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那馬鎮壇板、那計,那陳鎮那愣壇蒙等村名村史由來

那時候的那馬還是叫鄉,那陳也不叫鎮,它也還是屬於邕寧的。我到那馬的時候,依然還有山林,看得到山丘。我站在那片山林最高的山頂上,四周沒有依靠,風呼呼地吹過高崗。那天晚上,有輛車拋錨在山林間,分不清是我的車還是別人的車。


那馬,比較知名的是那裡有家精神治療醫院,估計很多人也和我一樣因為這所醫院認識的那馬。它曾經收留了我一個走失的親戚,在整個家族都毫無頭緒四處尋找的時候,從這裡尋到了希望。我猜,這所醫院也曾經是很多人的寄託,那些能與上帝對話的人也終於是有了歸宿,感謝那馬。

那馬鎮壇板、那計,那陳鎮那愣壇蒙等村名村史由來


那馬圩【Daejnazmax】

在邕寧縣駐地西南。系那馬鄉、那馬村公所駐地。約於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建圩。Daej為壯語方言,與haw同義,即圩;“那”指田;“馬”同漢意。因圩地處在那馬村周圍,故名。截止地名調查時止,有199戶,1500人,是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壯族佔82%,其餘為漢族。

壇板【Daemzbenj】

在那馬鄉駐地東。系壇良村公所駐地。約於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建村。“壇”意即水塘;“板”是壯語benj的諧音,同漢意。因村頭水塘常泡浸木板,故名。截止地名調查時止,有150戶,910人,村人均壯族。

那計【Nazgaeq】

在那馬鄉駐地西。系共和村公所駐地。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建村。“那”指田;“計”是壯語gaeq諧音,(粵音)意指雞。因村址田地周圍雜草叢生,多野雞出沒,故名。截止地名調查時止,有143戶,800人。

那陳圩【Hawnazcaenz】

在邕寧縣駐地西南。系那陳鄉、村公所駐地。約於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2年)建村。“那”指田;“陳”指姓,“圩”指集市。因由覃、陳兩隆在田邊設店定居;覃姓和陳音相近,相傳為一家,故名。截止地名調查時止,有136戶,1130人,壯族居多,少數漢族。是鄉政治、文化中心。

那徐【Nazcwz】

在大王灘鄉駐地西南。系那徐村公所駐地。約於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建村。“那”指田;“徐”是壯語cwz諧音,指黃牛。因該村田多,黃牛多,故名。截止地名調查時止,有144戶,710人,村人均壯族。該村北為南寧市風景點——鳳凰湖(大王灘水庫)。

瀨崬【Laiqndoeg】

在大王灘鄉駐地南。系瀨崬村公所駐地。約於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建村。“瀨”指沙灘;“崬”指山林。因建村初在沙灘坡上,後搬遷山麓中的山林下重建定居,故名。截止地名調查時止,有79戶,400人,均壯族。

那盆【Nazbuenz】

在壇留村公所駐地南。約於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60年)建村。“那”指田;“盆”指盆子。因村處群山環抱,形似一個盆子的田地中,故名。截止地名調查時止,有138戶,650人,均壯族。

咘表【Mboqbiu】

在永紅村公所駐地東。約於清天聰四年(公元1630年)建村。“咘”指泉水;“表”是噴出或冒出之意。因村旁有一泉水常年流出,故名。截止地名調查時止,有53戶,290人,均壯族。村旁的的泉水潭是明陽地區溪河發源地之一。

那楞【Nazlaeng】

在光明村公所駐地南。約於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建村。“那”指田;“楞”是壯語laeng諧音,指後面。因村處田垌之後,故名。截止地名調查時止,有213戶,1070人,壯族為主,少數漢族。

壇蒙【Daenzmungz】

在永紅村公所駐地東北。約於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建村。“壇”指水塘;“蒙”指野水芋。因村旁有水塘,塘中長滿野芋頭,故名。截止地名調查時止,有193戶,850人,均壯族。

壇河【Daemzhaz】

在定計村公所駐地東。“壇”指山塘;“河”是壯語haz諧音,指茅草。因村建在山塘與茅草叢生的地方,故名。截止地名調查時止,有217戶,1079人,漢族多,餘為壯族。

那審【Nazsunj】

在那德村公所駐地西。“那”指田;“審”是壯語sumj近音,指酸。因村建在水質酸性泉水田邊,故名。(建村歷久不詳)截止地名調查時止,有147戶,820人,均壯族。

以上選自《廣西壯語地名選集》1988年版

那馬鎮壇板、那計,那陳鎮那愣壇蒙等村名村史由來


PS:

那馬鎮,轄那馬社區,共和、那僚、子偉、衝陶、壇良、連山、一致7個行政村。後劃入良慶區。

那陳鎮,轄那陳社區,和平、邕樂、壇留、維壩、西寧、七齊、西盛、五龍、華群、那坡、那蒙、六眼、那徐、瀨崬14個行政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