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戚家軍有多厲害?

瀟泊兔


台州花街之戰:斬首三百零八顆,生擒二人,其餘淹死和未制首的數目不詳,犧牲三人。白水洋之戰:全殲倭寇,斬首三百四十四顆,生擒五人,犧牲三人。長沙之戰:清滅倭寇三千名,解救百姓一千二百多人。橫嶼之戰:消滅倭寇一千多名,斬首三百四十八顆,俘虜二十九名,犧牲十人。牛田之戰:擊潰數千名倭寇,斬首六百八十八人,無一人犧牲。林墩之戰:消滅倭寇三千名,斬首九百六十顆,俘虜二十六人,犧牲六十九人(損失最慘重的一次)。仙遊之戰:擊潰一萬餘名倭寇,斬首四百九十八顆,生擒一人,犧牲二十四人。

瞭解明朝及倭寇歷史的人應該已經知道了這是誰的戰績,沒錯,這就是名將戚繼光的主要抗倭戰績。如此之大的戰損比,恐怕只有在西方列強與晚清及其他落後國家交戰才打出過。這樣的戰損比,簡直是堪比神話的傳奇,讓人難以置信,又不可置否(史書明確記載)。

這樣的戰爭,當然不是靠戚繼光一個人打出來的,是靠一支特殊的軍隊——戚家軍打出來的。戚家軍號稱大明抗倭的第一精兵。戚家軍是一支很有戚繼光個人特色及地方特色的軍隊。戚家軍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兵源大都來自一個地方——浙江,因此戚家軍又被稱為浙兵,一個屬於浙兵的時代。

說來有趣,戚繼光這個浙兵還大多是義烏一帶的。皆因,一次戚繼光目睹義務一帶的宗族械鬥,悍勇且充滿血性的戰鬥震撼了戚繼光,才重金專門招募他們入伍。血性悍勇是戚繼光招募他們的第一個原因,第二個是那時的義務一帶的人宗族觀念很重,配合協作起來有奇效,很適合戚繼光要練的小規模隊伍的戰鬥。從此開啟一個甲子的浙兵時代。

戚繼光家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嘉靖三十二年26歲任職,總督山東抗倭。嘉靖三十六年,戚繼光任寧紹臺參將,800倭寇犯境浙江,戚繼光調集數千明軍迎戰,沒想到自己這幾千人被對面幾百人追著打。戚繼光實在沒想到會如此情況,倭寇實力竟超明軍這麼多。最後擊退此次倭寇,還是因為戚繼光勇武過人,連射三箭都中了倭人頭領,這才提升了點士氣擊退了。

這才為後來戚繼光花大功夫組建戚家軍埋下伏筆。東南抗倭,朝鮮抗日,西北平亂,遼東抗金等戰爭戚家軍都參加了,立下了赫赫戰功。最後一仗,浙兵和川兵在東北與後金軍一戰,重創後金軍,但戚繼光侄子戚金陣亡其中,戚家軍全軍覆沒。此後再無戚家軍。

這時,戚家軍已距初次成立達六十餘年,一個甲子的浙兵時代就這樣落幕了。

參考文獻:《明史》《明代倭寇史略》


今人說古



其一,為擊垮倭寇,鞏固東南海防,明嘉靖年間誕生了一直攻無不取,戰無不勝的彪悍勁旅-----戚家軍,這支隊伍以義烏礦工為骨幹,加強訓練,軍紀嚴明,和當時戰鬥力低下的明朝官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作風硬,方向明,以自損20,殲敵1000匪夷所思的戰鬥比例,打得倭寇聞風喪膽,望營而逃;


其二,這支百戰百勝雄師的統帥戚繼光韜略精奇,善於運籌,特別是以鴛鴦陣為主的各種陣法奇詭莫測,在冷兵器時代佈陣可是戰場上瞬間奪取主動權的獨門"利器",再加之戚家軍以火炮為主強大的火器突擊力量,囂張一時的倭奴又何以能敵呢?其三,更為重要的是,戚繼光以"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警示時刻鞭策自己,這種博大無私的人格魅力催生出戚家軍無比高昂的士氣,從而鍛造出一支鋼鐵的隊伍,一舉蕩平倭患而名垂青史;
以上個人見解,敬請指正。


