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草缸造景教程:一位120cm飼養挖耳草缸玩家的小經驗分享

今天分享一位飼養挖耳玩家的經驗。每個人遇到的可能有些不同,但是總有一些經驗值得借鑑,這樣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

缸體設置者:趙爾立

缸體尺寸為120*50*45cm,燈是尼特利AT3方燈65W*2。都說挖耳需要強光,然而事實證明120cm的草用2盞方燈也是可行的。

剛剛放水↓

草缸造景教程:一位120cm飼養挖耳草缸玩家的小經驗分享

過濾是19升不鏽鋼濾筒(全球)+2*森森603前置(全羊絨棉,棉倆月一換)。二氧化碳每秒3~4泡,底床是尼特利硬水版。素材不多,就是少量松皮石與紫柚樹樁進行點綴 水草為挖耳、泡泡龍、日本紅蝴蝶、雨裂水蓑衣、血宮廷。活體飼養了大和藻蝦30+,寶蓮燈50只,阿卡西1只,黑殼蝦若干。

草缸造景教程:一位120cm飼養挖耳草缸玩家的小經驗分享

種挖耳的時候,可以貼著缸壁種幾叢,這樣能觀察到挖耳的長勢↓

草缸造景教程:一位120cm飼養挖耳草缸玩家的小經驗分享

這個缸由於用的是新泥,就沒有加基肥。開缸第三天換水二分之一,而後每週換水三分一(換水千萬不能懶)。前置桶2個月清洗一次,不鏽鋼桶裡全是濾材,不清洗。

草缸造景教程:一位120cm飼養挖耳草缸玩家的小經驗分享

這是趙爾立第二次養挖耳,看上去還是很成功,但是第一次養挖耳困難重重。

第一次養挖耳底床用的陶粒+基肥,後來除了鹿角藻沒有出現過別的藻都挨個登臺亮相,當時挖耳全是褐藻,別的水草上絨毛長得像頭髮,遂以翻缸告終。經歷了第一次的失敗,趙爾立翻了很多貼,查了資料就開始著手第二次嘗試——也就是這個缸,成功了。

養挖耳一是要給水草創造合適的生長條件,二是養育者要有足夠的耐心。當地自來水TDS100左右,每週換水四分之一,缸內的水體TDS穩定在80。剛開缸每天4小時,之後隔兩週增加1小時開燈時長但不調高亮度,後來增加到6小時的時長就沒繼續增加。一個月後開始增加亮度,因為經過一個月的適應應該能看到挖耳開始有匍匐生長的跡象。

第二個月開始至今都是開缸檔+2檔紅光,挖耳爬的很慢,目前開缸三個月也沒爬滿。很多人說挖耳要高肥,但是沒說這是成景以後的需要,前期不要感覺挖耳不長就下液肥。趙爾立建議即使挖耳長了捕蟲囊,也不要隨便下液肥,控制不好就容易爆藻。

草缸造景教程:一位120cm飼養挖耳草缸玩家的小經驗分享

說說戊二醛。這個120的缸體一般在開燈的時候加20-25ml,點射的時候發現不僅對黑毛,對絲藻也有一定效力。如果缸裡絲藻多的話,還是建議除藻劑,當然了前提是沒有名貴的魚只,除藻劑基本可以一勞永逸。

草缸造景教程:一位120cm飼養挖耳草缸玩家的小經驗分享

最後說說生物的一些小經驗。

鼠魚在有草坪沒成型的時候最後不要加;缸壁的藻,什麼螺都不如刮藻刀(而且缸壁上的藻被啃出的軌跡極其難看);月光燈的群遊效果真的很好。

草缸造景教程:一位120cm飼養挖耳草缸玩家的小經驗分享

草缸造景教程:一位120cm飼養挖耳草缸玩家的小經驗分享

又是一些草缸的小經驗分享。一個成功的缸體就是由這些小小的經驗構成,不要小瞧這些經驗,它們會讓你事半功倍的。
圖文:趙爾立

編:尼特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