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廣佛跨界水治理背後的佛山思考

近日,佛山市生態環境局發佈“年終成績單”。12個國控及省控考核斷面水質提升,其中備受關注的廣佛跨界河涌治理取得重大突破,西南涌和順大橋斷面年均值達到Ⅳ類,實現歷史性突破。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伴隨著2019年佛山GDP突破萬億,開啟新一輪城市發展的壯闊征程,廣佛跨界河流治理實現突破,無疑為佛山實現高質量發展增添了令人振奮的生態底色。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及“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既是決戰年也是攻堅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共佛山市委十二屆九次全會提出,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質,加快打造宜居宜業宜創新的高品質現代化國際大城市。

為此,守護一方碧水,用實際行動踐行生態優先、高質量發展理念,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是廣佛跨界河流水環境治理背後的佛山思考,也是踐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經之道。


廣佛跨界水治理背後的佛山思考

昨日,西南涌和順大橋水域,經過治理該斷面水質年均值達IV類,實現歷史性突破。

探索一河一策治理模式

潺潺流水,一艘畫舫徜徉在裡水河……依水而建,南海里水河藝術河畔坐落文化館、花藝館等建築,白天安靜閒適,晚上人氣十足。

2016年,廣佛跨界河涌整治重點工程裡水河流域治理項目啟動,通過系統治理,一河兩岸優美景觀重返居民視線。

“裡水河的變化無處不在。”南海區藍灣水環境投資建設有限公司技術部工作人員文澤偉,見證著裡水河近年來的變化。

而在裡水河中心湧東北方向,一條不起眼的團結湧對考核斷面水質有著重要影響。作為裡水曾經的“黑臭湧”,團結湧兩側大片的工業區和人口密集的自然村,考驗著這裡的水質治理。

2018年6月,團結湧啟動截汙清淤,2019年5月完工,團結湧水體改善明顯。今年1月,記者站在團結湧小橋上,水體不黑不臭,原來雜亂的岸線也種起了河邊綠植。

文澤偉介紹,得益於“控源截汙、內源治理、活水循環、智慧管理”的治理理念,2019年裡水河綜合汙染指數同比改善超過20%。

裡水河的蛻變,是佛山“一河一策”治水模式的縮影。如今,一河一策,流域治理,已成為廣佛跨界河流治水模式的關鍵詞。

從流域到控制單元,再到控制斷面,廣佛跨界流域劃分為9個控制單元、28個市控斷面及3個參照斷面,綜合統籌跨區域、上下游、左右岸等綜合治理,每月進行水質研判。為此,佛山先後制定了佛山水道、西南涌、水口水道等重點河涌水體達標方案,並制定重點支湧“一河一策”治理方案。

廣佛跨界水治理背後的佛山思考

西南涌和順大橋水域,經過治理該斷面水質年均值達IV類,實現歷史性突破。

然而,打好碧水攻堅戰,還須推動各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狠下功夫做好“水文章”。

2019年4月,市政府出臺《廣佛跨界河流水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方案(2019~2020年)》,直面廣佛跨界治水難題。

其中,佛山在全省率先開展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將廣佛跨界河流汙染整治重點任務放在生活汙染控源截汙上。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同時表示,廣佛跨界12個鎮街近200個村(居)村級工業區同步開展環境整治。

治理末端,重在截汙。伴隨著佛山去年完成了廣佛跨界區域近400公里汙水管網建設,清理整治393個入河排汙口,廣佛跨界河涌治理形成“源頭治汙、末端截汙”的良性循環。西航道鴉崗斷面、佛山水道橫滘斷面、西南涌和順大橋斷面水質改善幅度均超過23%。

廣東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水環境研究所總工程師蔣婧媛說,省考西南涌和順大橋斷面全年均值首次達到IV類,助力國考西航道鴉崗斷面全年均值達到國家規定的IV類目標,佛山治理成效突出。

廣佛跨界水治理背後的佛山思考

西南涌和順大橋水域,經過治理該斷面水質年均值達IV類,實現歷史性突破。

建立水環境治理長效機制

從流域治理統籌協調的“面”,到深化“一河一策”精準治理的“點”,水質改善的背後,佛山市生態環境局是如何保證治水工作落到實處的?

跟隨市生態環境局水環境管理科工作人員馮汝泳的腳步,記者連日來走訪了廣佛跨界河流和城市建成區主要河涌。每每問起佛山河涌的情況,馮汝泳對答如流。

在他眼裡,他的辦公室就在河涌邊。佛山湧走了10公里、雅瑤水道10多公里、漖表湧4公里……作為基層治水人,馮汝泳用腳步丈量著佛山眾多河涌,手臂上為此留下了“黑白分明”的曬痕。

這份印跡,是廣佛跨界治水多年經驗的真實印證。

書記掛鉤流域、支委掛鉤區域、黨員掛鉤河涌,聚焦重點流域、重點區域、重點河涌、城鄉黑臭水體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水汙染問題,要做到“水質分析到位、問題查找到位、措施跟進到位”。