劉建兵145263287


一般人說起戚家軍,只想到他們在抗倭中的戰績,或者說幾句鴛鴦陣的巧妙,但對於戚家軍在軍事史上真正的影響卻缺乏瞭解。
有些軍事史學家認為在14-15世紀,西歐開始了一場步兵戰術變革,其主要特徵為:
一,以步兵取代騎兵成為戰爭主體;
二,大量使用火器;
三,構築野戰工事或者戰車作為屏障,並搭配火器形成防禦體系;
四,重視團隊紀律,結合多兵種聯合作戰。
在很多軍事史學者看來,戚家軍是那個時代東亞少有的能代表世界先進潮流的軍隊。
倭寇的性質其實是那個年代的武裝走私團伙,所以儘管倭寇兇悍,但其實遠不能與當時日本戰國軍隊,或者明朝北方前線面臨的對手相比。
戚家軍真正在全國揚名,其實是在隆慶元年,戚繼光往京師,督陣薊遼,成為薊鎮總兵以後。
薊鎮作為明朝邊軍九大軍鎮之一,負責供衛京師,一度擁有10萬以上的兵力。但在戚繼光到任前,由於前任總兵更換頻繁,薊鎮軍紀渙散,軍隊內部充斥了親戚關係與人情,甚至已經很多年沒實行過軍法。


面對這種情況,戚繼光將浙江訓練好的戚家軍改組送往薊鎮,企圖用榜樣的力量去感染那些幾十年未曾經歷戰火,已經忘卻軍法軍規的北方軍人。來自浙江出身的募兵在薊鎮服役前後達到2萬人之多。

在薊鎮時期,戚繼光進一步改進了軍隊的作戰方法:
薊鎮新軍分為三個部分:
一,炮手隊:即鳥銃手,鳥銃就是火繩槍,精確殺傷距離為50米,有效殺傷距離為200-250米(弓箭為80米),最大射程為500米(弓箭約為380米),今天人測試能在50米內貫穿兩層盔甲(每層厚達0.8-1.4mm)
二,射手隊:帶有毒箭和火箭的弓箭手。隨身攜帶一把倭刀,作用是彌補火繩槍射速慢的缺點。


三,殺手隊:手持長槍,刀盾的冷兵器肉搏部隊,作用是防禦敵人的抵近攻擊。在北方作戰時還會配備偏廂車作為野戰工事。

這一套戰法在1593年得到了驗證,3萬明軍圍攻2萬日軍佔領的平壤城,僅僅一天一夜就攻下了平壤,戚家軍系統的浙兵首先建功,在各種火器壓制配合下衝上城頭。16000日軍只跑出來5000多人。給當時的朝鮮君臣留下很深印象。
在1593年第一次援助朝鮮的四萬多明軍,有李如松率領的遼東騎兵,有劉珽率領的打過緬甸的四川兵,但朝鮮君臣最青睞的卻是薊鎮參將吳惟忠,胡大受,戚金,神機營參將駱尚志率領的約3000名浙江“南兵”。朝鮮人評價他們不畏生死,勇進無前。
朝鮮君臣在當時決定,直接以明軍南方新軍為樣板,以戚繼光兵書《紀效新書》為教材,並留用了上百名明軍基層軍官作為教官。重新改造朝鮮軍隊。雖然限於國力和傳統束縛,朝鮮新軍的規模從未超過兩萬,但是確實帶來了朝鮮軍事力量的提高。一直到甲午戰爭,《紀效新書》在朝鮮軍事上的地位都無可動搖。
後世有名的湘軍,更是從組建到訓練,都直接以紀效新書為模板,從戰術風格到隊伍建設,都有明顯的戚家軍影子。
一支16世紀東亞代表世界先進潮流的軍隊。其建軍思想和組織方法居然能影響一直持續到300年後的19世紀,這本身已經證明了戚家軍的傑出。

歷史研習社


戚繼光最厲害之處,是他的軍隊從不用武林高手,成員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而且他的軍隊不多,最多不過四千人。戚家軍作戰,強調的是陣法、配合。

要論單兵實力,戚家軍遠遠不是倭寇的對手。倭寇的主要成員是流亡武士,俗稱浪人,因為領主死了或者其他原因,無家可歸。浪人在日本不算貶義詞,他們武藝高強,平時做的都是除暴安良、劫富濟貧的事,但是流亡武士就不一樣了,來到中國的基本是人渣。曾經有一支53個浪人組成的倭寇隊伍,洗劫浙江、江蘇、安徽三省,殺死四五千官兵,攻佔城池二十餘處。

