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疫情期間你每天都是怎麼度過的?怎麼調理自己的心情?

倔強的珍妮


疫情期間是我結婚後十多年來,可以白天呆在家的最長時間了,平時上班都是早出晚歸的。

每天好好做做飯,廚藝見長了,是唯一最大的收穫。

堅持鍛鍊,雖然沒瘦,但肉肉也沒來找我。

好好地看看書,為自己充充電。

只是不想是因為疫情才發生這種情況。

願疫情早日結束,春暖花開。





hhf黃




推薦一首毛不易的《無問》周深版的

推薦一部電影《寄生蟲》

這場疫情打亂了我很多原有的計劃,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樣面臨這個問題。正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同時也給了我很多思考的空間,整理思緒,從迷霧中尋找方向。作為一個已畢業兩年,仍然是走一步看一步,工作、生活依然一團亂的95後。不禁自嘲:原來真的一步一步就變成了小時候父母口中除了好學生之外的“另一種人”。

每天刷朋友圈、知乎、微博、各種公眾號文章、短視頻等,給自己營造一個特別忙的假象,而實際有做什麼呢?有什麼收貨嗎?並沒有,只是不斷的麻痺自己,讓自己成為了一個合格的寄生蟲。記得前幾天新聞報道韓國電影《寄生蟲》狂攬好萊塢三大獎項,我去簡單的看了一下故事情節。荒誕的一家人,荒誕的開始,荒誕的情節,荒誕的結尾,荒誕的真實,荒誕的讓人流淚。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寄生蟲。每個人看都會有不同的感觸,推薦去看。所以這裡不做情節的介紹。猶記得一個詞“計劃”。

所以………

我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可是怎麼辦呢?現在又不是跳槽的最佳時期,而且喜歡什麼工作呢?找到自己想做喜歡做的工作,找到了又發現自己並沒有能拿下這份工作的實力,怎麼辦呢?學習呀……就這樣和自己對話,不斷的“破”“立”,從而找到自己,讓這段長長的假期沒有浪費掉。

學英語口語

學吉他

收集旅行相關資料

等等………

從計劃開始,一步一步跳出那個畫地為牢的自己。

可能你總會覺得時間又多又長,有的是時間努力。可是你的精力不會等你,年紀不會等你,父母更等不起你……只有你自己能夠救贖自己。時間很短,如白駒過隙,一瞬而已矣~


Daisy72609


從工作的地方回家,呆了一個月,出過3次家門,現在在工作地方的住處,今天是隔離的第13天,還有一天。在家主要和家人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幸福感滿滿的,我兩口子基本一年回家一次,孩子在父母身邊,在家的時候還好,在農村,可以到自己的地裡看看。在工作地隔離的這段時間,主要看看電視,做點簡單的運動,聽聽小說,聽聽音樂,最近老看頭條新聞,前幾天也搞了一個頭條號,上傳的幾個視頻,這不現在在回答問題呢[點亮平安燈]祝大家好運[呲牙]



七月黃曉燕


親愛的陌生人,不出意外的話,你現在應該抱著手機宅在家中吧;朋友,不出意外的話,你應該已從很多渠道被告知要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了吧;兄弟,不出意外的話,你現在應該已經閒不住了,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奪門而出,卻又無可奈何,因為你不能——因為你需要待在家中,為對抗疫情貢獻出屬於自己的一份力兒。沒錯,很多人現在的生活狀態都是如此:即一天一天掰著指頭在家中度過過,只希望疫情警報一解除,我們就可以到戶外撒歡兒。在本該喜慶祥和、走親訪友的日子裡,我們卻只能宅在家裡,可能不少人都會心懷不暢,但我想說的是,疫情當前,任何人都不得心懷僥倖,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我們更應該積極響應號召,減少出行,不為社會增加本可避免的負擔。我們必須做到眾志成城,共克時艱!

面對疫情,人們會有不同的心態。有的人心驚膽顫,過分消極,惶惶不可終日,整天提心吊膽,從此自我封閉,與他人減少甚至停止交談,一門心思苦等疫情警報解除。有的人天生樂天派,認為病毒、疫情一定找不到自己身上。這類人可能一如既往,想去哪裡就去哪裡,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但從本質上講,這兩類心態都是錯誤的。對待疫情,我們正確的態度應該是不需要過度的恐慌,但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面對疫情,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沒有辦法、也沒有能力衝向醫治患者的最前線。儘管我們心中不願接受,但目前疫情仍處於增長趨勢是不爭的事實。我們能做到的就是不外出,不添亂,最大程度地保護好自己、家人、周圍的人,對他們做出簡單而有必要的科普。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向向忙碌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們致敬,讓他們在前方揮淚灑汗的同時不要有過多的後顧之憂。

面對疫情,待在家中的我們可以通過上網來了解傳染病的相關信息,獲得一些相關知識,瞭解一些相關做法,做到日常防護,畢竟防範傳染病可不只是現在。其次,對疫情做到知己知彼。明白不同的疫情會有多個不同的傳播途徑。當然,為了不惹麻煩而待在家中的我們,仍然需要健康作息,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最後,我們要做到心理平衡,心理健康。待在家中,大門不讓出,二門不讓邁。在古代,除了待在閨中的女子之外,有一種懲罰也是如此——那就是禁足。在推翻封建之後,禁足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過了,但是,此次病毒來勢洶洶,非常時期自然要用非常手段。在疫情肆虐期間,宅在家中對你的健康是最基本的保障,所以不必心中不平,暗暗認為限制了自由。在心情煩悶時,一定要做好自我心理調節,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各位,疫情當前,你我皆是戰友,我們都是共患難的親人。所以同患難、共努力。身處後方的我們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為最前線的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就治環境,為戰勝疫情作出自己的貢獻。做到眾志成城,共克時艱。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防疫阻擊戰,加油!









