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廣州健康院在靶向微環境治療白血病領域取得技術突破

骨髓是成體造血生髮中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微環境失去支撐正常造血功能。白血病破壞的骨髓微環境能否被修復?修復後能否遏制白血病進展?這些問題一直沒有答案。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王金勇課題組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程濤課題組等多家研究團隊歷時七年合作攻關,在靶向白血病微環境治療白血病領域取得技術突破,在Leukemia(《白血病》)合作發表題為

Mesenchymal stem cells suppress leukemia via macrophage-mediated functional restoration of bone marrow microenvironment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揭示通過骨髓腔內原位輸注健康供者MSCs,可以賦能組織巨噬細胞來接力執行白血病骨髓微環境修復,從而有效矯正血小板血象,抑制白血病進展。該研究為MSC治療MDS/MPN型白血病(如JMML,CMML)提供了新技術借鑑。

骨髓增生異常和骨髓增殖混合型腫瘤(Myelodysplastic/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DS/MPN)是一種克隆性惡性血液腫瘤, 常伴有骨髓間質微環境異常。目前,針對該類白血病的治療方案主要是造血幹細胞移植、化療以及靶向藥物治療,但治療效果欠佳。

骨髓微環境間質細胞組分異常與白血病發生髮展的因果關係錯綜複雜。間充質幹細胞(MSCs)已經被廣泛應用在治療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和炎症等免疫相關疾病,部分患者治療後療效顯著。在白血病背景下,健康供者MSCs是否能重塑受損的骨髓微環境並抑制白血病進程,尚待明確。

研究團隊利用已建立的慢性MPN/MDS疾病小鼠模型,發現Nras突變型白血病發展過程中同樣伴隨著骨髓間充質幹細胞(MSCs)的功能逐步退化,血小板水平下降。經過一系列嘗試,研究人員發現骨髓腔內原位輸注健康供者MSCs,可以明顯改善血小板造血,延長生存期。MSC治療可以全身性平衡白血病小鼠的髓系造血生成。進一步研究表明,被治療部位的宿主自身MSCs數量得到恢復,而且功能上與健康MSCs相似。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了骨髓微環境修復的細胞學機制,發現健康供體的骨髓MSC治療可以將宿主巨噬細胞重編程為執行組織修復功能的Arg1陽性巨噬細胞。這種賦能過程非常迅速,只需要MSC與組織巨噬細胞直接接觸12小時以內就可以完成指令傳遞。這種快速賦能方式也回答了為什麼移植後半衰期很短的MSC卻可以發揮長時間療效的作用機制困惑。隨後,研究人員證明體外經MSC重編程12小時的組織巨噬細胞,同樣可以重複MSC的治療效果。總之,該研究表明,骨髓腔內輸注健康供者MSCs能夠重建骨髓造血微環境,提高血小板水平,減緩白血病進程。該研究從微環境角度出發,為探索白血病治療新策略提供了思路借鑑。據悉,該發現已獲得中國和美國專利授權保護。

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重點研發項目、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CAMS醫學創新基金等項目資助。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博士生夏成祥、博士後王童潔以及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程輝博士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王金勇研究員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程濤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广州健康院在靶向微环境治疗白血病领域取得技术突破

間充質幹細胞賦能組織巨噬細胞修復造血微環境,遏制白血病進展示意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