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直面疫情·校長訪談|市南區琴島學校校長解育紅:搭建“琴島E學堂”,家校共育形合力

半島記者 劉愷琦

面對疫情,島城教育系統紛紛行動起來,為防控疫情進行廣泛宣傳,科學地指導家長和學生居家學習生活,保證停課不停學。為了更好地進行疫情防控,減少疫情對師生、家長的影響,彼此借鑑好的經驗做法,半島教育開通“直面疫情·校長訪談”專欄,特邀島城各學校校長作客,來聽聽在疫情防控期間,他們都是如何應對的。今天,我們來一起聽聽青島市市南區琴島學校校長解育紅介紹學校他們是如何確保停課不停學的。

直面疫情·校长访谈|市南区琴岛学校校长解育红:搭建“琴岛E学堂”,家校共育形合力

疫情當前,延學在即,居家學習、網絡授課,這對於學生、教師來講都是全新體驗,市南區琴島學校為了促進學生成長,直面問題與困難,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採用全方位“四引領”環環相扣工作法,力保延期開學準備工作穩步推進。

直面疫情·校长访谈|市南区琴岛学校校长解育红:搭建“琴岛E学堂”,家校共育形合力

琴島“全方位‘四引領’環環相扣工作法”

搭建“琴島E學堂”,家校共育形合力

面對突發的疫情,教學由“課堂教學”轉換為“在線教學”,這種教學是師生在分離時空的情況下進行的,需要網絡和豐富的課程資源來支撐,由於這種轉變,因此來自教師、家長的困惑是真實存在的。

“首先來自教師的困惑,居家學習讓學生在家學什麼?課堂上有老師組織教學,都會不聽講,居家那麼自由的環境,能學嗎?其次,來自家長的憂慮,參與在線網絡學習不傷害眼睛?學生居家學習期間能否與老師進行有效互動?一年級孩子那麼小,會上網學習嗎?”解育紅表示,怎樣做才能夠讓這一系列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是琴島學校在開啟居家在線教學時深入思考的問題,並且從三方面進行系統謀劃。

“一是要簡單易得。根據學校家校聯繫情況分析,家長對qq方式比較熟悉,因此將學習終端定位在qq平臺,通過qq平臺或者學校企業號將課程資源推送到手機終端,在家可以隨時與學生同看,與每天接受微信信息一致,不存在不會操作的問題,這種易得性提高了在線學習的參與度。”據瞭解,學校利用qq平臺採取了“視頻+音頻”的居家教學模式,保證在線學習的流暢進行。

其次,合理規劃。解育紅介紹,學校架構了“琴島E學堂”的數字化教育資源課程,先期的延期開學的授課內容定位在引橋課程上,即讓學生藉助三段微視頻進行學習,微視頻突出“短、小、精、悍”的特點,“短”是指推送的每個微課視頻時間短;“小”是每個微課製作的目標要小並且要清晰;“精”指教師微課中深入思考提出的每一個問題,精講為主,啟發學生思考;“悍”滿足學生學習興趣,畫面清晰、聲音清楚,吸引學生注意力。考慮到學生的用眼衛生習慣,以一個微課3-4分鐘為宜,保持學生觀看手機的時間在15分鐘以內。

最後則是保持家庭與學校教育的同步性。在這場疫情防控戰中,家長也不能缺席。據瞭解,針對居家學習,學校依據此項工作推進情況,給家長下發《琴島居家學習家長手冊》。在第一期手冊中,向家長闡述了居家學習的作息時間、課表、學習形式、採用的平臺軟件及選取原因,家長需要與孩子一起了解的事項等等。在第二期手冊中,我們向家長解答視力保護的考慮因素,課堂構成及發現問題的處理方式。同時,也介紹了引橋課程資源的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內在學習需求,引發內在學習動力,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喚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家長成為學校教育最有力的支持者。

解育紅認為,教育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家庭、學校、社會作為人生的三大教育課堂,缺一不可。出現的疫情就是社會給教育的一張“考卷”,檢驗教育的成果,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學校有責任幫助家長形成良好的居家教育方式,藉此契機達到家校共育的目的。琴島學校積極創新家庭教育指導方式,探究聯合育人的新途徑。

個性化育人,教師、學生和家長共建課程

居家教學進行到第三週,在這段時間中不僅是教學形式的改變,重要的是改變了一種教學觀念。在線教學是教育信息化的手段之一,它更能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學生主體性的發揮,而教師轉變為引導者,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合適的學習方案,提供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的課程資源。目前,琴島學校全校教師基於學情,逐步建立起相應的課程資源庫,推送資源的方式不僅有一節課三段微視頻“批發式”的“漫灌”,更有針對不同發展水平學生的“滴灌”,為學生個性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據介紹,琴島學校目前開發的“琴島E學堂”在於將信息化手段嵌入教育教學過程,形成以“易導”、 “易學”、“易評”為基礎模塊的課程資源,課程資源的建設由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形成多位一體的課程資源供給系統。教師著重進行“易導”課程資源建設,分為“遷移精講”、“分層導練”、“拓展提升”三個部分,用於指導學生課堂教學。教師不斷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讓積累起來的資源富有了學校的個性特點,教師貢獻自己的智慧形成的課程資源。

琴島學生著重於進行“易學”課程資源的構建,將“琴島學法分享”、“琴島探究驛站”、“琴童特色展示”等多個虛擬空間,它像是一個屬於學校、班級、同學和家長的“朋友圈”。“每個空間模塊中學生都是資源的開發者,週一第一節課有學生才藝的展示、作為小講師的展示,成為學生個性學習成果的平臺,這個空間更為有趣和歡快。同時,家長也樂於加入學生空間,利用‘ev’錄屏等多種手段,豐富學校的課程資源,實現家校共育的教育新生態。”

信息化將賦能智慧教育,推動教學模式變革

從目前居家學習狀況來分析,優質、豐富的信息化課程資源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關鍵,也是今後教育信息化推進的重點和難點。解育紅表示,琴島學校將力圖進一步探索在智能教育視域下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的最優化路徑,深度剖析信息化課程資源建設與應用中所面臨的具體問題。在整合原有課程資源的基礎之上建構信息化課程資源庫;探究在課程資源應用場景中如何轉變教學模式,探究在應用學習分析技術之後精準設計應用信息化課程資源的策略、方法。

她認為,在應用信息化課程資源過程中,必然對中小學教學結構產生變革。“信息教育技術的更新迭代只有深度融合於教育教學過程中,才能解決目前教學中學生個性發展需求與不平衡、不充分的教學供給之間的矛盾。在逐步積累的過程中,可以從海量的學生行為數據,識別每個學生的特點和訴求,根據每個學生的真實需求,推送信息化學習資源,以實現學習過程的個性化。”她還表示,信息化教育理念的課堂教學新模式,將單項傳遞知識的學習活動模式轉變為新型學習空間下的師生共同建構學習的過程,推動傳統課堂的流程再造和文化重構。教育信息化時代,不僅注重學習者過程中的自主“輸入”,更強調學習者學習過程中的“產出”;不僅注重學科學習知識圖譜的建構,課程資源的富集,更注重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拓展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學生和家長也將成為提供課程的主角,學習者也將成為資源的生產者和分享者。

“我們堅信,琴島教育人以‘做教育’之心,未來幾年隨著學校信息化教育的發展,達到個體的需求與學習融為一體,既能夠實現‘每個人都有’的公平,又能夠實現‘與每個人能力相匹配’的適應性學習。”解育紅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