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蘭亭序》中的側鋒、藏鋒、露鋒技法與應用

書法技法,進過近五千年的發展演變和書法家們孜孜矻矻的實踐,形成並總結出來豐富的經典筆法,這些筆法極大豐富了書法的創作和造型手段,也為書法形成藝術提供了啟示與無盡的思路。掌握這些帶有共性的技法,對於我們學習書法,無論哪一種字體和書體都是有非常大膽作用的。

我們初學書法都一天“永字八法”為入門不二法寶,但只有提筆,在沒有落筆之間,用筆技法就已經開始運作與我們書寫的意識之中。今天我們以運筆技法為先入之見來共同學習一下書法的三個基本技法:側鋒和藏鋒、露鋒。

《蘭亭序》中的側鋒、藏鋒、露鋒技法與應用


一、側鋒

1.技法說明

側鋒指運筆時,筆的一側著紙,筆尖和筆肚各沿筆畫兩邊行進。此法用得好,則可寫出妍媚靈秀的筆畫。用得不當,則一邊光如刀切,一邊毛如鋸齒。

《蘭亭序》中的側鋒、藏鋒、露鋒技法與應用

2.側縫技法在點畫中的具體運用

斜撇形態較長,斜度適中,大約45度左右,起筆自左向右下切落筆重按,就是以側鋒入紙,頓出起筆的右下角,然後略提,順勢向左下方行筆,由重到輕,由慢到快,切不可快速撇出,免使出鋒處缺乏力度,收筆處過於尖細。整個筆畫要寫得富有彈性。

《蘭亭序》中的側鋒、藏鋒、露鋒技法與應用


《蘭亭序》中的側鋒、藏鋒、露鋒技法與應用

【按】在筆法中,對中鋒、偏鋒的看法歷來沒有大分岐,認識比較一致,但對側鋒用筆,卻紛爭不體,各有所論。有的以為側鋒就是偏鋒,而有的以為側鋒是中鋒運筆的一種。其實,此二論都各有其偏頗之處,側鋒就是側鋒,既不是偏鋒,也不同於中鋒,是筆法裡的重要筆法和常用筆法之一。古人說:中鋒求骨,側鋒取勢可見側鋒筆鋒的重要意義。

所謂側鋒,實來自永字八法中的側,即點的用筆方法。為什麼這個點不稱為點而稱為“側”呢?宋代陳思《書苑菁華・卷二永字八法說・側勢第一》做過清晰精闢的論述:他說:“側不言點而言側,何也?論曰:・謂筆鋒顧右,審其勢險而側之,故名側也。止言點,則不明顧右,無存鋒向背墜墨之勢。若左顧右側,則橫敵無力,故側不險則失於鈍,鈍則芒角隱而書之神格喪矣!

筆訣雲:側者,側下其筆,使墨精暗墜,徐乃反揭,則稜利也。”元陳繹曾《翰林要訣・圓法》也說:“側點之變無窮,皆帶側勢蹲之,首尾相顧,自成三過筆,有優、仰、向、背、飛伏、立等勢,柳葉、鼠矢、蹲鴟栗子等形。”

《蘭亭序》中的側鋒、藏鋒、露鋒技法與應用

二、藏鋒

1.技法說明

藏鋒指筆鋒藏與筆畫之內,常用在筆畫的起筆和收筆處。行書很少用藏鋒之法,但偶爾用一用逆勢藏鋒起筆或回鋒收筆,使筋骨內藏,有勁健之感。藏鋒用筆的效果多含蓄蘊藉,所以要“藏鋒以包其氣”,精神內含,藏而不露。

《蘭亭序》中的側鋒、藏鋒、露鋒技法與應用

2.藏鋒在點畫中的具體運用

“無”字中的橫屬於長橫,起筆和收筆皆承前啟後的的筆勢。起筆往往承收筆之意,行筆過程中可有變化,收筆重頓回鋒收筆與畫內,並蓄勢。點畫頗具厚重感和力度。一般情況下多兩頭重,中段細一些。用筆速度方面起筆收筆處略慢。

《蘭亭序》中的側鋒、藏鋒、露鋒技法與應用

藏鋒寫出的點畫要藏頭護尾,不露鋒芒,筆鋒包裹在點畫之中,即逆鋒起筆,中鋒行筆,回鋒收筆。“筆正則鋒藏”,藏鋒用筆必須注意筆管要正。

《蘭亭序》中的側鋒、藏鋒、露鋒技法與應用


《蘭亭序》中的側鋒、藏鋒、露鋒技法與應用

【露鋒】露鋒是指寫出的點畫筆鋒外露,如撇、捺、鉤、提等筆畫的起筆或收筆處,在《蘭亭序》中多有表現。技巧是起筆凌空取勢,順勢而起,收筆出鋒。

《蘭亭序》中的側鋒、藏鋒、露鋒技法與應用


《蘭亭序》中的側鋒、藏鋒、露鋒技法與應用


《蘭亭序》中的側鋒、藏鋒、露鋒技法與應用


另外,露鋒還用來顯示出點畫和行款之間的呼應關係。“露鋒以縱其神”,給人一種精神顯露的感覺。

《蘭亭序》中的側鋒、藏鋒、露鋒技法與應用


【按】姜夔《續書譜》說:“不欲多露鋒芒,露則意不持重,不欲深藏圭角(玉器的愣角),藏則體不精神。”說明藏鋒、露鋒要運用得法,該藏則藏,該露則露,藏得巧妙,露得恰當。這樣寫出來的字就圓轉剛勁,飽滿生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