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快雪時晴帖》為何能被稱為“天下第一法書”?

拾柒師兄


《快雪時晴帖》是王羲之的一幅行書手札作品,這幅作品王羲之一共寫了28個字,清代的乾隆皇帝卻在上面蓋了172方印章,我之前專門還就這個事還發了一篇文章。

除了在這幅作品上到處蓋章,乾隆還給這幅作品題了4個大字:“神乎其技”,可見乾隆皇帝對這幅作品的喜愛,以及對王羲之行書技法的讚歎。

題完大字還不算,接著乾隆有秘密麻麻寫了一篇小字評論,評論後面也不忘再蓋上他的“乾隆御筆”印章。


就連中間那一點地方,他也不放過,寫了一個大大的“神”字。

《快雪時晴帖》確實是王羲之的一幅鼎力之作,和《蘭亭序》不同,這幅作品書寫時王羲之是輕鬆愉快的,大雪初晴,他心情愉悅,所以寫信慰問了一下朋友。


【原文】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此幅作品全文一共28個字,縱23釐米,橫14.8釐米,4行,在唐代的時候就已經成為國寶級書法作品,被唐太宗李世民費盡心機收進內府獨自把玩,唐太宗死後,還把它帶進了自己的陵墓。

乾隆十一年,此帖為乾隆皇帝所得,被收進內府,並將此帖和王獻之的《中秋帖》、王詢的《伯遠帖》一起放入養心殿內,並命名其室內為“三希堂”。



我們今天看到的《快雪時晴帖》並不是王羲之的真跡,而是唐代人雙鉤臨摹的一幅作品。現在此作品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此幅作品相對於王羲之的《蘭亭序》,少了一點飄逸,多了幾分厚重,用筆更加沉著,相對於〉蘭亭序》的方筆,此幅作品顯得更加圓潤、柔和、氣定神閒。

王羲之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此帖被稱為“天下第一法書”,雖然這個稱呼我第一次聽,但也覺得亦不為過。


不二齋


王羲之《快雪時晴貼》被譽為天下第一法帖,可謂字字珠璣,每一個字都可以獨立呈現筆法之美,亦行亦楷亦草,多種字體結合構建了一幅從上而下,從左至右結構嚴謹而整體大氣磅礴,有如山雨欲來風滿樓之磅礴氣勢,但“乾隆藏本”為臨摹本,王羲之真跡“天下第一法書”《快雪時晴貼》現已重現宣齋藝術館,乾隆無緣一眼的《三希堂法貼》之首《快雪時晴貼》真跡,對古書畫痴迷的乾隆而言可謂是一大憾事。

▲東晉 王羲之神筆《快雪時晴貼》真跡 林衡珍藏

王羲之神筆《快雪時晴貼》真跡 (頂級神品卷) 晉代絹本設色,畫心縱84.2cm,橫23.5cm 林衡珍藏。歷代鑑藏家鑑藏鈐印共21枚。

王羲之此卷《快雪時晴貼》運用了行書、楷書、草書三種字體相結合書寫而成。

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

山陰張侯。

▲東晉 王羲之神筆《快雪時晴貼》真跡 林衡珍藏

此帖是王羲之寫給“山陰張侯”的一封簡短的信。在大雪過後,天氣轉晴,問候朋友是否安好。起首用一句“羲之頓首”,結語又同樣的敬語,整體法書佈局就顯示出左右上下對稱,甚是優美律動感,每個字都像是活了起來,既“靜如處子”又“動如脫兔”,如游龍戲鳳,實為書法之頂級境界。

此帖或行或楷或草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形成特有的節奏韻律。筆法圓勁古雅,無一筆掉以輕心,無一字不表現出意致的悠閒逸豫。

全卷字體筆法剛柔與共,俊美飄逸,筆法連貫,筆鋒嫻熟而蒼勁,毎筆連接自然,其書法運用了指、腕、臂、意、腦融為一體一揮而就,其筆法之精妙,起筆收筆一線貫通,絲毫沒有停滯之筆法,行書、楷書、草書之間轉換在彈指間便能一氣呵成,其書法之精妙氣勢之宏偉,確是賞心悅目,甚是美哉。

