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格格不入,是因為我們的宇宙有兩套物理法則嗎?

盧炳盛


對於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之間的關係,很多人都有誤會,尤其是兩者之間的關係,很多人都以為他們是互斥的關係。而實際上並非如此,目前來看,除了“引力”之外,剩餘的部分兩者都可以很好地融合,並且科學家還真的這麼做了。不過,在這之前,我們可以簡單描述一下,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到底都說了一些什麼?

相對論

我們都知道,相對論分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在狹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提出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觀。他認為,運動是會改變周圍的時間和空間,並且時間和空間並非是分立的兩個物理量,而是應該被統一起來的,所以應該叫做時空。而我們人類就生活在三維時空中。

除此之外,狹義相對論還統一了能量和質量,提出了質能等價。愛因斯坦認為,能量和質量其實是一個東西的兩個面,具體體現出什麼特質取決於你用什麼方式進行稱量。並且還給出了質量和能量的對應關係,也就是著名的質量方程E=mc^2。

而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最大的區別在於,狹義相對論研究是在平直空間中的情況。

而廣義相對論則研究的是在彎曲時空下的情況。並且愛因斯坦進一步提出了,引力的本質是時空的彎曲。

無論是廣義相對論還是狹義相對論,結論都很奇葩的,之所以我們覺得很奇葩,關鍵就在於這個理論只有在速度特別快時,尤其是接近光速時,或者引力超級大時,才體現出它的威力來。

在一般的宏觀低速(也就是我們生活的世界)的情況,牛頓力學是它的近似,兩者誤差極其小,你根本感覺不到。所以,這也體現了新理論和舊理論之間的關係,實際上是新理論要兼容舊理論,而不是否定舊理論。

量子力學

說完了相對論,我們再來說一說量子力學,量子力學說白了是研究小尺度上的物理學,尤其是納米級別以下的尺度。目前關於量子力學的主流理論是哥本哈根詮釋。這個理論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是不確定性的。具體來說,如果你要去測量一個粒子的位置,你無法測量它的動量,這是因為測量的本身就會影響到粒子的運動。

在量子力學的框架下,粒子的狀態變得極其詭異,比如:原子核的電子,它實際上同時存在於任意位置,呈現概率分佈,這是一種疊加態。

所以,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最早是適用於兩個不同的尺度,相對論適用於是速度快,引力大的大尺度,而量子力學則是適用於微觀世界。不過,它們也確實進行了聯姻。

保羅·狄拉克

最早把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結合起來的人叫做:保羅·狄拉克。他是英國的理論物理學家,在量子力學的黃金時代,他是絕對的大神級的存在,並且被認為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海森堡、薛定諤的發現之上,結合了狹義相對論,提出了量子場論,並且預言正電子的存在。通過將“場”量子化成功解決了量子力學中非定域性的問題,並且同時滿足了洛倫茲寫協變論。

定域性指的是任何物理學效應都不能超光速傳遞。而非定域性正好就和定域性的原則是完全相反的,也就是說,在量子糾纏態的系統中,粒子是可以超過速相互作用的

可以說,在量子場論的框架下,狹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進行了很好的結合。也正是在這個基礎之上,催生了粒子物理標準模型。

引力的難題

既然狹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可以很好地進行融合。於是,科學家其實相信廣義相對論能夠和量子場論結合。這也是一直以來科學研究的前沿陣地。但,雖然經過許多科學家的努力,目前來說,廣義相對論還是沒有辦法和量子場論進行很好地結合。至於原因,其實還蠻複雜的,我們簡單講述一下:

首先,在廣義相對論中,所描述的時空是三維時空,引力是時空的彎曲造成的;可是量子場論中的時空觀和廣義相對論是不一樣的,這是因為量子還有自旋空間,兩者對於時間的描述也是相互矛盾無法調和的。

其次,在黑洞附近以及普朗克尺度下,兩個理論也都同時出現失效的情況。

當然,實際上的矛盾還有很多,由於篇幅關係,這裡就說這些。

正是因為這些問題,有一些物理學想要通過另闢蹊徑的方式來解決這個矛盾,也就是“引力子”,希望能夠把引力納入到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當中。可惜,引力子理論與現實的誤差實在有點大,遠沒有廣義相對論描述得好,所以沒有成為主流科學理論。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並不是互斥的,量子力學是可以和狹義相對論進行融合的,並且可以得到量子場論。只是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場論的融合出現了問題。不過,目前來看,科學家始終是相信一定存在某些我們目前還不清楚的機制,才使得兩者沒實現融合。所以,將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場論進行結合也是目前科學理論發展的重點方向。