戚繼光在其《紀效新書》裡說:“開大陣、對大敵”,不同於單兵較量,“堂堂之陣,千百人列隊而來,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後;叢槍戳來,叢槍戳去,亂刀砍來,亂殺還他,只是一齊擁進,轉手皆難,焉能容得左右動跳?一人回頭,大眾同疑;一人轉移寸步,大眾亦要奪心,焉能容得或進或退?”在他看來,大軍作戰,跟個人武力沒多大關係,關鍵在於配合、共進退。

戚繼光的破敵神器“狼筅”,非常笨重,殺傷力很差,根本不能用於單兵戰鬥,但是用在“鴛鴦陣”裡就不一樣了。“鴛鴦陣”由12人組成:隊長一名、伙伕一名、陣前二人執藤牌護衛,後面站著兩名“狼筅”手,負責掃擊敵人;狼筅手後面四名長槍手,主要負責殺敵;最後還有兩名士兵負責警戒、支援。依靠這個密不透風的陣法,對付散兵遊勇一樣的倭寇,輕鬆自如。

戚繼光去世後,一支三千人的浙兵小部隊,以步兵為主,去遼東對抗努爾哈赤鐵騎,雖然代價很大,令努爾哈赤付出了慘痛代價,被稱為“遼左用兵以來第一血戰”。


九州歷史


戚家軍最厲害的就是工資發的多。


從工資角度說,戚繼光哪是領著幾千礦工去打仗,明明是領著幾千秀才去打仗。



戚家軍一個普通士兵的年收入超過普通衛所兵5—8倍,超過明朝邊軍精銳2倍,甚至比一般秀才待遇都要高出0.5倍。


明朝一個秀才國家一年補助連銀錢帶糧食摺合一塊8—18兩銀子,衛所兵裡的徵操兵(戰兵),一年收入4.8兩—6兩。


根據戚繼光自己說,戚家軍每月餉銀就9錢銀子,還有1石大米,而根據當時市價,1石大米可以賣到8—9錢銀子。


也就是說,不算額外的賞銀,戚繼光時期一個浙兵年收入超過20兩銀子,超過明朝拿最高補貼的秀才。


簡單粗暴的說,明朝是用養秀才的成本在養一個戚家軍,戚家軍能不厲害嗎?這等於戚繼光帶著好幾千秀才去打仗啊。


說到這裡要說一下明朝軍隊士兵待遇和明末軍隊欠薪問題。


很多人看明史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明朝中後期朝廷欠士兵工資一欠就欠好幾年,明朝士兵都不造反不鬧事。


這是因為明朝前期稅收主要以實物稅為主(徵糧食、布匹),所以天然就把士兵的待遇分為軍糧和軍餉兩個部分。軍糧部分明朝幾乎是沒有拖欠的,與其說沒有拖欠,不如說是很富裕的。


所以這才是明朝中後期軍隊普遍被拖欠幾年工資而軍隊還能勉強維持的根本原因:雖然拿不到錢,但是好歹能餬口。


尤其是遼東邊軍,由於在對後金戰鬥第一線,錢可能缺,但是糧食是絕對管夠的。


明朝中後期士兵鬧事主要原因是缺錢。


前面說了,明朝前期是徵收實物稅,但是慢慢的銀錢在稅收和生活比重越來越重,錢就越重要。而隨著衛所制度的敗壞,明朝上下也知道衛所兵不能打仗,打仗必須要重新招募新的士兵。


但這就有一個問題,如果待遇不好,哪裡招得到兵呢?


