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康德的偉大之處——把西方哲學從本體論轉向認識論

為什麼說康德是偉大的?

首先康德是一位理科生,然後才是一位哲學家。

理科生比較一根筋,以為堅實的邏輯和精確的分析一定會趨向真理。然而研究自然現象與研究人類心靈是完全不同的,康德道德哲學的生硬也是因為研究對象的混淆,這在西方是一種文化傳統。其實真正透徹理解科學的人,通常反而比較低調,比如波普爾的科學定義,只把可證偽性視為科學與否的標誌,發人深省,如果你能從廣義上理解他的總結。

康德真正偉大之處,在於他的反思精神。反思的結果是把西方哲學從本體論轉向認識論,這包含了兩重意義:

一是宣告本體論哲學的終結,二是批判西方理性的侷限。康德通過四組二律背反的論證,發現西方理性的認知模式,無法真正認識客體對象,康德所做的其實就是運用形式邏輯的沉思,來論證盲人摸象的道理。由於他意識到主體的理性認知模式,無法正確把握客體,沿著主、客二元論的既有思維定勢,康德把本體論的“客體”轉述為認識論的“物自體”。

西方理性的一個優點是實事求是,不詭辯,勇於承認錯誤。康德所謂的物自體,其實就是佛家的實相、緣起萬物的本來面目,也是中國文化中的自然和道這一類的概念。康德是個老實人,他說我投降。

當然實相也好、本來面目也好、自然也好、道也好、物自體也好,無論東方、西方,都是路漫漫其修遠兮,不容易認識的。所不同的是,東方的哲人比較深刻所以謙讓,說你來。而西方的哲人比較膚淺,仗著理性的思維工具以為萬物的尺度,說都讓開,看我的!

子曰君子不器。康德在精神世界上,不是西方理性的衛道士,可以授予半個君子的勳章。西方文化史上其實是有一些君子的,區別只在於西方人是自然君子,東方人是自覺君子,自然的君子自生自滅,自覺的君子薪火相傳,這是不同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