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在寶雞你最喜歡哪三道美食?

淡風憶語


吃完這三道令人蕩氣迴腸的寶雞美食,壹周君就想回家開一家寶雞美食店了。寶雞的三道美食,聽壹周君慢慢說。

林改榮葫蘆頭。此葫蘆頭非彼葫蘆頭,而是豬的肥腸。她家不愧是老店,壹周君總認為,網紅店噱頭取勝,也許幾個月就關門大吉,林改榮的店面至今有24年的歷史了,那都是實打實靠品質取勝,靠口碑生存下來,才有今天的好名聲。就說這些大腸,其實是最難清洗的,都是經過好幾個回合清洗,包括一遍一遍地挼、捋、刮、翻、煮、晾等十幾道工序,既要保證去腥無異味,又要保持肥腸的油潤彈牙的口感,當然,如果你吃不慣肥腸,可以要一個瘦肉版的,稍微清口一些,肉爛鮮香,也是另一種溫柔的風味。

有人說,中餐特別是特色美食,以口味突出取勝,但是在質量標準化上稍稍欠缺一些。其實,很多當地美食,已經刻意在這方面進行了改進。比如林改榮葫蘆頭份量非常穩定,質量穩定是品牌最有效的傳播方式,這裡絕對不會欺生,來了就是客,誰來吃,這碗裡的分量都一樣,比如瘦肉和肥腸都是稱出相同的分量。他家的特色,還在於湯裡的中藥成分,比如放入的骨髓油,是提取豬骨中的濃汁,既有提鮮增香的作用,營養元素也非常豐富,在滿足了舌尖之外,還讓你的身體舒服。

吃林改榮的葫蘆頭,碗裡需要放入掰碎的饃饃,有點像肥腸版的羊肉泡饃,這饃饃可是充分展現了陝西面食的特色,不加任何添加劑,當天現烙當天持,絕對不過夜。

再來說百年美陽流水席。有古詩云L五行乾坤融一碗,岐山面香千年傳。這岐山歷來盛產小麥,早在周文王時期,便作為國宴佳品,出現在周文王的餐桌上,可見品質有保證,得到皇族的認可。

而岐山美陽館則有上百年曆史,它最早出現在1903年清末年代,當時的爆款就是臊子面,不過今天壹周君要推薦的不是臊子面,而是岐山麵皮。這是一種時令食品,一般是夏秋才出現,老少皆愛。麵皮在粗狂見長的陝西面食圈生物鏈中,應該是處於頂端。原料是將冬麥精磨成粉,歷經12道工序製作,書上記載的有 “揉、洗、過、澱、清、發、摻、擀、抹、蒸、涼、摞”。看得壹周君驚訝地合不攏口,原來這麵皮如此精緻,最後出品的麵皮,會被切或細或寬條,加上調味汁水拌勻。這汁水自然也不簡單,五味俱全,酸甜辣鹹香,調好的麵皮,麵皮色白潤,汁水如胭脂紅,味道異香。

一看到大碾盤的滷豬蹄,壹周君總是想流口水,太香太軟太糯,如果當零食吃,追劇的時候,不知不覺就能啃掉兩隻蹄子。要知道他家的豬蹄,品類非常豐富,有滷豬蹄、香辣豬蹄、紅燒豬蹄、豬蹄湯……,當然,最出名的還算是滷豬蹄,經過特殊香料滷製的豬蹄,因為長時間燉煮,豬蹄肉爛味香,滿口的膠原蛋白,而且不油膩,這是讓壹周君最歡喜的地方,吃起來毫無壓力,朋友聚會,真是少不了它的主場。


武漢壹周


寶雞在古代又叫做陳倉,據說是炎帝的故鄉,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著美麗的自然風光,還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風味美食。說起寶雞的美食,有面皮、臊子面、豆花等,還有中國老牌酒之一的“西鳳酒”,那麼,我們去看看寶雞的美食吧。

一、擀麵皮

說起寶雞的美食,筆者首先想到了擀麵皮,它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加上了一些獨到的地方,變得更加美味。首先,麵皮一定要擀的十分筋道,再加上各種的調味料,最重要的少不了當地特色的醋和辣子,酸酸辣辣的口味,更加有嚼頭,還有辣子鮮辣的感覺再口中回味。

