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幼師、健身教練、理髮師…為什麼他們在疫情期間送起了外賣?

記者 | 周伊雪 徐詩琪

“我不是缺這個錢,就是沒有試過,想嘗試一下。”

27歲的南京女孩王欣(化名)已經送了四天外賣。她本是一名幼兒園老師,因為疫情影響,學校一再推遲開學時間。在家“閒著也是閒著”,看到招聘外賣騎手的信息,喜歡運動的王欣就想到了去送外賣。

成為一名眾包外賣騎手的過程並不複雜:在系統上傳身份證,觀看培訓視頻,去當地疾控中心辦理健康證明上傳,送單之前再視頻驗證是否戴口罩,就可以上路了。3月3日,王欣踩著共享單車共騎行19公里送了6單外賣。“正好健身房不開門,就當做有氧運動了。”她說。

在疫情期間新增的外賣騎手中,除了像王欣這樣的幼兒園老師外,還有理髮師、IT人員、健身教練等五花八門的職業工作者。商場關門、學校停學令他們難以恢復本職工作,騎上電動車或者共享單車,成為一名外賣騎手,短期內既可以補貼收入,又可以鍛鍊身體。

據美團提供給界面新聞的數據,自1月20日至2月23日,美團外賣配送平臺新招聘了7.5萬名勞動力成為外賣騎手。新增騎手中六成以上來自工廠工人和服務業從業者,過半新增騎手在“本省就業”。24.2%的受訪者因為“閒著也是閒著”選擇做騎手,還有人說做騎手是“想體驗百味人生,享受自由吹風的感覺。”

幼师、健身教练、理发师…为什么他们在疫情期间送起了外卖?

不過,通過送外賣體驗生活的畢竟是少數,更多新加入騎手隊伍的是因為原來所在行業遭受重創,失去收入來源的人們。調研顯示,36.7%的受訪者表示由於“工廠、餐廳開不了工,沒有收入”選擇成為外賣騎手。

餐飲、家政等生活服務類行業在疫情期間陷入停滯,成千上萬的從業人員被迫進入待業狀態。據西貝董事長賈國龍透露,僅西貝就有2萬多員工待業。此外,吸納大量勞動力的製造業企業多數至今仍未完全復產。這些行業的大量閒置員工在疫情期間流向了外賣騎手、生鮮電商配送員等工作崗位上。

美團的數據也印證了上述判斷。調研顯示,新增騎手中有37.6%來自餐飲等生活服務業,27.2%來自制造業企業,13.8%來自小微創業者。

幼师、健身教练、理发师…为什么他们在疫情期间送起了外卖?

數據顯示,在新增的7.5萬美團騎手中,六成以上是眾包騎手。與專送騎手相比,眾包騎手接單更自由靈活,收入結算方式也是一日一結。

不過,疫情期間送外賣對新增騎手來說更多是一個過渡手段,等疫情結束後他們往往會返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中。

調研數據還顯示,新增騎手中,年齡主要集中在20至40歲之間,其中“90後”騎手佔據半壁江山,“80後”則佔近4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