鍾銘聊科學


沒有哪位大師說過量子力學與相對論格格不入,說這話的幾乎都是民科或者科學素養缺失,卻又老喜歡做不知為知知的人。

創立了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的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就同時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他獲得了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論文,不是相對論,而是一篇叫《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推測性觀點》的論文。

這篇論文是介紹光電效應以及光量子特性研究的。光電效應並不是愛因斯坦發現的,早在1887年赫茲就發現了這種神奇現象,但後來一直沒人能夠解釋出這種現象。

愛因斯坦第一個成功的解釋了這個現象,認為導致光電效應的不是一群連續波動的粒子,而是一群離散的粒子,他把這些粒子稱為光子(光量子)。

所謂光電效應,是指當一定頻率的光照射在金屬上,會引起金屬電性質的變化,導致金屬內部的電子擺脫原子核束縛,形成電流。

他指出,每個光量子所攜帶的能量等於光的頻率乘以普朗克常數,當光量子攜帶的能量大於金屬的極限頻率時,一個光子就可以使一個電子從金屬中逃逸,這樣就形成了由光電子形成的電流,這就是光電效應原理。

量子這個概念是物理學家普朗克之前五年就提出了的,但沒引起科學界的關注。愛因斯坦光量子概念的提出,激活了普朗克的理論,開啟了量子力學的大門。

後來愛因斯坦在量子力學方面還做出過許多貢獻。

如1924年,與印度物理學家波色預言了波色~愛因斯坦凝聚態這個新的物質形態。1995年,麻省理工學院的沃夫岡·凱特利與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埃裡克·康奈爾和卡爾·威曼,使用氣態的銣原子在170 nK的低溫下首次獲得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證實了這個預言。2001年康奈爾、威曼和凱特利為他們的研究結果共享諾貝爾物理獎。

1935年,提出了引起世紀之爭的EPR悖論,這個悖論以提出者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三位科學家名字的第一個字母命名。

這實際上是為了論證量子力學的不完備性而提出的一個佯謬,這個理論引起了科學界的巨大爭論,由此推動了量子力學的發展,量子糾纏理論就是在這個辯論中越來越成熟的。

這個理論,是愛因斯坦與哥本哈根派論戰幾十年的一個核心。

愛因斯坦及其支持者,反對哥本哈根詮釋中的波函數概率描述,這種爭論一直到愛因斯坦的去世。

愛因斯坦的主要觀點是“上帝不會擲骰子”。其中的含義就是認為量子的一些奇異的運動狀態,測不準定律、不確定性原理等,這些概率性、隨機性等描述並不完備,有很多深層次的原因尚不清楚。這其中會有一些“隱變量”,後面一定有一個“完備理論”。

愛因斯坦認為,世界上一切都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規律這個“上帝”是不會“擲骰子”的。

薛定諤和貝爾都是愛因斯坦觀點的支持者。

薛定諤為了反擊量子力學哥本哈根詮釋,設計了一個思想實驗,就是薛定諤的貓。

這隻被關在暗箱中的貓,由於量子理論的不確定性,處於又死又活的疊加態,不觀察不知道死活,一觀察就導致疊加態坍塌,結果才會出現。

他提出這個實驗,意在諷刺量子力學既死又活的狀態違背了邏輯,試著用一個思想實驗來檢驗量子理論隱含的不確定之處。

同時,他提出了薛定諤波動方程。

結果不但沒有反掉對手,波函數坍塌理論反而成為了量子力學的重要理論,這樣無心插柳的薛定諤方程,成為了量子力學的理論基石。

貝爾設計了一個實驗,叫貝爾不等式,就是為了證明量子詭異性背後是不是有深層次的原因,也就是所謂的“隱變量”。

如果貝爾不等式成立,即存在關於局域隱變量的物理理論可以複製量子力學的每一個預測,就是說愛因斯坦等人希望“完備理論”是存在的,反之,則哥本哈根派勝出。

貝爾不等式客觀上給愛因斯坦派和哥本哈根派起到了一個裁判作用,把他們之間的爭論演化成一個實驗。令愛因斯坦派失望的是,這個實驗做了幾十年,貝爾不等式一直不成立,哥本哈根派勝出。