所以為了吸引民眾當兵,就得提高待遇。但是軍隊待遇提高了,明朝財政壓力就增大了,那麼怎麼辦呢?只能等這支軍隊打完仗,解決完問題後又回到欠薪老路上,拖著。


所以當倭亂鬧得最厲害的時候,朝廷願意花養秀才的錢來供給戚家軍,只要戚家軍能把倭寇平了就好;但是等倭寇平了,在這麼給戚家軍花錢就太費錢了,所以戚繼光之後浙軍戰鬥力越來越差就是因為開始拖欠工資的原因。


我給大家說一個萬曆朝真實歷史故事:


當薩爾滸戰役之前,努爾哈赤在遼西攻城略地,萬曆皇帝當然大怒,下令兵部拿出方案,出兵剿滅努爾哈赤。


兵部尚書說好的,我們一定要幹掉努爾哈赤,我們已經制定了一個雄偉的計劃,但是計劃第一步先把欠遼東軍兩年的工資給人家發了,一共一百萬兩銀子。


萬曆皇帝說,我同意,你找戶部趕緊辦。


戶部尚書:皇帝啊,國庫真沒錢啊,別說把前年去年欠的一百萬兩工資補發了,今年52萬兩工資我們還差十幾萬才能湊齊了,現在國庫空的能跑馬,您是不是用您的私房錢接濟一下啊?


萬曆皇帝:你說什麼?我聽不見。


兵部尚書: 陛下,努爾哈赤太猖狂了,我們準備調杜松來收拾他,我們已經做了一個計劃,但是需要戶部撥款。


萬曆皇帝:好好好,趕緊讓戶部撥錢。


戶部尚書:俺們真沒錢,國庫裡耗子都餓死了,陛下,能不能借點你的私房錢啊?


萬曆皇帝:你說啥?餓耳背。


如此反覆扯皮循環。就這麼,從努爾哈赤經略撫順到楊鎬進兵,中間為了發足工資這件事,朝廷和皇帝來回扯皮了11個月,整整一年過去了,朝廷才勉強湊了些錢,補發了部分工資,就讓楊鎬領著杜松等將軍去PK努爾哈赤了。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清楚,薩爾滸之戰,明軍慘敗。


蘭臺


日本人在戰爭史書上喜歡用玉碎形容死,戚繼光外號應該叫“倭寇粉碎機",遇到他的倭寇,“玉碎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自嘉靖三十八年(1559)到四十五年,戚繼光歷十三戰,戰戰橫掃倭寇,幾近全殲,俗話說: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牛B烘烘的倭寇給戚家軍造成的戰役最大傷亡僅六十九人,敵我雙方傷亡比例為三十比一!三國時張遼逍遙津一戰成名,東吳夜晚提他大名,小兒不敢夜啼,大明時夜晚倭寇提戚繼光大名,肯定嚇得不敢入眠。


一、戚繼光的代表作台州大捷和橫嶼戰鬥

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四月二十六,新河戰鬥,倭寇死傷二百八十餘人,戚家軍僅傷亡三人;

同年同月四月二十七,花街戰鬥,倭寇傷亡一千餘人,全軍潰敗,戚家軍三人;

隨後,戚繼光連續進攻,在上峰嶺、長沙之戰中大量殲滅倭寇,同年五月末,進犯倭寇全線敗退。 從1561年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二十七日,戚家軍四千獨自對兩萬倭寇,五仗五勝,殲敵五千五百餘,累計傷亡二十人,史稱"台州大捷”。

模嶼乃一小島,位於福建省寧德東北,千餘倭寇極為驃悍,且佔盡地利,早上退潮,下午漲潮,漲潮時淹沒原有陸地,海島和大陸相距幾十裡;退潮時,大量泥沙又使道路泥濘不堪,福建巡撫曾十幾路圍攻,無果。

1562年八月初九凌晨,戚家軍攻其不備,他讓每個士兵帶上稻草,過了泥濘關。但麻煩來了,土兵體力不支,即便爬上岸的,無力作戰,戚繼光親自奮力擂鼓,戚家軍士氣大振,隨後擺成鴛鴦陣,戰鬥變成屠殺,倭寇全線潰敗,明軍變陣,什麼三才陣、五行陣,千餘倭寇只有四種選擇:被殺、自殺、淹死、被俘,三個時辰,千餘人被殲,戚家軍傷亡十三人。奇蹟再次發生。

二、戚家軍創造奇蹟的原因


(一)是戚家軍全是義烏兵,那裡民風驃悍,土兵戰鬥意志頑強,戚繼光恩威並施,他的戚家軍真正做到了孫子所要求的: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