欽州阿演


在疫情面前,人們會產生哪些不良心理反應,以及如何應對它們。

考慮到醫務前線壓力大、時間少,在這裡,我們推薦幾個可以隨時隨地使用的心理調節方法。

1. “蝴蝶擁抱”

也被稱為“愛自己的擁抱”(hug of self-love),由創傷工作者Lucy Artigas開創,用於在創傷中自我安撫。


2. 著陸技術(GroundingTechnique)著陸技術常用來應對激烈的負面情緒。通過檢查自己的觸感、環境,轉移注意力,我們可以從情緒旋渦中迴歸此時此地。

大眾面對疫情的心理調節

1. 平緩呼吸法

平緩呼吸法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剛開始,你可能會覺得深呼吸有些難,但多試幾次就能夠掌握。

2. 挑戰引發焦慮的念頭

同情疲勞也被稱為“次級創傷(secondary traumatic stress)”,是指由於在短時間內,高強度地接觸不幸的訊息,而產生壓力、冷漠、憤怒的心理狀況。

它就像大腦的一項保護機制,在情緒耗竭時提醒我們:你累了,是時候休息一下、照顧自己的情緒了。

所以,如果覺察到自己無法負荷更多信息,你需要放下手機,主動隔絕疫情信息。如果無法放下手機,你可以只關注某一個可信的消息源,直到情緒恢復平穩。

同時,你可以嘗試以下的方法進行自我關懷(self-compassion),關照自己的情緒。要記得,只有先照顧好自己,才會有餘力關照他人。

面對疫情,很多人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多做一些。但其實,應對疫情是一場團隊協作,前線的醫護人員用他們的專業技術應對困境,而我們照顧好自己,與身邊人彼此關懷、互相支持,也是盡到自身的責任。


野狼2020


雖然對於很多人來說不工作相當於得到了解脫,但是待在家時間長了人也會變得焦躁。有些人需要每個月還車貸房貸,沒了工作沒了收入一下子資金鍊斷開,沒有存款真的很難堅持下去! 無論遇到重重困難保持良好的心態是必要的,車到山前必有路 打不倒我們的必使我們強大起來!


屏息195


活動的空間變窄,但對生活的熱愛程度卻一直在拓寬!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也催生了積極學習新技能[呲牙],手繪創作、愛上廚房、功夫瑜伽等,我是喜愛的不亦樂乎!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成長了自己。原來我們每天忙碌的身影背後,🈶️這麼多美好的東西值得我們去感知。早起,廚房飄出的飯菜味道;餐後畫一幅心悅誠服的作品;下午給身體和心靈洗個澡,練上半小時功夫瑜伽🧘‍♀️,頓時,整個人通體舒暢,一個字~美!空閒的時候,打開頭條,刷刷諮詢,瞭解最新疫情報告,堅定信念,心存感激,無數次告訴自己,熱愛生命,敬畏自然,我們現在擁有的一切美好,都是有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







奔向往的生活five


疫情期間一個大長假,剛好有充足的時間做我們平時繁忙工作時沒時間做的事情,也正是提升自己的好時機。

看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而定,如果你平時工作非常緊張,睡眠也不足,沒時間搭理自己的身體,那就給自己放個小長假,健康飲食,合理運動,放鬆休息,閱讀書籍,刷刷好久沒看的劇,讓自己身心放鬆,也可以聯繫聯繫許久未見的好朋友,視頻語音都可以,可以自己親自下廚為自己做營養餐,豐富生活。如果想利用這段時間提升自己,那就好好規劃一下自己的目標,比如利用這段時間好好學習英語,看一些有用的書籍,學一兩個新技能,把時間安排好。當然建議還是一天之中合理安排一下,說一下我自己吧,每日都在前一天列好第二天要做的事情,完成一件✓一件,早晨差不多八點多自然醒,喝水做早飯,然後看書(已經看完三本書了),看完書會畫一畫畫,之後和家人聊會天準備午飯,下午休息後開始運動一小時,之後家裡辦公一小時,學習新技能拓展事業,錄製在線課程(自己的一個目標)然後晚飯後陪家人玩會牌,歡聲笑語一片,然後就是和媽媽的追劇時間,晚上睡前再學習一些英語。睡覺。

安排好時間和任務,這個突如其來的假期會讓你有很大的收穫。


SIZUM


以前要工作沒有時間待在家裡好好陪家人,現在有時間就好好陪家人,不要急躁,要按住那躁動的心,疫情還沒結束,不到彈盡糧絕絕不出門。



嘟爸的日常


正如網上所言,寧願自己多長膘,也不在外到處漂,天天在家睡大覺,省我花錢買口罩,既然睡覺也能為國做貢獻了,那為何不默默的為祖國儘自己的綿薄之力呢,每天除了吃睡,睡吃之外,看看電視刷刷抖音做自我心理調節了,總之保持樂觀心態看待世間萬物,你每天都是快樂幸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