但不管怎樣,愛因斯坦依然是量子力學的鼻祖,而且他的幾位支持者也成了量子力學的奠基人和大師。

總體上說,相對論管的主要是宏觀領域的現象,這個理論迄今經歷了無數的發現和驗證,都是正確的。相對論預言的許多重大存在,都一一得到了應驗。

如引力波、黑洞、時空彎曲、引力透鏡等等,都得到了驗證。而且,這些發現者和研究者許多得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但愛因斯坦這位相對論鼻祖卻反而沒因為相對論得到這個大獎。

量子力學主要是描述微觀領域的理論,量子領域的一些奇異古怪的特性與現象,在宏觀領域是不存在的。

但是,宏觀的一切,都是這些微觀領域的物質組成的,這些奇異現象的研究和認識,必將推動人類對我們這個世界最本質的認識。

這兩個理論一大一小,正在對現代社會生活產生著重大影響。它們更多的是相互相成,說它們格格不入是不準確的,甚至是錯誤的。

科學研究發現,我們這個世界的一切運動,都是在四種基本作用力支配下進行的,這四種作用力就是萬有引力相互作用力、電磁相互作用力、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

一般來說,支配天體運行和宏觀世界萬物的力主要是萬有引力和電磁力,而微觀運動主要是強力和弱力。

這些基本作用力,有沒有一個統一的基礎呢?也就是有沒有一個更為簡單的理論和公式,把這四種力的最基本本質概括出來呢?

這樣就誕生了一個大統一理論,就是為了統一世界上四種基本力的理論。

實際上找到了統一四種基本力的鑰匙,就能夠把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統一起來。

現在電磁力和弱力已經得到了統一,強力的加入也早已露出了曙光,只是引力還沒有頭緒。

引力場論,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裡面最重要的筋骨,而引力場論的基石就是引力相互作用。

所以,引力的最深層次本質如果能夠與其他三種力得到統一,就是量子力學與相對論統一的時候。

現在科學界比較看好的是弦理論,被認為是統一四種力,並更好解釋宇宙最有希望的理論。

科學研究就是從表象發現內在本質的過程。紛紛擾擾的世界看起來很複雜,其實真正認識了其本質和規律,就會變得很簡單。

就像變魔術,看起來很詭異很燒腦,如果告訴你謎底,就會發現是那麼的簡單,簡單得甚至令你大失所望。

科學也是這樣,愛因斯坦發現了質量與能量的當量關係,發現了引力根源是質量對時空的擾動,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簡單和透明。

未來量子力學與相對論的結合,世界將變得更為簡單而光明。

謝謝閱讀,歡迎討論。


時空通訊


現代物理科學中最大的兩大支柱,一個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還有一個就是量子力學。

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家之一,被譽為“現代物理學之父”,他提出的相對論這一理論改變了從本質上對空間和時間的概念。而量子力學的提出,更是讓整個科學界產生了革命性的變革,促進了科學社會的進步。

什麼是相對論呢?

簡單來說,相對論的籠統概念就是物理定律在任何地方都是相同的。比如在地球上我們遵循引力定律,而與宇宙遙遠角落裡的外星人(如果存在)那就是一樣的。相對論分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不過狹義相對論是首先提出,其基礎是光速在任何參考系下都是恆定不變的,後來又提出了廣義相對論,它告訴我們引力不是一種力,而是時空的彎曲。

隨著相對論的提出間接地讓導致了量子力學的誕生。不過量子力學中關於時空和引力的解釋則和相對論的觀點是完全不一樣的。量子力學認為,宇宙中的所有東西都是由一份份不連續的量子組成的。

那量子力學和相對論誰是正確的呢?