(二)由十一人組成的鴛鴦陣戰無不勝,傷亡率極低。

十一人中,隊長一,站在隊伍前列中央,餘十人分兩列縱隊,站在其後。十人持有五種不同武器,組成四道互相配合的攻擊線,在隊長身後,是兩名持有標槍的盾牌兵,他們用盾牌掩護自己和後面的戰友,並首先投擲標槍進攻。身後是狼筅兵,狼筅往前一挺,跟鐵絲網一樣,擋住對方進攻。狼筅兵後長矛兵四,他們是攻擊主力,見敵兵就刺,隊列最後,短刀手二,防止對手迂迴,從側翼保護長槍手。這種陣法,殺得小日本哭爹喊娘。


蒼茫大地顧煒斌


“戚家軍”曾被後世譽為16至17世紀亞洲的最強軍隊。曾創造過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奇蹟,就是以平均每20人的傷亡代價,斬殺敵人1000人的戰績。從嘉靖34年戚繼光受命抗倭,到萬曆11年戚繼光去職,戚家軍獲得百戰百勝的戰績,有15萬餘級的斬首記錄。

由於長期禁海,明朝嘉靖年間的東南沿海倭寇之亂愈演愈烈。此時明朝的海防已經鬆懈廢弛到極點,東南沿海完全被海寇和倭寇所把持,官府完全喪失制海權,這是中華民族第一次面對來自海上的威脅,也是中華民族在軍事技術和作戰能力上首次落後於東西方敵人。

當時倭寇的戰鬥力明顯高於明朝官軍,倭寇通常沒有披甲,組成比較靈活的小型戰陣,配以鋒利的倭刀和長槍,只需幾十人就能殺得數千明軍望風而逃。公元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發生了一起戰爭史上的罕見戰例,一股僅有50人的倭寇,先後洗劫了浙、皖、蘇三省,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這股不足百人的倭寇竟然直逼南京城下,攻打了這座上百萬人口的中國第二首都。這股倭寇暴走數千裡,歷時三個月,殺傷官軍四五千,最後才被十餘萬絕對優勢的明軍圍殲。

為了肅清倭寇,取得東南沿海的軍事優勢。1555年嘉靖皇帝調任戚繼光到浙江委以抗倭重任。戚繼光率領戚家軍在浙江沿海連續大敗倭寇,基本掃除浙江沿海的倭寇,此後又陸續取得平海衛等大捷,肅清了福建和廣東的倭寇,從此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平息。萬曆年間,戚家軍甚至跨過鴨綠江出征朝鮮,打擊日本豐臣秀吉侵略,保衛了大明北疆的安全。

軍事科學院的王兆春教授在《世界火器史》一書中這樣總結到:“在15世紀前後,世界出現了兩個軍事變革中心,一個是以歐洲為中心的西方軍事變革中心,另一個是以中國明朝為中心的東方軍事變革中心。“這個東方軍事變革中心,就是指以戚繼光打造戚家軍為代表的明朝中期的強悍武力。

戚家軍是一支既能陸戰又能海戰的兩棲部隊,他們百戰百勝的“秘笈”,是嚴明的軍紀,嚴酷的訓練,最先進的裝備,跨時代的戰陣體系。

戚繼光在他的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中,總結戚家軍百戰不敗的原因,首推是治軍嚴格。然而早期的戚家軍是這樣一個團隊:它是明朝首支“職業化”的部隊,由官府重金徵召的三千名義烏礦工和失地農民組成,被稱為“暴民流徒”,最初被朝野文官和百姓嘲諷為一群烏合之眾,但經歷過殘酷的訓練和嚴明的軍紀,這三千名“暴民流徒”脫胎換骨,成為橫戈馬上的最強戰隊。戚氏軍法能讓“烏合之眾”在短時間裡被訓練成為紀律嚴明、組織良好、勇敢善戰、常打勝仗的軍隊。

武器先進,裝備精良。戚家軍擁有當時亞洲最先進的武器裝備,比如從澳門鑄炮廠引進的重型神威將軍炮,小巧的虎尊炮和弗朗基炮,從而在火力上超過了一向以火槍先進自居的倭寇。戚家軍的扳機發火式火繩槍傳也很厲害,這種火槍是滑膛槍,前膛裝藥,有效射擊距離50米左右,是當時一種威力強大的新式武器。以往明軍作戰時,因為軍紀不嚴,火槍兵通常在最大射程就開火,導致命中率極低,倭寇突擊時通常不懼火槍,往往造成明軍發射一輪排槍以後就直接崩潰。而戚家軍則命令士兵要看清楚倭寇臉上的痣的時候才能開火,這距離也就10到20米,可以取得一擊斃命的戰果。