乾隆曾說:“天下無雙、古今鮮對”“龍跳天門、虎臥鳳閣”,他把此帖和王珣《伯遠帖》、王獻之《中秋帖》,一同收藏於養心殿,取名為“三希堂”,視為稀世瑰寶,王羲之《快雪時晴貼》也被捧為三貼中之首貼。

此卷王羲之《快雪時晴貼》真跡若和臺北故宮本《快雪時晴貼》同陳一案,其法書水平立見分曉,相形見絀,臺北故宮本無論其書法功力和材質、用墨、晉絹、裝裱等都是無法和王羲之此卷真跡本比擬的。

▲東晉 王羲之神筆《快雪時晴貼》真跡 林衡珍藏

此卷所用材質為“頂級晉絹設色本”書寫而成,絹布手感柔順緻密,屬頂級晉絹。此卷所用之墨歷經一千七百多年仍然“墨色如新”,此“墨”製作技藝一直延續到宋代,被大書法家“蔡襄”稱為“天下第一品”的“李廷墨”,李廷是南唐的墨官,此墨即使再過千年也是“筆墨如新”。

全卷歷代藏家鑑藏鈐印有“林佶之印”,“王頊齡印”,“瑩”字印,鑑藏家林衡鈐印有“林衡閱覽之寶”“林衡鑑賞”“林衡定鑑”“林衡珍藏”等歷代鑑藏家鈐印共21枚。

林衡憑己之力挑戰權威莊家,嚇得莊家裝聾作啞,無一人敢於面對,文博界此等頭等大事,各路媒體人也是兩耳不聞窗外事,想當初量子檢測蘭亭序一荒唐事,可說是群情胸湧,齊加指責,兩事比對,不得不說不是名人效應哪!

林衡館藏數百卷“清宮舊藏”溥儀“小白樓”散失、失佚的名畫是溥儀精中取精的頂級名畫,包括有《歷代帝王圖》《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洛神賦》《女史箴圖》《九龍圖》《韓熙載夜晏圖》等真跡,法書有王羲之、王獻之、宋徽宗和宋四家蘇軾、米芾、黃庭堅、蔡襄書法真跡,都是“清宮舊藏”,其眾多歷代失佚名畫法書得以完整倖存下來,為振興中華民族藝術文化的偉大復興,將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東晉 王羲之神筆《快雪時晴貼》真跡 林衡珍藏

林衡館藏788卷歷代失佚名畫真跡得以倖存,為國之幸、名家之幸、名畫之幸、子孫之幸、世界之幸事矣!

林衡一生致力專研歷代失佚名畫、真宣,已發表一百五十多篇文章,數十篇論文。

宣齋藝術館 古今頂級鑑藏家 林衡敬啟!


宣齋藝術館


本人以為《蘭亭序》真跡出土前,尚不可下此結論。

子昂一句讚歎,並非書學研究的論!作為三希堂大寶,的確珍貴,但屬於後人描摹與《蘭亭序》集字一樣非右軍真跡。

雖為行書,但真、行、草三體混合天成,堪稱天下法貼至尊。書法的美學也盡現無餘,但字數少,作為行書第一,還是有點不踏實。

第一行書還是非蘭亭莫屬———沒有一個草體這也是人們斷定為集字本的重要依據!可以想象,右軍蘭亭序真跡肯定是真、行、草混合而成,字數是快雪十數倍!

顏魯公《祭侄文稿》穩居亞位當無異議!

我們期待乾陵能有蘭亭真跡大白天下!






文物樑子


古代對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稱為“天下法書第一”,或者“天下第一法書”這樣的稱謂,這個稱呼也不為過!這幅作品僅次於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蘭亭集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快雪時晴帖》主作品圖)

何謂“法書”?

法書又稱法帖,是學習書法作為楷模臨摹的範本,同時是對書法家書法的一種尊稱。書法和法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譬如學習毛筆字的楷書一般法顏(顏真卿)、柳(柳公權)、歐(歐陽詢)、趙(趙孟頫),學習行書一般法宗二王(王羲之、王獻之)。

當然現在存世其他名家的法書(法帖)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是法書中的佼佼者!因為只有28個字,也被譽為“二十八驪珠”

《快雪時晴帖》如何?

