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農業發展都靠機械化了,刀耕火種的時代過去了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文山騰遠


在平原地區確實如此,翻地用機械,播種用機械,收割也用機械。大量的節約了人工成本,為工廠用工和城市服務釋放了更多的生產力,且增加了產量。不得不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農業發展至今確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無土栽培技術,大棚種植技術的推廣解決了我國耕地少人口多、14億人口的糧食問題。但是我們要看到那些不能使用機械化的地方,他們仍然過著刀耕火種的日子,我國西部地區還有大量的山區農民,他們的種植方式大多數還是沿用刀耕火種的方式,土地不成片,交通不方便,機械無法進到地裡,就算勉強能進一些小型化的機械,但是效率也比不上平原地區,勉強可以用來翻地,其他程序全靠人工。農民一年到頭辛勤勞動,可是收穫卻不盡如人意。

西部山區雖然現在靠土地生活的越來越少,全都到外地打工補貼家用,但是留下的老人還是一樣種著土地,更加的辛苦。山區土地沒有平原肥沃,應該大力發展中藥種植,西部地區氣候條件事宜中藥的生長,而且藥效好,適合種植中藥材。國家應該大力扶持中醫,在我國西部地區大量種植各類中藥材,這樣不但解決了當地農民的收入,同時也發揚了我們的中醫技術。





江湖人不言江湖


是的,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農業和工業的進步,現在農業已經基本實現機械化化了,以我老家為例,春種秋收都是機械化了,噴農藥更是用上了無人機,大大節省了人力物力,生產效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極大的減輕了農民的務農負擔。




鹹魚的第一視角


我們美好的黑龍江省,土地以平原為主,由於農民種植土地面積的逐步擴大,農業的機械化也隨之而來了,過去刀耕火種的年代一去不復返了。

前幾年用的小四輪,現在已經淘汰了。在我們種地都用大馬力拖拉機,旱田旋地起壟一次成型。

水稻田翻地平地耙地都是大型機械。人工只是打打零雜。秋收是自動收割機。賣糧裝車,有專用的炮車。真是方便多了。大大地減少了勞動強度。

現在種地都是大戶,面積都在300~500畝之間,有的甚至1000多畝往上。大型農機具有了用武之地。種地再也不用刀耕火種了。農民都成了新時代的新農人。

水稻插秧都是高速插秧機。錢用人工插秧,累得腰痠背痛,還幹不出多些活兒。現在機器一下地,10天半月三五百畝地就完事兒了。

施肥打藥有無人機,人站在地頭兒,就可以均勻的把藥打完,把肥也均勻的揚到地裡。既高效又省事兒。

可以說,由於機械化的發展,現在農民種地,真的是很輕鬆了。只是這些機械的保養費用也不低。人雖然省了勁。費用也高了不少。所以種地的收益也沒提高多少。

這主要是農資產品年年上漲。租地價格年年上漲。當時價格卻沒有上漲。大大地壓縮了種糧收益。你農民的收益還有待於提高。

雖然農業實現了機械化,但農業的生產方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怎樣才能既省時省力又能增加效益呢?這是當下農民朋友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

互聯網+可能是農業的一種出路。但是農民朋友文化水平低,一時難以上手。還需要相關部門兒,多多指導,培訓一批新型農民。利用互聯網,給農業插上翅膀。











龍兵過


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機械化),是很早就樹立的一個目標,那現在實現了嗎?哪些方面已經機械化了?以我們茶農製茶為例:

