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半生緣》:即使沒有祝鴻才,世鈞和曼楨也未必能在一起


《半生緣》:即使沒有祝鴻才,世鈞和曼楨也未必能在一起

《半生緣》中,沈世鈞和顧曼楨輾轉半生,最終也未能牽手。

有人說,這都是狠毒的曼璐和猥瑣的祝鴻才聯手造成的悲劇。這方面客觀原因我不贅述了,本文就世鈞和曼楨之間存在的主觀原因,做一分析。

1、門第有落差,三觀有差異

其實,在分開之前,兩人已經矛盾重生了。最大的矛盾,就是因曼楨的姐姐曼璐而起。

當初顧家家道中落,奶奶年邁,顧太太軟弱,底下又有弟弟妹妹,曼璐一腳踏入上海灘大舞廳,出賣姿色養著全家。

《半生緣》:即使沒有祝鴻才,世鈞和曼楨也未必能在一起

當沈世鈞的父親知道曼璐的身份後,堅決反對自家寶貝兒子跟曼楨繼續來往。

婚姻遇到父母的阻撓,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作為雙面膠身份的世鈞,應盡力周旋,尤其是在父母親那邊。

但世鈞卻勸曼楨跟姐姐斷絕關係,試圖一了百了,卻絲毫不考慮曼楨的感受。

曼楨覺得不可思議,這是她的親姐姐,怎能為了愛情,而拋棄親人?

兩人不僅門第有落差,三觀也有差異。還沒結婚,就因家庭情況發生瞭如此大的糾紛,即便克服重重困難結了婚,這些矛盾只會繼續發酵。

三觀一般是指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這是被大多數人所認知的三觀,它們辯證統一,相互作用,崇高的真善美為三觀的追求目標。

提摩太·凱勒在其著作《婚姻的意義》裡說:

“人與人之間要親近,是要有歸屬感的。三觀相同,會使兩個人越來越貼近,關係越來越持久。”

三觀一致,如今越來越成為年輕人擇偶的必備條件。而“三觀”一詞聽起來很宏大,其實都是落實在生活中的各種瑣碎小事中,包括世鈞和曼楨在對待曼璐一事的態度和看法上。

況且,以世鈞只知一味逃避的性格,未必能處理好曼楨與世鈞父母之間的關係。到頭來,苦的依舊是曼楨,破壞的,自然是兩人的婚姻。

2、缺乏信任,感情也欠篤定

《半生緣》:即使沒有祝鴻才,世鈞和曼楨也未必能在一起

曼楨被姐姐曼璐軟禁起來後,世鈞也曾兩度來祝公館,找過她。

但當曼璐把世鈞送給曼璐的戒指還給世鈞,並且暗示他曼楨已經嫁人之後,世鈞沒有任何懷疑地離開了,出門後隨手把戒指扔進了草叢。

加拿大心理治療師克里斯多神福.孟在《親密關係:通往靈魂的橋樑》一書中說:

“如果深愛一個人,我們一定會堅定地相信,對方絕對不會背叛自己。我們內心底有這個自信,這份自信讓兩人走得更遠。”

正是這份自信,讓我們不管遇到什麼大風大浪,遇到什麼奸邪小人,都會很堅定地站在對方那一邊,跟他一起並肩戰鬥。

就像寶玉跟黛玉說了“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之後,黛玉不再哭鬧,不再嫉妒,不再整日裡患得患失惴惴不安,她內心滿滿都是愛情的安全感。自此,她平靜如水。你看,這便是篤定的愛情。

如此看來,一方面,世鈞對曼楨缺乏足夠的信任;另一方面,兩人的感情還未到篤定的程度。

關於這一點,蕭伯納曾有精闢言論:

“此時此刻在地球上,約有2萬人適合當你的人生伴侶,就看你先遇到哪一個,如果在第二個理想伴侶出現之前,你已經跟前一個人發展出相知相惜、互相信賴的深層關係,那後者就會變成你的好朋友。但是若你跟前一個人沒有培養出深層關係,感情就容易動搖、變心,直到你與這些理想伴侶候選人的其中一位擁有穩固的深情,才是幸福的開始,漂泊的結束。”

