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百麗再傳上市:運動服飾業務崛起 營收比重已過半

時代週報記者 梁耀丹 發自廣州

退市不足一年的“鞋王”百麗被傳出有意再度上市。

5月15日,有媒體引述知情人士稱,去年對百麗控股進行私有化收購的大股東高瓴資本和鼎暉投資正在考慮將百麗集團旗下運動業務拆分,並最早於明年赴港上市,大約募資10億美元。

時代週報記者分別向高瓴資本和鼎暉投資的兩位高管多次致電和發信息求證此事,截至發稿未獲回覆。百麗方面同樣未予回覆,但一位知情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透露,基金進入後,百麗再次上市是遲早的事,不過“現在要上市肯定沒這麼快,起碼要多等一個財年。”

百麗旗下主要有鞋類以及運動服飾兩大業務。近年來,受市場不景氣等因素影響,百麗近年來鞋類業務的表現不盡如人意,因此被視為去年於港交所私有化退市的導火索。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百麗的運動業務近年來發展勢頭很快—截至退市前的2016年財年上半年,運動服飾業務佔百麗營收比重已超過半壁江山。

這令人不得不想到:在運動鞋服行業近年高速增長的背景下,昔日“鞋王”百麗能否憑藉運動服飾業務續寫輝煌?

新的半壁江山

公開資料顯示,百麗的運動服飾業務以經銷代理為主,包括一線運動品牌Nike及Adidas,二線運動品牌PUMA及Converse,以及服裝品牌moussy及SLY等。

上述知情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百麗最早接觸運動服飾業務是在2002年前後,剛起步一下子就做得很出色。龐大的零售網絡,形成了百麗日後成為國內最大體育品牌渠道商的優勢。

百麗在運動方面佈局由來已久。2001年,百麗體育事業部成立,在其上市前就已經開設了1000多家體育專賣店和近50家專業運動城。2006年,它成為耐克和阿迪達斯在中國最大的經銷商之一。

隨後,百麗通過併購的方式擴張。2011年,百麗將深圳領跑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收入麾下。2012年,百麗再度出手,收購Nike、Adidas代理商Big Step。Big Step旗下擁有600家門店,而深圳領跑是華南地區最大的運動品牌代理企業,這使得百麗在體育渠道的佈局趨於完善。

在當時,國內各大體育品牌都身陷庫存危機、關店潮,不少券商機構都對百麗的併購持謹慎態度。

但隨後,百麗的運行鞋服業務卻一直穩步增長。

財報數據顯示,從2011財年到2014財年,百麗的運動服飾業務的銷售增幅從13.5%發展至17.2%。2015財年,百麗淨利潤雖然同比下滑,但在運動服飾業務的幫助下,百麗總體收入同比微增了2%。原本在2012年,百麗的鞋類業務和運動服飾類業務的銷售規模比例是64:36。但到了2016財年,鞋類業務不景氣的情況下,運動服飾類業務的收入反倒成為了鞋類業務的1.2倍,佔據整體營收的半壁江山。

時間到了2018年,百麗鞋類事業部總裁兼新業務事業部總裁盛放表示,集團運動業務在過去一年利潤和銷售預計超過了20%以上的增長。

在資深零售行業分析師、無時尚中文網創始人唐小唐看來,拆分運動業務IPO為意料之中。“兩塊業務的發展趨勢本來就是不同的,百麗傳統的女鞋業務在變差,但運動業務的發展還是有想象空間的。”唐小唐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唐小唐認為,百麗的運動服飾業務的穩步增長與整個體育行業的高速增長不無關係,做運動的企業只要現金流沒有太大問題,基本都會盈利。此外,比起自營品牌,百麗作為運動代理商也大大減少了經營的風險。

在今年召開的全國體育產業發展大會上,體育總局、統計局公佈數據了一組數據:2016年國家體育產業總規模達1.9萬億元,增加值6475億元,佔GDP比例為0.9%,總產出較前一年增長11.1%,增加值增長17.8%,增速超當年GDP。

昔日“鞋王”

