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山楂樹之戀》是中國版的宮崎駿電影

《山楂樹之戀》是中國版的宮崎駿電影

為什麼說《山楂樹之戀》是中國版的《側耳傾聽》

《山楂樹之戀》在2010年上映,影片裡飾演靜秋的周冬雨彼時剛二十出頭。那個時候,她的臉龐還透著一股茉莉含苞待放般的稚嫩和清純,連演技也一眼看出是初出茅廬的青澀。

可是,這一切就是那麼符合“文革”時期的那個靜秋,甚至她的青澀也成了一種被觀眾認可的演技。

張藝謀在接受採訪時說:“其實在選她的同時也有其他的備選。但她是最合適的,臉、眼神,都特別純。”

那時,我也剛是二十出頭的文藝女青年,只是竟然隔了將近十年才第一次看這部電影。

若是那時候看,必然會被老三和靜秋悽美的純愛感動得一塌糊塗,耿耿於懷為什麼明明那麼相愛的兩個人,最終卻以老三白血病死去而天人永隔。

話說回來,《山楂樹之戀》本就是一部“文革”時期的愛情紀錄片。張藝謀極力渲染影片的文藝氣息。

影片初始,鏡頭就是山楂樹的特寫,期間又穿插黑底白字的旁白過度情節,最後又是山楂樹的近景特寫以呼應主題。

影片從頭至尾,鏡頭顯現的都是質樸的景別移動手法,但靜秋和老三的愛情也緊隨景別的移動和切換而不斷推進和昇華。

影片結尾令人吁噓,老三的離去讓觀眾的觀影心情陷入沉鬱。如果說,這個結尾只是純粹對這份清純悽美的愛情悼念的淚點,那麼其中有那麼幾處淚點倒是值得深入探討。

而這也是我覺得,為什麼《山楂樹之戀》是中國版的宮崎駿動漫電影?

《山楂樹之戀》是中國版的宮崎駿電影

成熟的成全是建立在不離不棄的基礎上

影片有個鏡頭是老三溫柔細緻地為靜秋包紮腳上的傷口,在近景特寫下,老三臉部輪廓輕輕顫抖,而後流出隱忍的淚水,而靜秋也早已無聲地啜泣起來。

在這個情節之前,靜秋和老三之間清純的愛情讓人看到了木心《從前慢》那首詩的寫實化——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如果在這個情節之後,二人照樣以這樣的方式相愛,那麼確實就成了一部全方位煽情而無內容的愛情片。

可是,影片的巧妙之處就是對這個鏡頭的特寫,也是二人之間愛情昇華的推動點。老三為了成全靜秋,他決定等她工作轉正,等她工作安穩,甚至等她一輩子。

聽說,愛情有一種至高境界,是我愛你是我的事,與你無關。也就是不向對方索取任何的回饋。

這種愛情固然可歌可泣,但其實並不是例外,深愛過的人也都如此做過。可是難得的,是徹底的成全——將自己的利益完全服務於愛人,服務於這段愛情,就像老三對靜秋的愛。

因為沒有看到這個淚點背後的用意,沒有看到昇華後的愛情,所以有人覺得《山楂樹之戀》純情到乏味。就像他們欣賞不了宮崎駿電影《側耳傾聽》裡少時的清純戀情。

《山楂樹之戀》是中國版的宮崎駿電影

看過動漫電影《側耳傾聽》的人都瞭解,聖司為了吸引阿雯的注意力而故意在她之前借完圖書館的書,阿雯於是從借書卡上記住了這個名字,然後又在聖司爺爺的古董店裡相識並心生好感。

可是,聖司對他的未來方向已經有了規劃,並且也在踐行中。阿雯清楚,她成了聖司生命中的意外。

阿雯儘管可以無私地離開,不去幹擾聖司的人生規劃。可是,她的方式卻令成年人感到汗顏。

成年人總以為成全就是放手,就是離開。殊不知,這對於另一方並不是成全,可能是更加深重的另一個創傷。

而少年人的成全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是成熟的姿態。不管是老三還是阿雯,他們的成全都是建立在不離不棄上,老三是守候,阿雯是奮力追趕與之並肩。

如果你看到了這背後深藏的用意,那麼才算是真的看懂了這部影片。

《山楂樹之戀》是中國版的宮崎駿電影

成年人終於學會的東西少年人就有

靜秋和老三初次見面時,二人彼此暗生好感。老三對靜秋的追求在試探階段如飛鴻踏雪泥,不留痕跡卻初見浪漫的端倪。

到二人彼此確定心意,老三對靜秋的愛,是把她放在心尖兒上,以至於讓成千成萬人感嘆,從來沒有被那麼愛過。

阿雯從來就不知道,其實聖司在她之前就看到了她。為了有一天站在她面前,他很早就借走了圖書館的書,只是為了在借書卡上留下名字。

無論是老三還是聖司,這種水過無痕的小心思和小浪漫才是少時會花精力和時間去做的,不像成年人那樣談時間成本,提倡效率性手段。

在宮崎駿的電影裡,永恆的主題從來是少時的天真和純粹,難得的是成熟暗藏其中,所以宮崎駿的電影老少皆宜。

與其說我們是被老三和靜秋的愛情感動,不如說我們是那麼喜歡老三在愛情裡的姿態。愛得傾盡所有,可是卻看不到他在愛情裡卑微的低姿態,反而是大開大合的舒展感。

除卻生死,老三其實對自己的愛情和命運都有一股掌控感,而這種掌控感是成年人也許很久之後才學會的坦然。而在少年人的老三身上和聖司身上,這種舒展和坦然卻像烙印似的。

《山楂樹之戀》是中國版的宮崎駿電影

在愛情裡最舒服的姿態

影片裡,老三和靜秋在涼亭裡見面,他穿著自己的大衣,將靜秋擁抱進懷裡。靜秋就像珍寶被老三捧在心口中,那個鏡頭風景和人相得益彰。

與其說我們感動靜秋被如此珍視和疼惜,不如說我們是那麼羨慕靜秋在愛情裡依然從容的姿態,心懷柔情且異常堅定地奔向美好的未來。

就像聖司騎自行車帶著阿雯去城市最高的一處看日出,他們相依偎在同一件外套下取暖看日出,就好像在看他們的未來。

這四位少年,在愛情裡的付出從來都是純粹和坦然的,不存在博弈和較量,也不存在患得患失和斤斤計較。

他們沒有將愛情當做籌碼,更沒有輕視或貶低愛情。他們在愛情裡一路舒展,不像成年人因考慮過多而顯得擰巴,卑微,疲憊。

這是成年人也許需要花很長時間才終於學會的對生活,對人事,對自身的坦然和從容。這就是為什麼宮崎駿的電影裡,主角多是少年人。

《山楂樹之戀》無異於是中國版的《側耳傾聽》,然而,它進一步深入了這份愛情,卻又在成年人的那條線上戛然而止。

正如老三最後一次跟靜秋之間的對話,沉重卻依然帶著少年人的浪漫和坦然。

我們不會有,但是你會有的,你有就跟我有一樣。你會活很久很久的,你會結婚,做媽媽,然後做奶奶,你會有子子孫孫的,很多年之後,你對你的後代講起我,你不用說我的名字只說是一個你愛過的人就行。我就是想到那一天才有勇氣面對現在。想著那一天,我就覺得我只是到另一個地方,去在那裡看你幸福地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