二、臘驢肉

臘驢肉選擇的是全國有名的“關中驢”的腿肉烹飪而成的,肉質細密,嫩滑可口,色香味俱佳,“上有龍肉,下有驢肉”名不虛傳,就連清朝的慈禧太后在嘗過這道美食之後都讚不絕口。

三、豆腐包子

這是寶雞的一種美味小吃,寶雞的麵食是很有特色的,可以烹飪出幾十上百種花樣,豆腐包子其實只是其中一道十分普通的食物,但是灌入一些辣子之後,風味獨特,確實讓人難以忘懷。

Eddie Q


小豬覓食記


寶雞古稱陳倉,地處關中西府,歷史悠久,民俗文化源遠流長,自古以來以麵食為主,是民間美食薈萃之地,燦若星辰,博大精深,遠非三道美食所能涵蓋。

斟酌再三,按照筆者喜好,當屬岐山臊子面、岐山擀麵皮和鳳翔豆花泡饃。可以說是老少皆宜、婦孺皆知。其中,僅岐山臊子面一樣兒,就衍生出很多種,被當地老百姓演繹得精彩紛呈,比如拿臊子面所用的麵條舉例:按工藝有機制壓面、手擀麵、鍘面、掛麵;按形狀有細面、韭葉面、寬面;按顏色和原料有白麵(麥子面)、綠面(菠菜汁面)、雜糧面(如蕎麥麵、餄絡面、金裹銀),等等,不一而足。再比如臊子面所用的底菜,除了標配的胡蘿蔔丁、豆腐、黃花菜、木耳、雞蛋餅外,根據季節和時令,還可用土豆丁、豆角、西葫蘆、西芹、地軟,等等。需要特別推薦的另一款特殊的麵食---辣子面,是由臊子面衍生而來的“素臊子”面,用菜籽油和粗辣面兒熗制而成,取代了肉臊子和大油,適合素食人群,香而不辣,也別有一番美味。吃貨們不妨來品嚐一下!

除了以上三樣兒以外,岐山的合盤、烙麵皮、文王油酥鍋盔、鍋盔夾辣子、核桃包子,扶風臊子面(不放辣子、蔥花做漂菜)、鹿糕饃、羊肉泡麻花,隴縣核桃油旋兒,麟遊血條面,太白洋芋餈粑,千陽大肉泡,鳳縣幹腳棒,都是地道的特色美食。

最後,還要說一下寶雞的特色肉食,無肉不歡的朋友有機會來寶雞一定不要錯過:寶橋烤魚、阿記烤肉、老苗炸雞、十八孔橋寧夏羊肉、秦嶺柴火雞、鳳翔臘驢肉、鳳翔陳村大海子羊肉宴、岐山臊子排骨、隴縣馬家燒雞……


旺德福門


寶雞是炎帝故里,有出名的青銅文化,當然,寶雞的美食也是讓人念念不忘的。下面給大家介紹三種我最喜歡的給大家。

1.岐山臊子面

來到寶雞必須先來一大碗臊子面,麵條筋道爽口,湯水是我最愛的酸辣口味,還有很多很多配菜,再加上肉臊子,哇,簡直完美!



2.豆花泡饃

豆花泡饃可是寶雞的名小吃,很多外地人第一次吃都很驚奇,只聽說過羊肉泡饃,沒想到豆花也能泡饃?哈哈,我保證他們嘗過之後肯定讚不絕口!鍋盔切片放到豆漿汁中翻滾一會兒撈出,加上豆花和豆漿汁,再加點辣子,蔥花,想想都流口水啊。



3.岐山擀麵皮

岐山麵皮也是我的最愛,它的顏色有點小透明,很有嚼勁,酸辣口味,夏天吃特別爽口,現在很多店家都是用機器切的麵皮,還是人工切的最好吃!


