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葛軍:“鐵人”故鄉排頭兵

“既然組織把重任交給我,我無怨無悔,我的一腔熱情、執著和付出能使新風村農戶幸福美滿,能換來新風村的繁榮和諧,我做什麼都是值得的。”2019年9月,在玉門市赤金鎮黨委積極推進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的過程中,葛軍被推選為新風村黨支部書記,面對工作的變動,他深知肩負的重擔,但仍義無反顧。

葛軍:“鐵人”故鄉排頭兵

“葛書記之前對黨務知識不太熟悉,現在每天都會學習,工作手冊上記滿了筆記。按他的話說,給別人半碗水,自己得有一碗水。”新風村黨務專幹孫天芳笑著說。

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後,葛軍利用一切閒暇時間抓緊學習,《農村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工作手冊》成了他手邊的工具書。遇到不明白、不理解的內容,他會馬上向鎮黨建辦主任和黨建專幹虛心請教。

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第一天,葛軍提出,要帶領群眾走上增收致富路,建強支部是核心。他從健全完善村幹部坐班值班、代理代辦、聯繫群眾等制度入手,規範支部日常運行。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葛軍組織部分黨員幫助沒有勞動力的貧困戶白加祥,進一步增強了群眾對黨支部、黨員的認同感,使群眾對脫貧致富有了更大信心。

如何讓優勢產業轉化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真正讓群眾腰包鼓起來、生活富起來,這是葛軍開展工作後思考的一個問題。結合赤金鎮的實際,他引導黨員帶動周邊群眾大力發展日光溫室韭菜產業,鼓勵村上的致富帶頭人、產業能人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探索出了“支部+合作社+基地”的產業鏈發展模式,真正實現了將支部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群眾富在產業鏈的聚合效應。

2019年,由鄉情韭菜農民專業合作社投資1200萬元,在赤金鎮新風村5組建成佔地面積1000畝的循環有機韭菜產業園,採取多項新技術,利用溫室、拱棚、大田韭菜相結合的種植模式,變一季生產為四季生產,實現全年均衡供應市場,不僅提升了土地產出效益和畝均收入,還打響了“赤金韭菜”的品牌。在產業園區的帶動下,2019年新風村新建百畝連片點一個100座,推廣改品換優穴制棚165座、鋼架拱棚100座,赤金群眾依靠“赤金韭菜”走出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過去一下雨,出門就是一身泥水。現在出門再也不用擔心三輪車會淹在泥水裡。”新風村4組的王春軍說。新風村4組臨近河道,下大雨時雨水總會把外出道路淹沒,群眾出行極為不便,還存在一定安全隱患,村裡決定新修橋樑。修橋期間,葛軍堅持每天到施工現場,盯進度、抓質量,保證了工程順利完成。

“作為‘鐵人’王進喜故鄉的一名共產黨員,我不會忘記黨的培養,更不會忘記黨賦予的使命。在發展產業的同時,為群眾解決難題,是一名共產黨員的職責所在。”葛軍說。(記者 陳思俠 通訊員 藺曉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