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出版人以書戰“疫”!陝西人民出版社推出《致敬——陝西少年寫給武漢的信》一書

近日,陝西人民出版社在陝西省委宣傳部、陝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的領導下,推出《致敬——陝西少年寫給武漢的信》一書。全書收集的十八封信件中,有寫給鍾南山院士的、有寫給奮戰在一線的護士媽媽的、有寫給火神山醫院建設者的、有寫給公安民警的、有寫給快遞小哥的,還有寫給外交部長的……這些樸實的文字像涓涓細流一般滋潤著閱讀者的心,表達了少年們向“逆行者”的致敬,向各種崗位上奮鬥在防控一線的人們的致敬……

出版人以書戰“疫”!陝西人民出版社推出《致敬——陝西少年寫給武漢的信》一書

今日分享:江山不負英雄淚——寫給疫情下的英雄們(作者:何佳歡)

抗擊疫情的英雄們: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

何為英雄?

你可說,秦皇漢武之君,胸懷大志,雄才大略,修身治國平天下是英雄;

亦可說,岳飛驃騎之將,滿膺豪氣,精忠報國,鐵馬金戈護山河是英雄。

其實在我看來,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氣質和風骨,英雄就是普通人擁有一顆偉大的心。

疫情肆虐的當下,耄耋之年披甲出征的鐘南山是當之無愧的英雄,但英雄更是每一個勇於挺身而出的普通人。

不能忘,那一份份毅然決然的請戰書,請的是自己心底的醫者仁心,戰的是四海八方的國泰民安。當鮮紅的指印浸染紙背,那一顆顆赤誠的愛國熱心也隨之沸騰不已。慨之,黃花崗起義中,為國犧牲百死不辭的林覺民,留下絕筆《與妻書》 :“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敬之,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女醫生張旃副教授書寫了現代版“與夫書” :“此事我沒有告知明昌。個人覺得不需要告訴,本來處處都是戰場!”讀來不覺熱淚盈眶,何為奉獻?即使有去無回,我也初心不改。

不能忘,那一張張令人潸然淚下的圖片。舉國歡慶的除夕夜裡,無數醫護人員堅守在抗疫前線,強忍著與家人分離的淚水,轉身卻是令人安心的溫暖笑容。汗水打溼了防護服下的衣衫;口罩緊緊地勒在臉上,不知是否隔離了病毒,只看到柔軟的面頰上留下一道道觸目驚心的勒痕;風華正茂的女孩毅然剪短烏髮,只為節約穿防護服的時間為生命的戰鬥多奉獻一份努力。

不能忘,眾志成城,守望相助的患難見真情。武漢有難,物資告急,各個省份都伸出援手,為“兄弟”送來一份溫暖。東北送來了 130 噸的大白菜,江西送來了 160 噸的蘿蔔……這些馳援武漢的蔬菜,雖平平淡淡,卻解決了封城的燃眉之急,更是肩負著別樣沉甸甸的一份情誼。各地的募捐更是雪中送炭,一箱箱,一件件,送來了全國人民的信任與支持,留下了最純粹的愛與溫暖。

何其有幸,我的家裡有六位醫生。今年的春節註定不平凡,除夕夜的飯桌上比以往少了幾雙碗筷,佳餚仍是記憶裡的家的味道,唯獨缺了幾分團圓的氣氛。從春晚上傳來鏗鏘的誓言:“隔離病毒但不能隔離愛,愛是最好的橋樑。”我驀然想起姑姑在微信群裡發來的請願書:“自願奔赴武漢救援,盡己所能,共渡難關。我們時刻準備著,為了人民群眾的健康將不惜一切,包括生命!”窗外夜色沉沉,雨滴打下幾許冷寂。我望著明月,似乎看到了此刻堅守在醫院裡的家人們。我終於在這不早不晚的年紀裡明白,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你看不到那為你負重前行的人罷了。原來與我常常喧鬧嬉笑的姑姑、姑父,此刻也在我看不到的遠方不畏疫情默默地守護那一份醫者仁心,原來精神榜樣不僅僅只有文字世界裡流芳百世、遙不可及的那幾位,其實,英雄就在我的身邊!

魯迅先生曾說:“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我想,這份家國情懷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當下千禧一代的青年人應該正是向著這個目標砥礪前行。如今疫情當急,青年人或是不遺餘力地向親戚朋友宣傳防疫措施,或是盡己微薄之力捐獻一些善款。心繫國家大事,有智慧地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這不正是魯迅先生期冀的“做事、發聲”嗎?

延續共和國七十年華誕以來的愛國熱潮,莘莘學子以歌聲唱響祖國的大好河山,以文字書寫祖國的最美華章。每個人心中大概都藏著一位英雄,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熱愛著祖國。

再看這次疫情,與其說是一場災難,我更願意把它稱作一次挑戰。

致敬,每一位挺身而出的英雄。眾志成城,我們沒有過不去的坎!

殷憂啟聖,多難興邦。願祖國母親早日康復,如果奇蹟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定以吾輩之青春,盛吾世之中華。

願江山不負英雄淚,且把利劍破長空。

此致

敬禮!

何佳歡

2020 年 2 月 4 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