如今在佛山,“三掛鉤三到位”的治水理念,已深植一眾治水人內心。

在禪城石灣深村(田心)湧,這條曾經的城市黑臭水體讓周邊居民一度感到痛心。如今,沿著湧邊棧道一路向村裡走去,兩岸的花朵、枝椏在綠水波光間相互映襯,魚兒在水中自在嬉戲。這樣的變化,從小長在深村湧邊上的霍先生看在眼裡,“以前村民經過這裡,都要捂著鼻子走,現在通過截汙清淤等治理,深村(田心)湧水質已消除黑臭,困擾群眾多年的黑臭水體難題終於解決了”。

廣佛跨界水治理背後的佛山思考

昨日,禪城區石灣鎮街道的深村(田心)湧,水體乾淨無味,解決了困擾群眾多年的黑臭水體難題。

霍先生的認可,也讓掛鉤深村(田心)湧的市生態環境局第五黨支部全體黨員如釋重負。

在該支部負責人看來,“水體黑臭直接影響人民群眾日常生活,是民生領域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解決黑臭水體問題更是關乎群眾利益的重大民生實事”。

如今,堅持黨建與治水相結合,已成為佛山構建水環境治理長效機制的有益探索。

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永泰表示,將黨支部建在河涌上、把辦公室放在河涌邊,這對領導幹部水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更為凸顯。為此,生態環保部門要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恆課題和全體黨員幹部的終身課題,打造忠誠、乾淨、擔當的生態環境保護鐵軍。

廣佛跨界水治理背後的佛山思考

禪城區石灣鎮街道的深村(田心)湧,水體乾淨無味。

構建協同治水新格局

“在調研中,部分鎮街反映水體治理投入大,但鎮級財政預算安排比較緊張,有什麼措施、辦法幫助鎮街緩解資金壓力?”

“部分河長治河統籌力度有限,履職存在形式化、表面化、機械化現象。請問,怎樣才能將河長制落到實處?”

……

去年7月,南海針對黑臭水體治理情況舉行了一場特殊的“考試”,“出題人”是南海區人大常委會和區人大代表,“答題”的是南海區政府分管領導及區住房城鄉建設和水利局、區發展和改革局、佛山市生態環境局南海分局等部門負責人。

“出題人”前期經過深入走訪調研和集中座談,帶著市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和鎮街的難題,與政府部門進行了一場有問必答的“考試”。專題詢問不止於“問”,更注重“果”。

無獨有偶,去年9月,在我市“兩代表一委員”調研廣佛跨界河流治理工作會議上,市黨代表、佛山水務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固廢事業部總經理助理付小平一語直擊治水痛點:廣佛跨界治水不是碎片化工作,而是一項系統性工程。

直擊痛處的建言與實地調研,逐漸成為廣佛跨界治水保障的常態。

僅在去年,市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組投入近3個月時間,採取明察暗訪方式,對全市30條城鄉黑臭水體水質狀況及相關處理設施、截汙管網建設情況進行實地調研,調研情況也成為了水治理及環境整治的重要參考。

如今在佛山,“人大督察+政府負責+屬地落實”的協同治水新格局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作為水環境保護的另一重要屏障,佛山率先開啟“地方立法+嚴格執法+兩法銜接”模式,打出水環境保護制度“組合拳”,頒佈實施了《佛山市排水管理條例》,完成《佛山市河涌水汙染防治條例(草案)》編制工作。同時,環境執法和環保警察聯動工作機制不斷健全,始終保持環境執法高壓態勢。根據生態環境部通報,2018年以來,佛山環境行政處罰案件及罰沒金額兩項數據,均進入全國地市前十。

目前,儘管廣佛跨界河涌治理取得歷史性突破,但環境保護沒有“休止符”,水環境治理更是如此。

在蔣婧媛看來,廣佛跨界河流天然水資源稟賦差、枯水期缺少生態補水,自淨能力較差。同時,流域內人口密度高,經濟發達,環保歷史欠賬較多等因素,決定了廣佛跨界河流治理仍需要長期奮鬥。

為此,她建議佛山立足本地治水,繼續堅持做好“四源共治”工作,從生活源、工業源、農業源、內生源入手,分類開展針對性整治。生活源方面,繼續補齊汙水收集處理短板,強化汙水處理設施運作;工業源方面,加強監管防止“散亂汙”企業回潮,繼續推動村級工業區整治提升;農業源方面,加強水產生態養殖技術的推廣示範;內生源方面,要因地制宜開展河涌清淤。

相關鏈接:從水治理看佛山環保工作新突破

大氣汙染防治:

2019年,PM2.5濃度遠低於省下達任務目標,連續兩年達到二級標準。工業汙染標誌性汙染物SO2濃度首次進入個位數時代,兩項指標同比分別下降9.4%、10%。

深化環評審批改革:

選取順德工業園區、高明滄江工業園和南海區桂城街道辦開展“區域環評(規劃環評)+環境准入負面清單”環評改革試點,加強區域環評(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讓群眾少跑路。

創新環境治理模式:

大膽創新環境治理模式,形成了極具特色的“大環保”格局、“大治理”模式和“大監管”模式,佛山成為全國20個生態環境政策地方聯絡樣本點之一。

文/佛山日報記者岑雪瑩、王旖荻通訊員歐核

圖/佛山日報記者王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