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中國旅遊危中求機謀轉型中國旅遊危中求機謀轉型


中國旅遊危中求機謀轉型中國旅遊危中求機謀轉型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一些景區景點有序恢復開放,鄉村旅遊逐漸升溫“回暖”。上圖為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沙村鎮綿溪鄉村旅遊景區,人們走出家門欣賞春天的美景。鄧和平攝(人民圖片)

近日,中國多地相繼出臺旅遊企業復工復產方案,一批旅遊景區有序開放,旅遊業逐步走上重啟發展之路,也將面臨新的挑戰。顯然,旅遊發展將不能再走老路。在“危險”中尋找“機會”,謀求轉型,將是未來中國旅遊的主要任務。

  擺脫門票經濟的契機

  連日來,山東、河北、天津、貴州、廣西、雲南、安徽、浙江、四川、江蘇、新疆等地多個景區發佈公告,在限定時期內實行免票政策,面向全國醫務工作者、公安幹警等,開展感恩公益活動,也有些則是面向全國遊客。據統計,截至2月下旬,實施醫護人員免票的景區已超過2000個,涵蓋名勝古蹟、自然風光、主題樂園、展館展覽等多個種類文化旅遊項目。

  疫情發生後,全國各地景區暫停營業,承擔著無收入來源的經濟壓力。在此情況下,景區的免門票舉動,既是向全國醫務工作人員的致敬,也是旅遊企業踐行自身社會責任的體現。而從旅遊業長遠發展來看,此次疫情,或將給中國旅遊業擺脫“門票經濟”帶來契機。

  浙江省發佈的“新冠肺炎防控旅遊景區有序開放工作指南”,鼓勵景區實行預約制等限流措施。在疫情防控時期,門票預約制將起到很好的追蹤管控作用。近年來,許多旅遊景區都已實行預約制,為景區設置容量上限。業界認為,景區“限流”是保障遊客旅遊質量和安全的重要途徑。“限流”、免票會降低景區收入,同時,也促使景區轉變一味依賴門票收入的發展模式,對旅遊景區運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川省旅遊景區管理協會會長秦福榮指出,國內擁有最大規模的旅遊市場容量,這樣巨大的市場群體依然面臨不平衡不充分的供給現狀,廣大人民群眾追求美好自然的生活方式,更多更好的期望就是潛在的龐大機遇市場。此次疫情逼迫我們做出更多的思考,調整旅遊景區產品結構,創新商業模式,提升文化科技內涵。

  越是低谷越要創品牌

  儘管遭遇了突如其來的疫情,但是,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將始終是中國旅遊的發展方向,這既是由旅遊業自身發展規律決定的,也是中國建設旅遊強國的必由之路。

  旅遊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從遊客、企業、產業三個維度來考量,即遊客滿意度高不高?旅遊企業效益好不好?旅遊產業發展後勁足不足?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指出,旅遊業的高質量發展要求我們不能再走傳統的資源驅動的發展模式,而要積極培育科技、教育、人才等新動能,向研發和創新要效益。

  旅遊企業正在穩步漸進復工,復工之後如何吸引遊客?降價似乎是一個可以迅速“見效”的途徑。然而,對於旅遊企業、旅遊產業而言,絕非良藥。

  “品質旅遊的時代一定會到來。”中國旅遊協會旅遊營銷分會副會長葛磊強調,人們對旅遊產品的訴求不斷提高,尤其是個性化旅遊、體驗性旅遊,人們到一個目的地,已經不只是為了看,而是希望能夠體驗,要把人的需求作為旅遊產品創新的根本驅動力,把人的體驗作為旅遊產品成功與否的標準。

  “越是在低谷時期,越是要創造品牌,越是要保持品質,這是一個共識。”秦福榮指出,這的確很難,但是這個點如果不突破,這個企業基本上就看不到希望,所以在這個時候,不能光考慮如何熬下去,還必須要積極謀劃,以應對將來的發展。秦福榮建議,應加強研發升級更具市場競爭力的旅遊產品,以迎接疫情之後的發展。

  旅遊未來看好特色康養

  日前,海南省海口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九場新聞發佈會傳來消息,疫情過後,海口將主要發揮在濱海療養、氣候生態等方面的優勢,打好旅遊業生態健康牌,提升旅遊服務品質。據瞭解,海口市正在整合中醫調理、溫泉度假、鄉村生態等康養旅遊資源,將策劃推出系列健康旅遊特色產品。

  旅遊業界專家預測指出,受疫情影響,未來康養遊、生態遊、鄉村遊將會受到人們青睞。雲南、海南、廣西等地因生態資源條件,具備一定發展優勢,被業界人士看好。

  北京市民程君元告訴記者,5年來,他的父母每年冬天都在雲南騰衝溫泉療養兩個月左右。因為疫情的緣故,今年未能成行。不過,經常聯繫的騰衝當地一家溫泉開發企業工作人員告訴他們,員工們正在開發新的康養產品,包括飲食旅遊、森林旅遊、溫泉旅遊等,並將推出定製服務。“一場疫情,讓我們認識到健康的重要,將會改變我們的一些生活方式,也會影響我們的旅遊決策。”程君元說,他和父母未來都會是健康旅遊的忠實消費者。

  驢媽媽旅遊網創始人、景域集團董事長洪清華指出,疫情過後,遊客會有新的需求,周邊遊會率先復甦,自駕遊、親子游、家庭遊、綠色生態遊、康養旅遊等會更受歡迎,一定要做安心、舒心、放心、綠色、生態、健康的旅遊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