其實這兩個改變物理學的理論都是正確的,只不過針對的不一樣,於是產生了一個巨大的矛盾。其主要是因為相對論描述的是宏觀的世界,而量子力學描述的是微觀世界。在兩個不同的世界裡,自然物質所表現出來的性質也是不同的。比如在宏觀世界裡,有因必有果,所有的事情都是確定的,而在微觀世界當中,卻沒有我們平常的因果關係,任何事物都是存在不確定性的。

兩套物理法則只不過適用範圍不同,現在我們也在嘗試著去將兩套理論歸一化。比如超弦理論的提出,超弦理論認為宇宙中是不存在粒子的,宇宙中的所有物質和能量都是一種根據不同頻率的振動而產生的弦,而且宇宙中所發生的所有會相互作用,於是提出了物質和能量都可以用弦的分裂和結合來解釋。

超弦理論將宇宙分成了十一個維度,雖然這就會讓我們的宇宙變得更加複雜,不過卻可以將整個宇宙觀統一起來了,只是目前我們人類的認知還有很大一步要走,要想證明這個理論還需要努力。


星球上的科學


答:肯定不會,宇宙中萬物的發展,只要我們觀察了就只有一個結果,宇宙中的物理法則也只有一套。


科學家永遠相信,同一初始條件下進行的科學實驗,得到的結果肯定是遵循同一套物理規律的,就算量子力學中存在不確定性原理,這種不確定都可以用同一個波函數描述。

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作為當今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兩者確實存在本質的差異,比如量子力學的世界是離散的,而相對論的世界是連續的;但也絕非題目說的“格格不入”,其實兩者在絕大部分場合中,都是相輔相成的。

只有在一些極端的情況下,比如宇宙奇點、黑洞等等,才體現出兩者的矛盾所在;但是我們相信,大自然不可能在同一個宇宙中採用兩套物理法則,我們不可能同時看到一個事物發展的兩種結果。


那麼最大的可能,就是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中至少有一個,不是我們宇宙的最根本法則,肯定還存在一個更深的理論,可以在更高層面上統一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然後讓兩者實現相容。

就如經典力學中的熱力學和天文學,一個微觀一個宏觀,兩者看起來遵循著不同的運動規律;但本質上,經典力學中的熱力學和天文學,歸根到底都是牛頓三大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的結果。


我們假設一個文明,單獨發現了熱力學規律和天體運動規律,但是沒有發現牛頓力學的根本定律,那麼這個文明就會認為,微觀和宏觀遵循的規律不一樣,就如我們現在看到的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一樣。

所以,目前我們下結論還太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統一是早晚的事,據說超弦理論有可能統一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或許就在這個世紀裡我們能看到結果吧!


好啦!我的答案就到這裡,喜歡我們答案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要想明瞭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間的差異,需要知道這兩個理論產生的緣由,用一個統一的物理機制將它們有機地聯繫起來。

經典力學是忽略空間效應的理想物理學,是一維的,只考慮了物質的因素。然而,當人的認識超出宏觀範圍,進入高速、宇觀和微觀領域,作為物理背景的空間效應便顯現了出來,使經典力學面臨現實的挑戰,並由此陷入了認識的困境。

比如光速不變現象、水星剩餘進動和波粒二象性等,對應上述新的現象所建立的近代物理理論,分別是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

由此我們知道,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分別是不同領域,反映空間效應的局部理論。由於是在發現新效應的初期,上述兩個理論只是比較初級的唯象型理論。這類理論只建立了現象之間的外在聯繫,卻沒有提供導致這些分立現象的物理機制。因此,割裂了不同極限情況下不同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繫,從而使兩個局部的理論彼此難以相容。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比如當年普朗克發現黑體輻射公式之前,已有兩個分別描述紅外線和紫外線的輻射公式。這兩個公式在各自的頻段都是非常吻合的,然而一旦超出各自的範圍就失效了,表現為這兩個公式的截然對立。

因此,只有在統一的物理機制下,才有可能將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統一起來,它們分別是該物理機制在不同極限情況下的局部理論。

比如,宇宙是由量子構成的。無數離散的基態量子構成空間,激發量子成為光子屬能量的範疇,由高能量子組成的封閉體系成為物質。

由於微觀粒子的半徑遠小於空間量子的間距,所以類似布朗運動,所有的微觀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描述這一現象的理論就是量子力學。

當物體的速度接近空間的傳播速度即光速時,類似赤腳🦶划水運動,會使空間效應變大,從而限定了物體速度的進一步增大,由相對於空間的勢能取代物體動能的增加。描述這類現象的理論,就是狹義相對論。

