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2000 多年前的漢畫,竟如此之美

2000 多年前的漢畫,竟如此之美

曾侯乙編鐘與樂隊 - 楚商來自美在高處00:0004:26

漢畫,簡單來說是兩漢時期,刻在石或磚上的圖像,屬於漢代石刻的一種。由於這些圖像不具備浮雕的特點,它總體來說更趨平面化,接近於畫而不是浮雕,因此歷史學家一直沿用“漢畫”這個詞。


在厚葬之風盛行的漢代,漢畫被大量用在墓室的裝飾中。其中,一部分圖像是為逝者祈福昇天所做,另一部分則是墓主人生前的真實生活狀態,題材多數為車馬出行,舞樂雜技,六博對弈,迎賓待客,宴飲,鐘鳴鼎食,男耕女織等。


2000 多年前的漢畫,竟如此之美


那麼,距今天 2000 多年前的漢畫,美在哪?


魯迅對漢代石刻有深入研究,他的一句話可以很好的解答這個問題——惟漢人石刻,氣魄宏偉深沉。這六個字,極其準確的概括了漢畫的精神所在。更重要的是,如此厚重古樸的圖像,卻沒有缺少藝術本有的生動,這不得不讓人讚歎。


2000 多年前的漢畫,竟如此之美


上面是一幅典型的漢代的練力圖,又叫《七力士圖》。圖中刻著七個壯漢:拔樹者、背牛者、抱鹿者、舉鼎者、抱壺者;另外還有兩人,一個騎在虎身上,另一個右手揮劍,左手扼住老虎的脖子在與虎博鬥。


畫面上七個力士均雙目圓睜,動作各異,形象極其生動傳神。為了表現力士用力過大,作者別出心裁,故意將幾位力士的腳,刻到畫框的下界外。


2000 多年前的漢畫,竟如此之美


漢代是中國歌舞繁榮的時代。無論皇帝還是平民,似乎人人都會歌舞,隨時都可歌舞。這是一代風氣,正史中多有記述。


在上面這幅圖中,上格四人對飲;中間有樽和四耳杯;下面有一人作建鼓舞,兩人吹奏,一人倒翻,場面甚是熱鬧。


2000 多年前的漢畫,竟如此之美


在漢代,伏羲女媧被認為是人類的始祖,於是就成為漢畫像石中,頻繁表現的主題。


其中有的為伏羲一人,有的為女媧一人,更多的則是人首蛇身的女媧、伏羲兩尾相交,伏羲捧日輪或舉規,女媧捧月輪或執矩,相依相偎,連成一體,其貌安祥,悠然雲間。


2000 多年前的漢畫,竟如此之美


曹雪芹把自己的小說稱作“石頭記”,在我看來,漢代石刻才是真正的石頭記。它記錄了長達 400 多年的歷史,堪稱漢代社會的百科全書。


這遺失了 2000 多年的美,希望被更多人感受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