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致敬志願者


導讀


將來,不論何時,當人們再次回顧新冠肺炎疫情,必定會為一種壯觀的景象深深觸動:危急關頭,一個個原本最平凡的人,突然綻放出最不平凡的英雄光彩。


他們奮戰在街頭,武漢封城期間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他們來往於運輸點,為隔離在家的人們送去各類物資;平時,他們是普通的小老闆、社區居民、大學生、公司白領,他們還可能是快遞小哥和外賣送餐員,他們大部分生活或工作在這座城市,有的以前從未來過……


就是這些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平凡人,卻一起做著值得整個社會銘記的事情:自發參與抗擊疫情。


不管你是否接受過他們的幫助與服務,請記住他們,他們是凡人英雄,他們是中國志願者。


敬請收看《中國有故事》

第19集:致敬志願者

(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

↓↓↓

我正走在昔日繁華的街道上,現在行人寥寥無幾。常見的是一群平凡而特殊的人,如果不是新冠肺炎疫情突然降臨,他們原本就是生活在城市裡的普通百姓。


致敬志願者 | 中國有故事


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了,但仍有900多萬人生活在這裡。


致敬志願者 | 中國有故事


以前那些自然而然的衣食住行、求醫問藥,現在都出現了困難。有這麼一群人,他們自發行動起來,填補了疫區艱難運轉中一個又一個空白。很多人得到過他們的幫助,卻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只知道他們叫——志願者。


這些日子,武漢交通停擺,商店關門,最初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也沒法上下班……成千上萬的青年志願者,“逆行”在寂靜的街區,成為這座城市的另一種“基礎設施”。


致敬志願者 | 中國有故事


“您好,測一下體溫”,這成了小學音樂教師華雨辰近期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測溫員、司機、方艙醫院播音員、搬運工……華雨辰在這些崗位上已經奮戰了一個多月。她說,“作為一個武漢年輕人,應該盡力做些什麼”。


致敬志願者 | 中國有故事


大年夜,在經歷了幾個小時的思想鬥爭之後,武漢快遞小哥汪勇決定接送醫護人員。第一天,就接送了30多個人,但因為害怕,他的雙腿抖了一天。


在全國的醫療救援隊到來之前,金銀潭醫護人員連夜奮戰,能睡到床的人很少。所以,上車後,不說話,成了一種默契。


有些護士會因為壓力太大,在座位上默默抽泣。坐在主駕駛的汪勇,不知道怎麼安慰,能做的就是讓他們別再為通勤發愁。


致敬志願者 | 中國有故事


吃過年夜飯,90後小夥兒鄭能量把母親託付給親戚,開著自己新買的車,從長沙往“別人想要逃離”的武漢駛去。他守在醫院門口,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也拉過病逝者的遺體去殯儀館。


鄭能量每天就住在車上。好心人想給他提供住宿,可他並沒有接受。他樸實地說:“怕自己身上沒消毒乾淨,怕給人家家裡弄髒了。”


致敬志願者 | 中國有故事


起初,大量無法入院治療的病人一床難求,黃岡版“小湯山醫院”火速改建,改建的速度以小時甚至以分鐘計算,急需有人協助物資搬運、打掃衛生!


得到這個消息後,兩天一夜裡,前來服務的志願者超過了1000人,其中近一半是青年志願者。他們戴著口罩、自帶工具,投入“戰鬥”。


這些人是世界上一個又一個小小的分子,有的人生長於武漢,有的人從沒去過武漢。為了跟自己一樣的其他微小分子,他們選擇站出來,儘自己所能,充當起這座一度慌張的城市的“補丁”,希望能夠幫助它儘快恢復“健康”。


致敬志願者 | 中國有故事


在廣州市花都區,5歲的小女孩甜甜,家裡人都感染了新冠肺炎入院治療。看到共青團花都區委的招募通知,青年志願者黃彩雲成了甜甜的“臨時媽媽”。


其實,黃彩雲自己的女兒也只有3歲,為了照顧甜甜,這段日子只能託付給家裡人照管。她說:“我是一位母親,更是一名青年志願者,我覺得我應該有所作為。”


致敬志願者 | 中國有故事


在世界上的許多角落,那些在海外留學、工作的人,也通過互聯網捐助和志願服務,讓自己的善意漂洋過海回到祖國。


他們曾是陌生人,而此刻牽起了手,支撐著疫情中心的武漢。像這樣,點滴之力匯聚起來,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