如果兩物體接近,它們的熱輻射使兩物體之間的空間量子的能量高於外側的空間量子的能量,從而使物體內側的封閉性小於其外側的封閉性。於是,兩物體外部的空間壓力大於它們內側的空間斥力,兩力之差就是萬有引力。廣義相對論就是描述上述現象的更為精確的理論,因而適用於描述大物質之間的相互關係即宇觀領域的物理現象。

總之,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隔閡是由唯象型理論造成的,只有在量子的物理機制下才能夠獲得統一的認識。


淡漠乾坤


看來題主還不是很瞭解現代物理學。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曾經很好的共處,而且相對論幫助量子力學建立起來一些新的方程。比如狄拉克公式,這就是根據相對論的時間膨脹效應,精確計算了電子高速運動的時間。

相對論分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前者是1905年完成的,後者是1915年發表的。

狹義相對論是關於時間膨脹的理論,廣義相對論是關於時空彎曲的引力理論。

到目前為止,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沒有任何矛盾,並且相容得很好。

我們知道量子力學研究的粒子處於次原子級別,它們的運動速度往往都很大。這就導致它們的時間膨脹效應明顯,比如科學家曾經用相對論的時間膨脹效應精確預測出μ介子在高速運動時候的壽命。


核外電子,中微子等高能粒子的運動速度都很大,中微子甚至接近光速,如果要計算中微子的壽命,不考慮狹義相對論的時間膨脹效應,那誤差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而在廣義相對論中,把引力的本質看成是時空彎曲的表現,引力通過引力場傳播。但是在量子力學中,強相互力,弱力,電磁力都是有傳播子的,比如膠子,光子等,但唯獨引力子還沒有發現。科學家試圖把引力統一到其他三種作用力中,這樣自然界的四大相互作用力就可以用標準模型糅合在一起了。


但引力實在是太特殊了,它是人類最早發現的力,也是最難以琢磨的力,它的作用力程最長,也最弱,沒有引力子也讓它變得最神奇。

愛因斯坦在晚年一直試圖把引力和電磁力統一起來,但未成功。

愛因斯坦是1955年去世的,在他那個年代科學家僅僅知道引力和電磁力不兼容。那時候弱力和強力還沒有發現。

可最後,誰知道引力除了與電磁力不融合,還和後來的強弱相互力不融合。而其他三種力都是量子力學的範疇。科學家提出引力子之後,就把引力也納入到量子力學的範疇。可引力子導致了量子力學出現了不自洽的一面。



而引力就是廣義相對論的主要內容。所以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格格不入只體現在廣義相對論上,與狹義相對論很和諧。

有的科學家認為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的不兼容是由於研究的尺度不夠小。如果從更小的弦尺度重構兩大理論,那麼大一統理論就可以解決這些矛盾!


科學認識論


物理學家們在認識到宇宙中存在四大基本作用力後,便一心想把這四大基本力統一起來


理論物理學家牛頓最早總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後來的法拉第和麥克斯韋統一了電和磁,再後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牛頓萬有引力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為人類揭開了引力的本質是“時空扭曲”這一事實,然而和廣義相對論同時代的量子力學認為,四大基本力本質上都是微觀粒子交換產生的。

所以量子力學認為,引力是由名為“引力子”的微觀粒子交換而出現的,這便是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不匹配的地方。



但是說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格格不入”是非常錯誤的,因為量子力學更多描述的是微觀粒子世界,而相對論描述的是宏觀,近光速且強引力的世界,兩者一小一大互補性非常強,何來“格格不入”之說呢?

物理學家始終相信“大道至簡”

一切看起來複雜燒腦的現象,其本質一定是非常簡單的,目前的標準模型理論已經統一了強力弱力和電磁力,微觀世界所有現象都能用其來推演預測,而主要作用於宏觀世界的“引力”雖然還沒有被統一,但“蓬勃發展”的弦理論正在向這方面努力。



現代物理學界的共識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都是終極理論,它們只是終極理論的一部分而已,它們之間的小矛盾預示著在它們之上有一個更完美的理論存在。

如果按照經典物理學家用兩到三個世紀才突破到現代物理學的速度來看,本世紀末到下個世紀末,現代物理學就能迎來一次突破,到時候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有統一希望的。