陌上花常開


寶雞位於關中平原西部,是關中天水經濟區副中心城市。古稱“陳倉”、“雍城”,“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一典故的發源地,歷史文化悠久。已有2700多年的建城史,是寶學文化的所在地,景點、美食、西府社火、泥塑等都有保存下來。

法門寺、關山牧場、太白山、通天河森林公園等著名景點的所在地。也曾出土過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盤、虢季子白盤,被稱為晚晴四大國寶,除了這些還有更多文物古蹟在這裡出土。深厚的歷史文化,豐富的旅遊資源讓寶雞成為全國優秀旅遊城市。

一個城市除了歷史和美景之外,美食自然少不了。寶雞美食多種多樣,有些甚至聞名全國,前來旅遊的外來遊客對於當地美食也都非常喜愛。說的最喜歡的三道美食,這裡就簡單給大家說一下自己最喜歡的,當然說到的只是一部分,還有更多大家可以親自來寶雞品嚐一番。

小編是陝西人,麵食自然是最愛的。寶雞最為著名的麵食就是岐山臊子面。簡簡單單的一碗麵也不簡單,其最早可以追溯之唐代,是由當時的“長命面”演變而來的,臊子面以薄、筋、光、汪、酸、辣、香等特點著稱,不管是天冷天熱一碗臊子面讓人渾身舒坦。再有就是岐山擀麵皮。陝西的涼皮其實分為米皮和擀麵皮,米皮也就是米麵皮,以大米為原料直接蒸出來的,口感軟糯;擀麵皮,一個擀字就可以瞭解,是先擀成面,然後再整出來的,多了一步口感大不相同。擀麵皮口感略硬,酸辣爽口,相對來說更喜歡擀麵皮的筋道。
豆花泡饃,這是一道當地人經常當做早餐來吃的美食。將鮮嫩爽滑的豆腐和金黃筋道的鍋盔饃燴成一碗特色美食,吃起來豆香濃郁,,再加上紅紅的油潑辣子和軟爛有嚼勁的鍋盔饃,真是色香味俱全,令人回味。


西安女娃


【一口香】

一口香即扶風臊子面,顧名思義就是一碗麵就一口,一筷子挑起來就吃了,扶風的一口香在岐山燥子面的基礎上精工細做,只吃一口,就讓你流連忘返,一般年輕小夥要吃好幾十碗。來法門寺玩,若沒吃一口香,等於沒來過扶風.

其次是

【麵皮】

麵皮又叫涼皮,據說是從唐代“冷淘面”演變而來。扶風麵皮做法各具特色,口味也不盡相同,製作方法上基本為蒸麵皮、擀麵皮和烙麵皮。平常做的主要是蒸麵皮,蒸麵皮又分兩種,“直蒸”和“洗面”。

做“直蒸”的蒸麵皮時,麵粉和涼水直接攪拌成面液,用蒸鑼蒸制,吃起來綿軟爽口。擀麵皮則是把發好的麵糰,用勺子刮出適量,擀成麵皮,搽油後一張張摞起放入籠屜蒸制,熟後切成稍寬的條狀,擀麵皮口感較硬,韌度高。

烙麵皮也分兩種,一種烙好了蒸,另一種蒸好了再烙,相比較蒸好了再烙的吃起來更筋道,烙麵皮外焦裡嫩,晶瑩剔透,有“韌、筋、幹、有嚼頭、水分少”的風味特點!

扶風麵皮獨具魅力,深受當地人喜愛。綠的青菜,白的麵皮,紅的辣油,看一看,色香味全,勾人饞蟲;聞一聞,濃郁清爽,味美可口;吃一吃,又辣又香,滿口生津,大人小孩個個吃得頭上冒汗,嘴唇上沾滿了油辣子,心裡卻美滋滋的,臉上笑得像花兒一樣燦爛。

要說最喜歡的還是

每個寶雞人都是面客,

面客是吃貨江湖裡的一種境界。

“老闆,來一大碗寬扯,多放點辣子。”一口純正的寶雞方言話音剛落,飯館老闆已拿了大瓣新蒜,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麵湯笑著迎到了面前,這樣熟悉的場景曾經讓多少身處外地的寶雞遊子潸然淚下。

