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經濟普查全面摸清廈門市二三產業“家底”

3月4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今日,廈門市統計局、廈門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在本報發佈廈門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公報,這意味著廈門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順利完成,全面摸清了廈門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家底”。此次經濟普查結果反映出廈門經濟發展動力不斷增強,發展後勁越來越足。

  市場主體數量比2013年多一倍

  2019年1月1日至4月30日,廈門市投入3000多名基層普查人員,對納入統計範疇的各類經營主體逐一入戶登記摸查。“這次普查,是廈門在新時代發展點位上的一次全面‘經濟體檢’,準確勾勒出廈門經濟發展的新質態、新趨勢、新版圖。”廈門市統計局局長郭華生如是總結。

  從這份公報看廈門經濟的新脈動:5年來,廈門市市場主體快速增長,經濟活力逐步增強,發展方式加快轉變,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島內外一體化加速推進……而這些關鍵詞,都是廈門經濟發展更加穩健的有力註腳。

  2018年末,全市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146552個,產業活動單位達160992個,與2013年第三次全市經濟普查相比,分別增長118.2%和106.2%,市場主體數量實現翻倍。

  產業提質增效 結構不斷優化

  一串串數據也清晰、立體、多維地反映出廈門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運行質態。就營收能力而言, 2018年末,全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39335.77億元,當年,企業法人單位實現營業收入26244.79億元。其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營業收入佔比分別為34.9%和65.1%。營收能力提升、產業結構優化,推動產業提質增效,經濟穩健向好的發展底色愈加鮮明。

  工業和建築業企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分別為7287.61億元和1649.90億元,比2013年末增長45.9%和113.6%。第三產業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的法人單位資產總計分別比2013年末增長40.2%、96.0%、44.8%、226.3%、102.3%和46.3%,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提質增效。

  除了營收能力,裝備水平、生產效率、從業人員素質也進一步提升、結構持續優化,多要素協同發力,助陣產業升級,促使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工業企業科技創新投入加大

  公報還專門對廈門市部分新興產業進行了全面掃描。在關鍵技術領域,2018年末,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比重進一步提升。

  創新引領產業,研發更趨活躍。2018年末,全市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企業法人單位比2013年末增長39.0%。隨之而來的是研發總體成效進一步提升。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企業法人單位全年專利申請量3033件,發明專利申請1523件,分別比2013年增長103.0%和127.0%。

  此外,工業企業科技創新投入不斷加大,能力不斷增強。以開展R&D(研究與試驗發展)活動為例,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R&D經費支出117.5億元,比2013年增長54.2%。

  【數字】

  146552個

  2018年末,全市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146552個,產業活動單位達160992個,與2013年第三次全市經濟普查相比,分別增長118.2%和106.2%,市場主體數量實現翻倍。

  39335.77億元

  2018年末,全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39335.77億元,當年,企業法人單位實現營業收入26244.79億元。其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營業收入佔比分別為34.9%和65.1%。

(記者 沈彥彥 通訊員 張紹勇 邵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