茫茫人海中,愛上一個人,很多時候不需要太多努力,但是要持續地愛一個人,攜手走進愛的殿堂,就要靠長期不懈的努力了。

世鈞正是缺乏這份努力,一有困難就後退,輕易地放開了這份感情。真心經不起比較,愛情經不得推敲。很多時候,並不是我們不夠愛,而是愛的另一方,總是心有羈絆,無法並行在愛的道路上。

3、性格缺陷

十年過去,再次見面的時候,曼楨就已清楚:

以世鈞怯懦優柔寡斷的性格,是絕不會破釜沉舟與翠芝離婚,然後再跟她結婚的。以前不會,現在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是更加不會。何況,世鈞還如此的多疑小家子氣

當初,世鈞的性格缺陷就是阻礙他們感情的原罪,如今,他的性格依舊使得這份感情無法實現冷啟動。

有人說,曼楨可以嘗試著去改變世鈞的性格啊。

蓋瑞·查普曼博士在著名的《愛的五種語言》中說:

“在感情中,千萬不要想著去改造伴侶,對方不會變成你理想中的樣子。”

曼楨那一句“我們回不去了”,已滿是絕望的悲哀。她深深地知道,這次重逢,不是死別,卻是更痛苦的生離。

《半生緣》:即使沒有祝鴻才,世鈞和曼楨也未必能在一起

與其說她主動為這段故事畫上了句號,不如說是給世鈞吃了顆定心丸

有她這句話,他可以坦然地繼續著自己雖然平靜卻也知足的小日子,他不必擔心她會闖進家門破壞他四平八穩的生活。

他可以繼續與翠芝天天爭吵,互不理解,心裡毫不慚愧地懷念著曼楨這枚硃砂痣:曼楨啊,並不是我不想跟你結婚,是你決定了我們不再回去的。

悔恨嗎?也許會有,但終究會變成舉案齊眉時的一絲意難平。偶然想起,說不定心裡還洋洋得意——當初年輕的時候,我也是被人愛過的。

所以,即使沒有祝鴻才,世鈞和曼楨也未必能在一起。

懦弱如他,永遠無法真正保護得了她。過去不會,現在不會,將來更加不會。

愛錯一個人,是生活;愛對一個人,才是餘生。

4、如何在感情變淡時,將幸福持續下去

克里斯多神福.孟在《親密關係:通往靈魂的橋樑》一書中,把親密關係分為如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月暈:進入蜜月期。眼裡全是對方的優點,兩人如膠如漆,親密無間,每天都忍不住想見TA。

第二階段幻滅:產生衝突期。雙方的缺點越來越多,難以容忍,理想幻滅。

第三階段內省:自我反省期。雙方缺點暴露無疑,同時從對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問題,開始自我反省。

第四階段啟發:自我成長期。接受雙方的不完美,放棄死磕,共同成長,找到愛的真諦。

世鈞和曼楨就是進入第二階段之後,無法突破到第三階段,又遭遇外力,最終導致感情的破敗。

心理學家經長期研究發現:一段浪漫的戀情,平均壽命一般只有三個月至三年。

無論當初戀愛多麼甜蜜,到最後,我們都會從第一階段跌落到第二階段。這個世界上,沒有三觀完全相投,各方面都完全正確的感情,我們只有把我們的內心修煉成“正確”的,才能有針對性地表達愛,成為吸引TA的人,從而大大促進兩人之間的情感交流。

我們只有努力自我反省,找出兩個人存在的問題,或三觀不同,或性格缺陷,或彼此之間缺乏信任,並且努力加以克服,才能順利進入第四階段,最終與子執手,與子偕老。

參考書目:

1、提摩太·凱勒:《婚姻的意義》;

2、蓋瑞·查普曼:《愛的五種語言:創造完美的兩性溝通》;

3、克里斯多神福.孟:《親密關係:通往靈魂的橋樑》

作者:水清,多家平臺簽約作者,擅長有深度有溫度地解讀名著中的情感婚姻。曾寫過40餘篇10萬+,5篇百萬+,1篇千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