《快雪時晴帖》現保存在臺北博物館,古代以前一直認為是王羲之的真跡,現代大多數專家鑑定後認為是唐代的臨摹本。歷代對這幅書法作品評價非常高,當代書法家啟功這樣評價:

“此帖行筆流暢,在妍美中又有厚重之感。”

《快雪時晴帖》在宋朝時期已經傳世,被收藏於皇宮內府,元代也收藏於皇宮內府,當時普遍認為是王羲之的真跡。元代書法家趙孟頫在《快雪時晴帖》上寫有題跋:

東晉至今近千年,書跡流傳至今者,絕不可得。《快雪時晴帖》,晉王羲之書,歷代寶藏者也。刻本有之。今乃得見真跡,臣不勝欣幸之至。

東晉到現在已經將近一千年了,王羲之的書法能流傳到現在是非常難得的!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被歷代皇帝所收藏,視為珍寶。刻印本有不少,今天看到他的真跡,臣非常幸運啊!(趙孟頫的題跋)

清朝時,大學士馮銓的兒子敬獻給乾隆皇帝,收藏在皇宮內府。乾隆皇帝非常喜歡這幅作品,他又找來王獻之的《

中秋貼》,王珣的《伯遠帖》(都是東晉時期的書法大家)一起收藏,稱為“三希”,專門搞了一個三希堂收藏這些書法作品。乾隆皇帝喜歡在書法上書寫自己的感受,《快雪時晴帖》也“遭了秧”,乾隆書寫的有“神乎其技”、“龍跳天門,虎臥鳳閣”等字,並蓋上自己的印章。《快雪時晴帖》自宋代以來,傳承有序,雖說可能是唐朝臨摹本,書法造詣也非常之高的。(左側是乾隆的題跋,右側是元朝史官劉賡奉旨寫的題跋)

《快雪時晴帖》寫了什麼內容?

《快雪時晴帖》一共有二十八個字:

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古代沒有標點符號,現代人斷句有不同的斷法。這是王羲之給自己友人山陰張侯問候的一封短信,當時剛剛下完雪,天放晴了。

1949年,國民黨將這幅書法作品運到臺灣,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


穿越再現彼岸


任何知識或經驗對我們來說都面臨著兩個選擇,一個是當作階梯,可以讓我們借力而提高。一個是雷池,讓我們到此止步。結果是顯然的,當作階梯者不斷攀升,當作雷池者不敢越出半步,毫無進步,關鍵在於你的態度和方法。《快雪時晴帖》是王羲之寫的一封書信。全篇以行書寫成,只有二十八個字,但字字珠璣,被譽為“二十八驪珠”。此帖內容是寫王羲之在大雪初晴時的愉快心情,以及對親朋的問候。現存臺北故宮博物館。

【原文】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釋文】山陰張先生你好,剛才下了一場雪,現在天又轉晴了,想必你那裡一切都好吧!上次的聚會我沒能去,心裡很鬱悶。你家送信的人說,不能在我這裡多停留,要趕快回去,那我就先寫這些吧。王羲之敬上。

《快雪時晴帖》長 23 釐米,寬 14.8 釐米,可以說是一副很小的作品。但是各朝文人、君王都視其為珍寶,御拔和皇家收藏印更是不勝枚舉。

特別是乾隆對此作摯愛珍藏,觀賞三十次有餘,而每次賞完都要為其提拔和寫觀後感,累計有兩萬字之多。並以楷書題引首 “神乎技矣”,可見此帖在乾隆心中至高無上的地位。

我對書法傳統作過仔細的分析,我的判斷,不過傳統和個性的綜合而已,米芾和董其昌他們傳統的東西多一些,徐渭、八大他們個性的東西多一些。這是書法傳統不可不正視的事實。

有人認為,古代經典作品應該是十全十美的,是傳統與個性的完美結合,實際上是不可能的。盡善盡美的王羲之書法,我們今天看是傳統的主脈,而在他那個時代卻是以個性突出而存在的。

所以要實現二者的統一,必須經歷歷史的沉澱。書法史告訴我們,各種書法風格在探索階段,不妨進行雙向追求,既有共性基礎上的個性發展,也有共性深化和承繼的堅守。

書法作品也是這樣,在創作過程當中就是在製造矛盾和解決矛盾,跌宕起伏,最後達到一種和諧,給人一種美感。所以我覺得,書法進入這樣一個新的生態環境之下,一定要增強創作意識和“有意佳乃佳”的意識……


