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第十期 高速路口的“守關人”——記瑞昌市桂林街道張吉明

大難無情人間有愛。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戰役中,很多奮鬥在一線的九江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舍小家為大家,用個人小愛鑄就社會大愛,湧現了一大批好人事蹟。為大力弘揚抗擊疫情中顯現出身邊好人先進事蹟的奉獻精神,

九江新聞網推出《身邊好人戰疫故事》專欄。

高速路口的“守關人”

——記瑞昌市桂林街道張吉明

的故事

寒冬深夜,當你在溫暖的夢鄉里睡去時,有這麼一個人,正在杭瑞高速瑞昌收費站出口處奔忙。他時而指揮車輛,時而伏案登記。零點過後,昏暗的燈光下,你還能看到他奔走的身影,他就是桂林街道黨委委員、武裝部長——張吉明。

第十期 高速路口的“守关人”——记瑞昌市桂林街道张吉明

前行:每一次都是“義無反顧”

己亥末,庚子春,荊楚大疫。沒有人想到,比新年更早到來的,是這場疫情。

1月23日上午,按照瑞昌市疫情防控工作的統一部署,桂林街道負責瑞昌境內高速市區和高鐵兩個出口的檢測工作,張吉明被安排在了高速市區出口。接到任務後,他沒有一絲耽擱,立馬趕到了指定地點開展工作。

就在幾個小時以前,他的妻子和女兒才剛剛從外地趕回家來過年。妻子平時在珠海工作,女兒在澳門讀書,春節是一家人難得的相聚時刻,但今年,疫情讓團聚變得有些奢望。

也不記得年三十的團圓飯吃了什麼,張吉明匆匆扒了幾口飯就離開了,這一次,他走的是如此堅定,堅定的有些許“絕情”。

從這天,張吉明就擔負起了值守高速路口的重任,只為把好城市“入口關”。

想起上次見到女兒,還是半年前的某一天,女兒放假回家住了幾天的場景,這個快50的男人眼眶有些許泛紅。

“這次沒待兩天我就讓她們走了。”談起“趕”走她們的經歷,張吉明無奈地笑了笑。是啊,有誰不想和家人團聚呢?但一想到自己每天都會接觸到各色人群,甚至可能有病毒攜帶者或感染者,為了大家的安全,自己也是要隔離自己的。

“與其讓她們天天提心吊膽,倒不如讓她們眼不見為淨。”就這樣,張吉明“趕”走了她們母女倆。只不過和上次送別的場景不同,這次,他連送都沒有送。

因為是國家幹部,辦理出境手續複雜,加上工作繁忙,之前送女兒去學校的時候,他只能送到關口,然後站在關口的這端,隔海相望,目送女兒離開。

這一次,沒有了隔海相望的場景,有的只是藏在內心的不捨。

“她們不在身邊,我就沒什麼牽掛,就可以更加安心地工作了。”張吉明說。

堅守:這一次依舊“死磕到底”

如果不知道現在是疫情的第幾天,翻開張吉明的朋友圈就知道了。

自1月23日卡點設置以來,張吉明不分晝夜守護在高速路口,每天他都會用一句話、配幾張工作圖來鼓勵自己,這一記就是30多天。

高速路口處,體溫檢測區、信息登記區、車輛消毒區、臨時人員隔離區等區域設置合理、運行有序,說到這個,還有張吉明的一番思考在裡面。

工作開展初期,車流量很大,僅一個班次的8個小時裡,就登記了900多臺車,還要登記測溫,時常容易發生擁堵。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張吉明想到把檢測區延伸到出站500米,這樣,就建立了快速通行的渠道,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還記得2月11日晚,一名安徽司機因為通行證的問題,滯留在瑞昌高速路口。春雖至,但夜晚的氣溫仍然很低,司機沒有帶過夜的被子,張吉明瞭解情況後,把自己的被子給了司機。沒有被子的張吉明一晚沒睡,有了被子的司機睡得很舒心。

小事不小,在高速口的工作看似簡單,其實一點也不輕鬆。要做到24小時不間斷對進入瑞昌的車輛登記,對人員進行體溫檢測,真正做到“不漏一車、不少一人”,需要的不僅僅是細緻,還要有耐得住性子的堅韌。

截止到2月24日,高速市區出口防控卡點共登記排查檢測車輛9062臺次,檢測人員16478人次,勸返車輛1587輛次。這一個個數字的背後,是張吉明帶領值守人員默默堅守地見證。

作為桂林街道分管應急工作的副職領導,“死磕到底”的值守對於他來說已是家常便飯。相較於之前防火、防汛的值守經歷,張吉明覺得,和之前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場相比,這次的疫情防控,戰場是無形的,很難說哪個地方是絕對安全的。但即便是這樣,也阻擋不了他們衝在前面,這就是困難時刻體現出的責任與擔當!

“疫情不退!我們不退!”這是他們的誓言。

【採訪手記】當疫情來臨時,不是每個人都能穿上白大褂,奮戰在直面病魔的第一線。但在本職崗位上,每個人卻又是不可或缺的螺絲釘。

他們其實也有恐懼,但他們仍然選擇勇敢。我們之所以讚頌勇氣,是因為我們在明知風險的時候,仍然選擇做我們該做的事。

再細細回想張吉明送別女兒的那個場景:

“那天早上,我送她們到出入境拱北口岸,步行至我不能再進入的界線,看著她們出關,而我,則步行到拱北口岸旁海邊,站在那裡望著澳門,就在那等著她們發回平安的消息。”

而這次,是遠處的她們在等待他勝利的消息。

我們,都在等待勝利的消息!(周濤 廖海兵 通訊員 張潔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