到大事不妙,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在當地時間1月3日發出緊急警訊:所有美國公民要“立即、馬上離開伊拉克”。美國駐伊拉克使館已經暫停了領事服務,並警告美國公民不要靠近自己國家的使館。此舉頗有幹了壞事就想跑、佔了便宜就想溜的架勢。

  面對美方的殘忍與奸詐,德黑蘭方面誓言要對美國進行“無情的嚴厲報復”,尤其是那些手上沾有將軍之血的兇手,蘇萊馬尼將軍的戰鬥方式將得到繼承和發揚光大,他的犧牲令整個伊朗都堅定了與美國戰鬥到底的決心和意志。伊朗外長斥責美軍謀害蘇萊馬尼是一種“恐怖主義行為”,令緊張局勢更加升級。他還強調:美國要為因此產生的所有後果承擔責任。伊朗媒體則指出:不畏懼任何戰爭,令伊朗走向戰爭的是美國。


美國把伊朗一名將軍轟成碎片,又迅速從伊拉克撤僑,或醞釀戰爭?


  伊朗方面其實損失慘重。最寶貴的財富是人,更何況,蘇萊馬尼在伊朗主要負責與反以色列武裝的培訓與支援有關的工作,還策劃向敘利亞運送物資以支持阿薩德,在黎巴嫩、也門等地都有他的身影。他還曾經在伊拉克指揮反美戰鬥,在軍事、情報等方面擁有重要地位,是伊朗的一把“軍刀”。這位在伊朗民眾心目中猶如“戰神”一樣的人物就這樣散為漫天血霧,無疑會刺激伊朗的激進勢力,反美活動勢必會更加頻繁和猛烈。

  白宮除掉伊朗的“諜王”之後,“第三次世界大戰”衝上了熱搜榜,預示美國與伊朗都會放棄一些顧慮,轉而進入“衝突活躍期”,也將會引發一些惡果:

  1、美國針對伊朗的極限施壓或正式從經貿領域制裁進入到直接採取軍事手段的階段。這顯示出白宮的耐心正在漸漸耗盡,需要更多亮點和成績以獲取足夠選票的美國總統開始進行一場冒險。中東地區正在醞釀一場大規模的衝突。眾所周知,一戰的爆發也是從一次刺殺開始。

  2、你砍掉我一個馬,我就吃掉你一個車。美國與伊朗開始了一場循環報復遊戲。美方既然可以在第三國採取針對伊朗的“斬首行動”,就意味著伊朗方面也有權進行同等的報復。因此,美國從伊拉克緊急撤僑是無意義的,伊朗方面可以在任意一個第三國針對美國人採取行動。畢竟,是美國人先壞了規矩。伊朗也可以利用粗略成型的“什葉派地帶”號召支持者和組織,針對美國在中東的基地和盟友發動不對稱襲擊。這對美國的諸多盟友來說無疑是個噩夢,尤其是那些參與“護航聯盟”的國家,更是被擺到了衝突第一線。

  3、美國和伊朗將為了爭奪伊拉克的控制權而展開全力搏鬥。除掉蘇萊馬尼,將能夠影響伊朗在伊拉克、敘利亞、也門等地的行動力和影響力。但如此一來,等於踢到了伊朗的痛處,相當於捅了馬蜂窩。原本美伊之間還存在一點默契,接下來肯定會進入相互戳刀的地步。

  兩方爭奪的核心無疑就是伊拉克。親美勢力與親伊朗勢力正在進行博弈,如果美國和伊朗都開始加碼,無疑將讓這鍋熱油開始沸騰,很可能會爆發一次“伊拉克戰爭”。

  正如英國媒體所分析的那樣,美國把伊拉克視作軍事幹預之後建立所謂“良好秩序”的標杆,如果伊拉克的民意最終倒向美國一直妖魔化的伊朗,那麼白宮的臉面何存?美國為了保護伊拉克的親美組織和油田,會不得不部署更多的兵力,來防止伊朗進行暗殺和破壞等行動。這樣一來,就與華盛頓方面重新調整全球軍力配屬的計劃背道而馳。美國沒能從中東抽身,反而越陷越深。

  美國的政客總會做一些表面文章來爭取支持,譬如白宮在2019年10月突襲ISIS前頭目巴格達迪。然而按下衝突的開始鍵容易,但如何結束卻誰都不知道,也誰都不重視。反正先拉到選票再說,至於爛攤子誰來收拾,那是贏得選戰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美國把伊朗一名將軍轟成碎片,又迅速從伊拉克撤僑,或醞釀戰爭?


  如今,美軍和以色列都進入了高度戒備狀態,顯示出事態的嚴重性。以伊朗的實力,當然無法在與美以的戰爭中佔什麼上風,因此也只能出奇制勝。美以的緊張狀態能夠持續多久是個疑問,當緊繃的弦漸漸鬆弛,或許才是德黑蘭方面出手的時機。只要有伊朗在中東一直盯著,美軍恐怕沒辦法將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到西太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