2007年,百麗在港交所敲鐘上市。同時期開始,百麗踏上併購之路。目前,百麗鞋類業務的自有品牌包括百麗、天美意、他她、思加圖、真美詩等,代理品牌包括Bata、CAT、Clarks等。

2007-2011年5年間,百麗在大陸的零售店從3828家擴大至14950家,相當於每年開店2200家、每天開店6家。很長一段時間,百貨商場中的女鞋多半都是百麗旗下的。與此同時,百麗的營業收入攀升至289.45億港元。

但由於近年來女鞋市場需求增速放緩甚至出現下滑,以及電商的衝擊,從2012年開始,百麗的業績開始走下坡路。2014-2016財年,百麗的業績直線下滑,三年的營收同比增長分別是8.74%、1.95%、2.21%,2016財年的淨利潤還不及2010財年。

百麗也曾嘗試過自救。2008年,百麗成立淘秀網,試水垂直鞋類電商,後來又在2011年成立時尚品類B2C平臺優購網,但兩者均以失敗而告終。唐小唐認為,百麗自建電商在當時已屬難得,但由於時機不成熟,做垂直電商終究敵不過無法和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

2017年7月27日下午4點起,百麗被港交所註銷,一代鞋王正式退市。

這也成為了港交所史上規模最大的私有化交易。私有化完成後,高瓴資本集團將持有公司股份的56.81%,成為大股東;鼎暉投資將持有12.06%;包括於武及盛放在內的管理層共計持有其餘31.13 %。

在公告中,百麗把私有化退市的原因歸結為需要轉型。在當年的業績會上,CEO盛百椒將百麗轉型失敗的責任歸咎於自己,坦言至今仍然不會開電腦,連微信都沒有,對市場的變化沒有作出很好的預判。

不過,雖然黯然退市,如今百麗依然在中國鞋業市場佔據7%的市場份額,位列其前的只有耐克(中國)。中國鞋業市場一直高度細分,根據快消行業權威數據調研公司Euromonitor統計,排名前30的鞋業公司僅佔整個市場規模40%左右。

唐小唐認為,高瓴資本牽頭的財團進入後,按照資本市場的原則,百麗再次上市是必然的,而且即便行業低迷,百麗也依然擁有強勁的實力。“這就是投資。在價格低的時候買入私有化是一種投資,上市等股票變高再賣出也是一種投資。”唐小唐表示。

能否復甦?

上述知情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高瓴資本進入後,在幫助百麗復甦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時代週報記者觀察發現,退市後,百麗在數字化方面的確有所改變。退市後的8月份,百麗就成立了新零售中心。今年3月,百麗在“意礴科技”微信公眾號中推送了“意礴定製商城正式上線”的消息,此舉被解讀為百麗欲憑藉腳型大數據進入定製市場。今年4月,百麗又發佈消息稱,其與騰訊在數字化方面的合作將進一步深化,引入實體店數字化改造項目。

不過,在唐小唐看來,百麗所作出的改革措施力度不大,基本業內都在做,難以改變目前局勢。鞋類市場的低迷,才是造成百麗鞋類業務遲遲未回暖的根本原因。

在運動服飾業務板塊,百麗也面臨挑戰。

受制於代理業務的品牌控制權較弱,百麗運動服飾業務的毛利率遠遠低於鞋類業務。Wind數據顯示,過去三個財年,百麗鞋類產品毛利率超過65%,而運動服飾產品的毛利率不足5%,毛利相差20個百分點以上。

此外,另一大型體育運動品牌代理商寶勝國際雖然在體量上無法與百麗匹敵,但背靠著控股股東裕元(後者為耐克和阿迪的代工企業),從全產業優勢來看,優勢更勝一籌。

本土體育品牌的崛起也在擠壓百麗的利潤空間。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前五大體育用品企業市場份額為:耐克22.1%,阿迪達斯16.7%,安踏10.3%,李寧5.6%,特步4.9%。在過去一年,安踏的銷售收入突破百億元,交出了史上最好的業績,李寧的業績也逐漸復甦,361。的收益也出現了連續5年的增長。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