一碗寶雞扯麵,扯出了千里之外的思鄉情懷,扯出了數千年的悠久歷史,扯出了近百種的寶雞麵食文化,寶雞人的扯麵基因從祖輩就開始流淌在血脈裡,深深植入到了骨子裡……

寶雞的扯麵最為正宗,在寶雞生活過和來過寶雞的人都會這樣認為。寶雞扯麵主要原料有上等白麵粉、雞蛋、菠菜、胡蘿蔔、調味品、臊(sào)子等。其中最主要的油潑辣子就有八角、花椒、薑片、甘草、桂皮、白胡椒、茴香、肉扣、丁香等十多種香料配方,外地人一聽保證會眼睛瞪的老大。做扯麵前先將麵粉用鹽水和好,用溼布蓋好放置1小時以上,再調到較軟程度後擀成較厚較寬面片,然後手拿兩端,扯成薄而未斷的麵條,入沸水鍋煮熟撈出,加調料和丁狀底菜、臊子肉、油潑辣子,攪拌咥之,那叫一個美。


寶雞美食美事


寶雞古稱陳倉、雍城,典故“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發源地,嘉陵江源,中國鈦谷,譽稱“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佛骨聖地、社火之鄉、周秦文明發祥地、民間工藝美術之鄉”。寶雞又稱西府,西府小吃經歷了千餘年的發展。博採各地之精華,兼收民族飲食之風味,挖掘、繼承歷代宮廷小吃之技藝,因而以其品種繁多、風味各異而著稱。是中國烹飪文化寶庫中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

一、餄餎

餄餎(讀音hé le),也叫河漏、和樂,是將豌豆麵莜麥面、蕎麥麵或其他雜豆麵和軟,用餄餎床子(一種木製或鐵製的有許多圓眼的工具),把面通過圓眼壓出來,形成小圓條。比一般麵條要粗些,但比麵條堅、軟,食用方式和麵條差不多。豆麵有時候需要加入面丹來調節面的軟硬度和口感。適合應用於那些沒有小麥面粘性大,不能按普通方法做成麵條的面類。在北方尤其是山西[1] 、石家莊地區無極餄餎最有出名和常見,石家莊趙縣東南和邢臺寧晉縣交界處餄餎也較為常見。


二、岐山臊子面

\n

臊(sào)子面是中國西北地區特色漢族麵食、著名西府小吃,以寶雞的岐山臊子面最為正宗。在陝西關中平原及甘肅隴東等地流行。臊子面歷史悠久。其中也含有配菜比如豆腐,雞蛋等,做法簡單。在《水滸傳》第三回:“奉著經略相公鈞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這裡的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


三、幹腳棒


幹腳(jue)棒(bang)是陝西鳳縣的漢族名菜,在其他地方被稱作紅燒豬腳,但鳳縣本地採用的是臘肉豬腿,且宰殺豬的品種和時間、臘肉豬腿做法等均有特殊限定。過去是丈母孃招待女婿的常用菜餚。

喜歡我分享的夥伴,可以關注一下我們喲,你的關注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剛哥美食天下


豆花泡饃

烙麵皮

臊子面







飯後的六便士


寶雞的美食在陝西省境內真的是首屈一指了。名聲大噪的就是臊子面,不論是岐山臊子面還是扶風臊子面,都是非常好吃的。其次就是各種麵皮,擀麵皮除了岐山八畝溝麵皮,市內有小孟華麵皮,寶寶麵皮,虢鎮火車站市場的讓讓麵皮,虢鎮城裡的兄弟麵皮等,以蒸麵皮為主的燒肉麵皮等等,真是各有風味。第三就是寶雞地區的扯麵,隨便進個小餐館,都能吃到又軟又勁道的扯麵,有圓棍棍,大寬,二寬,揪片等,最出名的是寶雞市內的滿滿面,張輝面,寶雞商場後面的候家扯麵,都是人氣很旺的。看到有人提到的豆花泡饃,的確也不錯,只是只能在早餐上吃到,味道不錯的寥寥無幾,寶雞商場後面的付家豆花泡饃做的比較精緻,其他地方的都太粗糙,沒有名氣,算不上名小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