陣戰殲敵,以陣取勝。在冷兵器時代,只有保持陣型,才能發揮出集團作戰的威力。

倭寇的戰鬥力明顯高於明朝官軍,倭寇通常沒有披甲,但會組成比較靈活的小型戰陣,配以鋒利的倭刀和長槍,只需幾十人就能殺得數千明軍望風而逃。

為了肅清倭寇,戚繼光根據江南地形特徵和與倭寇近距作戰的特點,發明了一套“鴛鴦陣”。這個鴛鴦陣不同於完全由長槍組成的歐洲步兵戰陣,而是由十二名士兵組成混合兵陣,分別持有狼筅、 鏜鈀、長刀、鳥銃、標槍、腰刀、圓盾等不同武器,可以根據現場敵軍情況變換靈活的組合,能夠發揮出巨大的殺傷力。戚家軍在十餘年時間裡縱橫東南沿海,其軍隊的戰兵規模最多時也就六千餘人,但卻能打的數十萬海寇和倭寇抱頭鼠竄,由此可見鴛鴦陣的威力。


科羅廖夫


戚家軍有多厲害:

東南沿海平倭戰鬥戰績如下

台州花街之戰:斬首308顆,生擒2名倭首,其餘淹死和未割首的數目不詳,陣亡3人

白水洋之戰:斬首344顆,生擒5名倭首,陣亡3人

橫嶼島渡海之戰:殲敵1000多人, 斬首348顆,俘虜29名,陣亡13人

牛田之戰:斬首688顆,己方無一人犧牲。0陣亡,屌爆了!

林墩之戰:燒死和淹死倭寇3000名左右,斬首960顆,俘虜26人,己方陣亡69人。

福清葛塘之戰:消滅300多名倭寇,斬首150多顆,犧牲20人。這一站,戰損比最大!

平海衛戰鬥:斬首2622顆,己方犧牲金漁等16人。

仙遊之戰:擊潰10000餘名倭寇,殺死倭寇1000餘,斬首498顆,生擒1名,陣亡24人。

王倉坪戰鬥:擊潰倭寇近萬名,斬首177顆,己方無一人陣亡.

蔡陂嶺戰鬥:擊潰倭寇7000餘名,殺死1000多名,斬首160多顆,己方犧牲31人。

其餘小規模戰鬥上百次,傷亡都遠遠小於敵人。

1592年豐臣秀吉舉兵進攻朝鮮,戚家軍隨遠征軍開赴援朝抗日前線,在平壤戰役中率先登城並在巷戰中擊潰日本火槍手和日本武士的反撲。

1621年,最後的戚家軍與白桿兵不足萬人,在瀋陽城外的渾河與數萬八旗精銳大戰,打死打傷上萬敵軍,3000將士幾乎全軍覆沒,從此再無戚家軍!


歷史風暴


其實,說那麼多沒什麼人卵用

要知道,倭寇裡的浪人集團是挺能達的,

所以能在江南橫行數十年。

戚家軍出,跟他們打出的交換比是在熱兵器時代才出現過的。

而且經常是零傷亡。


馬其頓長矛陣,曾經威名赫赫。

但是,後來還是被羅馬人破了。

那麼戚繼光的陣型呢?

在冷兵器時代無解。


耀哥耀哥耀哥


“倭”是我國古代對日本的一種稱呼。早在明朝初年,就有一部分日本海盜和浪人流竄到中國東南沿海一帶,他們勾結明朝的私商、海賊,專幹殺人越貨的勾當。於是這部分賊人被明人叫做倭寇。不過,洪武年間的明朝,國力、軍力都很強盛,這部分倭寇很快便被明軍剿滅,沒有構成很大的威脅。

到了嘉靖年間,皇帝昏庸,國力衰微,倭寇乘機捲土重來,很快就危害了東南半壁江山。

明軍屢戰屢敗,居然對人數不多的倭寇束手無策。朝廷聽信奸人誣陷,居然處死了抗倭有功的將領朱紈、張經、李天寵,還逮捕了抗倭名將俞大猷。換帥後的明軍還是打不贏倭寇。萬般無奈下,朝廷從山東將名將戚繼光調到浙江,委任參將一職。職責是鎮守寧波、台州、紹興,監控、防守並抵禦這些倭寇經常出沒的軍事要地。

