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男人的一句“我養你啊”,在婚姻中毀了多少女人

以前看電影《喜劇之王》,看到尹天仇對柳飄飄說:“別上班了,我養你啊!”時,總是會被感動地鼻子發酸。

彼時覺得“我養你”是這世上最浪漫的三個字,浪漫到我可以毫不猶豫地把後背交給對方,浪漫到我心甘情願為他洗手作羹湯。

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加,越來越明白,在親密關係裡,“我養你”才是最不靠譜的承諾。

男人的一句“我養你啊”,在婚姻中毀了多少女人

秋桐一畢業就嫁了人。

意外懷孕打亂了秋桐的計劃,本想畢業後工作幾年,存些錢再結婚的她,正在進退兩難時,男友林殊求婚。

林殊勸她留下孩子,並說了那句讓大多數女孩尖叫的話:“老婆,為了我,留下這個孩子吧。你放心,我會賺錢養你和孩子。”

剛畢業的小姑娘,滿腦子都是情啊愛啊。林殊一句話,秋桐便投降,聯繫好的單位不去了,專心在家養胎、備婚。

從校服到婚紗,秋桐的婚禮辦得隆重。

婆家算是中產家庭,對兒子很是寵溺,為了讓秋桐安心養胎,把自己住的大兩居給了小兩口。

婚後,林殊在親戚的公司上班,秋桐在家養胎。一日三餐有保姆照顧,她只需要好好養著。

後來孩子出生,秋桐和保姆一起照看孩子。

林殊的工作越來越忙,賺的錢越來越多。保姆有時誇她命好,一畢業就結婚生子,過上了不愁吃穿的生活,自己還不用為錢奔波。

秋桐剛開始也這樣認為,不過卻漸漸發現她和老公之間的關係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男人的一句“我養你啊”,在婚姻中毀了多少女人

結婚前兩年,林殊每次發了工資都會第一時間轉給秋桐,讓她不要省著花,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林殊不再每月固定轉工資給她。

這事兒擱在心裡很久,秋桐忍不住詢問丈夫。

沒想到林殊卻說:“我現在工作忙,應酬也多。身上要放著錢的,再說前兩年的工資都在你那兒,夠你和孩子日常花銷了。”

碰了個釘子,秋桐覺得難為情,但心裡仍不舒服。明明是他說會賺錢養自己和孩子的,現在卻不上交工資。

秋桐忍不住逼問他到底什麼意思。

林殊認為妻子身在福中不知福:“別人家的妻子既要工作還要看孩子,家裡還得收拾乾淨。你比她們過得好多了,每天就在家帶帶孩子,有什麼不滿足的?”

秋桐被丈夫的話激怒,剛要反駁,林殊的話又鑽進耳朵裡:“我每天辛辛苦苦賺錢養家,你的包包鞋子衣服,哪一樣不是我給你買的。你還要我的工資做什麼?錢不夠花跟我說,我會給你,要我把工資給你就過分了吧。”

男人的一句“我養你啊”,在婚姻中毀了多少女人

秋桐啞口無言,林殊說得不是沒道理。可是他主動給跟她主動要,是不一樣的。

一想到以後要開口跟丈夫要錢,秋桐就覺得日子過不下去。她想過把孩子送到幼兒園,自己去上班。卻又擔心從沒工作過一天的自己,能否適應職場的快節奏。

林殊大概忘了,當初是他承諾要養她,求著她留下孩子。這才讓秋桐放下大好前程,甘心做他背後的女人,相夫教子。當她為了愛人放下自己的事業,安心做他的妻子和他孩子的母親時,得到的卻是他的不尊重。

婚姻裡,兩個人在一起一定要共同進步。如果一個人不停奔跑,另一個人停滯不前,久而久之,站在原地的人一定會被丟下。

所以,不要輕易相信那句浪漫的“我養你”。

大多數“我養你”的背後,需要的是一個女性犧牲自己的事業、時間甚至人生,去成全自己的愛情。

男人的一句“我養你啊”,在婚姻中毀了多少女人

真正愛你的男人,從不會要求一個女人放棄自己的事業和前途,二十幾歲就做家庭主婦。

鄧超和孫儷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對娛樂圈夫妻。

孫儷因為原生家庭的問題,一度宣稱自己是不婚主義者,直到遇見鄧超。

鄧超給了她童年所沒有的溫暖和愛,相愛的兩個人不久後便結婚生子。

婚後,鄧超從不要求孫儷為了家庭和孩子放棄自己的事業,一直在鼓勵她、支持她。

孫儷的新戲,鄧超會不遺餘力地幫她宣傳;孫儷忙的時候,鄧超會為了家庭儘量調整自己的行程,讓妻子在拍戲的同時沒有後顧之憂。

孫儷也一樣,如果鄧超特別忙,她也會放慢自己的速度多去照顧家庭。

男人的一句“我養你啊”,在婚姻中毀了多少女人

現代社會不像以前,不需要女主內男主外的組合。

如果男人獨自在外打拼,女人在家料理家務照看孩子。時間久了,男人會覺得這個家都是他一手支撐的,女人會在日復一日的家務中迷失自己,看不清自己的價值。

試想一下,一個趾高氣昂的丈夫和一個唯唯諾諾覺得自己沒有價值的妻子,這樣的組合放在哪個家庭,都不會長久吧。

當一個女人相信一個男人“我養你”的承諾,無異於切斷自己的退路。

你住的房子是他的,你的吃穿用度是他的,你生活質量的好壞,全憑他一人決定。

一旦這樣的依附關係確定,夫妻關係不平等,女人在整個婚姻中就毫無話語權可言,就更別提尊嚴和精神追求了。

所以,無論何時,無論一個男人當初做了什麼承諾,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事業和追求。

好的婚姻,應該像鄧超和孫儷那樣,夫妻是親人愛人,也是戰友。

兩個人並肩作戰,在事業上勢均力敵,共同進步,誰都不依附誰,這才是親密關係良性發展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