書法中國


我是一人。天下第一法書是個虛名。

“天下第一法書”這個稱號有好幾個帖子,天下第一是虛名,《快雪時晴帖》是某一方面最優秀的帖。

“天下第一法書”是虛名,因為這個名頭還有兩個帖子。自古文人相輕,書法當然也是如此。只有王羲之的書聖這個名頭爭議少一些,但還是每時每刻有人質疑。

天下第一法帖並非唯一,除了《快雪時晴帖》這個稱號還有這兩個帖。

其一、也是被稱呼最多的,智永的《真草千字文》。

上圖宋拓本智永《真草千字文》,此貼被稱為“天下第一法帖”的次數最多。

上圖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跡本(並跋),每頁29.3×14.2釐米,日本私人藏。當代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因智永《真草千字文》原本在日本出現,特意到日本看此貼。

其二、問天下法書第一?米芾答王羲之《破羌帖》。

《破羌帖》亦稱《王略帖》,草書,9行,81字。《破羌帖》又稱《王略帖》,因帖中第三行有《王略始及舊都》一語,故名。《宣和書譜》卷第十五著錄《王略帖》帖目,即此帖。

《破羌帖》天下第一法書,米芾的話並不足信。相傳米芾在船上拜見宰相蔡攸的時候,當蔡攸拿除自己收藏的王羲之的《破羌帖》來供大家欣賞。米芾一眼看見,便覺得這件作品十分珍貴,想要用自己收藏的畫作來交換,但是對方不願意。這個時候米芾便以死相逼說,如果不按照我的想法,我就立馬從這船上跳下去。宰相沒有辦法,於是便把這字帖給了米芾。

米芾米癲嘛,他的的很多書法評論不要太相信。

“天下第一法書”就只是個稱號而已,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那麼誰最喜歡《快雪時晴帖》。

乾隆皇帝至愛,三希之首《快雪時晴帖》。

乾隆是個故事非常多的皇帝,他也廣收天下法帖,其中王氏三部法帖最為珍愛,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

書法是很主觀的,我個人也是最喜歡《快雪時晴帖》。只有28個字,有些人稱讚為“二十八驪珠”。

《快雪時晴帖》僅僅28個字,可以說每個字都非常完美。上圖右側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左邊為趙孟頫題。乾隆皇帝極珍愛此跡,譽之為“天下無雙,古今鮮對”。如果僅看王羲之和趙孟頫相比,王羲之更甚。書法水平高下好壞其實很簡單,同時放在對比就可知。

我個人認為,《快雪時晴帖》最符合“中庸之道”的法帖。每個字很周正,鋒芒收斂,實則深藏不露。大巧若拙,大音希聲。每當臨寫的時候,就知道和王羲之的差距實在太大。

一人有感

虛名要爭永遠爭不停,後世給古人的評價很多大部分都是主觀的,我們後人之間還互相爭論,這是浪費時間。

喜歡《快雪時晴帖》的理由很多,帖子的字足夠優秀,但有些人是因為乾隆皇帝三希堂之名,乾隆皇帝對《快雪時晴帖》喜愛,確實是很多人喜歡的理由。

《快雪時晴帖》是王羲之少有的較為快樂,較為放鬆的狀態寫下的帖,朋友間的便籤書信。沒有太多激烈的情緒,都能寫得如此好,真時讓人佩服萬分。

《快雪時晴帖》比想象中的難臨,大家可以試一試。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捨。如有補充,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


一人筆記


快雪是王聖書法特點的焦點,是不激不厲,志在中和,風規自遠的集中頂點代表作…乾隆得到後列為頭稀,年年臨也沒臨到妙處。



沁園春雪155846588


《快雪時晴帖》與其它流傳的唐摹王羲之書風相差很大,一點也沒有“字勢雄逸,龍跳天門,虎臥鳳闕”的感覺,反觀《得示帖》《孔侍中帖》《喪亂帖》《二謝帖》等,風格當更近王羲之。真偽難辨,遑論第一。


汶盧介生


此法帖是我心中的第一,曾寫詩七絕以讚之:快雪時晴廿八字,行規書道一何深。白雲筆授混元理,朗月清風萬古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