一到浙江,戚繼光就聯合此前蒙受冤獄的俞大猷部一起在龍山圍剿侵犯的倭寇,並三戰三捷。實戰中,戚繼光親眼目睹明軍軍紀渙散,素質低劣,有些人還殺良冒功,他內心很是失望、憤慨。他決心組織訓練一支軍紀嚴明、訓練有素、戰力兇猛的新軍。朝廷批准了他的請求 ,於是他親自赴義烏招募新兵。他精選了三千名壯實淳樸、膽大靈巧、吃苦耐勞的礦工與農夫,組成了一支全新的軍隊。

經幾個月的艱苦訓練,戚繼光將他們打造成一支服從命令、訓練有素、武器精良、敢打敢拼的鐵血之師。接著,戚繼光率領這支隊伍轉戰於浙江、福建沿海的抗倭戰場,居然接連重挫倭寇,取得了許多輝煌戰績。倭寇敬畏地稱他為“戚老虎”,民眾則歡欣鼓舞的稱他們“戚家軍”。

明史載,1559年,戚繼光會合譚綸部明軍,在臺州一帶追剿倭寇。戚家軍一路扎死寨,打硬仗,將倭寇驅逐到今天浙江溫嶺的南灣一帶。倭寇龜縮在海邊的一座山崗上負隅頑抗,箭矢和擂石如雨點般傾瀉而下。戚繼光和弟弟戚繼美在陣前督促士兵仰攻倭寇,但傷亡頗重。他倆彎弓搭箭瞄準賊酋,兩箭颼颼飛出,正中兩名搖旗吶喊的倭寇頭目。其他人嚇得向後退縮,戚家軍乘機一陣衝殺,很快便殺上了山頂。倭寇被逼逃向海邊。誰知後面是萬丈懸崖的死路,餘賊不是被明軍殺死,就是墜海而亡,其餘的乖乖束手就擒。

侵入浙江的倭寇被戚家軍消滅的差不多了,戚繼光又奉命率部進入福建。戚家軍入福建後的第一戰被稱作橫嶼之戰。橫嶼是寧德東北海域中的一座孤島,四面環海 。島周圍水淺行不得大船,退潮後又泥濘難行,因此易守難攻。島上有倭寇大首領的巢穴,一千多倭寇盤踞島上已經三年,駐守此地的官軍屢攻不下,損失慘重。後來官軍竟畏之如虎,從不敢輕易去進攻該島。

戚繼光派人探明島上的地理、位置、地形以及潮汐漲落的規律,並詳細地制訂了作戰方案。他讓每名士兵各帶一束乾柴草,然後悄悄潛伏在橫嶼對岸。等到天黑退潮時,眾人將乾柴拋到淺水中,硬生生地鋪出一條路來。大軍沿“柴”路強行登島,發起猛攻,三百多倭寇被誅殺,二十九名被生俘,逃到海里的被溺斃六百多人。倭寇的老巢被端,戚家軍大獲全勝。

明史載,此後,戚家軍又再接再厲, 先後在牛田、林墩、仙遊、平海衛、興化等地追殲倭寇,而且連連取勝。公元1565年,戚繼光一舉剿滅了佔據廣東福建交界的南澳島、與倭寇竄通勾結的明朝巨盜吳平。至此,為患東南沿海長達數十年的倭寇、匪患,基本被戚家軍消滅殆盡了。

戚家軍的成員主要是來自義烏的礦工與農民,這些人吃苦耐勞,堅韌勇敢,剽悍善戰且聽從指揮。戚繼光帶兵有方,將這支軍隊鍛造的攻必克、守必堅、敢打必勝、且紀律嚴明。戚家軍戰力兇悍,戰法巧妙,作戰效率也很高,令倭寇膽戰心驚、望風而逃。由戚繼光親手訓練出的這支精悍隊伍,堪稱有明一代戰鬥力最強、也最厲害的一支王牌軍隊。

戚繼光根據多年行軍打仗積累的經驗教訓,編纂了《紀效新書》、《練兵紀實》、《蒞戒要略》等兵書。這些兵書被統稱為《戚繼光兵法》。他在繁忙緊張的軍旅生涯中,仍堅持筆耕不綴,著述豐厚,為後世留下了極其寶貴的軍事、文化遺產。

插圖為網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