宇宙觀察記錄


物理法則,一般指物理定律。是帶有普遍性,能在宇宙中任何地方都適用的定律。如萬有引力定律,能量守恆定律,物質不滅定律等等。物理法則是人類在對宇宙的認識上所達成的共識和協議。隨著人類認識的不斷深化和提高,物理學也在不斷豐富和發展,已由原來的經典物理學逐步發展到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一般來講,我們把19世紀末以前的物理學都稱為經典物理學,它主要是由伽利略、牛頓、麥克斯韋和玻爾茲曼等人建立起來的;而相對論又可以分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這絕大部分都是愛因斯坦建立起來的;至於量子力學,它主要是由普朗克、海森堡、薛定諤和泡利等人所創建的。在經典物理學中,可細分為經典力學、光學、天文學、流體力學、熱力學和電磁學;在相對論中,狹義相對論適用於高速運動的情況,尤其是微觀粒子的高速運動。廣義相對論作為描述物質間引力致使時空彎曲的一種理論,適用於通過引力波來探測宇宙中星體的分佈及類別;量子力學大致可分為粒子物理學、凝聚態物理學和量子場論等。其中,粒子物理學研究的是粒子的本身的結構以及粒子的最基本單元。凝聚態物理學則是研究許多原子分子聚集成液態體或固體而表現出來的集體行為。而量子場論則是將狹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結合起來,作為一個數學工具來給粒子物理學和凝聚態物理學使用。綜上所述,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物理學,其研究方向和適用範圍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僅研究宏觀世界,而且研究微觀世界,特別是量子力學的出現,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得到了昇華,能夠以更加微觀和全新的視野來解釋宇宙和各種物質現象。但無論是經典物理學,還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都只能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研究和揭示宇宙物質運動的某些規律。其中,量子力學與相對論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的,二者相輔相成。因此,我們不能說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格格不入,宇宙存在兩套物理法則!





如龍得雲13333


並不是格格不入,它們是可以調和的,現在科學家正在解決這個問題,並且狹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調和的很好,調和的結果就是量子場論,它是一個由經典場論、量子力學、狹義相對論相結合的理論,所以狹相與量子力學融合的很好,真正不是那麼融合的是廣相與量子力學。

不過現在有一個理論正在想調和它們,這就是量子引力理論,想要將廣相量子化,將引力納入進來,統一四大基本力,完成大統一理論,不過,這個理論正在完善中,遇到的問題不小。

廣義相對論描述的時空是彎曲的,彎曲的時空產生的引力,而在量子理論中,引力也只是一種相互作用,廣義相對論只是一個在低能狀態下的理論,在普朗克能標附近就會失效,量子力學是在高能狀態下的理論,廣相描述的是宏觀,量子力學描述的是微觀。之前的科學家也曾為兩者的融合做出努力,比如霍金提出的“黑洞的霍金輻射”理論。

暫且的不相容,並不代表宇宙有兩套法則,這兩者是完全沒有任何牽扯的,只是目前的物理學處理的不是太好而已,宇宙的物理法則只有一套,這也是科學家追求的至高真理。

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探討。我是科幻船塢,感謝大家的閱讀與關注


科學船塢


沒有,量子力學的另一種說法叫神學。

歷史上有很多科學家研究到後來都信神了,這樣的傳說相信大家都聽過。其實應該是他們發現了關於量子領域的一些東西,這個跟神學實在是太相似了。

現在人類的科學對於很多東西都無法解釋,特別是靈魂,還有對於創造。

以相對論為代表的現代科學,可以解釋很多我們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事情,但是卻無法解釋靈魂和意識 層面的事情,而量子力學可以。

就像薛定諤的貓,從量子學上來說,貓可能是死的也可能是活的,但是從現代物理學上來講,這個貓要麼死了要麼活著。對於我們絕大多數普通人而嚴,後者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被我們的習慣接受。雖然結果上一樣,但是實際上,一個是唯心,一個是唯物。


是不是覺得量子力學更像神學了?

量子糾纏,脫離空間和時間的相互影響,這個跟神學的因果律很像,也跟幸運和黴運有關。

但是量子領域目前對於人類而言,還是很神秘的,別看現在很多電視機什麼的都打著量子計算機、電視的口號,實際上跟量子科學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人類無法穿越時間,這個是肯定的,雖然沒有辦法證明,但是我們從來沒見過未來而來的人就知道,人類是無法穿越時間的。要麼是時間是不可能穿越的,要麼就是人類沒有堅持到科學發展到那一步就滅絕了。不管是哪種,人類都不可能解開量子領域的秘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