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武漢盤龍城十大待解之謎

———黃陂區召開盤龍文化交流

武漢盤龍城十大待解之謎


武漢盤龍城十大待解之謎


武漢盤龍城十大待解之謎


武漢盤龍城十大待解之謎


武漢盤龍城十大待解之謎


武漢盤龍城十大待解之謎


武漢盤龍城十大待解之謎


武漢盤龍城十大待解之謎


武漢盤龍城十大待解之謎

研討會


盤龍文化是黃陂的三大品牌文化之一,為了更進一步瞭解盤龍文化,黃陂區盤龍文化研究會,2020年元月11日,組織部分作家、詩人、書畫家,走進盤龍城,參觀了盤龍城遺址博物院,遺址公園,並聆聽專業講解員從發現到發掘到研究盤龍古城的過程,並舉辦了詩歌朗誦會,與會作家現場朗誦了詩歌,讚美和抒發了對盤龍城的熱愛之情,書畫家楊麗華、姜紅圓贈送了書畫作品,詩詞研究會會長周夢龍說,此次文化交流受益匪淺,意義重大。著名畫家楊麗華感嘆,盤龍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我們去探索。隨後作家們,參觀了楊樓子榨坊,王永康書院。

盤龍文化是黃陂區三大品牌文化之一,特別是盤龍新城的崛起,更是引起眾多人的關注。盤龍城為什麼叫盤龍城?盤龍城遺址是如何被發現的?盤龍城發現了那些文物及其意義?為什麼盤龍城被譽為武漢之根?它的現實意義何在?帶著這些問題,作家們一起走進盤龍城遺址博物院。

1、盤龍城為什麼叫盤龍城?

以前有許多說法,有的人認為盤龍城因盤龍湖而得名,還有人為,盤龍城以前叫做盤土成,因城是土而築,後讀音轉變而成盤龍城。根據考古專家陳賢一教授最近研究得出的結論是,過去,盤龍城被水淹沒是,汪洋一片,只有較高的城牆如兩條蜿蜒盤旋的龍盤踞著,因此得名盤龍城,這個依據盤龍城的地勢和形狀而得來的,這個依據目前被眾多人認可。

2、盤龍城遺址是如何被發現的?

盤龍城遺址位於是1954年發大水時,因童家湖築堤需要大量的土,防汛取土的人就到哪兒取土築堤,那兒的土好挖,而且土質粘性好,築堤是好材料,於是每天就沿著土坡挖,帶到挖了十多米的時候,就露出了一銅器,銅鞷(古代的一種禮器)。當時帶隊防汛的隊長於是連夜向黃陂縣文化館彙報,縣文化館立即向省文物館彙報並上交出土文物,當時也不知道是個什麼東西,只知道挖出來的可能是文物,所以很重視。

盤龍城進駐考古站,是1963年,北京大學教授俞偉超和張雲鵬帶著兩名大學生此地考古,其中陳賢一教授當時是華中師範大學歷史考古系畢業,從荊州楚都紀南城調過來,(至今從事考古事業60餘年,現年80多歲,)他們起早貪黑,逐一訪問當地村民,扛著鐵鍬、鋤頭找啊、挖啊,經過努力,終於發現大量銅器、陶器、玉器及墓地,於是正式成立盤龍城遺址考古站,陳賢一教授是第一任站長。他在盤龍城工作了一輩子,與當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至今提起在盤龍城工作的日子仍然記憶猶新,往事歷歷在目。還有省博物館原副館長王勁教授,如今80多歲,在全國商文化論壇會上,談起盤龍城遺址的發掘過程和成果,滔滔不絕,能順著年代發生的、發現的文物及其特徵一一描敘,令在場的專家感到震驚。有了他們的一輩子辛辛苦苦的工作,盤龍城遺址的研究才有今天的累累碩果。

3、盤龍城發現了那些文物及其意義?

至今為止,在盤龍城遺址 發現青銅器、陶器、玉器、金器各類文物3000餘件。大部分保存在省博物館。遺址總面積3.95平方公里。它是長江中下游地區現知佈局最清楚、遺蹟最豐富的青銅器時代早期城市遺蹟,亦是 黃河、長江同屬華夏文明發祥地的重要見證。發掘面積打16000平方米,,發掘出大型宮殿基址與大型貴族墓。1956年,公佈為湖北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2001年,獲“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殊榮 。

它改寫了“商文化不到長江的歷史”。(郭沫若語)人類的商文化起源於長江流域,甚至長江流域文化比黃河流域還要早,在人類文化文明起源方面提供了可靠證據。

5、它的現實意義何在?

文化,是城市發展的靈魂。一座城市的文化遺存,不僅是歷史的一面鏡子,而且是城市延續力、發展力、和影響力的根本所在。世界上許多著名的國際性城市,如開羅、雅典、羅馬、巴黎等,都以其悠久的歷史價值和獨特的文化內涵而長盛不衰,揚名世界。一座城市的文化資源,不僅是寶貴的精神財富,而且是再生的經濟資源,是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發達城市來看,,文化產業對於城市經濟發展的貢獻率越來越高。一座城市的文化價值,不僅體現在有型的文化遺址上,而且體現在無形的文化內涵上。

城市的歷史文化沉澱,是維繫市民的心裡紐帶,這種文化同根的認同感,是城市凝聚民心,增強市民自信心和自豪感,激發建設家園熱忱的巨大力量。武漢要成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迫切需要充分發掘自身豐厚的文化底蘊,以其獨具特色的文化內涵,構成城市發展的精神內核。我們探求這座城市的源脈,是為了讓今天的人們認識,這座歷史文化名城過去的人們辛勤勞動和智慧的建設成果,也用辛勤勞動和智慧推動城市的發展。

《盤龍城》雜誌一文學作品的方式展示盤龍文化,與其他網絡聯合舉辦“走進黃陂”文學採風採訪交流活動,等各種方式多角度、多立面打造盤龍文化。

盤龍文化這張品牌還需要我們繼續做大做強,推動黃陂的經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