採茶、曬青、晾青、搖青、炒青、殺青、定型、烘焙。茶葉的製作環節,大體上有這樣一些環節。那我們一個個說,哪些實現機械化了。

1.採茶純手工。機械化採茶也有人在嘗試,但是,難以保證茶葉的完整度,目前為止,採茶純手工。

2.曬青純手工。看天做青,看青做青,只能用手工,才能靈活控制。

3.晾青純手工。手工晾青均勻,不會破壞茶葉的完整度,而且能感知茶葉的發酵程度。

4.搖青機械加手工。以前手搖,現在電搖,人控制時間。

5.炒青殺青用滾筒,也是機械加手工。

6.定型純手工。也有人研製包茶機,但是,效果不好。

7.烘焙機械加手工。電烤箱烘焙茶葉,人控制時間。

從以上可以看出,茶葉製作還主要以手工為主。雖然,有個別環節用機械替代,減輕茶農的工作量。但是,要全面實現機械化,還是任重而道遠。



漳平水仙茶傳承人


現在國家加大力度興修水利,建設高標準農田灌溉技木,我們這裡好多農村都在實行高標準農田整改,連建設農田都用上了工程機械;

這足以說明體現機械已經代理了一大部分人工比較辛苦,難做的工作工種;

建設好的農田,更是方便用大型的機械耕作!但是有些工種還是必須用人工,比如一些山區和丘陵地帶,梯田機械時代替不了的。平原能用的機械這些地方就不太適應。

現在好多80,90後年輕一代都不願再做這種傳統辛苦的農民,這是我國面臨一大難題,全國有些地方少不了的這種刀耕火種的時代而年輕一代又不願留守農村事實,這到底該怎麼解決呢?是一個值得我們全國人民去思考探討的問題問題![機智][來看我]





小王的生活雲


你好!我是家輝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在小學的時候就開始乾地裡的農活,每年農忙的時候是最累的時候,家裡是農村的朋友應該是深有體會的吧。跟著家長一起去收麥子,插秧,收水稻。還記得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爸媽在地裡幹活,我在家做飯,做好之後把飯送到地裡,父母們為了節省時間不用回家吃飯,那個時候割小麥都是用手拿著鐮刀一下一下的收割,整久了手都是泡,然後紮成捆,再用繩子扛到地邊上,一天干不了多少。然後拉著架子車走很遠的路拉到場裡,幾家鄰居合夥用麥子脫粒機一起打麥子。收麥子的時候是最乾旱的時候,又熱又髒,幹完活回到家身上臉上全是灰。

收完麥子就開始插秧,插秧是個細緻活,也是耗時耗力,還好,不算髒。到了九十月份就開始收割水稻,也是拿著鐮刀,一下一下的收割,紮成捆,扛到地邊,然後用架子車拉到場裡,幾家鄰居合夥用水稻脫粒機打水稻。

當時特別累,我就想,我要是個巨人就好了,把所有的小麥或者水稻一下子抱起來,一步跨到場裡,然後打出來,就不用一步一步地用架子車拉了。但是也只能幻想一下,這是根本不可能的。後來聽說有收割機收割小麥,就不用人工用鐮刀割了,很興奮,就想著什麼時候我們那裡有這種收割機。

過了幾年真有這種收割機了,就是手扶拖拉機的車頭前面加上一個收割機,很簡陋,只能一排排地把麥子割倒,還是得要人工捆,架子車拉,後來用農用三輪車拉到場裡,用脫粒機脫粒。當時,這種簡易的收割機已經了不起了,已經節省了很大的人力。

又過了幾年,又有了新的收割機,這種收割機比之前的方便多了,可以直接打出麥子顆粒來。但是效率低一些,收割幅面也比較小。以後發展越來越快,沒幾年出現了聯合收割機,效率高,打糧食的時候拋灑的少,糧食直接裝袋,秸稈也直接打碎了。以前好幾天的活,現在一天就解決了。場裡也不見用脫粒機打麥子打水稻的了,場地漸漸都用不著了。

後來取消了農業稅,不用大車小車拉著曬乾的糧食去鄉鎮交公糧了。後來,農村老年人到達一定的歲數可以每月領個零花錢了。

三十年,彈指一揮間,農村的刀耕火種到現在的機械化耕種,確實解放了大量的勞動力,人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工廠幹活,去搞一些副業,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以前全村就一臺黑白電視,播放射鵰英雄傳,霍元甲等,人山人海就像看露天電影。現在家家一般都是彩電,智能電視,電話,網線,智能手機等,買車的也越來越多。

