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漁民:抱團克難,期盼市場的“春天”

漁民:抱團克難,期盼市場的“春天”

蓴湖街道幫助漁船招工,包下酒店安排外地船員入住。圖為工作人員提供政策諮詢服務。(餘建文攝)

記者 餘建文

上週三中午,奉化區首對雙拖外海漁船浙奉漁22026號和浙奉漁22036號完成復工備案,在蓴湖雙山碼頭起航,開赴東海漁場開展作業。“疫情對外海捕撈作業影響非常大,比往年延後了近一個月才出海。”船老大沈友海說,得開足馬力生產,儘可能多挽回點損失。

今年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我市的漁業生產影響巨大。直到上月下旬,沿海重點漁業鄉鎮才逐步加快復漁復產的腳步。

疫情防控關鍵期,海捕漁業、水產養殖如何渡過這段異常困難的“非常時期”?日前,記者來到象山、奉化等地的漁村和水產養殖基地,傾聽漁民的期盼和需求。

奉化蓴湖街道有700多條外海捕撈漁船(漁業船),佔到全市的近三分之一。在這場疫情中,這些海捕主力軍遭遇“重創”,到上月底才出海100來條船。“缺人是最大的難題,很多外省籍船員還在觀望。”街道農辦主任袁柳傑告訴記者,桐照、棲鳳兩個漁村的外地籍船員有2000多人,現在回來的、符合上船條件的也就幾百人。

相較陸地上的種植業,漁船作業環境封閉、狹小,防疫把關要嚴格得多,不允許有一點閃失。棲鳳村外海書記沈益忠說,很多船老大顧慮重重,“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就算今天出海作業,一旦船員有個發熱咳嗽的,不管是不是得了新冠肺炎,整條船就得回來,人員隔離、船隻被“封”,那這個損失就不得了了。

影響漁船出海作業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市場。防疫形勢下,消費力下降,市場交易低迷,魚價就起不來。春節前後,是帶魚、小黃魚旺發、價俏季節,現在捕撈的旺季已過。沈益忠說,現在漁船的支出、油料、人工開支是大頭,市場沒“轉暖”前,漁獲物大部分送進了冷庫,賣不上好價錢,像小黃魚批發價只有往年的一半,“辛苦出海作業,結果白忙活,掙不到錢。”

漁業是個資金密集型行業,打造一條36米長的標準漁船要近400萬元,沒有產出,資金鍊就會受影響。桐照村船老大邢達幹說,他的船是新打的,每月要付1萬多元的銀行利息,還是要靠生產“轉”起來。“非常時期,銀行最好對我們還貸寬限期延長些,不要列入‘黑名單’。”

為擺脫困境,奉化區農業農村局與屬地街道想了各種辦法,幫助儘快復漁促產。一方面是主動出擊招人,前幾天通過包車,把20多名船員從陝西安康接回來。蓴湖街道包下了當地的麗都大酒店,100多名外地船員免費吃、住,健康檢查合格的,儘快復工。對新招募的船員,實施快速培訓。另一方面,對已出海的漁船重新編組,以前一個編隊20多條船,現在縮小規模,“小集團”作業,既保障安全,也有助於提高產量。“我們儘量做足準備工作,期盼市場回暖。”袁柳傑說。

與海洋捕撈相比,水產養殖恢復狀態就要好很多。上週,裘村、松岙沿海一帶的南美白對蝦大棚養殖基地已陸續投放今春頭茬蝦苗。松岙鎮的豪鑫水產養殖場有300畝溫室大棚,首批放蝦苗500萬尾。養殖場負責人徐夏軍說,疫情的暴發,使得原來的生產計劃延後了10來天,物流打通後,飼料、燃料的供應問題都逐一解決了,技術人員也都到位,“就是蝦苗採購,沒條件做檢測,得邊養邊看。”

而在象山港的另一側,位於象山縣賢庠鎮的寧波甬港水產種苗科技有限公司裡,員工正忙著打包、裝車,將新育出的羅氏沼蝦蝦苗發往外地。在現場,記者碰到了四名來自嘉興的採購商,“這裡的苗質量好,往年我們從湖州進苗,今年決定買象山的。”

甬港水產是全市唯一的羅氏沼蝦育苗公司,從去年12月底起,公司就一直忙著生產、育苗,至今沒停。公司負責人朱東敏說,現在種蝦也是自己繁育的,首批5000萬尾蝦苗已銷往上海、江蘇等地,今年市場前景不錯。

田野裡,油菜花已吐露金黃。春的腳步近了,漁區人民滿心期盼疫情早日消散,迎接市場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