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蜀漢昭烈帝劉備陵寢—惠陵

漢昭烈皇帝劉備的陵寢(陵墓),甘夫人和穆皇后也先後合葬於此,為夫妻三人合葬墓。惠陵陵寢建築由照壁、山門、神道、寢殿、陵墓等組成。惠陵封土高12米,周長180米,為圓形。墓冢四周,圍牆環繞,現存磚牆為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所修,上有"漢昭烈皇帝之陵"幾個大字。惠陵距今已有1780多年曆史了,史書記載未有被盜痕跡,至今也沒有被挖掘。

蜀漢昭烈帝劉備陵寢—惠陵

三國惠陵是蜀漢先主、漢昭烈帝劉備的陵墓,甘夫人、穆皇后先後合葬於此。位於四川成都市武侯祠諸葛亮殿之西南側,它與主體建築相平行,是三國時期唯一保存著的帝陵。陵墓的建築由照壁、山門、神道、寢殿等組成。大門懸掛“漢昭烈陵”大匾。

墓冢高12米,周長180米,有環形圍牆。墓前有照壁,嵌有石碑,碑刻為“漢昭烈之陵”。寢殿面闊三間,寬11米,進深8米,灰青筒瓦屋頂,建築簡樸莊嚴。殿內高懸清人馬維騏所書“千秋凜然”四字匾額。其後為闕坊,闕坊正中嵌墓碑。弧形碑帽上刻雙龍戲珠浮雕。碑身刻“漢昭烈之陵”五個大字;下款署“大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三月上浣重建。”闕坊後即為劉備墓。

蜀漢昭烈帝劉備陵寢—惠陵

三國惠陵佔地2000平方米,封土高12米,有一道180米長的磚牆環護。陵前有“漢昭烈皇帝之陵”碑,公元1788年(清乾隆五十三年)立。史載,劉備於223年4月病逝於白帝城後,運回成都安葬;墓中還葬有劉備的先後死去的甘、吳二位夫人。三國惠陵現有匾“漢昭烈陵”“千秋凜然”對聯:“一抔土尚巍然,向他銅雀荒臺何處尋漳河疑冢;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鱗古道令人想漢代宮儀”。

蜀漢昭烈帝劉備陵寢—惠陵

古冢拔地突起,紅磚垣牆環繞, 蒼松翠柏掩映,莊典肅穆。三國惠陵惠陵為夯土壘築而成,成圓形。磚砌成的垣牆環繞陵冢,周長180多米。陵前有乾隆年間刻制的穹碑一通,碑身鐫刻“漢昭烈皇帝之陵”七個蒼勁有力的大字。陵的前方建有寢殿,大門內濃蔭叢中,矗立著六通石碑,兩側各有一碑廊,其中最大的一通在東側碑廊內,唐代“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立,有很高的文物價值,為國家一級文物,因文章、書法、刻技俱精被稱為“三絕碑”。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書法家柳公綽(柳公權之兄)書寫,名匠魯建刻字,都出自名家,因此被後世稱為三絕碑。碑文對諸葛亮的一生,作了重點褒評;竭力讚頌諸葛亮的高風亮節,文治武功,並以此激勵唐代的執政者。碑文特別褒獎諸葛亮的法治思想,馬謖因失街亭被諸葛亮依法處斬,臨刑,馬謖哭著表示自己死而無怨。李嚴與廖立,兩人都是被諸葛亮削職流放的罪人,但他們也自甘服罪。當他們得知諸葛亮病逝,“聞之痛之,或泣或絕”。這些均屬史實,裴度據史褒評,令人信服碑文通篇辭句甚切,文筆酣暢,使人百讀不厭。

蜀漢昭烈帝劉備陵寢—惠陵

諸葛亮之所以為後人所敬仰,還因為他有著高尚的思想和作風,不利用職權謀私。二門之後是劉備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正中有劉備貼金塑像,左側陪祀的是他的孫子劉諶。據說,他的兒子蜀漢後主劉禪由於昏庸無能,不能守基業,他的像在宋、明兩代幾次被毀,後來就沒有再塑。在蜀漢後主劉禪降魏時其子劉諶到劉備墓前哭拜,殺掉家人後自殺身亡。兩側偏殿,東有關羽父子和周倉塑像,西有張飛祖孫三代塑像。兩側東、西廊房分別塑有蜀漢文臣、武將坐像各十四尊。東側文臣廊坊以龐統為首,其次為簡雍、呂凱、傅肜、費禕、董和、鄧芝、陳震、蔣琬、董允、秦宓、楊洪、馬良及程畿;西側武將廊房以趙雲領銜,依次為孫乾、張翼、馬超、王平、姜維、黃忠、廖化、向寵、傅僉、馬忠、張嶷、張南及馮習。

蜀漢昭烈帝劉備陵寢—惠陵

劉備殿後,下數節臺階(武侯祠低於漢昭烈廟,象徵古代君臣關係),是一座過廳,掛有“武侯祠”匾額。武侯祠是紀念三國時蜀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的祠堂,諸葛亮生前封“武鄉侯”,死後諡號“忠武”,故紀念他的祠堂稱作“武侯祠”。諸葛亮殿懸“名垂宇宙”匾額,兩側為清人趙藩撰書“攻心”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的聯文,是頗負盛名的一副對聯,借對諸葛亮、蜀漢政權及劉璋政權的成敗得失的分析總結,提醒後人在治蜀、治國時借鑑前人的經驗教訓,要特別注意“攻心”和“審勢”。正殿中供奉著諸葛亮祖孫三代的塑像。殿內正中有諸葛亮頭戴綸巾、手執羽扇的貼金塑像,像前的三面銅鼓相傳是諸葛亮帶兵南征時製作,人稱“諸葛鼓”。鼓上有精緻的圖案花紋,為珍貴的歷史文物。大殿頂梁由烏木製成,上書諸葛亮寫給兒子諸葛瞻《誡子書》中“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諸葛瞻及其子尚在綿竹抗擊魏將鄧艾的戰鬥中身亡。

蜀漢昭烈帝劉備陵寢—惠陵

三國惠陵西側原來建有“昭烈廟”和“武侯祠”。據記載,武侯祠始建於公元四世紀,盛唐詩人李商隱遊惠陵時,曾寫下“武侯祠古柏”一詩。杜甫也留下了“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的詩句,可見當時惠陵周圍古柏蒼鬱,氣勢宏偉。明朝初年,把“武侯祠”併入“昭烈廟”,重修後的昭烈廟頗為壯觀,大門橫額楷書"漢昭烈廟"金字大匾。但這一建築早已毀於兵火。

三國惠陵蒼松環抱,莊典肅穆;武侯祠綠瓦飛簷,雕樑畫棟,交相輝映,氣象萬千,是成都著名的名勝古蹟之一。

蜀漢昭烈帝劉備陵寢—惠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