中國的老百姓都很勤勞,這話一點也不假,我們小區是個新小區,剛搬過來的時候,小區南面有許多土堆,因為還要規劃,土堆暫時沒挪走,但是有些老人可看不下去土堆閒著,就像整理梯田一下,整理出一塊塊的菜地,種些時令蔬菜。只要國家太平,老百姓的生活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我不懂什麼自由民主,什麼普世價值,我只知道國家太平才是老百姓的福氣。

最後總結:從現在的老百姓生活水平來看一個國家的執政能力,我感覺還是靠譜的。這三十年的變化,大家有目共睹,我相信再過三十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會更加美好。


農村家輝


我是大江來,我和大家共同探討一下,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叫刀耕火種。

刀耕是指用銳利的器具進行耕種,如木具、石具、金屬器具,木具和石具早就淘汰了,目前農村爬犁,鋤頭這種金屬器具比較常見,用這些器具把土地翻鬆,播種後有利於種子的發芽成長,這種作業方式費時費工,收入與投入不成正比,慢慢的就會被淘汰。

火種,以前火種的目的主要是利用植物葉莖和根莖焚燒後產生的草木灰做肥料,對植物生長起到補充營養的作用,現在農村也有火種,某些人因為不想運輸農作物根莖,晾乾後一把火燒完,為保護環境國家明令禁止這種行為。現在有專業研究研土地所需的肥料,科學施肥, 增加農民收入。

綜上所述,農村發展機械化取代刀耕是大勢所趨,土地施肥也變成了更有利於植物生長的化肥化肥,農民土地經過流轉進入合作社,從而具備機械化耕作的條件,省時省工,這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方向,

以上純屬個人看法,如有錯誤,敬請指正。








大江來


我認為,農業發展離不開機械化,但要是片面地認為,農業機械化了,就已遠離了刀耕火種的時代這是有侷限性的。

自古以來,傳統的農業生產是依照刀耕火種的方式進行的,隨著社會的發展,機械化作業是農業發展的標誌,但實際上有些高山偏遠地區,由於地理環境的制約,依然遵循著傳統的農耕文化。

無論是機械化耕作,還是刀耕火種作業,都是我國農業存在的現狀,它們是相互依存,既不衝突也不排斥。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無論是工業文明還是農業文明都離不開傳承和創造,我們用敬畏的心去待它,就對了。



一路前行李子木


時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必然結果

改革開放以來首先發展的是經濟,而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生產力的提高,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在改革開放初期由公有制經濟轉變為私有制經濟,這樣即鼓勵人民種地努力提高生產的積極性,同時又能開拓更多土地資源避免了浪費!而那時候科學和社會發展比較落後,基本都是靠人力和畜力來完成耕種和收割,產量低不說時效也低,可以說還不能完全滿足內需,經濟也比較落後。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加深,科學技術不斷提高,不但可以大大提高了產量,而且效率上也越來越高,基本上可以說土地資源得到很合理的利用,農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家儲存和糧食的出口也越來越充足!我們是走在發達國家路上的國家,未來的發展趨勢會是整合資源,由小戶、散戶向大戶集中過度,這樣不但能更有效的分配人力資源,同時也是機械化作用的最大化!比如像某國!!這不是崇洋媚外而是趨勢,同樣這些相信在不就將來就會有苗頭!!

我是小亮,歡迎大家交流心得!


亮談農村和教育


機械化取代刀耕火種的確給農民減輕負擔,減少許多勞動力,記得以前全部用人工體力勞動力,現在舒服得多,現在耕田等於當老闆了,只要到田邊指導,機械幫你做得好好體體的,一條龍服務,耙田,播種,收割全機械化,只是期間施肥用人工,不過美中不足的是還未有更好辦法克服自然災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